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郭德綱經常掛在嘴邊:人可以沒有文憑但一定要有文化。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證書以外,真才實學更加重要,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並不妨礙你成為一名知識分子,只要你愛學習、愛閱讀,你照樣可以成為一名有文化的人。
郭德綱的學歷並不高,初中都沒有畢業,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一名文化人。你要把數理化英語都算上,郭德綱當然不行,單論文學水平,郭德綱的能力應該相當於重點大學的高材生,有人說這是名人效應,就好像名人的書法繪畫,郭德綱成名了,人們也就覺得他各方面都非常厲害,其實不是。
郭德綱八歲學評書,十二歲開始專門學習相聲,這些行業需要通過大量的閱讀,來積累表演素材,而評書和相聲方面的書籍,涉及到歷史、文化、民俗等多項內容,初中沒有畢業的郭德綱,現在可以獨立創作劇本,而且質量還不俗,由此可見,閱讀使郭德綱的文化水平得到了很好的積累。
作為一名相聲演員,郭德綱能說能唱,唱包含了京劇和各種地方小曲和戲曲。尤其是說,不僅指說相聲,還包括說話、對話。
經常能看到郭德綱跟幾位專業主持人同臺,佔據話語權的永遠是郭德綱,他不但語速快,思維敏捷,還引章據典,都是冷門深奧的句子,別的主持人即便想搭話,也不輕易能搭得上來。
因此,江湖上有這麼一個說法:不能作為主持人跟郭德綱同臺,不能作為仇人得罪郭德綱。你跟郭德綱同臺,你搭不上話顯得尷尬,你要是得罪郭德綱,他罵你不帶髒字,但能把你說到萬劫不復的境地。
郭德綱能說會道跟他多讀書分不開關係,但一個人的記憶力再好,能記住的詞彙畢竟有限,郭德綱通過一些技巧,完美的解決了這些問題:
1,循環利用。
不論是郭德綱的相聲還是在其他舞臺上,都能聽到郭德綱一些熟悉的話,比如「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間造虐錢」,這局老話郭德綱多次、反覆提起過,類似的句子還有很多,在此不贅述。
2,拋磚引玉。
郭德綱經常在臺上問嶽雲鵬:你是什麼學歷啊?這就是郭德綱的一塊「磚」,嶽雲鵬答「初中沒畢業」,一段內容精彩的對話就出來了,「相聲演員到最後拼的都是文化」是這段話最常提到的句子。
3,尷尬杯。
郭德綱自己主持的節目,不論來什麼嘉賓,郭德綱都會介紹「尷尬杯」:有一些嘉賓不愛說話,經常會造成冷場的局面,為了緩解這種尷尬,此時我就會端起杯子來喝水,其實我並不渴,這叫尷尬杯!今天你來了這種尷尬杯就用不上了,因為咱們都是自己人,跟你聊天特別痛快。
這段話,郭德綱對什麼嘉賓都這麼說,這是一種客套話、江湖話。
每個人可以掌握的知識都是有限的,但郭德綱運用了一些簡單的技巧,就給人一種知識淵博的印象。就好比相聲,搞笑的包袱大多是網上摘來的素材,不可能每一段相聲、每一個包袱都自己創作,否則,德雲社一百來號相聲演員,這工作量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