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權行業沸騰:險資投資限制取消 將緩解募資難

2020-12-15 網易財經

(原標題:私募股權行業沸騰:險資投資限制取消,將極大緩解募資難)

私募股權行業迎來重磅利好。

2020年7月1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取消保險資金開展財務性股權投資行業限制,在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試點。

「我覺得對募資是很好的促進,現在國內股權投資基金募資通道很窄,有新資金進來是好事。在美國,保險背景出資人也是很多基金重要LP。」北京中關村一位資深PE/VC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

與此同時,業內人士也認為,在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試點,意味著S基金(Secondary Fund)公開交易市場將建立。

保險資金作為權益市場的重要機構投資者,此次正式取消財務性股權投資行業限制,也符合保險行業放鬆投資端限制的趨勢。

私募股權引來險資「活水」

此前,《保險資金投資股權暫行辦法》規定:保險資金直接投資股權,僅限於保險類企業、非保險類金融企業和與保險業務相關的養老、醫療、汽車服務等企業的股權。因此,此次取消保險資金開展財務性股權投資行業限制,被認為意義重大。

「在資金端對很多機構都是很大的利好,畢竟過去很長時間裡GP面臨募資難等問題,行業裡大量機構都募不到錢。」北京某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總監對第一財經表示。

2018年資管新規後,私募股權「募資難」席捲行業,尤其是對於腰部及尾部基金來說,募資難度進一步提升。一方面體現在資金來源的匱乏,另一方面體現為實際募資金額小於預期值。

而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襲,更是讓處於寒冬中的私募股權行業「雪上加霜」。2年多的等待後,政策利好終於照到GP。

由於保險資金的特點在於規模大、期限長、來源穩定,更加適合長期限的投資,與私募股權投資,尤其是私募股權母基金的投資理念相匹配。

「首選是投資母基金,風險更小,其次是投資大白馬基金。估計股權投資行業會面臨洗牌。短期不建議投資太多新基金。」上述中關村PE/VC人士說。

「設計好相關的門檻,私募股權的風險也是可控的。其實現在很多保險公司已經在投了。」 該北京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總監則稱。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明確在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試點,被業內認為是明確了S基金公開交易市場的建立。

公開資料顯示,S基金是一類專門從投資者手中收購另類資產基金份額、投資組合或出資承諾的基金產品。與傳統私募股權基金不同,S基金是從投資者手中收購企業股權或基金份額,交易對象為其他投資者。

在私募股權市場的寒冬期,由於大量人民幣基金已進入退出期,LP和GP均積極尋找退出渠道,因此S基金的出現一定程度上可紓困當前股權流通及投資人兌付壓力,知名機構紛紛開始關注私募股權基金二級市場,涉足S基金業務。

「S基金通常選擇在基金的中後期階進入,可相對提早收益起始時間,縮短回報周期。」上述私募股權投資總監稱。

利於增厚險資收益

事實上,在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取消保險資金開展財務性股權投資行業限制前,業內對於取消險資投資限制已有相當期待,並且從政策層面看,此前也有一定的鋪墊。

近兩年來,政策趨勢便是鼓勵險企配置長久期債權產品、放鬆股權投資限制。

早在2018年10月,銀保監會發布《保險資金投資股權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擬讓保險公司自主審慎選擇股權投資的行業和企業類型;2019年2月銀保監會在《進一步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有關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加快研究取消保險資金開展財務性股權投資行業範圍限制」。

今年6月1日,央行等八部委出臺的《關於進一步強化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指導意見》中,鼓勵資管產品加大對創業投資的支持力度,並逐步提高股權投資類資管產品比例,完善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與創業投資企業的投貸聯動、投保聯動機制,加強創業投資企業與金融機構的市場化合作,推動完善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投資基金政策。在剛剛結束的陸家嘴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也透露,銀保監會將推進研究出臺保險機構投資私募股權基金的相關政策。

顯然,此次取消保險資金財務性股權投資行業限制,使險企股權投資標的的可選範圍進一步拓展,整體利好險企投資端。

興業證券便分析,在IFRS-9準則下,放開保險資金財務性股權投資行業限制或利於穩定險企總投資收益。

「IFRS-9下,險企將權益資產計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以調節會計利潤的途徑失效,且難以抑制資本市場波動對當期利潤的影響,險企權益資產配置將更傾向於價值投資。放開保險資金財務性股權投資行業限制,拓展了險企股權投資的藍籌股選擇空間,增配此類股票計入FVOCI或將利於穩定險企在IFRS-9準則下的總投資收益。」興業證券分析師張博便分析。

「險資的特點是長久錢,更多是配到有投資價值的長期資產上面。在投資中,也不是簡單地博差價,而是真正投到有長期成長價值的企業中去。」某保險資管人士也進一步向第一財經表示。

本文來源: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王曉武_NF

相關焦點

  • 私募股權行業沸騰:險資投資限制取消,將極大緩解募資難
    私募股權行業迎來重磅利好。2020年7月1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取消保險資金開展財務性股權投資行業限制,在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試點。「我覺得對募資是很好的促進,現在國內股權投資基金募資通道很窄,有新資金進來是好事。
  • 2020私募股權報告: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行業發展概覽
    《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行業發展報告(2020)》 由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統籌編撰的《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行業發展報告(2020
  • ChinaVenture:2015年私募股權投資基金LP研究報告 | 網際網路數據...
    但相比社保而言,險資成為私募股權基金的LP起步較晚。縱觀近幾年險資投資PE的歷程,可以說是一個監管政策不斷放開、保險資金運用深入市場化的過程。  2.1 保險資金資產配置概述  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十年,得益於中國宏觀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保險業制度的一系列創新,中國保險業獲得快速地發展。
  • 獵雲網2020「年度最佳私募股權投資機構TOP10」榜單發布!
    今年第一季度,中國股權投資市場募資端遭遇困境,新募集基金數量創近年來新低。自二季度開始,國內股權投資市場募資環境呈現逐步回暖的趨勢。數據顯示,三季度中國早期投資市場共新募集26支可投資於中國大陸的基金,共募得49.79億元;投資方面,共發生289起投資案例,披露金額為29.03億元;退出方面,共發生81筆退出案例。
  • 私募股權投資行業如何避免危機
    這種信用利差的上升固然有P2P暴雷潮的特殊影響,但是隨著政府債券、銀行理財剛性兌付的逐步打破,這種對廣泛金融資產信心的喪失將會引發更廣泛的影響。如何避免私募股權投資行業危機?從行業整體結構上,私募股權母基金行業屬於高風險低流動性的行業,在經濟前景不確定性增大的情況下更是首當其衝。
  • 緊盯硬科技、不著急出手 險資私募華泰寶利的投資經
    這是有著險資基因的私募基金公司——華泰寶利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泰寶利)成立以來取得的業績。在華泰保險集團的版圖裡,華泰寶利是最年輕的一個。在位於金融街南端的國際企業大廈,經濟觀察報記者採訪了華泰寶利總經理李勝以及副總經理姜松巖。2015年底,華泰保險獲得股權投資資格,2016年底公司申請的直投公司獲批,2017年4月華泰寶利正式成立。
  •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會長段國聖:險資股權投資瞄準三大領域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會長、泰康資產執行長段國聖日前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今年以來,一系列政策落地為保險資管發展保駕護航,為險資提升長期投資回報提供了更多路徑和選擇。未來險資股權投資將重點挖掘大消費、大健康、大科技領域。此外,保險資管機構穩健的投資風格與居民長期養老儲蓄的投資需求相契合,保險資管機構應注重與其他金融同業機構的合作,積極布局養老財富市場。
  • CDF新聞|中國保險資管協會公布A類GP名單:創東方投資名列其中
    11月13日,銀保監會發文《關於保險資金財務性股權投資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取消對險資在財務性股權投資的限制,一改以往只能投資保險類企業、非保險類金融企業與保險業務相關的養老、醫療、汽車服務等企業的局面,近20萬億資本蓄勢待發。
  • 保險資金投資私募股權的特點及模式
    保險公司作為私募股權投資的機構投資者之一,被認為是資金使用周期較匹配的。保險業資金具有長期、穩定的獨特優勢,這一特性有利於保險資金髮揮長期投資的優勢。而私募股權基金的期限較長,保險資金在設立並參與私募基金項目時,對其優化資產配置,強化資產負債匹配管理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20萬億險資殺入一級市場 紅杉、高瓴等76家VC/PE上「白名單」
    原標題:20萬億險資殺入一級市場 76家VC/PE上「白名單」 來源:FUND部落中國基金報記者 莫琳險資大規模殺入私募股權市場的腳步越來越近。一周內,先是銀保監會取消險資財務性股權投資的行業限制,隨後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公布保險資金投資的143家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年度評價結果,僅76家機構被評為A類機構,這意味著這76家機構進入保險機構可持續合作的「白名單」。
  • 貝恩公司:2018年中國私募股權市場投資交易規模達940億美元
    管理諮詢公司貝恩公司今日發布《2019年中國私募股權市場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私募股權市場投資規模和退出交易額均呈上升趨勢,大型與中型規模的成長型投資交易額皆創下歷史新高,但交易數量卻跌至2014年以來最低。這一系列「新高」與「新低」也給中國私募股權市場帶來了一系列的改變。
  • 保險行業專題報告:解密險資資產配置與投資偏好
    2、大類比例限制的險資監管模式是國際的主流模式2.1 我國採取大類比例限制+償付能力隱性要求的監管模式 目前我國險資投資是按照大類比例限制的模式進行監管。在資金運用方面最主要的監管 文件為 2018 年 1 月發布的《保險資金運用管理辦法》,將險資的投資限制為:1)銀行 存款;2)買賣債券、股票、證券投資基金份額等有價證券;3)投資不動產;4)投資 股權;5)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資金運用形式。
  • 長期資產配置框架下 險資權益投資四種模式探索
    :一是通過提高大額集中長期持股比例,通過劃入到長期股權投資的方式規避IFRS9的影響,增加穩定收益;二是在「償二代」框架下,長期股權投資風險資本佔用較少;三是長期股權投資與負債端長久期相匹配;四是在股權投資中採用產融結合的投資策略,尤其是在養老、健康等保險關聯行業進行投資,實現業務協同反哺主業發展。
  • 貝恩發布《2019年中國私募股權市場報告》
    一方面,中國私募股權市場投資交易規模再創新高,達到940億美元,中國也因此成為亞太區私募股權市場增長名副其實的核心驅動力。但另一方面,中國私募股權市場的募資情況不佳、增速放緩,交易總數量較上一年下降13%。  研究發現,大規模的成長型投資通過同業買賣和首次公開募股(IPO)方式完成退出,將退出交易額推至歷史最高點,驅動私募股權市場整體交易規模的增長。
  • 2020,母基金髮展的十字路口 未來將有哪些趨勢?
    可現實是,資管新規的影響很快就傳導到母基金端——母基金也斷糧了。如果說GP遭遇募資寒冬背後的本質原因是同質化和產能過剩,那母基金斷糧背後的原因則直接指向中國股權投資市場的長錢缺乏症。社保、險資等長期資金由於規模巨大,一般規模的股權投資基金很難在其射程之內。而母基金作為重要的中間環節,可以很好的進行分散配置和平滑風險。
  • 貝恩:消費、醫療、科技等基礎行業領域將更受私募基金青睞
    2018年,大中華區私募股權市場投資規模和退出交易額均創歷史新高,但交易數量跌至2014年以來最低。另外,大中華區私募股權市場募資情況不佳、增速放緩,人民幣基金募資總額銳減85%。據貝恩調查,比起以往熱門的網際網路行業,未來消費、醫療、科技等基礎行業領域將更受私募基金青睞。並且,比起國內/區域基金,大型全球基金所佔市場份額比重有所提升,競爭力也在逐步提升。同業買賣作為退出形式越發重要2018年,大中華區私募股權市場投資規模再創新高,達到940億美元,超過整個亞太行業規模的50%,且持續為亞太私募股權市場貢獻增長,為核心驅動力。
  • ILPA發布私募股權投資行業「原則3.0」中文版
    《原則3.0》為私募股權投資行業提供了最佳實踐指導,同時考慮了不斷變化的行業動態。這些指導方針的制定同時參考了有限合伙人(LP)和普通合伙人(GP)的意見建議,旨在為雙方尋求形成合夥協議和管理資金時提供討論基礎。原則3.0注重可操作性,GP和LP將有機會通過ILPA發布的模板、最佳實踐和指導意見將其納入日常活動中。
  • 證監會解析資管細則:合夥型私募股權基金也須參照適用
    溫馨~福利公告:本公眾號為方便讀者閱讀、學習、分享,已迎來第三次系統化、專題類改版,未來將持續推送精品好文,敬請期待……   本公眾號致力於泛金融行業的優質知識資料分享,歡迎更多讀者或媒體投稿合作。
  • 頭部效應漸顯 私募股權機構面臨「淘汰賽」
    來源:中國證券報多家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2018年以來,明顯感覺一級市場包括銀行系資金、企業資金、引導基金等各募資渠道都在收緊。除資管新規影響外,二級市場接連下挫的負面影響已經傳導到一級市場,市場投資情緒不高。
  • PitchBook:私募股權2020年中跟蹤報告 回顧各項預測合理性?
    和倫納德格林(Leonard Green)在內的大多數大型私募股權公司2019年募資創下新紀錄,2020年將進入資本部署階段。與以往各年相比2020年的私募股權募資依然強勁,但目標規模定在100億美元以上的基金確實已經寥寥無幾。變數考量:為了維護持續合理分紅,LP有必要將資金重新配置到新基金,在這種情況下GP可以迅速募集資金,預計一些50億美元以上的大型基金將會成立並在2020年底關閉,另外歐洲三大私募股權投資公司也準備在2020年募集大型旗艦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