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諺「大路有水,小路有鬼」啥意思?專家:並非迷信,現在還有用

2020-12-18 趣觀歷史

引言

《論語》有言:「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孔子提倡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溫習不斷積累,這樣就可以更快地學會新知識。學習如此,傳承也如此。語言和文字發明最大的意義就在於前人可以將自己的經驗傳給後人,使後人可以少走一些彎路。在我國,這些經驗傳承最常見的載體就是俗語。

在西方文明最初「入侵」中國時期,很多留洋歸來的人因為中國當時太落後,認為中國應當全面向西方看齊。在新文化運動中,新派文人們以《新青年》為陣地,紛紛扛起「反儒家」、「反孔子」的大旗,大力開展白話文運動等。這些對於中國來說是有著一定進步意義的。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有些原本有益的傳統文化難免受到波及,如中醫被西醫大力打壓,我國傳統風水學以及一些民間習俗全部被批為「封建迷信」等。

▲《新青年》舊照

01

其實我國很多民間俗諺雖然涉及鬼神之說,卻也是歷代先民對周邊環境觀察,對為人處世道理參透而來,並非全無道理。俗語是十分貼近民間生活的語言,最早提到這個詞的著作是《史記·滑稽列傳》中,有「民人俗語曰」之語,隨後在《漢書》等正史著作中都有提及俗語,可見當時部分俗語已經流傳十分廣泛。還有一本書名為《俗語》,年代不詳,錄有大量各地流通俗語。

我們熟悉的「八字沒一撇」、「病急亂投醫」等都是俗語。其中「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等更是十分精闢的人生哲理。這些俗語產生年代不詳,也並不多見於官方著作中,卻隨著時間一代代流傳下來,憑藉其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特點在民眾中擁有了極強的生命力,很多俗語因太過琅琅上口甚至會被誤認為成語。這些俗語融入了我們血肉之中,成為我們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我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俗語典》書影

02

很多俗語都會引入鬼神,例如「大路有水,小路有鬼」,專家表示,其實這並非迷信,現在還有用。這句話中的「鬼」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有鬼,而是先輩積累下來的行路和生存經驗。其中「大路有水」有很多種解釋,例如有些地方流傳著「大路有水能生財」,這就是涉及陰陽五行的說法。「水路」往往象徵著「財路」。難道是說走在大路上的人就一定會碰到水並且發財嗎?此處的「大路」並非是實際上走的路,而是指正道,是在勸說人們不要走歪門邪道。

另一種解讀說法是大路上的「水」指的是風雨同舟,患難與共之意。現代的交通方式不知比古代快捷多少倍,古代哪怕是跨市行走都稱得上「長途跋涉」了。在路途遙遠的情況下,中間難免碰到一些突發狀況,此時就很需要同路人的幫忙才能度過難關。這種說法略顯牽強,卻也有著一定道理。

▲「風雨同舟」畫像

「小路有鬼」的完整說法是「小路有鬼必遭災」。對於現代人特別是國人來說,小路也就是偏僻了一些,可能路況不會太好,監控設施不會特別完善而已。但對於古人來說,當時被開發的地方很少,他們所指的「小路」是真的荒郊野外,很有可能碰到流竄的歹人、落草的強盜或未知的猛獸、毒物,對人的生命造成威脅。

03

與「大路」相對應的「小路」,也有人將其解讀為旁門左道。雖然歷史上不乏依靠偏門發家致富的例子,但在古人心中終究只有科舉才是正途。

▲科舉考試圖

現代也有很多法律規定的不可涉及的「致富」手段,這些方式雖然可以帶來暴富,卻也為社會安全帶來隱患,用古人說法是「有損陰德」,用現代說法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依靠旁門左道終究不會走得很遠。

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應用著許多俗語,如「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隔牆有耳」等,都是先見於俗語並在生活中十分常見的話。近些年,隨著傳統文化在人們心目中地位的回歸,俗語也又一次登上檯面,而且獲得了比以往更高的歷史地位。從前俗語正是因為流傳於民間而被冠上「俗」之名,官方語言都會儘量避免使用,如今這樣的忌諱也不再存在。

▲「隔牆有耳」漫畫

結語

社會始終在不斷進步發展,而這樣進步發展的基礎就是前人留給我們的經驗。無論是為人處世的道理,還是傳承至今的華夏魂,都是我們寶貴的財富,是我們應當珍視、吸取並傳承給下一代人的。

參考資料:

《論語》

《史記·滑稽列傳》

相關焦點

  • 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是何意?並非迷信,來自老祖宗的告誡
    文/一度歷史觀V很多人都會從老祖宗那聽到這樣一句話,「大路有水,小路有鬼」,而尤其是後半句話中這個鬼字,只要沾染上了這個字,就會和封建迷信比較相關,但其實這句話另有別的深意,並不是迷信,而是我們老祖為後人留下的人生明燈
  • 農村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啥意思?許多人不知其深層含義
    農村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啥意思?許多人不知其深層含義常言道: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最後能夠達成目的,不管大路還是小路都是好路。在古人眼中,路有分別,不同的路便會看到不同的人生風景。有句俗語說得很妙,「大路有水,小路有鬼」,看似在描述一個不多見的現象甚至還有封建迷信摻雜其中,其實這句話別有深意,其中人生哲理讓人受益匪淺。那麼,這句俗語的深層含義是什麼呢?大路有水中國的五行學說大有學問,自五行誕生之後,不管是在醫學還是文化方面都藉此衍生了很多國粹。
  • 老人常說「大路有水,小路有鬼」,到底是什麼意思?
    其實,事實上並不是如此,迷信鬼神只是字面上的意思,實際告訴人們的是立身處世的深刻道理,像這樣的俗語就有「大路有水,小路有鬼」,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主要內容。所謂「大路有水」「大路有水」,其字面意思是說,在古代,人們如果要出遠門,去遙遠的陌生地域,那時候沒有導航、也沒有方便的交通,到處都是生路,很不熟悉,這時候人們應該選擇大路去行走,而不是選擇人煙稀少的小路。這裡的大路也不僅僅是說的路面開闊敞亮,更加強調的意思在於走的人較多的路、較熱鬧的人口集中地域。
  • 古人常道「大路有水,小路有鬼」,有何含義?專家:早聽早受益
    今天我們要說的一句俗語是古人常,坊間常言的:「大路有水,小路有鬼」。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它的背後又有何含義,是不是封建迷信呢?對此專家表示,這是先輩的處世格言,早聽早受益。01「大路有水」這句話的意思用完整的話來說,應該是「大路有水能生財。」在古人眼中,水乃是萬物的源頭。《老子》中也認為:「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從陰陽五行來看,水乃是浸潤滋養之性,能夠利財。
  • 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你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嗎?
    小時候,我們出門的時候,老人就會勸誡我們儘量走大路,是為了怕我們不知道路怎麼走,貪圖捷徑走小路,到時候迷路了不知道怎麼回來。其實在俗語中也有一句話和這個是遙呼對應的,那就是「大路有水,小路有鬼」。不過這句俗語還有更深層次的意義。
  • 「大路有水,小路有鬼」,原來並非迷信,老祖宗的話字字珠璣!
    在這麼長的時間裡,有許多流行的民間習語,這些習俗是從祖先傳下來的,世代相傳,並在成長後被人們記住。于欣的經典名言。「大路有水」實際上是一個簡短的說法,整個句子也應該是「大路有水賺錢」,重點是「水」一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水代表財富,水路就是財富。這種「水」不是河流,湖泊和海洋中的水,而是指的相濡以沫,同舟共濟,患難同行。
  • 俗語「大路有水能生財,小路有鬼必招災」,啥意思?老祖宗的經驗
    不過一些有深度的俗語,往往讓人很難理解,乍一聽甚至會覺得莫名其妙,例如比較流行的一句話,「大路有水,小路有鬼」。其實完整的一句俗語是「大路有水能生財,小路有鬼必招災」,古人到底啥意思?看後長見識了!首先是「大路有水能生財」「大路有水」表面上是指天上下雨,地上就會有積水。不過俗語說的顯然不是這個意思。在古人認為世間萬物都來自五行金木水火土,任何人或者事物都與之息息相關,因此通曉了五行的奧秘,就能獲得超乎常人的能力。
  • 生活裡,有「大路有水,小路有鬼」的俗語,你個人怎樣理解?
    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愣娃今天來說說古代流傳的這句話意思,它是說通往成功的路,或者說到達目的地的路,有許多條,如果你選擇大路,就是走的多的人的路,可能慢點,但是可以順利到達,當你順利平安到達了就是成功,就是水路就是財路,因為在中國五行中水就代表了財富。
  • 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並非字面意思,許多人不知深層含義
    今天小編要介紹的這個俗語是這樣的:「大路有水,小路有鬼」,你知道這句老話是什麼意思嗎? 「大路有水」,其實是勸誡行事要坦坦蕩蕩「大路有水」其實是簡短的說法,整句也該是「大路有水能生財」,重點是在一個「水」字上面。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水代表財,水路便是財路。
  • 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是什麼意思?許多人不知其深刻含義
    俗語常言,「大路有水,小路有鬼」,這句說得可太有道理了,深得中國文化的精髓。什麼是「大路有水」?大路指的就是發財之路,而發財之路就來自水路。中國古代交通不發達,在鐵路和公路出現以前,真正的黃金之路就是水路。
  • 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究竟是何含義?老祖宗的經驗是否可靠
    而還有一句俗語"條條大路通羅馬"。這句俗語的意思是,無論是哪一條路南只要最終能夠達到自己的目的地,都是一條好路。而同樣又有一句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那麼老祖宗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又蘊含著哪些深刻含義呢?以下便是個人的觀點。第一、"大路有水"的含義。
  • 「東城無塔,西城五塔」什麼意思?用俗諺解讀老北京歷史
    除擺攤買賣外,三官廟兩側還有估衣莊。1923年出版的《增訂實用北京指南》中有所記載,僅三官廟兩側的估衣莊就有永聚成、元順號、聚盛號等8家,至於「雨來散」的估衣攤就更多了。老北京估衣攤是時代產物,因衛生及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等多種原因,1949年之後就漸漸失去了市場,這個行業慢慢消失了。一座小小三官廟,因俗諺與歇後語的流傳,引出不少故事,足見民間口頭文學的魅力。
  • 俗語「近怕鬼,遠怕水」是什麼意思,對現在有什麼警示意義?
    近怕鬼,遠怕水"之中所說的世人兩怕也不例外。近怕鬼近怕鬼,一般的人認為只有一種意思,那就是迷信中所指的鬼。其實不然,其中的含義有兩種。第一種意思是迷信中的「死鬼」。這是當時的人們受當封建迷信的影響,對精神世界的一種愚昧認識。
  • 大路有光,小路有狼
    我放下筷子去找那輛破舊的自行車,準備騎著去學校看分,可一推車子,發現不對,昨天下午我還特意打足了氣的自行車,前後輪都沒氣了,我又拿出氣筒去打,爸從裡屋出來對我說,車子壞了,慢撒氣,現在這麼早,修車的人還沒起呢,你就別騎了,走著去算了。我一聽有些不高興,這大熱天的!我說那我去找劉芳帶我去,誰知道爸說,劉芳已經走了。
  • 大門不對直衝路不種樹,農村這些習俗並非迷信,而是為了居住安全
    農村有很多奇奇怪怪的習俗,說不清道不明為什麼,農民們用自己僅存的知識和認知解釋不清楚,便會將這件事情神秘化和神聖化。 比如在農村「正月不讓理髮」,為什麼?農村說正月理髮對舅舅不好,理髮和舅舅有啥關係?一般人聽了都會一頭霧水。
  • 農村大門講究多,不種樹不對直衝路,並非迷信而是為居住安全舒服
    ,說不清道不明為什麼,農民們用自己僅存的知識和認知解釋不清楚,便會將這件事情神秘化和神聖化。農村說正月理髮對舅舅不好,理髮和舅舅有啥關係?一般人聽了都會一頭霧水。後來人們漸漸知道,不讓正月理髮剃頭,是因為清朝時期頒布剃髮令,原本說法是「正月不剃頭,以頭髮思舊」,但農村不理解「思舊」是什麼意思,就誤傳為「死舅舅」,這樣理解就知道正月理髮與舅舅並無關係。
  • 俗語:最怕端午節的水,不怕七月半的鬼;啥意思,有根據嗎?
    俗語:最怕端午節的水,不怕七月半的鬼;啥意思,有根據嗎?文|海豐說歷史農村的俗語有不少和節氣,氣候有關,而莊稼和天氣可是息息相關,一旦天氣紊亂,對種植的作物可是會造成比較大的影響的。最怕端午節的水,不怕七月半的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七月半是我國的傳統鬼節,相傳陰氣極重,太陽落山之後最好不要在外面逗留,有可能生病或者發生一些不好的事情,而端午節的水是指在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前後的較大降水,這個時候下大雨以來會影響到端午節本身的賽龍舟活動,二來會對莊稼的生長造成影響,嚴重程度甚至大於七月半的鬼。
  • 農村俗語「不怕七月的鬼,就怕端午節的水」,啥意思?有道理嗎?
    距離農曆端午節還有一段時間,但是隨著天氣逐漸轉暖,北方種植的小麥的地區,已經到了揚花抽穗的季節。在農村裡面,有一些關於古老的民間傳說,通過俗語的形式慢慢的流傳下來,即使到了今天,仍然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句俗語,叫做「不怕七月的鬼,就怕端午節的水」。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現在仍有指導意義
    在農村,有句老人常說的,跟冬至相關的俗諺廣為流傳:「冬至頭,凍死牛」, 在這句俗諺的前後,還有幾句俗諺作為陪襯,所以整句話則為「冬至頭,凍死牛
  • 農村喜事老話「正月不能娶,臘月不能訂」啥意思?原來有這些講究
    導讀:老話說「正月不能娶, 臘月不能訂」, 你知道什麼意思?在農村的生活中總有很多大智若愚的老講究,這些講究能夠引導著村民們更好的做人做事。比如說閨女如果回到了娘家,晚上則是不能和老公在一個房間內睡覺的等等,除此之外,說道風俗講究不得不提的是婚喪嫁娶,在農村結婚被看為三件大事之一,形式非常傳統而且很有看點,結婚時熱鬧氣氛濃濃。而很多流傳至今的農村俗語有很多對其描述和總結,就比如我們今天要聊的「正月不能娶,臘月不能訂」,這句話究竟是啥意思?有何講究呢?現在還有這樣的講究嗎?我們接著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