胖=loser?你的體重,真的定義了你的社會階層?

2020-12-13 騰訊網

  春節歸來,你胖了幾斤?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代謝的減緩,體重控制成為一件越來越需要定力的事情。往日少吃幾頓飯,就能減下來的肉,需要好幾個小時的鍛鍊才能減下去。但食物的誘惑實在難以抵擋,春節歸來,被珍饈百味填飽的肚子也讓「節前節後」的對比圖風靡一時,伴隨著「節後後悔症」,人們在一片長胖的哀嚎之中表態,紛紛立下年後減肥的決心。

  減肥者中,有為健康減肥的,但更多是為「美」而減肥的——瘦了五官突出臉好看,瘦了穿衣服不挑款怎麼都好看……胖與瘦,一直是從古至今爭論不休的審美話題。從「環肥燕瘦」的中國古代美人圖鑑,到歐洲維多利亞時代「束腰文化」下得到的沙漏型玲瓏身材。現下來說,大腹便便的中年形象被稱之為油膩,而精瘦苗條的肌肉曲線則被豔羨不已。在流行話語中,「瘦」象徵精緻,而「胖」則相反。

  除了體重和胖瘦,我們還在意著自己的外表、衣著,很多人為了跟上當下的時尚話語,緊跟各種潮流動態。這些符號的配置映射著一個人的審美與品味。雖然審美的平等主義呼聲越來越大,但我們不得不承認,有很多人通過緊跟審美潮流來獲得優越感。本文的作者從胖瘦審美談起,討論其背後的審美階級化的問題,在消費社會浪潮的影響下,審美格調與文化趣味作為一種更為隱晦的指標,在無形之中衡量著我們在社會所屬的位置。

  文 | 徐曼馨

  被建構的審美

  胖=loser,嗯?

  關於人們無比關心的體重與胖瘦,一本美國雜誌刊登過的一則廣告曾尖刻地寫道:「你的體重是你社會等級的宣言」。一百年前,對於有62%超重的美國人來說,肥胖是成功的標誌,但如今肥胖是中下階層的標誌,身體超重的貧民夫婦意味著對自己體重管理的失敗。

  在中國,我們很少直言體重和階級的關係,但肥胖同樣被流行審美歧視。明知不健康,但依然追求「紙片人」身材,如難免淪為網絡輿論靶子的男女明星,作為大眾凝視的對象,受眾的調侃、嘲諷以及嚴格的督促加劇了他們對偏瘦身形的追求。

  彭于晏、魏大勳、尹正等人的減肥史成了「潛力股」的勵志故事,女明星產後復出引來「身材走樣、面目全非」的吐槽已經見怪不怪。伊能靜和大S曾因為懷孕期間進補過多變得臃腫,產後「下狠手」大力瘦身。

  網絡流傳的減肥勵志句中,遍布對「胖」的貶低話語。

  臺灣綜藝節目討論減肥。

  但現在的人們對「胖」不再是純粹貶低的態度。曾經說出「要麼瘦要麼死」減肥金句的臺灣明星徐熙媛,直言自己曾經太年輕,現在要轉變態度享受生活。而通過運動3個月內瘦了30多斤的伊能靜在社交媒體上的言論也宣稱了自己對胖瘦審美的不同立場:

  身體的力量也讓心靈充滿了力量,對美的理解不再是瘦瘦瘦,而是有線條、力度、支撐力。

  隨著長相偏黑、身形微胖的王菊重新定義國內受眾審美文化等現象的發酵,大眾開始有意識地審視胖瘦、黑白、高矮等二元對立的美學特徵。

  選秀節目《創造101》選手王菊。

  前不久在社交媒體上一組主題為「胖了穿什麼照樣好看」的微胖身材圖片激起了些許水花,表明了人們對微胖身材開始投以寬赦的態度。博主毫不留情地控訴當今自媒體與營銷號在販賣審美焦慮的現實,對這種近乎扭曲的「上流審美」加以批駁,認為把胖與懶惰畫上了廉價的等號。並且指出,在畸形的瘦身文化裡,健身博主所推崇的減肥餐、一天吃一個牛油果等準則其實是偽中產所信奉的教條。

  但相較於批判的聲音,以「瘦」為美依然是時代的主流。高瘦的超模面孔是高級臉,而矮胖的外形則與「高級」無關,「土」和「俗」才是與之相配的形容詞。在「不減肥毋寧死」的流行宣言背後,推崇者們避之不及的並不是肥胖帶來的健康問題,而是偏胖外形所帶來的審美困擾。

  諸如此類的聲音,我還可以在其他生活領域中聽到:你的穿衣搭配透露你的階級,你的食物品味透露你的出身……

  有些符號能給予大眾以視覺、聽覺上的審美快感,比如瘦,比如骨感,比如流行衣著搭配,比如精緻的餚饌。但這種審美快感是被社會文化所建構的,正如布爾迪厄在《區分:判斷力的社會批判》中所指出的,個體在進行品味符號的配置時,這種選擇並不是完全自由的,而是被裹挾在了時代審美意識當中。這些符號總能攪動我們的情緒,並被營銷號們用作販賣焦慮和吸引流量的素材。說到底,在「精緻」成為流行的當下,人人都不想在審美和品味上,落後於他人。

  《區分:判斷力的社會批判》

  作者:(法)布爾迪厄

  譯者:劉暉

  版本:商務印書館2015年10月

  審美的階級化

  「高級感」的審美哲學

  人人都想追求高級的外表,除了胖瘦體型之外,我們在盡力避免鄙俗、粗糲、土氣、過時的東西,逢迎精緻、體面、有格調的事物,讓自己的品味顯得更有高級感。譬如,穿一身飽和度不太高的莫蘭迪色,要比讓人審美疲勞的螢光色顯得更高級。

  那麼,究竟什麼是所謂的「高級感」?

  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的文化批評家保羅·福賽爾《格調:社會等級與生活品味》一書曾被奉為美國不同社會等級人士的生活格調指南,該書出版之後,在美國引起了不小的震蕩。談論等級總是考量著人們纖細的自尊心,保羅·福賽爾把嚴肅的階層問題包裹在消遣的品味規則外衣之下,讓這本書探討的話題飽含趣味,但卻尖刻地把意旨引向了社會等級差序的要害。

  一些上層階級認為有秒針也會損及戴表人的社會等級,好像他是公共汽車站負責發車和到車的職業幾十元,對時間的精確性必須錙銖必較。

  ——《格調》

  諸如秒針之類的細節也會被視作身份劃分的符號。除此之外,英格蘭風格的裝束帶來濃鬱的舊皮革氣息是上世紀美國中產崇英情結的披露,也是品質生活的象徵。冰淇淋的口味會暴露人的三六九等,香草味是上層的鐘愛,水果味則接近底層的消費……

  《邦尼和克萊德》的導演阿瑟·潘想刻畫一群由貧民階層組成的匪徒時,他只需要設計一個他們出去買桃子冰激凌的細節就達到目的了。

  ——《格調》

  福賽爾用極為細微的事例來告訴我們,藝術偏好、朋友的品質、著裝風格、家居裝潢、汽車座駕……一切隱匿在生活中的細節都毫不留情地揭示了自己所在的階級位置。那些當今被命名為「高級感」的審美哲學,其實就是站在品味等級系統頂端所帶來的優越感。

  《格調:社會等級與生活品味》

  作者:(美)保羅·福塞爾

  譯者:梁麗真 / 樂濤 / 石濤

  版本:後浪 |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2月

  保羅·福賽爾和布爾迪厄都將矛頭指向同一個核心問題,文化趣味的區隔與身份階層的關聯。藝術、審美、文化的象徵符號體系,不能與社會經濟與技術割裂。「藝術與文化消費就成了預設之物……其社會功能就是強調社會差異的合法化。」布爾迪厄在書中如是寫道。

  在布爾迪厄看來,上流社會、中產階級和工人階層的趣味偏好,無論是高雅的抑或是庸俗的,都表徵出了層級性的清晰界限。而此種階級化的審美觀點,恰恰與康德的無功利性審美分道揚鑣。布爾迪厄毫不掩飾對康德純粹美學的批判,認為那種無功利的文化趣味和藝術崇拜並非與生俱來的,而是中上層階層後天在教育制度薰染下的產物。

  審美品味表演

  如何衝破現實束縛

  為了逾越階層的高牆,有時人們通過「表演」來粉飾現實「等級」的殘酷物語。如今人們樂此不疲地精心裝點「朋友圈中的日常生活」:每張照片都會認真P瘦、P高;抖音等APP的美顏功能能把一個男性P成一個甜美的女孩;再搭配音樂、美食、閱讀等周邊元素,共同營造高品味生活的形象。

  在社交網絡裡,人們通過照片或視頻傳遞身份信息,這一切都指向一種心理——在地位圈層所營造的身份焦慮中,我們都傾向於美化自己的生活。而這種攜帶著無意識的自我呈現行為實則是一種品味的場景化表演。

  美顏濾鏡

  「小資情調」、「低調奢華」、「國際範兒」等審美話語興起的潮流之下,人們心裡琢磨的是,如何成為或將自己塑造為一個「貴族」。展現在朋友圈中的自己要與之相配,這便為相關的商品以及美顏濾鏡,提供了生存乃至大賣的空間。

  但是,在品味區隔的指導下,如果用簡單標準的框架與二元對立的方式審視人們的格調與品味,生活也會變得刻板和無趣。獨具格調的人並不一定要喝咖啡、逛畫展與博物館,吃路邊攤的也不盡然是品味相對缺位的人;看美劇不一定比看國產劇更有優越感;而胖人,也能擁有自己獨具特色的美……

  小資生活方式在消費文化的影響下,成為一種方便模仿的定式。

  陷入品味圈套的我們如何不被套牢,保羅·福賽爾早已給出了答案——成為一個衝破常規的「另類」,也就是超越品味的人。他們擁有好奇心和獨創性這兩種特質,從階層的束縛中解脫出來,構成了無階層的階級。他們擁有獨立的思想,聰慧的頭腦,不受社會世俗的規約,不以品味取悅他人。在這場品味的同臺競技中,這些人無不傳達著「我比你更氣定神閒」的自在。

  我們現在已經處於與以往不同的環境之下。在平等主義、全球化以及現代化的演進過程中,人們逐漸負擔得起原本稀缺的資源,於是這種區分社會的機制開始從食物、衣著等物質消費品上移至音樂、繪畫等精神層面的趣味。而這種現象也和大眾傳播的普及、教育的平民化有關,暢銷書、電影的流行就是最好的例證,機械時代的複製藝術品漸漸消弭了這種品味之間的鴻溝。

  正如《格調》中所言,世界正不可逆轉地趨於大眾化,我們會發現,趣味區隔的指示功能正在消解。這意味著人人都可以當自己審美的主人。此時的你,還甘願被傳統的審美秩序套牢嗎?在健康的前提下,與其亦步亦趨,不如扔掉濾鏡,活出真實自己。

  本文系獨家原創內容。作者:徐曼馨。編輯:榕小崧。校對:柳寶慶。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歡迎書友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胖一斤就不開心,那你要小心體重焦慮了
    其實當你對自己要求過高,比如追求完美體重,讓不開心持續超過3個月,你的身體會習慣這個狀態,就好像你可以自己開車,結果突然失憶忘記開車技能一樣,你的身體忘記如何開啟快樂的大門,一直活在體重增加的恐懼當中。
  • 你真的胖嗎?2020「標準體重公式」告訴你答案
    導語:現在是一個以瘦為美的社會,這也導致許多女性盲目的追求更瘦的身材,追求體重上的突破。其實體重也並不能代表身體的肥瘦程度,畢竟肌肉,骨骼,內臟,水分都可以影響體重。而且體重變輕,也並不意味著你身上的脂肪一定減少了。所以判斷胖瘦,體脂率才是關鍵。
  • 你真的胖嗎?2020「標準體重公式」告訴你標準答案
    導語:在這個以瘦為美的社會,許多女性都一味地追求更瘦的身材。不過在減肥這條路上有許多女性,只追求體重的突破,但是體重並不能決定你的身材好與壞,畢竟身體中的內臟,骨骼,水分以及肌肉都能夠影響體重,而且體重偏輕的時候,也並不一定代表你的脂肪減少了,真正決定你胖瘦的是體脂率。
  • 體重一上升你就開始慌了?這8種情景下,體重升高不是因為胖!
    什麼情況下才代表自己真的肥胖?很多人對肥胖定義往往都是體重上升,但體重上升真的能夠直接代表肥胖嗎?其實,影響我們體重的因素有很多。我們要知道,人體中70%都是水分構成的,而我們的體重也都會因為每天的飲食,溫度和環境的影響發生改變。
  • 當你男朋友說你胖時,真的是在寵你嗎?
    當你男朋友說你胖時,真的是在寵你嗎?每次與男朋友在一起的時候,兩個人各玩各的手機時,他總會好端端的來一句:「你怎麼那麼胖?」對於一個不能夠容忍別人說自己胖的女孩子,在面對男友說這句話時,應該沒有不發脾氣的吧?不過每次男友都會說我這是寵你的表現。其實有些心思細膩的女孩子真的就當那麼一回事了。說到這裡,當你男朋友說你胖時,真的是在寵你嗎?我叫小A,與男友已經在一起三年了。
  • 唐朝真的以胖為美嗎?看看楊貴妃的真實體重,你可能不信
    我們經常說第一印象很重要,不管是顏值還是身材,都極大程度的決定了你的未來人生方向,而瘦下來就是衣架子,穿什麼都好看,不由得令人感到無奈,許多女生也就走上了絕食的道路,當初楊貴妃因「長得胖」轟動全國,唐玄宗瘋狂追求她時,體重說出來你不信
  • 2020年最新體重標準表,也許你真的不胖,別減肥了
    這個過年,你在家宅了幾天,胖了多少斤?看著身上猛漲的脂肪,你會發慌嗎?體型、體重是很多女孩關注的一件事,好看的身材可以為你的顏值加分,提高自信心,而臃腫肥胖的身材,讓你看起來身體比例失衡,很多好看的衣服都穿不了。很多女孩追求的是體重不過百,但是體重過百就意味著肥胖嗎?
  • 170cm男性標準體重是多少?提醒:若超過這個數值,你是真的胖
    身高體重作為常見的體檢項目,不僅可以知道你的身體是否健康,也可以知道你是否偏胖。有些人雖然看起來很胖,但實際體重並不是很重,而有些人有一定的身高基礎,所以就算體重很高,也依然看不出來胖,我們來看一下,170男性的標準體重是多少?
  • 男生嘴上說不嫌棄你胖,是真的嗎?
    當女人問男朋友嫌不嫌棄自己胖時,他們都會說不嫌棄,不管怎麼樣,都會喜歡你,或者說我喜歡你的靈魂,而不是你的容顏。當女人聽到男人這樣說時,她們會感到非常欣慰,男人一定是因為自己很有趣才喜歡自己的。即使自己很胖,男人也不會嫌棄。因為這個想法,很多女人會選擇大吃大喝。
  • 1歲2個月女寶身高體重多少?34斤胖嗎?營養師:真的很胖
    想想我閨女再有十天就3歲4個月了,身高97釐米體重28.4斤,不胖不瘦剛剛好。再對比一下她家閨女,才1歲2個月,體重就34斤了,更重要的是身高76釐米,這個身高對於1歲2個月的寶寶來說是正常的,但與34斤的體重相比,就真的是太胖了。
  • 別急著減肥,看完這份身高體重對照表,說不定你並不胖
    每個人的身高體重都是不一樣的,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一樣的雪花。因此也就不好去判斷一個人是否肥胖,還好有關專家通過人體身高體重大數據的對比做出了下面的身高體重對照表。只要身高體重在自己的範圍之內就不算肥胖哦身高和體重的的比例對健康的影響也是很大的,體重過胖或者過瘦都對我們的健康不利,只有將它們控制在一定比列之內才能有助於我們身體的健康,降低患上肥胖帶來的疾病的風險。
  • 你真的胖嗎?標準體重測試法,自己參考,別瞎減肥!
    苗條的身材是每個人的心願,尤其是對於女性而言,對想方設法的使自己變瘦,但很多人都忽略了一個問題,你是真的胖嗎?眾所周知,大多數人群的身高是各有差異的,也就意味著體重也會不盡相同。很多人都不太清楚,按照自己的身高,究竟體重多少比較合適呢?應該如何自測呢?
  • 女性過了25歲,標準體重表公布,自測一下,也許你並不胖
    導語: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現在人們的審美不斷改變,以胖為美已不再是當今社會的潮流,更多的女性對於自己的身材要求越來越嚴格,開始流行起A4腰、骨感美,因此減肥成為不少女性生活中的事業,畢竟身體過於肥胖,不僅影響人的整體氣質,就連疾病也會隨之而來。
  • 2019男女標準體重對照表,看看你真的肥胖嗎?
    身邊不乏一些女性朋友,總說自己太胖了要減肥。實際上稱一下體重還不到90斤,就想問問你們,這樣讓真正的胖子情何以堪?cm-80)*70%,數值上下浮動10%都屬於正常值 女=(身高cm-70)*60%,數值上下浮動10%都屬於正常值 如果你的體重高於標準體重超過20%的話,那你就是個胖子咯。
  • 女性身高152-176cm,體重多少算標準?公式給你,算算就知胖不胖
    身體胖了之後,就要去減肥,減肥也成為現在的熱潮,胖的人減肥是合理的,有的人明明不胖,還要去減肥,這就不對了,太瘦也不是好事,只要保證體重合理,就是好的。對此,有女性就發出疑問,想知道身高152-176釐米的女性,體重保持在多少才正常?下面就來給你說道說道,對照著自查一下,可能結果與你想的不同,說不定你並不胖根本無需減肥。
  • 你到底胖不胖?體脂率的計算公式
    你到底胖不胖?可你有沒有想過,關於胖或是不胖,應該怎樣測定呢?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是,不是單單依靠體重表上的讀數就能測定的——時常健身的、65公斤的你,一定會比沒有運動習慣,63公斤的你顯得苗條不少。人們口中說的「穿衣顯瘦,脫衣有肉」就是這個道理。而具體的測定方法,這裡介紹以下三種。諸位看官可以自行選用,以了解自己的胖瘦情況。
  • 2021年體重標準又變了!你是胖了還是瘦了?體重達標了嗎
    導語:現在社會是看臉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對自己的容貌和身材要求變高,每個小仙女,都非常在意自己的體重。特別是在這個"以瘦為美"為審美觀的時代,很多女孩子覺得「體重過百」就是肥、胖。最近在網絡上看到了一張新出的「2021年的女生身材標準 」,跟之前相比又變了,快來看看你是胖了還是瘦了?體重達標了嗎?看到上面的表格有什麼感想呢?並不是骨瘦如柴就是美麗的象徵,體重說白了,這其實也就是一個數字而已,同樣是100斤,不同的體脂率,身材差別也是很大的。
  • 各年齡段的體重標準,其實你一點都不胖!
    露腿的季節,你準備好了嗎?所以對於體型微胖的女生來說,即將到來的夏季也是在提醒自己該減肥了,想要將短裙、短褲安排上,好身材是不可或缺的。那什麼樣的體重才是標準的呢?原來每一個年齡段的體重標準都不一樣,快來自測一下吧!
  • 美國教授重新定義富人階層:有志階級
    所以,真的是奢侈品變得大眾化了嗎?或者,其實「奢侈品」需要被重新定義。在《有閒階級論》的兩個世紀之後,「炫耀性消費」仍然存在,但是社會的高速發展將曾經的有閒階級變成了一個英才教育下通過文化和知識、而不完全是通過財富定義自我的新精英階層,即科瑞德-霍爾基特所定義的「有志階級」(the Aspirational Class),同時也催生了新的隱形低調地展示自己社會地位的方式。
  • 你真的沒胖,是體重秤在「撒謊」!稱體重時,千萬別犯這4個錯
    (來源:《忘不了餐廳》) 瘦2斤高興到飛起 胖1斤絕望到哭泣 不管一天稱多少遍 一個人的體重受客觀條件影響很大。如果你中午喝進去兩杯奶茶,吃下一碗飯、兩碟小菜,馬上就上秤,這個數字不能算是你「真正」的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