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誰見到這長倒刺的植物,請你移栽,別當害草剷除,李時珍曾使用!
文:三農小七
人們相信西方科學
也相信現代的東方科學
可很多人忘了,自己的祖先一路走來
靠的並不是運氣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終究有一天,人們會發現東方大國的古文化並非浪得虛名,對於中藥材的重視程度將越來越明顯。
而中藥材的知識,將會越來越被重視。用現代網友的話說,其實中藥材的知識也比較簡單,就是「在中國,好吃的是美食,不好吃的是藥材」,當然,前提條件是沒有毒素!
那麼,哪些植物沒有毒素呢,是不是需要了解一下呢?其實,「在中國,好吃的是美食,不好吃的是藥材」的說法並不完全正確,其中有些好吃的也是藥材。比如有一種很多農村娃都認識的植物,也算得上好吃,它也是一種藥材,李時珍還曾食用過它。
01起死回生的故事
相傳很久以前,有戶人家家裡有人被蛇咬傷了,中了蛇毒,一天不如一天,有一天竟然咽了氣,只好用棺材抬著打算找地方埋了……
一行人哭哭啼啼地往山裡走,恰好路上碰見了一位郎中。古時候的郎中往往也叫太醫,都是一些德高望重的人,選弟子的時候也是注重德行。當這個德高望重的郎中看到這麼悲慘的一幕的時候,主動上前詢問,不顧忌諱,還伸手搭了死者的脈搏。
發現死者脈搏雖然很微弱,但還沒有停止跳動,於是就開始了救死扶傷的工作,給「死者」(中毒昏迷)服用和外敷了一種「混合物」,半個小時以後,「死者」逐漸開始恢復意識。最終救了過來,於是一行人又歡天喜地地將「死者」(已經恢復意識,還不能走路)將就抬著裝備埋他的棺材(去掉周圍部分,只剩一塊木板讓他躺在上面)回家了。
而郎中也將這種「混合物」的主要藥材,傳授給了這些人,也備「江湖救急」。當然可能不能像郎中那樣「起死回生」(假死)。
為了紀念郎中的付出和這種藥材(植物)的作用,人們把這種抬著棺材準備掩埋的人都救活過來,又扛著棺材板把人抬回來的植物,取名——槓板歸!
當然,郎中具體名字也不可考,有人說就是李時珍,但,尚未得到證實。當然,李時珍也曾使用過這種植物,這種植物還收錄在他著作的典籍《本草綱目》中!
02槓板歸科普
槓板歸乃是蓼科蓼屬植物,它的莖喜歡攀援,而且分枝很多,莖和葉柄的背面有很多倒刺。這種長倒刺的植物是一年生的,屬於草本植物,莖能夠長到2米左右長,有稜,稜上有倒掛的皮刺,葉片似毒蛇的腦袋,呈三角形,長度在3到7釐米之間,寬度在2到5釐米左右。
葉片的下面葉片主脈有皮刺,葉柄比較長,也有倒生的皮刺,花序為總狀花序,一般頂生,也有腋生的,長度在3釐米左右。
花期在每年的6到8月,果實成熟期在7到10月左右,果實為瘦果,呈球形,顏色多變,五顏六色的,成熟後果實呈黑色。果實肉薄,但是味道酸酸甜甜,也是以前農村娃喜歡採摘的野果之一。其葉片味道酸酸的,沒有零食的農村娃往往也會咀嚼它,以前窮苦的農民也曾把它當「救命糧」,它的價值還是很大的。
03槓板歸的價值參考
槓板歸的價值很大,可以做藥材,它含有豐富的黃酮苷,酚類,強心苷,有機酸,胺基酸和糖類等,藥用價值很大,在《中藥大辭典》上也有記載,能夠利水消腫,活血,解毒,清熱,對於各種疹類有作用,對於毒蛇咬傷也有作用,現代也有研究,也有使用。
《傷寒雜病論》這部典籍中也有記載,上面是這樣說的:
「扛板歸,四、五月生,至九月見霜即無。葉尖青,如犁頭尖樣,藤有小刺。有子圓黑如睛。」
「治蛇咬傷,又宜扛板歸,不拘多少。」這也是古代典籍上的記載。
槓板歸不僅能藥用,還能食用,這個估計很多人想不到,因為它的莖葉上很多刺,但它也確實被古代人用來當救命糧;現代人用來當野菜,採摘嫩莖嫩葉,煎炒烹炸,涼拌等等,味道還是很好吃的。
也可以用來當動物飼料,切碎或者粉碎後餵豬,餵牛等等,營養價值也是很大的,動物愛吃,長膘也快。
04結束語
槓板歸在以前很常見,莊稼地裡特別多,而且往往一棵就能長成一大叢,幾斤重。莖葉帶刺,還很難清理,不能徒手拔它,想剷除還得動用工具才行。
現代農業的發展,往往一瓶除草劑,讓莊稼地裡的野草就沒有了生存的機會。估計很多地方不太好找了。但若有心,還是能尋找到的,往往不經意間也能碰到。
它廣泛的生長在我國的各個地方,道路邊,田邊土角,樹林邊緣,河邊,塘邊,堤岸,水溝邊,溝渠邊等等,很多地方都有。
誰若再見到這種長倒刺的植物,記得它叫槓板歸,若擋道,請你移栽它。別再把它當害草剷除了,古時候就是藥材,李時珍曾使用它,在《本草綱目》中也有收錄。
朋友們:你們的家鄉有這種叫槓板歸的植物嗎?在您的家鄉叫它什麼名字呢?有人把它當藥材嗎?有人把它當野菜嗎?您覺得古代的這些典籍記載的植物有價值嗎?歡迎大家留言交流哦。
以下文章僅在百度發表,別的地方看不到,歡迎指導:
它是大名鼎鼎的「柴胡」,請您留心,若山裡遇到別錯過:價值珍貴
它若長在您家房頂上是福氣,請珍惜,別剷除,益處很多
若見到這種像「雞頭」的根莖,請您拿個籃子裝起來,值得你這麼幹
俗稱「帝王樹」,和金絲楠木齊名,皇家御用可染龍袍,別當柴火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