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從兩塊講起。一個是人才選拔。另一個是教育資源分配。
高考公平麼?各位可以默默寫下自己的答案。
首先先講一個故事,朱元璋的「南北榜案」。
明洪武三十年,明朝迎來三年一度的科舉會試。朱元璋相當重視,親自圈定78歲高齡的大儒劉三吾為主考。
經會試考核,選出貢士51名,均為南方考生,因此大批落榜考生鳴冤告狀,疑主考有地域歧視之嫌。隨後,朱元璋下詔徹查此事,經數日覆核,調查組得出結論:劉三吾等人閱卷公正,無任何問題。但事後朱元璋作出了一個令輿論譁然的決定,將劉三吾等人定為「反賊」,並重新開出貢士名單:51人皆來自北方。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科舉冤案「南北榜案」。
此後,明朝科舉不再「全國統一划線」,而是分成「南北榜」,按所處地域分別錄取。
如果你是朱元璋,你贊成這種做法麼?
好,現在又回到中國的高考。
好的大學不僅按照高考成績擇優錄取,並給每個省分配名額。按照省名額錄取。
這是否公平,如果你是東部人口大省的考生,此時又有一個和你一樣成績的西部考生,卻上了一個好大學,而你卻落榜了,你覺得公平麼?特長加分項,更帶來了操作的空間。當然現在國家漸漸取消特長加分。
這種現象不僅僅出現在選拔人才上,在教育資源分配上,有同樣的問題。
人人都希望受教育是平等的。出生後。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很多人成功的路徑是,通過寒窗苦讀,從進入小學,考上縣市的重點高中,走進好的大學,邁進了輝煌的人生。
國家也確實是這樣做的,鼓勵西部支教,建希望小學等。
但你知道深圳、青島、杭州,較為發達的沿海城市卻沒有相應的教育資源。
位列一線的深圳,你能脫口而出的大學有哪些?
相比之下,美國的矽谷有史丹福大學等名校不斷輸送優秀的人才。
沒有培養人才儲備,很難維持一個現代化的大都市。
這些省市領導不重視教育麼?當然非常重視,辦一所大學從無到有是非常困難的,更何況是一流的大學。所以這些領導想盡方法讓有實力的學校在本地區建立分校。
但是,國家不提倡,教育部明確不鼓勵高校異地辦學。既有管理的困難,又有擔心教育資源往東部傾斜。
請問,假如你是一個深漂,本地招不到優質的人才,甚至自己的小孩在本地也受不到良好的教育,你覺得資源分配公平麼?有利於經濟發展麼?
帶著種種深思,各位在體會這句話。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只有相對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