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草,實在是太不起眼了,起初我以為是長大的青苔,從來沒有認真看過它,一天閒來無事,瞥見園中一叢叢嫩綠,蹲下來細心端詳一番,才知自己差點錯過這麼優秀低調的「漆姑草」,柔弱嫵媚的綠,如剛出生的寶寶,讓我生出無限的愛憐來,想挖一些回家覆蓋花盆的,又覺得太小,下不了手,心想,讓它長長吧!初夏再去。
知道漆姑草植物的人並不多,北方地區很多地方也會有漆姑草的分布,但是大多是長在深山裡面,認識這種植物的人很少。漆姑草屬於石竹科草本植物,一歲一枯榮,植株長得較為矮小,容易被其它雜草所掩蓋,需要仔細辨別。一般在灌木叢中就能夠發現這種小草,成熟的漆姑草頭上頂一個大花苞,那是即將要盛開的漆姑草花,樣子像是鼓槌,農村人習慣叫它「瓜槌草」。
漆姑草,別名很多,牛毛粘、瓜槌草、蛇牙草、牙齒草、沙子草、羊兒草、小葉米粞草、踏地草等,分布廣泛,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為石竹科漆姑草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常生長在丘陵山地或田間路旁陰溼處。全草可供藥用,有退熱解毒之效,鮮葉揉汁塗漆瘡有效,嫩時可作牲畜詞料。
你可別小看這野草,它可是名副其實的小個子大能量,關於漆瘡,想必在農村長大的朋友都應了解,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接觸性皮膚病,接觸了漆樹、漆液等出現皮膚腫脹或起皰,自覺瘙癢或者刺痛等症狀,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漆瘡。很多人在森林裡面不小心碰到了漆樹就會產生這種現象,非常難受,此時,就可以用漆姑草鮮品來搗碎後敷在局部,能夠起到止癢的作用。
《本草拾遺》中記載漆姑草能夠用來治療「癰結」即現在的淋巴結結核疾病,中醫內科學認為,人體中產生的結節潰瘍疾病如癭病大多是由於肝氣鬱結而導致氣、血、痰、食等一些病理因素聚集而最終導致結節性疾病。漆姑草苦寒入肝經,能夠疏肝理氣,降氣化痰,梳理這些病理雜質,並治療淋巴結結核疾病。
漆姑草耐寒,味道苦而性寒涼。癰瘡疔毒病理性質總屬於熱毒蔓延而導致的實熱症候。漆姑草苦寒降氣,又能夠燥溼清熱,故而對於瘡瘍腫毒疾病治療效果較好,可用於溼疹、蕁麻疹、癮疹這些皮膚疾病導致的瘙癢一樣可以用漆姑草外擦,也能止癢。如果與蛇舌草和委陵菜一起使用,效果更佳。
這不起眼的漆姑草,早被我們智慧的祖先認識到它的價值,很多古醫藥書中都有記載,其中《本草拾遺》:「主漆瘡,亦主溪毒瘡。」《本草經疏》:「主大人小兒丹毒。治一切血熱為病之要藥也。」《本草匯言》:「治熱血疥癬風毒瘡疹之藥也。前人治一切熱毒惡瘡,禿瘡,蟲疹及大人小兒丹毒,齲齒並諸蟲,毒水成瘡。搗汁和酒服即見效也。」
關於漆姑草就介紹到這了,你認識了嗎?這種農村常見野草,治一切熱毒惡瘡,皮膚疾病導致的瘙癢,請您識別好,若長在你家路旁,別剷除。「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你的點讚、留言與轉發,才是對我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