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於自己寶寶的愛都是無私的,愛是一切的根本。莎士比亞就曾經說過,父母對於寶寶的愛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愛,只有上帝的愛才能和父母給寶寶的愛想進行媲美。每一個父母可能給自己寶寶提供的物質條件方面會有一定程度的差別,但是他們所付出的愛和辛勞卻是同樣偉大的。但是我們雖然愛自己的寶寶,卻要注意愛他們的方式和方法,如果我們陷入了愛的誤區那麼對於寶寶反而容易產生一定的影響,不利於他們未來的發展成為他們成長過程當中的絆腳石。
有不少人總是特別擔心自己的寶寶缺乏營養導致發育出現問題,為了能夠給自己的寶寶提供更加充沛的營養有不少家長就特別注重給寶寶提供的食物,他們總是會給寶寶準備更多的食物,希望寶寶能夠快速吃完,讓他們的身體變得更加強壯。
但是這些家長卻並不明白我們所擔心的寶寶缺乏的營養並不一定是事實,如果我們給寶寶提供更多的營養不僅不能夠讓他們快速發育,同時還很容易影響到他們的脾胃,出現了這種情況之後對於他們並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我們在給他們提供幫助的時候一定要確定是不是真正的適合她們,另外也不能夠想當然。
古語有云:「欲速則不達。」在教育我們寶寶的時候父母總是希望我們的寶寶能夠聽我們的教導,原因就是我們對自己的寶寶實在是太過於疼愛了,但是這種情況對於寶寶意志力的培養並不是特別的好,這種能力就是一個人自覺的為了達到確定的目的來支配自己的行動克服困難,這對於每一個寶寶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家長在照顧自己寶寶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能夠經常進行幹擾。
在寶寶剛剛出生的時候由於他們個人能力的原因所以對於父母是非常依賴的,但是隨著他們的成長對於父母的依賴會變得越來越少,可是這種情況對於很多父母來說是一件非常難以接受的事情,因為我們無法接受我們的寶寶已經不需要我們的事實。所以有的時候並不是寶寶需要我們,而是父母離不開寶寶需要我們的心裡。
名人蘭海在育兒方面也有此見解,她認為:
現今社會都提倡給予無條件的愛,盡所能滿足孩子的要求,這其實讓新手父母於法把握尺寸。無法分清這份愛的界限在哪?最後導致事事憂心,無法抽手。
但是一個健康的人,未來是一定會有著非常明確的獨立性的,與此同時他們還需要通過不斷的練習來讓自己變得更加獨立,在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做的是要快速的放手,讓他們能夠更多的接觸這個世界融入到社會群體之中。
只有這樣我們的寶寶才能夠更好的和其他人相處,在將來面對各種各樣的艱難困苦的時候他們也能夠更加從容自若,如果我們總是把自己的寶寶包裹起來那麼對於寶寶個人能力的鍛鍊就不能夠起到相應的效果,我們的寶寶也會變得非常脆弱。
如果我們在教育自己寶寶的時候總是幫助寶寶來做所有的事情那麼就會讓寶寶的能力沒有辦法得到鍛鍊,同時還很容易讓我們的寶寶失去自信,他們會不斷的懷疑自己,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讓我們的寶寶在未來變得越來越脆弱,自卑,沒有自信,那麼我們的寶寶就會成為一個沒有魄力面對未來的人,他們未來的發展就會有著非常大的局限性。
自古就有書籍記載,《增廣賢文》中節選:「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
每一個家長都知道我們在照顧自己寶寶的時候不能夠太過於寵溺他們,在管教寶寶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有方法堅持自己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寶寶更加快速的成長,他們在未來也能夠變得更加獨立,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打破規則的大部分都是父母本身並不是寶寶,因為父母總是會在照顧自己寶寶的時候不能夠堅持自己的原則,不斷的突破自己的底線,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導致我們在照顧自己寶寶的時候沒有權威,那麼就很難照顧好我們的寶寶了。
父母在照顧自己寶寶的時候總是自己首先打破規則來獲取寶寶暫時性的配合,但是等到第2天的時候寶寶仍然會通過同樣的方法來突破父母的底線,如果我們在第2天的堅持下來那麼換來的就是寶寶的困惑和不解,同時還有不斷的哭泣和抗議,而在寶寶的哭泣和抗議之下能夠堅持下來的父母又是少之又少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底線就蕩然無存了。
所以我們在照顧他們的時候一定要一直堅持自己的底線,千萬不要隨便的退讓,我們一味的退讓帶來的並不是他們變得更加聽話,而是他們對於規則的漠視和對於其他人感受的冷漠,如果一個人對於規則沒有足夠的尊重那麼他在未來就會不斷的挑戰規則最終導致他未來的成就,沒有辦法達到我們預期的結果,並且還很容易讓他們出發法律的底線。
如果我們想要真正的對自己的寶寶提供很好的教育那麼一定要給他們足夠的愛和尊重,我們只有尊重寶寶才能夠讓他們變得自尊,而這也是一個人精神的需求,維護我們自己的尊嚴是我們每個人的本能和天性,也是他們不斷成長的動力。
寶寶最初受到別人的尊重都是從自己的父母那裡得到的,所以尊重別人的意識也能夠讓他們在平常生活中不斷的養成,養成這種意識之後也會讓他們變得更加自尊自愛,同時對於其他人也能夠有足夠的尊重。只有我們的寶寶從小就形成了這樣的良好品質才能夠讓他們在未來有著更多的可能,同時我們只有尊重寶寶才能夠慢慢的認識到他們在成長當中迫切的需求,讓我們能夠更好的給他們提供幫助。
孩子的未來,宛如農民播種施肥,走出育兒誤區,方可讓孩子茁壯成長。作為家長的您,領悟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