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滿分作文」事件調查: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

2020-12-11 新華社客戶端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俞菀、顧小立

編輯:黃海波

「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2020年8月,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掀起了一場不小的輿論風暴。

「什麼樣的高考作文才配得上滿分?」「什麼人可以決定高考作文該不該拿滿分?」輿論爭議逐漸從文章本身,轉向了高考作文評卷人。

▲7月16日,在東北師範大學,工作人員在進行閱卷。 新華社記者張楠攝

評卷、出書、培訓……這其中是否存在「利益輸送」問題?如何區分正當的「傳道授業解惑」與「違反評卷紀律」的行為?

爭議和疑惑背後,是公眾對高考評價更加公平合理的訴求。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必須直面公眾的質疑。

很多人「看不懂」的作文,該不該打滿分

8月2日,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文章稱,隨著2020年高考閱卷工作的結束,將在公眾號上陸續推出「高考作文閱卷組長評高考滿分作文」,當日推出第一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推文內容由編者按、作文全文和專家點評三部分組成。編者按部分寫道,這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

2020年浙江省高考語文評卷組作文組組長陳建新在專家點評中認為,文章展現了「浙江高三學生的作文水準」。

《生活在樹上》全文近1000字,主要論證了個人成長與家庭、社會之間的關係。而這篇文章的「個性」在於,廣泛援引尼採、海德格爾、麥金太爾等人的「名言警句」,大量使用了「嚆矢」「祓除」等較為生僻的詞彙。

「這樣的作文,該不該打滿分?」一個疑問迅速在網絡輿論中擴散開來。8月2日至今,「知乎」平臺上有關作文評價的問題,回答數量已超過7300條,「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的微博話題閱讀量超過2300萬,評論5000餘條。

網友評論既有嬉笑怒罵,也有別樣的反思。「我翻看朋友圈,有些人罵得很難聽,罵完作文罵考生,罵完考生罵閱卷老師。看待一篇高考滿分作文,這種心態和水平,就是這個時代心理文化的真實寫照了。」網民「將爺」說。

專業的教育學者和教師隊伍中也存在不小的分歧。

「反對派」認為,以此等文風作為高考作文標杆不可取。「這篇作文讀下來,我第一感覺甚至懷疑『這不是學生寫的』。我身邊參加今年高考評卷的同事告訴我,如果這樣的文章是學生寫作的標杆,那以後語文就不用教了。」浙江省寧波市寧海中學語文教師許雪說。

「支持派」認為,應當「尊重教育評價的專業性」,文章的個性化表達及其背後的思辨性值得褒獎。如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楊慶祥說,閱卷老師經過評審給了滿分,並不是鼓勵大家都去寫這樣的作文,而是鼓勵大家按照自己的興趣,寫出自己的個性。

時評人曹林則認為,爭論「將關於作文的公共討論從淺表熱鬧的『作文命題』,深化到『什麼樣的作文才配得上滿分』的價值層面」,「引領了一次有價值的全民討論」。

如何區分「傳道授業解惑」與「違反評卷紀律」

「滿分作文」標準之爭尚未平息,有自媒體發表文章,指責2020年浙江高考語文評卷組作文組組長陳建新「破壞高考保密」規則,違反評卷相關規定;有實名舉報稱其「既做教練,又當裁判」,有借職權謀私的嫌疑;還有一些媒體質疑《生活在樹上》一文的風格,與一本由陳建新掛名主編的高考作文輔導圖書中的部分文章風格相似。

8月13日,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發布通報,對「滿分作文」一事首次公開回應。該通報稱,2020年浙江語文評卷組高考作文的成績評定過程符合評卷工作規範,但作為語文評卷組作文組組長的陳建新,在評卷結束後,未經允許擅自洩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評卷細節,嚴重違反了評卷工作紀律,決定停止陳建新參加國家教育考試工作(含高考評卷等)。

通報一發出便迅速「刷屏」。8月13日晚,有媒體發布報導稱,浙江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李勝宏曾以「高考數學命題人」身份,在外培訓授課,再次引起輿情發酵。輿論質疑,以這樣的身份在各地講課輔導,是否符合相關規定要求,是否會因「個人偏好」而造成不公?

中國人民大學一位參加過北京市高考命題工作的教師向記者透露,高考命題有著嚴格的保密規定,命題人均須遵守「不得以高考命題教師的身份出席任何會議或發表文章、出版書籍、參加教學或輔導活動」,並籤署相關協議。「命題人不能搞培訓,這一點毫無疑問。」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根據相關規定,高考命題教師身份需嚴格保密,不得洩露任何閱卷信息,更不能以命題人身份從事出書、輔導、培訓等工作。但是,高考評卷組組長是否可在閱卷後,應出版社要求編纂出版相關書籍,以評卷組組長身份開展高考相關的培訓講座等,目前尚無明文規定。

「對於高考評卷人培訓講課行為是否合理正當,我覺得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陳國恩認為,必須區別教師正當的「傳道授業解惑」行為和違反評卷規定的行為,「比如結合自己幾十年的教學經驗,讓學生明白作文到底應該怎麼寫,什麼才是真正的好作文,給學生談談考試作文答題規範和注意事項,這個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在出書講課中未經相關部門授權洩露一些內部掌握的評閱細節,就不允許了。」陳國恩說。

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

記者了解到,陳建新擔任浙江省語文評卷組作文組組長約20年,在浙江省中學語文教育界有一定聲望。浙江一些中學語文教師表示,在不少場合見過陳建新本人,也會有意識地「關注」陳建新主編出版的各類圖書,並視為高三語文備課教學的重要「風向標」。

此次「滿分作文」事件後,有一些聲音質疑,一道分值極高、主觀性極強的高考試題,長期由一位評卷組組長「執掌」,是否合理?

對此,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回應稱,根據教育部規定,評卷員以高校教師、中學教師及教研人員為主,其隊伍應相對穩定;題組組長應有5年以上教學、教研經驗和多年評卷經驗,具有副高級及以上職稱。「以此衡量,陳建新多年擔任作文閱卷大組組長,並未違反評卷教師聘用的相關規定。」

浙江部分縣區鄉鎮中學的教育工作者認為,高考作文評卷與其他科目、其他題型不同,評卷組的態度和傾向對於中學語文教學的引導力、對於作文得分的最終影響力,在某些方面不亞於高考命題人。

浙江省高考前幾年對「套話作文」整頓力度較大,一些學生在寫作時就會刻意避開所謂「套話作文『三巨頭』」——屈原、陶淵明、蘇軾相關案例的使用,甚至完全「碰都不敢碰」。為了彰顯「個性」或刻意迎合,不排除有些學生會鑽牛角尖。

「之江教育」特約評論員、浙江省衢州市第二中學教師胡欣紅認為,如何開展下一步相關調查併合理界定,是對相關部門的莫大考驗。這不僅關乎陳建新老師的個人名譽,更涉及這一次滿分作文的性質問題,絕不能走過場。如果評卷組組長賣書講課有問題,那就應該借這一次教訓杜絕任何打擦邊球的類似行為;如果這樣做不算違規,也有必要制定相應的規則予以規範。

「『高考無小事』,任何事情都必須嚴格按照規矩辦,需要一道長效『緊箍咒』把高考管起來。」陳國恩認為,在移動新媒體時代信息瞬間即達,這對教育部門加強高考信息發布管理,既公開透明、又不觸「紅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仍要加強評卷教師綜合素質的培訓,確保教師既懂高考業務更懂高考安全,對於作文這類主觀性極強的試題要定期更換評卷負責人,始終讓最優秀的人為高考評卷「把關」。

「還有一個小建議,希望此次事件後不要『因噎廢食』,全盤否定優秀作文乃至『滿分作文』發布對中學語文教育的促進作用。」許雪說,現在已有學生擔心今後可能難以學習到真正原汁原味的考場優秀習作。「建議還是可以通過官方授權渠道,在適當平臺上面向所有考生發布關於高考作文的指導信息,促進浙江語文教學繼續保持良好發展的態勢。」(應受訪者要求,文中許雪為化名)

革命老區甘肅慶陽:返鄉大學生「放羊班」有啥不一樣

漁民自發倡議呼籲,我國試行公海自主休漁

「大器晚成」螺螄粉,折射中國經濟有韌性

家長「神童情結」成就騙子狂歡:「全腦開發」暑期再現

被"堵馬路、潑油漆",合法合規卻遭遇"一鬧就關":重慶一家正規透析中心三年無法營業

「誘餌」背後都是「陷阱」:畢業季,「租房小白」如何避開黑中介挖的「坑」

全國首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App在重慶上線,責任方知情不報將被追責

「中國村委會發源地」:在鄉村振興中深化村民自治

讓「耕地中的大熊貓」歇歇氣加加油——東北黑土地「保衛戰」

相關焦點

  • 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浙江「滿分作文」事件調查
    新華社記者張楠攝新華社北京8月17日電(記者俞菀、顧小立)8月17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浙江「滿分作文」事件調查》的報導。「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2020年8月,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掀起了一場不小的輿論風暴。「什麼樣的高考作文才配得上滿分?」
  • 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
    據新華社電 (記者俞菀、顧小立)8月17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浙江「滿分作文」事件調查》的報導。「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2020年8月,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掀起了一場不小的輿論風暴。「什麼樣的高考作文才配得上滿分?」
  • 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 滿分作文怎麼評
    原標題: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2020年8月,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掀起了一場不小的輿論風暴。「什麼樣的高考作文才配得上滿分?」「什麼人可以決定高考作文該不該拿滿分?」輿論爭議逐漸從文章本身,轉向了高考作文評卷人。評卷、出書、培訓……這其中是否存在「利益輸送」問題?如何區分正當的「傳道授業解惑」與「違反評卷紀律」的行為?
  • 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
    2020年8月,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掀起了一場不小的輿論風暴。「什麼樣的高考作文才配得上滿分?」「什麼人可以決定高考作文該不該拿滿分?」輿論爭議逐漸從文章本身,轉向了高考作文評卷人。評卷、出書、培訓……這其中是否存在「利益輸送」問題?如何區分正當的「傳道授業解惑」與「違反評卷紀律」的行為?
  • 浙江「滿分作文」事件調查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原標題: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浙江「滿分作文」事件調查「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2020年8月,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掀起了一場不小的輿論風暴。「什麼樣的高考作文才配得上滿分?」「什麼人可以決定高考作文該不該拿滿分?」
  • 透過高考滿分作文看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
    2020年高考已經落下帷幕,評出的語文滿分作文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其中,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掀起了一場不小的輿論風暴。網友們對這篇文章大發議論,褒貶不一。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一起來看一下吧!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事件折射出這個問題
    浙江省高考為自主命題,教育部考試中心第一時間約談浙江省教育考試院,要求立即開展調查,依法依規嚴肅處理。教育部考試中心將根據教育考試面臨的新形勢,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規定,加強對各地的督促指導,牢牢守住高考公平的底線。此前,浙江省教育考試院於2020年8月13日發布《關於我省高考作文評卷相關情況的通報》,通報稱,為做好每年的高考評卷工作,該省根據教育部相關規定製定了《評卷工作細則》與《評卷教師工作規則》。經調查,今年語文評卷組高考作文的成績評定過程符合評卷工作規範。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爭議」事件輿情分析
    近日,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在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在文章本身被討論的同時,其背後的閱卷與刊登過程也被置於輿論漩渦中心。從一篇高考作文中引申出來的不止是滿分作文的評判標準,更是對高考公平的反思。事件概述8月2日,「教學月刊」公眾號發布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並附有高考作文閱卷組長陳建新的點評。文章一經發布就因晦澀的用詞引發輿論,隨後該公眾號刪除文章。
  • 教育部考試中心回應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事件
    原標題:教育部考試中心回應浙江「滿分作文」事件: 堅決維護高考評卷和命題工作公平公正新華社北京2020年8月21日電 近日,媒體報導浙江省2020年高考個別閱卷人員涉嫌洩露考生作答情況、擅自使用評卷信息,個別命題教師涉嫌參與社會機構培訓等。對此,教育部考試中心21日回應稱,將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規定,堅決維護高考評卷和命題工作公平公正。
  • 浙江滿分作文事件:陳建新的高考「生意經」犯了什麼罪?
    作者丨郭力,浙江雄略律師事務所近日,一篇浙江省高考評卷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及專家點評在網絡上引發了廣大網民的熱議。據悉,這名「點評專家」名叫陳建新,系2020年浙江省高考語文評卷組作文組組長。這篇高考作文在閱卷期間,第一位閱卷老師給出的是39分的分數,第二位閱卷老師和第三位閱卷老師給出的是55分的分數,而在最後卻給出了60分的分數,而這個成績,正是浙江省高考作文的滿分。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事件,教育部明確表態,省教育考試院被約談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事件,教育部明確表態,省教育考試院被約談 在每年高考中,有兩類非常神秘的人,分別是「高考出題人」與「高考閱卷人」。由於高考事關重大,牽涉到上千萬考生的切身利益,絲毫馬虎不得,各方面的保密工作必須要做到極致。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事件,教育部強硬表態,省教育考試院被約談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事件,教育部強硬表態,省教育考試院被約談在每年高考中,有兩類非常神秘的人,分別是「高考出題人」與「高考閱卷人」。由於高考事關重大,牽涉到上千萬考生的切身利益,絲毫馬虎不得,各方面的保密工作必須要做到極致。因此,這兩類人由於身份特殊,絕對不能在高考期間以「出題人」或「閱卷人」的身份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風波始末
    今年的浙江高考語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了一場持續近半個月的風波,各方圍繞「該不該打滿分」的問題爭議不斷,並對作文閱卷大組組長、浙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陳建新發出質疑,還有人舉報陳建新「既當閱卷組長,又出書授課」。
  • 教育部考試中心回應浙江「滿分作文」事件
    教育部考試中心回應浙江「滿分作文」事件: 堅決維護高考評卷和命題工作公平公正新華社北京8月21日電(記者胡浩)近日,媒體報導浙江省2020年高考個別閱卷人員涉嫌洩露考生作答情況、擅自使用評卷信息,個別命題教師涉嫌參與社會機構培訓等。對此,教育部考試中心21日回應稱,將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規定,堅決維護高考評卷和命題工作公平公正。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事件後續來了,教育部約談浙江考試院
    一手炮製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事件的陳建新教授(浙江大學教授,連任15年的浙江高考閱卷作文大組組長),可能做夢都想不到,事件在網上發酵到失控的程度。現在,連教育部都出手了。網友詬病最大之處在於其濫用職權,假公濟私,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
  • 浙江滿分作文鬧劇背後是愈演愈烈的高考不公平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簡直是個笑話,後面老師評語是:體現了閱卷老師有一定的鑑賞能力。鑑賞啥啊老師?展現自己的無知?碰瓷哲學的報菜名文章,加上一點背過的生僻詞,隨便寫點網抑雲都上不了熱評的矯揉造作,第一位老師給了39分,可能是人家字寫得好。後面兩位老師看不懂,上報命題組給了個滿分。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的背後
    8月21日,教育部官網發文稱,事發後,教育部考試中心第一時間約談浙江省教育考試院,要求立即開展調查,依法依規嚴肅處理,並強調要堅決維護高考評卷和命題工作公平公正。 但實際上,在近20年來的高考歷史上,陳建新並不是第一個披露考生作文的人。
  • ...回應浙江「滿分作文」事件:堅決維護高考評卷和命題工作公平公正
    新華社北京8月21日電(記者胡浩)近日,媒體報導浙江省2020年高考個別閱卷人員涉嫌洩露考生作答情況、擅自使用評卷信息,個別命題教師涉嫌參與社會機構培訓等。對此,教育部考試中心21日回應稱,將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規定,堅決維護高考評卷和命題工作公平公正。
  • 浙江滿分作文對高考影響深遠,學生老師該深刻領會,否則後悔莫及!
    浙江滿分作文對高考影響深遠,學生老師該深刻領會,否則後悔莫及! 浙江高考一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鬧得沸沸揚揚,現在高考作文閱卷組組長浙大文學院副教授陳建新已被停止一切與考試有關的活動;陳建新的其他問題有關部門將展開調查。
  • 高考滿分作文洩漏事件!
    浙江:高考語文評卷組作文組組長陳建新在評卷結束後,洩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評卷細節,此前其因浙江滿分作文被舉報。浙江省教育考試院8月13日消息,日前,網上流傳今年我省高考評卷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及專家點評,引發網民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