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

2020-08-17 廣州日報

據新華社電 (記者俞菀、顧小立)8月17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浙江「滿分作文」事件調查》的報導。

「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2020年8月,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掀起了一場不小的輿論風暴。

「什麼樣的高考作文才配得上滿分?」「什麼人可以決定高考作文該不該拿滿分?」輿論爭議逐漸從文章本身,轉向了高考作文評卷人。

評卷、出書、培訓……這其中是否存在「利益輸送」問題?如何區分正當的「傳道授業解惑」與「違反評卷紀律」的行為?

爭議和疑惑背後,是公眾對高考評價更加公平合理的訴求。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必須直面公眾的質疑。

很多人「看不懂」的作文,該不該打滿分

8月2日,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文章稱,隨著2020年高考閱卷工作的結束,將在公眾號上陸續推出「高考作文閱卷組長評高考滿分作文」,當日推出第一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推文內容由編者按、作文全文和專家點評三部分組成。編者按部分寫道,這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

2020年浙江省高考語文評卷組作文組組長陳建新在專家點評中認為,文章展現了「浙江高三學生的作文水準」。

《生活在樹上》全文近1000字,主要論證了個人成長與家庭、社會之間的關係。而這篇文章的「個性」在於,廣泛援引尼採、海德格爾、麥金太爾等人的「名言警句」,大量使用了「嚆矢」「祓除」等較為生僻的詞彙。

「這樣的作文,該不該打滿分?」一個疑問迅速在網絡輿論中擴散開來。8月2日至今,「知乎」平臺上有關作文評價的問題,回答數量已超過7300條,「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的微博話題閱讀量超過2300萬,評論5000餘條。網友評論既有嬉笑怒罵,也有別樣的反思。

專業的教育學者和教師隊伍中也存在不小的分歧。

「反對派」認為,以此等文風作為高考作文標杆不可取。「這篇作文讀下來,我第一感覺甚至懷疑『這不是學生寫的』。我身邊參加今年高考評卷的同事告訴我,如果這樣的文章是學生寫作的標杆,那以後語文就不用教了。」浙江省寧波市寧海中學語文教師許雪說。

「支持派」認為,應當「尊重教育評價的專業性」,文章的個性化表達及其背後的思辨性值得褒獎。如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楊慶祥說,閱卷老師經過評審給了滿分,並不是鼓勵大家都去寫這樣的作文,而是鼓勵大家按照自己的興趣,寫出自己的個性。

時評人曹林則認為,爭論「將關於作文的公共討論從淺表熱鬧的『作文命題』,深化到『什麼樣的作文才配得上滿分』的價值層面」,「引領了一次有價值的全民討論」。

如何區分「傳道授業解惑」與「違反評卷紀律」

「滿分作文」標準之爭尚未平息,有自媒體發表文章,指責2020年浙江高考語文評卷組作文組組長陳建新「破壞高考保密」規則,違反評卷相關規定;有實名舉報稱其「既做教練,又當裁判」,有借職權謀私的嫌疑;還有一些媒體質疑《生活在樹上》一文的風格,與一本由陳建新掛名主編的高考作文輔導圖書中的部分文章風格相似。

8月13日,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發布通報,對「滿分作文」一事首次公開回應。該通報稱,2020年浙江語文評卷組高考作文的成績評定過程符合評卷工作規範,但作為語文評卷組作文組組長的陳建新,在評卷結束後,未經允許擅自洩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評卷細節,嚴重違反了評卷工作紀律,決定停止陳建新參加國家教育考試工作(含高考評卷等)。

通報一發出便迅速「刷屏」。8月13日晚,有媒體發布報導稱,浙江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李勝宏曾以「高考數學命題人」身份,在外培訓授課,再次引起輿情發酵。輿論質疑,以這樣的身份在各地講課輔導,是否符合相關規定要求,是否會因「個人偏好」而造成不公?

中國人民大學一位參加過北京市高考命題工作的教師向記者透露,高考命題有著嚴格的保密規定,命題人均須遵守「不得以高考命題教師的身份出席任何會議或發表文章、出版書籍、參加教學或輔導活動」,並籤署相關協議。「命題人不能搞培訓,這一點毫無疑問。」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根據相關規定,高考命題教師身份需嚴格保密,不得洩露任何閱卷信息,更不能以命題人身份從事出書、輔導、培訓等工作。但是,高考評卷組組長是否可在閱卷後,應出版社要求編纂出版相關書籍,以評卷組組長身份開展高考相關的培訓講座等,目前尚無明文規定。

「對於高考評卷人培訓講課行為是否合理正當,我覺得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陳國恩認為,必須區別教師正當的「傳道授業解惑」行為和違反評卷規定的行為,「比如結合自己幾十年的教學經驗,讓學生明白作文到底應該怎麼寫,什麼才是真正的好作文,給學生談談考試作文答題規範和注意事項,這個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在出書講課中未經相關部門授權洩露一些內部掌握的評閱細節,就不允許了。」陳國恩說。

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

記者了解到,陳建新擔任浙江省語文評卷組作文組組長約20年,在浙江省中學語文教育界有一定聲望。浙江一些中學語文教師表示,會有意識地「關注」陳建新主編出版的各類圖書,並視為高三語文備課教學的重要「風向標」。

此次「滿分作文」事件後,有一些聲音質疑,一道分值極高、主觀性極強的高考試題,長期由一位評卷組組長「執掌」,是否合理?

對此,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回應稱,根據教育部規定,評卷員以高校教師、中學教師及教研人員為主,其隊伍應相對穩定;題組組長應有5年以上教學、教研經驗和多年評卷經驗,具有副高級及以上職稱。「以此衡量,陳建新多年擔任作文閱卷大組組長,並未違反評卷教師聘用的相關規定。」

浙江省高考前幾年對「套話作文」整頓力度較大,一些學生在寫作時就會刻意避開所謂「套話作文『三巨頭』」——屈原、陶淵明、蘇軾相關案例的使用,甚至完全「碰都不敢碰」。為了彰顯「個性」或刻意迎合,不排除有些學生會鑽牛角尖。

「之江教育」特約評論員、浙江省衢州市第二中學教師胡欣紅認為,如何開展下一步相關調查併合理界定,是對相關部門的莫大考驗。這不僅關乎陳建新老師的個人名譽,更涉及這一次滿分作文的性質問題,絕不能走過場。如果評卷組組長賣書講課有問題,那就應該借這一次教訓杜絕任何打擦邊球的類似行為;如果這樣做不算違規,也有必要制定相應的規則予以規範。

「『高考無小事』,任何事情都必須嚴格按照規矩辦,需要一道長效『緊箍咒』把高考管起來。」陳國恩認為,在移動新媒體時代信息瞬間即達,這對教育部門加強高考信息發布管理,既公開透明、又不觸「紅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仍要加強評卷教師綜合素質的培訓,確保教師既懂高考業務更懂高考安全,對於作文這類主觀性極強的試題要定期更換評卷負責人,始終讓最優秀的人為高考評卷「把關」。

「還有一個小建議,希望此次事件後不要『因噎廢食』,全盤否定優秀作文乃至『滿分作文』發布對中學語文教育的促進作用。」許雪說,現在已有學生擔心今後可能難以學習到真正原汁原味的考場優秀習作。「建議還是可以通過官方授權渠道,在適當平臺上面向所有考生發布關於高考作文的指導信息,促進浙江語文教學繼續保持良好發展的態勢。」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許雪為化名)

相關焦點

  • 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
    爭議和疑惑背後,是公眾對高考評價更加公平合理的訴求。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必須直面公眾的質疑。很多人「看不懂」的作文,該不該打滿分8月2日,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文章稱,隨著2020年高考閱卷工作的結束,將在公眾號上陸續推出「高考作文閱卷組長評高考滿分作文」,當日推出第一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 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 滿分作文怎麼評
    原標題: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爭議和疑惑背後,是公眾對高考評價更加公平合理的訴求。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必須直面公眾的質疑。  很多人「看不懂」的作文,該不該打滿分8月2日,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文章稱,隨著2020年高考閱卷工作的結束,將在公眾號上陸續推出「高考作文閱卷組長評高考滿分作文」,當日推出第一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 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浙江「滿分作文」事件調查
    新華社記者張楠攝新華社北京8月17日電(記者俞菀、顧小立)8月17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浙江「滿分作文」事件調查》的報導。「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2020年8月,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掀起了一場不小的輿論風暴。「什麼樣的高考作文才配得上滿分?」
  • 浙江「滿分作文」事件調查: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
    如何區分正當的「傳道授業解惑」與「違反評卷紀律」的行為?爭議和疑惑背後,是公眾對高考評價更加公平合理的訴求。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必須直面公眾的質疑。而這篇文章的「個性」在於,廣泛援引尼採、海德格爾、麥金太爾等人的「名言警句」,大量使用了「嚆矢」「祓除」等較為生僻的詞彙。「這樣的作文,該不該打滿分?」一個疑問迅速在網絡輿論中擴散開來。8月2日至今,「知乎」平臺上有關作文評價的問題,回答數量已超過7300條,「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的微博話題閱讀量超過2300萬,評論5000餘條。
  • 透過高考滿分作文看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
    2020年高考已經落下帷幕,評出的語文滿分作文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其中,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掀起了一場不小的輿論風暴。網友們對這篇文章大發議論,褒貶不一。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一起來看一下吧!
  • 高考作文今後命題之方向
    全國高考作文今後命題之方向高考作文的方向,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看——一、從內容看。就是兩個詞語——辯證與比較。辯證——就是設置兩個關係,或對比(物質與精神;青春朽與不朽;有話則多則少;剛與柔;自己與評價別人;);或交叉、並列(虛擬網絡與現實生活;小羽創新與責任;小陳責任與親情;分數與評價;跳山羊比賽遵守規矩與打破規矩;兒子探究與父親實用)。比較——兩者、三者的比較(小陳與老陳的責任與親情;課內得法、課外閱讀與社會實踐,什麼對你學語文最有用?
  • 滿分作文曝作假,組長遭實名舉報,高考閱卷要如何保證公平?
    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被刊出後,引發巨大質疑。作為省高考作文閱卷組長的陳建新,也因此而捲入輿論風波裡。一連幹了20年的作文組長,陳建新是這方面的權威專家,而他同時還通過開通《高考作文密訓課》付費課程、舉辦作文講座,線下售書等途徑謀利,甚至被懷疑滿分作文就是他的學生,也被人實名舉報。
  • 高考和資本聯繫在一起,公平該何去何從?
    今年一篇浙江省的高考滿分作文引發了熱議,閱卷老師給出了滿分,但是很多讀者感覺看不明白,也對滿分產生了質疑。閱卷組的點評老師陳建新副教授對這篇文章作出了比較詳細的點評,但是大家似乎都不買帳。近日,有網友曬出,陳建新老師作為閱卷組的組長,居然參與了高考作文實戰書的編纂工作,一邊出書教育學生應該如何寫高考應試作文,另一方面自己又是閱卷老師,這是一種怎樣的導向?
  • 浙江「滿分作文」事件調查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原標題: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浙江「滿分作文」事件調查「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2020年8月,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掀起了一場不小的輿論風暴。「什麼樣的高考作文才配得上滿分?」「什麼人可以決定高考作文該不該拿滿分?」
  • 高考材料作文如何不偏題?暗合明合兩兼顧
    從今天開始,本報《學堂》周刊邀請幾位省、市級資深語文名師,針對高考試卷中的作文和閱讀兩大部分,撰文進行專題分析,從材料作文的寫法以及高考語文的易錯點等方面入手,為考生最後衝刺複習指點迷津,幫助考生在考場中避開「陷阱」,穩操勝券。
  • 高考作文題傳遞怎樣的教改信號
    考生可以圍繞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文化傳承與推陳出新、創新驅動與創業環境、優先致富與共同富裕,尤其是經濟新常態下如何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等諸多話題,由近及遠地生發思考、寫出有才情的文章。著眼身邊事,體味人生與社會,思考現實與未來,也是今年高考作文命題的一個顯著特點。比如全國Ⅰ卷作文《獎懲之後》,試題選擇一幅漫畫材料,要求考生結合漫畫的內容和寓意自選角度寫作。
  • 浙江高考作文引發熱議,組長陳建新已被停職,家長:這高考公平?
    浙江高考作文引發熱議,組長陳建新已被停職,家長:這高考公平?前陣子,浙江省的一篇滿分作文被曝光的網絡之後,引發熱議,網友們也都是看法不一,部分網友認為這是一篇難得一見的好文章,給滿分也是理所當然的。但是更多的網友則認為這篇文章生澀難懂,生僻字滿篇。
  • 不說人話的《生活在樹上》如何依靠踩點得分成為高考滿分作文
    這段時間,浙江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高考滿分作文被廣泛議論。先是被作為標榜公開表揚,語文評卷組作文組組長陳建新老師對媒體盛讚該文思想深刻。後被廣大網友一邊倒地抨擊,認為這篇文章不應該拿滿分。甚至有認為該文「不說人話」,應判為零分作文。
  • 高校招生:高考成績佔60%,實行綜合評價錄取,公平如何保障?
    江蘇等地高考改革又進了一步,部分高校錄取學生時,高考成績只佔60%,實行綜合評價錄取。看到這個消息,我倒吸一口涼氣,這步子邁得太大太快了!而現在這個高考的所謂改革,高考成績只佔60%,部分高校實行綜合評價錄取,就是超前兩步,跟當前我們的社會不相適應,所以,這樣改革的結果只有一個,造成嚴重的不公平,普通人家的子弟,將是這個改革的犧牲品。有人為此高呼,這樣的改革就是重視素質教育,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素質教育確實好,提高人的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 張立美:高考作文禁寫繁體字是一種教育公平
    有高三語文老師分析,這意味著學生寫作文時不能用繁體字,同時也杜絕了前些年出現的個別學生用甲骨文寫作文的現象。(5月17日 北京日報)  高考作文要求一律寫簡體字,禁止寫代表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繁體字、甲骨文等古文字,看上去與傳承傳統文化格格不入。不過,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筆者認為,高考作文禁止使用繁體字,一律使用簡體漢字,其實是一種教育公平,並無不妥。
  • 浙江滿分作文鬧劇背後是愈演愈烈的高考不公平
    後續確實也證明了這個邏輯,把這篇高作發出來的是陳教授或者說叫它陳老師更好,因為他主要的經濟來源是高考作文培訓。去年被收入陳老師書籍裡的滿分作文和今年這篇有「異曲同工之妙」,在高考這樣一個年年不一樣的戰場,陳老師幾乎憑一己之力強行創造出了一扇旋轉門。
  • 高考如何寫好作文?高考作文素材終極版,助力高考學子
    高考如何寫好作文?這是一個關係到數千萬學生在考試前要處理的問題。為高考寫好作文的前提是在考試前準備好一篇好作文。我們常說,我們不會打無準備的仗,這就是原因。第一個準備是選擇三個多角度的立意素材用於高考作文。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被實名舉報,是誰縱容如此踐踏高考公平性?
    剛剛新鮮出爐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被實名舉報了,原來背後是有利益鏈條輸送的。還有比這更可怕的事情嗎?真可怕啊!高考,尤其是對那些寒門學子,是最公平的一條出路了,只要他們能考出優異的成績,北大清華都為他們敞開了大門。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之爭:晦澀難懂是高級的個性還是不必要的瑕疵?
    但無論如何,有一點值得商榷的是,高考滿分作文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高分作文,其意義除了對該生個人的文章進行評分考核外,更會在媒體等平臺進行公示,具有示範意義和引導傾向。對於這樣一篇佶屈聱牙的「炫技」文章,它固然有其亮點所在,但能否作為「示範天下」的滿分作文,實在是一件值得懷疑的事。
  • 高考滿分作文爭議背後是對高考作文的誤讀
    曾經有位朋友談到高考的公平性時,對綜合評價頗有意見。他批評說,高考就是高考,就是要分出高低的,不要一會是分數,一會又講綜合素質綜合評價,會導致不公平。他舉了一個例子,足球場上最後打平時,一定是點球定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