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美:高考作文禁寫繁體字是一種教育公平

2020-12-13 齊魯時評

  作者:張立美

  教育部日前出臺《2012年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考務工作規定》,與舊版考務規定相比,其中一個變化是:語文作文不能用繁體字。此前,教育部規定用漢語文授課、學習的考生,高考時,除外語科外,筆試一律用漢文字答卷。而今年,則明確要求「一律用現行規範漢語言文字答卷」。有高三語文老師分析,這意味著學生寫作文時不能用繁體字,同時也杜絕了前些年出現的個別學生用甲骨文寫作文的現象。(5月17日 北京日報)

  高考作文要求一律寫簡體字,禁止寫代表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繁體字、甲骨文等古文字,看上去與傳承傳統文化格格不入。不過,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筆者認為,高考作文禁止使用繁體字,一律使用簡體漢字,其實是一種教育公平,並無不妥。

  少數考生在高考作文中使用繁體字,乃至簡體字,看似有文化,對古漢語有研究,是一種成績的展現。但是,實際上是一種投機取巧的行為,背離了高考和教育的公平原則,高考作文禁止使用繁體字就是保證教育公平、保障高考公平。目前已經考證可認識的甲骨文字數有限,如果因為考生在作文中使用幾個甲骨文就破格錄取,很容易誤導一些成績本身不是很理想的學生鑽空子,只要家庭經濟條件能夠跟得上,簡單的專門培訓和學習甲骨文,就可以在作文中使用一下,從而依靠文字而非文章獲得高分,顯然對於廣大寫作能力高的考生很不公平。

  事實上從高考作文應當具備的功能角度說,高考作文本身並沒有傳承傳統文化的功能,也不是考核學生認識多少古漢字,而只是為了考核學生的漢語書面表達能力,考核學生的寫作水平。說白了,高考作文本身沒有必要也不需要承擔太多的社會功能。因此,高考作文禁止使用作為傳統文化載體的繁體字並不影響高考作文功能的發揮,並無不妥,畢竟高考作文是考作文,不是考寫字。

  更何況在國家推廣簡體字半個多世紀以來,即使是語文老師對繁體字以及甲骨文也了解不多,認識的簡體字相當有限,只有極少數對甲骨文有研究的老師才認識幾個甲骨文。在這樣的環境下,考生在高考作文中使用繁體字,乃至使用甲骨文,無疑增加了高考閱卷老師的負擔,甚至可以說是給閱卷老師找麻煩。我們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假如每一位考生都使用繁體字,乃至甲骨文,甚至是穿插使用,那麼高考作文也不用閱卷了,沒有一年半載恐怕是難以批閱完。換句話說,從高考閱卷效率角度說,高考作文就必須統一使用簡體字。

  而且,從法律角度說,高考作文本來就應當使用規範的簡體漢字,而不該使用繁體字等古漢字

  總而言之,高考作文禁止使用繁體字,所有考生統一使用簡體字,實質上是讓所有考生站在統一起跑線上,回歸高考作文考核學生寫作能力的起點和目的,保證教育公平。

  

  齊魯時評,歡迎投稿!

  投稿郵箱:

qilushiping@iqilu.com

網上投稿

;請關注

齊魯時評官方微博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齊魯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作品內容涉及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儘快處理。齊魯網所轉載的內容,其版權均由原作者和資料提供方所擁有。

相關焦點

  • 高考語數閱卷組開始試評 寫繁體字不扣分
    一般情況下,作文只要不是白卷或者有其他嚴重問題,只要寫了字,哪怕出現偏題,都會有一定的分數。作文寫繁體字不扣分今年教育部提出高考答題要使用規範漢字,昨天在現場的這位老師說,一般情況下絕大多數學生都會規範用字,偶爾出現個別繁體字,只要不影響閱讀,閱卷老師基本不會去扣分,「都是語文老師,繁體字都能認識。」不過不能出現所謂的「火星文」。
  • 高考作文或禁用繁體字文言文 市民憂怪才難出頭
    有關人士分析,這應該是意味著繁體字、甲骨文、火星文及一些網絡語言甚至文言文的寫作方式,都可能會因不符合要求而被扣分。  現代快報記者 金鳳 黃豔  語文老師:從字面理解,寫繁體字會判錯  「從『現行規範漢語言文字』的字面理解,應該是以後用繁體字答高考卷算錯別字,當然也不能用繁體字來寫高考作文了。」
  • 教育部:高考禁繁體字作文 政府公文不宜用淘寶體
    權威發布高考作文禁寫文言文教育部發布的《2012年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考務工作規定》要求,語文作文一律用現行規範漢語言文字答卷,此前曾經出現的文言文作文、火星文作文、繁體字作文甚至甲骨文作文都將被禁。對此,教育部表示已經注意到一些媒體和考生、教師高度關注該話題。
  • 教育部:高考禁止使用文言及繁體字寫作文(圖)
    權威發布  高考作文禁寫文言文  教育部發布的《2012年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考務工作規定》要求,語文作文一律用現行規範漢語言文字答卷,此前曾經出現的文言文作文、火星文作文、繁體字作文甚至甲骨文作文都將被禁。  對此,教育部表示已經注意到一些媒體和考生、教師高度關注該話題。
  • 教育部要求今年高考用規範文字答卷 封殺繁體字
    繁體字、甲骨文、火星文、網絡語言……今年所有非現行規範的漢語言文字都不能寫入高考試卷。記者昨日獲悉,教育部近日出臺了《2012年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考務工作規定》,與舊版考務規定相比,首次將「高考時,除外語科外,筆試一律用漢文字答卷」改為「一律用現行規範漢語言文字答卷」。這一變化提醒高考考生,今年答卷中,特別是寫作文時,不能再使用非現行規範漢語言文字。
  • 應該把繁體字納入中學課程
    □讀者 姜伯靜 教育部日前出臺了《2012年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考務工作規定》,明確要求語文作文不能用繁體字。此舉也杜絕了前些年外省市出現的個別學生用甲骨文寫作文的現象。公平地講,禁用繁體字寫作文的規定有很多有利的方面:可以減輕閱卷教師辨別文字的負擔,也讓「譁眾取寵」之輩沒了希望。
  • 浙江滿分作文鬧劇背後是愈演愈烈的高考不公平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簡直是個笑話,後面老師評語是:體現了閱卷老師有一定的鑑賞能力。鑑賞啥啊老師?展現自己的無知?碰瓷哲學的報菜名文章,加上一點背過的生僻詞,隨便寫點網抑雲都上不了熱評的矯揉造作,第一位老師給了39分,可能是人家字寫得好。後面兩位老師看不懂,上報命題組給了個滿分。
  • 通用漢字表引熱議 對待繁體字:最好識寫分離
    增加繁體字會不會對現有的中小學語文教學和作文考試帶來影響?被疑「投石問路」儘管《通用規範漢字表》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寧教授強調說,不能因為恢復了6個繁體字就意味著國家固有的語言文字政策會發生變化,在我國「基本上不恢復繁體字,現在恢復的繁體字都是必須恢復的」。
  • 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
    據新華社電 (記者俞菀、顧小立)8月17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浙江「滿分作文」事件調查》的報導。「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2020年8月,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掀起了一場不小的輿論風暴。「什麼樣的高考作文才配得上滿分?」
  • 書法一定要寫繁體字嗎?繁體字還適應今天的文字教育嗎?
    我認為書法作品的內容,是既可以選擇寫繁體字的,也是可以選擇寫簡體字的,但是這裡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就是,如果你在作品中所寫的字全部都是繁體字,那麼你就要把所有的字都變為繁體字,不能有一點模稜兩可的地方。實際上,我們現在所用的字是繁體字的一種變形,也就是說我們現在使用的簡體字是從當年古代繁體字中進簡化和省略的一種字體。建國之初,為了普及文化,我們將以往的繁體字進行了減少,推廣了簡體字,作為我們使用和書寫的工具,那麼這種工作的意義就是使得我們學習漢字的成本和難度大大的下降,有利於我們文化的普及和教育事業的發展。
  • 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
    爭議和疑惑背後,是公眾對高考評價更加公平合理的訴求。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必須直面公眾的質疑。很多人「看不懂」的作文,該不該打滿分8月2日,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文章稱,隨著2020年高考閱卷工作的結束,將在公眾號上陸續推出「高考作文閱卷組長評高考滿分作文」,當日推出第一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 來到臺灣,我開始寫繁體字
    不過是學會用拼音打繁體字。」意思是我對於中華文化的追求是虛有其表。才不是呢,明明除了打字,我還會…我還會赤手空拳寫!大一國文老師說,希望我用繁體字。一是多學不虧嘛。二是公平,我們寫一個字比人家臺生耗時短,還沾沾自喜洋洋得意說「文字不過是工具」,好像也滿不厚道的。用繁體字,每字每句都更精緻賅要,畢竟一個字耗費的功夫不少。
  • 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 滿分作文怎麼評
    原標題: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爭議和疑惑背後,是公眾對高考評價更加公平合理的訴求。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必須直面公眾的質疑。  很多人「看不懂」的作文,該不該打滿分8月2日,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文章稱,隨著2020年高考閱卷工作的結束,將在公眾號上陸續推出「高考作文閱卷組長評高考滿分作文」,當日推出第一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被實名舉報,是誰縱容如此踐踏高考公平性?
    即使是家境非常優裕的孩子,成為高考大賽中的優異的勝出者,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自信心的提升。有人說,高考是當今最公平的事情了,可是總有人要利用手中的權利和方便來幹擾這一片寧靜之地。實在是難以理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為了一己之力,頻繁地對高考下手!
  • 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浙江「滿分作文」事件調查
    新華社記者張楠攝新華社北京8月17日電(記者俞菀、顧小立)8月17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浙江「滿分作文」事件調查》的報導。「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2020年8月,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掀起了一場不小的輿論風暴。「什麼樣的高考作文才配得上滿分?」
  • 11年過去了,當年那個用甲骨文寫高考作文的學生,後來如何了?
    他用「甲骨文」寫了一篇高考作文,轟動全國,後來被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破格錄取,並在兩年內實現了三本到一本的「兩級跳」,直接進入川大本部,接受一對一的教學。但是,當年他那一篇作文因為偏題,其實只得了6分。黃蛉就讀川大之後,學校十分重視對他的培養,還針對他專門制訂了一套學習計劃。兩年之後,學校給黃蛉安排的導師卻辭職了。
  • 高考和資本聯繫在一起,公平該何去何從?
    今年一篇浙江省的高考滿分作文引發了熱議,閱卷老師給出了滿分,但是很多讀者感覺看不明白,也對滿分產生了質疑。閱卷組的點評老師陳建新副教授對這篇文章作出了比較詳細的點評,但是大家似乎都不買帳。近日,有網友曬出,陳建新老師作為閱卷組的組長,居然參與了高考作文實戰書的編纂工作,一邊出書教育學生應該如何寫高考應試作文,另一方面自己又是閱卷老師,這是一種怎樣的導向?
  • 浙江「滿分作文」事件調查: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
    爭議和疑惑背後,是公眾對高考評價更加公平合理的訴求。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必須直面公眾的質疑。看待一篇高考滿分作文,這種心態和水平,就是這個時代心理文化的真實寫照了。」網民「將爺」說。專業的教育學者和教師隊伍中也存在不小的分歧。「反對派」認為,以此等文風作為高考作文標杆不可取。「這篇作文讀下來,我第一感覺甚至懷疑『這不是學生寫的』。
  • 高考 陝西高考作文備受關注 題目貼近生活 寫好出彩不易
    警察來後對父親進行批評教育,此事引起社會爭議。對於以上事情,你怎麼看?以此為內容,寫一封800字的信。可選擇給違法當事人、女兒、警察寫。  昨日是高考第一天,首考科目語文考試已於昨日上午結束,作文題目成為考場內外及社會關注焦點,無論是作文內容突破還是形式變化都牽動人心。考生、老師及網友表示,作文題目體現變革和創新,選題貼近生活,但要寫出新意不易。
  • 翟良:有一種作文叫寫答案
    百度百科說,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而今天在我看來,這個定義已經被鋼筋水泥砌死的答案推倒和掩埋,像掰掉一根新鮮而濃鬱的枝椏。  孩子們從上小學就開始習慣於被捆綁著猜測答案,就連一篇作文都要在瞬間的猜測後痛苦地下筆:猜的方向是東,就往東了寫;猜的方向是北,就往北了寫;猜的方向是南,就往南了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