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教授是我國傑出的語言學家、教育家、散文家、詩人和翻譯家。他一生從事漢語教學與研究工作,在漢語語法學、音韻學、詞彙學、漢語史、語言學史等方面進行了深廣的研究,成績卓著,著作等身。
他研究領域之廣,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響之深遠,在中國語言學家中是極其突出的。他的不少鴻篇巨著被譯為英、日、法、俄、捷克等國文字,列為研究生必讀之書和漢語基礎教科書,成為舉世矚目的學者,被譽為「中國近百年來最偉大的語言學家」。
他26歲自學考入清華國學研究院,師從聲名赫赫的四位大師——梁啓超、陳寅恪、王國維、趙元任。
今天簡讀君就來和大家分享下,王力先生在清華國學研究院求學期間和四大大師發生的趣事。
王國維說「我不懂」
王力在清華國學研究院上的第一堂課,是聽王國維講《詩經》。王力久仰王國維大名。在他的想像中,能寫出像《人間詞話》那樣才氣橫溢的著作的王國維,必定是位儀表堂堂、風度翩翩的大學者。當王國維踏進教室時,王力不禁大吃一驚。原來這位國學大師竟是個小老頭,頭戴瓜皮帽,拖著一條小辮子,身穿長棉袍,腰間還繫著一條藍帶子。王國維以「清朝遺老」自居,政治上保守,這是王力早就知道的,但卻未曾料到,在推翻清王朝十多年後,他竟連清朝的服飾都還保留著。
王國維的這節《詩經》課,講得很樸實,見解又很精闢新穎,王力聞所未聞,深感受益。以後王力聽了王國維主講的其他幾門課,都有同樣的感受。王國維講課邏輯性強,凡經他做過精深研究的課題,都有嚴謹分析,有肯定的結論。但是,當他碰到某些問題時,又常以「這個我不懂」一句就帶了過去,有時一節課下來,他竟說了幾個「我不懂」的問題。起初王力感到不滿足,他想,老師是傳道解惑的,怎麼常說「我不懂」呢?後來王力才慢慢體會到,這正是王國維治學嚴謹的表現。做學問的人,不懂就是不懂,萬萬不能不懂裝懂。
1927年夏,正當王力快要畢業時,突然傳來王國維失蹤的消息。大家紛紛出動找尋,及至找到頤和園昆明湖畔,王力看到老師的屍體溼淋淋的,用一張破席裹著,不禁痛哭失聲。他帶著極其悲痛的心情回到了研究院,灑淚寫下了輓詩《哭靜安師》:「似此良師何處求?山頹梁壞恨悠悠。一自童時哭王父,十年忍淚為公流!」
梁啓超集聯相贈
梁啓超也是王力敬愛的老師。他與王國維的性格和政見迥異。他主張改良舊政治,變法維新,是清末名聲顯赫的改革派政論家。他給學生講中國通史,在講到歷代興衰的歷史時,常常表現出憂國憂民的強烈感情。王力除了在課堂上受到他的教誨,在課餘的接觸中,也受到不少教益。梁啓超的文章和詩詞都寫得很好,王力喜讀他的詩文,所以常愛到梁啓超家談論詩文,並常常當面請教於他,親聆他的教誨。
有段時間,梁啓超因妻子病逝,愛子遠行,加上列強侵略,內戰頻仍,情緒抑鬱,就常作句對聯,藉以消愁。王力也有集聯的雅興,就常到老師家看老師的集聯,同時也帶上自己的集聯,請老師指點。一天,老師揮毫寫就了一副集聯贈給王力。這集聯是:人在畫橋西,冷香飛上詩句;酒醒明月下,夢魂欲渡蒼茫。
陳寅恪知識淵博過人
陳寅恪是位學問淵博的大學問家。他對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都有精深的研究,並精通十多種文字,甚至連梵文、西夏文、突厥文等古僻的文字,也能辨認;他還精通佛教經典,對佛教文學很有研究,為國內外學者所推崇。他主講佛教文學,那淵博的知識及掌握語言文字的過人本領,都令王力十分敬佩。王力師從於他,受益匪淺。
趙元任語言天賦驚人
不過,在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中,要以趙元任對王力影響至大至深。
當時趙元任主講音韻學,他的語言天賦是驚人的。據說有一次,他與來自各個不同地方的8人共餐。席間賓主相得,言談甚歡。趙元任請他們用各自的方言交談,第一次共餐,他就聽懂了他們的方言;第二次再共餐,他竟能與同桌的8人用八種方言談話。
這種語言天賦,使他掌握了英、法、德、日等多種外語,能直接閱讀許多外國學者的原著,從中接受了現代語言學的理論,並將它用到了音韻學的研究上,這就為前人所不及。
國學院畢業後,王力接受趙元任的建議,去了當時世界語言學的中心——巴黎。
王力留學歸來,曾在多所大學任教。他曾與共事的,有聞一多、錢穆等諸多大師。
王力先生一生創作共計40多種專著、約1000萬餘字著作,其中很多專著、著作都已經成為大學中文系的教材,毫不誇張的說每一個中文系的學生都曾受教於他。
學詩詞,入門必少不了王力的《詩詞格律》;學漢語,深入必少不了王力的《語文講話》;學文化常識,則必少不了王力震撼文學界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
王力的書籍可以為所有的中國人掃盲,讓人了解文化的真相,客觀的看待問題。
現在下單 專享價88元
點擊下方橫條進入購買
▼
今天簡讀君給大家推薦的這套王力經典套裝,將這三本經典著作一次性全部收錄,激活你身上的文化基因。
一、《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看到古人真正平常生活的好書
這本書是王力教授主持並召集眾多專家,共同編寫的關於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的簡明讀本。
涵蓋全面,考訂較精;有最基礎的常識,最詳盡的解讀,卻不失趣味。
▲內文圖 圖一 殿試圖
圖二 韓熙載夜宴圖
比如我們看夏殷周都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國家,但是卻擁有不同的曆日制度,我們如果閱讀先秦古籍就有必要了解他們的差異。
舉例來說,《春秋》和《孟子》多用周曆,《楚辭》和《呂氏春秋》用夏曆。《詩經》要看具體詩篇,例如《小雅·四月》用夏曆,《豳風,七月》就是夏曆和周曆並用。
《春秋·成公八年》說「二月無冰」,史官把這罕見的現象載入史冊,顯而易見,這是指周曆二月即夏曆十二月而言;如果是夏曆二月,則已經「東風解凍」,無冰應是正常現象,無需大書特書了。
這本書簡直堪稱一本古代詳盡的常識寶典
全書不僅包括曆日,還包括禮俗、宗法、飲食、衣飾等十四個方面。
出版46年來前後歷經4次重要修訂,到今天仍然是大眾認識中國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礎參考書。
本次修訂後精選圖片,改謬補漏,從考古學和人類學的角度增補最新文化研究成果,通過近世考古發現與傳統文獻相結合的「古史新證」,勾勒出情趣盎然的中國古代文化生活圖景。
二、《詩詞格律》:一本愛詩人必看的好書
寫古詩詞,格律是必學的內容之一。
本書言簡意賅、深入淺出,例證詳實。
書中引用大量古人、偉人的詩句,結合基本的知識,把詩詞的奧秘和美毫無遺漏的拆分、展示給讀者。
有人說,所有看了這本《詩詞格律》的人,看完都可以寫詩。
書中把詩詞中涉及到的平仄、對仗、用韻、節奏等問題,都逐一做了詳解。
比如在講到「韻」,我們都知道詩人在詩詞中用韻,叫做押韻。從《詩經》到後代的詩詞,差不多沒有不押韻的。一般民歌也都是押韻的。
但詩詞中所謂的韻,大致等於漢語拼音中所謂韻母。一個漢字用拼音字母拼起來,一般有聲母,有韻母。如公字拼成gong,其中g是聲母,ong是韻母。
凡是同韻的字都可以押韻,比如王安石的書湖陰先生壁。
茅簷長掃淨無苔,花木成蹊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這裡苔、栽、來就是押韻的,依照詩律,像這樣的四句詩,第三句詩不押韻的。
看完這樣簡單明了的解釋,我們一下就明白了韻腳的奧妙和規律所在。
而在同類詩詞入門書籍中,也很難再找到能如此細緻簡明的書籍了。這本書是愛詩與學寫詩的人,一定要人手一本的書籍。
三、《語文講話》:深入了解漢語,喜歡漢語言讀書人的福音
學習漢語言文學和熱愛漢語言的讀書人,誰沒有受惠於王力先生的《語文講話》呢?
這本書詳細全面的講述漢語的特性、方言分類,漢語與四聲、各地語音的異同、古今語音的演變,詞的構成、各地語法的異同,以及詞彙和文字方面的知識。
是市面上關於漢語文化,最全面最專業最完整通俗易懂的書籍。也是學習漢語言文化的各中學生、大學生的必買書籍。
同時這個版本的《語文講話》,也是市面上唯一一個非二手書籍的全新版本。
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漢語言裡不僅蘊含著我們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背影,更包括了這個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
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語言是文化的傳承。
作為炎黃子孫,了解我們民族的文化與漢語言的承傳是十分有必要的一件事。
學習漢語言不僅可以讓內心更加豐盈,還可以使人升起滿滿的自豪感。
王力的這三本書無論從裝幀和設計上,均為同類書籍中最精美的版本。
用紙考究,印製精良,內文均選用優質純質紙張,光滑細膩,為了方便讀者閱讀選用了四號大字,生僻字均注有拼音和注釋,讀起來非常舒服。
強烈推薦購買閱讀,讀起來老少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