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加14減15加42……」當一連串的數字剛被念完,一個聲音就把正確得數報了出來。這是一位4歲的小男孩在學習了一段時間珠心算後的考試表現。
曾幾何時,珠心算在幼兒園風靡一時。看著孩子短時間居然掌握了」速算」難題,能迅速計算兩位數、三位數及至更高位數的加減法,幼兒園樂此不疲,家長怦然心動,殊不知,這其中埋藏著巨大的隱患。
讓我們先來看一下珠心算的定義:通俗地說,珠心算就是在腦子裡打算盤。以打算盤為基礎,使打算盤的操作「內化」,從而替代實際打算盤的外動作,憑藉這「內化」了的「心理算盤」(亦稱」虛算盤」)在腦中進行加、減、乘、除等計算的方法。憑藉這把「算盤」,通過熟練掌握類似「三下五除二」的算盤口訣,以及從高位到低位的計算習慣,使小孩子能掌握較大位數的計算,表現出較高的「計算能力」。
在這裡首先請家長思考的是,什麼是數學能力?什麼是計算能力?兩者一樣麼?我們為什麼要讓孩子學習數學?
答案非常明確:計算能力絕不等於數學能力。數學能力代表了一個人的抽象思維水平,代表了一個人邏輯思維的能力。一個數學基礎好的孩子,在青少年及至長大成人之後,通常在做事情時表現出很好系統性、條理性、邏輯性、獨立思考以及嚴謹的思維能力,這絕不是「速算能力」。例如一個會打算盤的老先生,可以非常輕易、快速地進行加減法的計算,速度堪比計算器,但也僅僅是計算器的能力而已,和邏輯思維能力無關。
換個比喻,珠心算就好比給了孩子一個算盤,讓他熟背口訣,藉助算盤這個工具表現出快速計算能力。但如果要藉助外部工具,那麼,藉助一臺10元錢的計算器,能表現出更出色的計算能力,你會讓孩子去學麼?
本質上,類似的鼓吹神奇的教學方法之所以受到熱捧,都源於家長們的心理預期。很多家長都希望找到一種「速成」的教育方法,但卻不知道,看上去很「炫」的成果,往往容易流於表面。這種尋找捷徑的心理本身,才是孩子教育中最致命的問題。在依賴外部的工具取得「成果」之後,家長和孩子自己,都會誤以為數學能力得以提升,而真實情況恰恰相反――孩子本身的數學能力,不但沒有提升,還會大大受到壓抑和損害。
珠心算和手腦算教學的弊端分析
珠心算和手腦算的基本原理:第一步——將數轉化為珠或者動作。第二步:數和數的相互關係成為珠和珠的關係、動作和動作的關係並得出珠的結果或動作的結果。第三步:將珠和珠、動作和動作的關係的結果轉化成最後的得數。
幼兒的思維是由動作思維、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幼兒學數學的啟蒙過程,是從動作、從感性認知開始,逐漸理解各種物品以及相互關係,並形成表象儲存在頭腦裡,最後將表象中的數概念或者數學原理抽取並表達出來。
數學的啟蒙,是幼兒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教師和家長引導教育的目標,是要幫助幼兒建立良好、正確的數理邏輯概念,這包括:認知能力、分類能力、比較能力、排序能力、點數能力、數與量的對應等等。
而藉助形象和動作表徵的珠心算和手腦算,對幼兒來說,是思維的退化或者倒置,與科學的數學啟蒙背道而馳,不利於孩子真正理解數概念。孩子之所以短期表現出高計算能力,正是由於手腦算將思維停滯在動作思維階段、珠心算固化了形象思維,學得是快,但是對未來的發展不利。有的幼兒用珠心算做大數字加減的時候很快,但是做簡單的2+3=?卻要用手輔助,就是最好的證明。
邏輯是數學思維的基礎,提前獲得的「計算能力」,會讓孩子無法獲得牢固的邏輯思考的基礎。在現實中,很多孩子會「算數」,但不理解數學就是這個道理。
家長的體會:珠心算影響了原來的計算和思維方式
我兒子正在經受珠心算的折磨!我們認為孩子應該自由發展,因此沒有過早地教他加減法。但沒想到他們從中班開始就要求必須學珠心算。天啊!他連加減法概念都沒有建立,居然要學什麼「要加三,退五去二進一」!兒子原來很喜歡上幼兒園,現在一學珠心算,連厭學情緒都出來了。――陶陶媽
斯妤4歲左右對10以內的加法口算算得很好,但對於減法就一直不理解。她4歲半開始學珠心算,是由指算到珠算,再過渡到心算的一個教學過程。前兩個月,有很多有趣的手指遊戲、童謠,孩子很有興趣,而且對減法很快就開竅了。孩子5歲左右時,我開始鬱悶,因為斯妤把學珠心算之前自己對加法的那種理解和計算方法徹底丟掉了,就連算算3+5也要用手指比劃一下。現在我讓斯妤完全停了珠心算課,她才又回到原來的計算和思維方式,不再惦記心裡的那個算盤了。——斯妤媽
我覺得珠心算那種讓孩子在心裡構想出一個算盤的訓練方法,可能對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記憶力有一定幫助,但是不利於孩子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的發展。那種枯燥的學習對孩子創新能力發展也有影響。我不會讓女兒學。——可可媽
溫馨提示:怎麼讓孩子學好數學?
1、提供豐富的實物材料讓孩子操作,體驗數與量的關係。
2、利用生活環境、器具,和孩子玩「數學和邏輯」遊戲,比如把班級的小朋友按不同的方法分類,比如找出房間中紅色物體,比較大小,比較高矮,比較高低;比如;讓孩子參與點數
任何急功近利的教育都必有缺陷,因為教育沒有速成。數學的啟蒙教育自有規律,家長在孩子學習內容和進度上,一定要有平穩的心態,按照科學的進度和方法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