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臺灣,我開始寫繁體字

2021-02-14 臺灣電影

作者:劉筱樺

很喜歡的作者李娟,九歲那年撿到一本繁體字的書。她完全不記得看了什麼,只記得看那本書的感覺。她說那是童年一次「深深的」閱讀。「那些文字,每一句話都長滿了葉子,開滿了花朵,重重阻塞視線。腳下的道路時隱時現,灌木叢生。」「讀不懂的地方就靠某種類似於『緣分』的東西進行理解,一步一步試探著觸碰。」

讀繁體字的感覺很奇妙,比起簡體字,它似乎離知識更遠,卻又離真相更近。雖難以達到,但巨細靡遺。也就是這種無遠弗屆的撲朔迷離,讓繁體字充滿靈動的生命力和質感。

來了臺灣才開始學,上手卻比想像中快得多。因為這就是我們的血液吧,那種感覺不像是在「學習」某種東西,更像是在記憶深處挖掘、搜尋和撿拾,從體內深處翻淘。有種將自己越看越明朗的感覺。那就是我們的東西,那就是本來的我們。

◎臺灣早期小學國語課本

當圖書館裡的書,老師的ppt,街道上的廣告牌,廁所裡的溫馨提示,全部都是繁體字的時候,你吸收是很快的。但也有人還是愛簡體,這其中也有個人選擇的原因,沒有誰好誰壞。陸生學姐抱怨她們班老師改試卷,一個簡體字扣一分!這的確蠻過分的,有歧視陸生的味道在裡頭。

曾有一個大陸讀者給我留言,意思是我吃裡扒外:「你到臺灣又如何?不過是學會用拼音打繁體字。」意思是我對於中華文化的追求是虛有其表。才不是呢,明明除了打字,我還會…我還會赤手空拳寫!

大一國文老師說,希望我用繁體字。一是多學不虧嘛。二是公平,我們寫一個字比人家臺生耗時短,還沾沾自喜洋洋得意說「文字不過是工具」,好像也滿不厚道的。用繁體字,每字每句都更精緻賅要,畢竟一個字耗費的功夫不少。

第一次隨堂作文,我寫不出每一個我要的字,老師允許我用手機。到了期中,可以寫百分之七十,基本上沒有讀不出來的字了。

學繁體的過程中,有簡繁交錯的過渡,偶爾還會想不起來簡字怎麼寫。做筆記用繁體的確慢,但繁體筆記更美觀:筆劃多好塑性,不信你看「一」或「必」,比起「鐵(鐵)」和「實(實)」,寫好它們更難。

◎臺北日星鑄字行

我不會用注音,打拼音總是不記得調繁體,ppt上面總是遺漏簡字,大家看了嘖嘖稱奇,還去猜這只是啥。臺灣同學最愛叫我寫的是「數學」的「數」,奇怪,他們寫的簡體字跟我們用的居然不是同一個!字可以這樣隨便亂來的嗎!你們到底跟誰學的!

好像對臺灣人來說,看簡體字比我們看繁體字要難,如果說繁體字是繁複彌彰層層阻隔,那簡體字就是赤身裸體難辨東西。一個臺灣朋友跟我說:「英文都比簡體好讀…」有一次語言學課,老師叫我們寫簡繁的「愛」,臺生就嗆:簡字的愛連「心」都沒有,還「愛」咧。

可愛的記憶:例如有一天看到朋友分享,臺灣同學在教她寫:「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教土耳其小妹妹上國文的時候,還經常出錯!例如繁體寫錯,要麼寫成簡體。常遇到不會寫的字,我還要用手機,都被她笑:「還當老師?!居然不會寫字!」我…哼!!對小妹妹這樣的外國小孩來說,繁體字根本不像字,而像是一幅畫…她就這麼繞啊繞,補啊補的,也算是沒有斷胳膊少腿,給人畫齊全了。

這一個個枝繁葉茂的文字,隨身攜帶著濃鬱古樸的香氣,像冬雪中身披厚重蓑衣徐徐而至的老人。你打開門,他坐下取暖,他告訴你一路走來國家和歷史的滄桑與記憶。他的每一撇每一捺,都是來自遠方的智慧,閃爍,私語,滔滔不絕…

他繁文褥節,不要嫌棄,他遲緩僵硬,請你理解。他已下定決心,用最大的慷慨,燃盡餘生為你講述…原來那附在符號之上的枝葉,並不是遮擋視線的枝葉,汁液是孕育重生的汁液。

索緒爾說語言與reality 的關係是「organize」、「construct」,甚至是「only access to reality」,臺灣人的世界是裹在中文和漢語裡頭的。新馬克思主義的文化相對論告訴我們文化的作用不亞於經濟政治,在一個中文語境的文化裡,臺灣切不斷跑不掉。結構主義、沙沃假設暗示,語言關係決定社會關係,繁體中文裡有對中國的認同。阿圖舍說代表個人主義和主體性的核心,潛意識也是在意識形態中形成的,拉康補充說潛意識也是一種符號系統,跟語言異曲同工。而我們在使用一種語言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會默認這套語言中暗湧的意識形態。

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是中國哲學和東方傳統,臺灣人年輕人不知道。使用繁體字的臺灣人,某種程度上來說,比大陸人,更「中國」。用繁體字,用中文反罵大陸中國,這不是,很撕裂很嘲諷嗎

有一個喜歡的老師,常跑大陸。他很受學生歡迎,臺陸生通吃。有一次從大陸出差回來,他說:「只要寫繁體字,你們就不會沒有希望,不要怕大陸。」臺下都猛然點頭,很驕傲,覺得被打了雞血充滿鬥志。

其實老師的言下之意是,只要保持中國傳統文化,臺灣就不會沒有未來。去中國化的都是傻叉…但老師若這樣說,臺下的人保證會立刻教學評鑑打零分,或者將老師五花大綁垂直扔下樓…所以表達方式還是很重要的,老師應該是有一點語言學符號學的基礎的。咳咳。

我後來回想,臺下那些重重點頭的臺灣年輕一代,沒有一個對得起老師的那番話。現在的臺灣年輕一代,逐漸把繁體字用成了另一種工具,不是書寫或表達的工具,而是與大陸區隔的工具,他們只在意這一撇一捺不增不減,規規矩矩毫不馬虎,卻忽視了文字背後的意義傳承和智慧星光…

這樣下去,就會像人喪失靈魂,最終在「破」與「立」中迷失自己,在「撇清關係」和「尋找認同」的矛盾中自我拉扯無處循形…乃至自取滅亡。

繁體字藏了很多文化在裡頭,如豐收的「豐」,招財進寶的「寶」,飛龍在天的「龍」。每一個字都是一幅山水畫,一幅民俗風景寫真,一個娓娓道來的故事,一個神秘莫測的傳說。大陸沒有繁體字了,所幸臺灣還有,這盞燈,請為我們,一直點燃吧…

※文章來源:《旺報》

推薦閱讀

ㄅㄆㄇㄈ什麼鬼?臺灣人不用漢語拼音竟用它!

繁體字的危機?在臺灣與香港的字竟然有些不同!

這6塊印章,能印出所有漢字,你信嗎?

相關焦點

  • 臺灣網友再提「繁體字申遺」 擔憂繁體字被邊緣
    還記的數月前,臺灣一字體設計團隊推出所謂「臺灣字」,還邀請香港一起「守護傳統中文」嗎?事實上,香港使用簡體字範圍日益廣泛,這讓部分臺灣網友開始擔心繁體字被邊緣化,但也有網友自我安慰:臺灣成為唯一使用繁體字的地區很好啊,可以申遺啊!
  • 我為什麼要在臺灣學繁體字
    海外網1月16日電 說到大陸和臺灣的不同之處,就不得不提到兩岸所使用的漢字——簡體與繁體之別。如今,大陸有不少人開始對學寫繁體字感興趣,這讓人不禁要問:為什麼要舍「簡」求「繁」呢?
  • 繁體字是中國文化的精粹,香港臺灣都在使用,我們要恢復繁體字嗎
    當今漢字有兩個版本,繁體字與簡化字,繁體字是中國文化的精粹,香港臺灣都在使用。我倡導寫簡識繁,這就是書寫用簡體字,但你要具有認識繁體字的能力。理解中國文字歷史的傳承和沿革。現在反對簡化字,恢復繁體字是歷史倒退,沒有出路的。
  • 臺灣男子強迫馬來西亞女友用繁體字 被網友嘲諷
    據臺媒27日報導,最近,一名馬來西亞女網友在Facebook抱怨,說自己的臺籍男友看到簡體字就不舒服,以「寫簡體字就是大陸狗」為由,強制要求她改用繁體,更將「支那支那」這種帶有歧視的用語掛在嘴邊。她受不了只好上網求助:「想問問臺灣網友們,用簡體字怎麼了?」
  • 為何臺灣港澳用繁體字,中國大陸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用簡體字
    我們大家都知道呢,在我國的港澳臺地區啊,依然使用繁體字,在大陸地區呢,那麼為什麼在港澳臺地區,而在大陸地區使用簡體字呢,歷史哥就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簡化漢字的小歷史,很多人呢都以為簡體字呀,是在新中國之後才開始發明的,其實不是這樣的,在整個中國歷史的發展過程當中呢,簡體字啊經常出現
  • 臺灣「老文青」的繁體字咖啡館:讓更多人領略漢字的美
    ­  這家一周只營業4天的咖啡館叫做繁體字咖啡館。老闆娘李雪莉,50餘歲,臺中人,畢業於臺灣文化大學,曾是一名小有名氣的廣告策劃人。­  「來到大陸,算是機緣湊巧吧。」李雪莉說。­  2002年,李雪莉被公司派去泰國曼谷參加廣告創意的培訓,那次培訓讓她眼界大開。­  「那時候,我在臺灣公司其實做得很開心。
  • 馮小剛:救傳統文化,得恢復繁體字!易中天:你把亂灶龜鬱寫寫看
    因為漢字一直是在朝著簡化的方向發展的,漢字大規模簡化從秦朝開始,一直沒有停止過。合理地簡化,並不會造成文化的斷層。相反,它還為漢字的普及做出了貢獻。 如今的學生不學繁體字,但是看到繁體字時大多能認識,「學簡識繁」一直是國家語言教育部門對學生的要求。
  • 同樣是繁體字,香港與臺灣的卻有這麼多區別
    簡體字有簡體字的便捷與清晰,繁體字有繁體字的文化與內涵。不過即使是在同樣使用繁體字的香港與臺灣,有些繁體字的寫法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簡體字與繁體字,孰是孰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對於各自文化的堅持和信仰,而對於繁體字來說,臺灣就是把這一個傳統保存並發揚得最好的地方。或者說,也許臺灣將是世界上唯一保存繁體字文化最完整的地區。
  • 高考語數閱卷組開始試評 寫繁體字不扣分
    昨天數學試卷也在清華大學(微博)開始了試評。據了解,今年清華大學的數學閱卷點並沒有減少閱卷老師,這主要是為了保證閱卷質量。去年該閱卷點有300餘閱卷老師。高考作文評分分四等在語文閱卷點,閱卷小組負責人將先試評兩千餘份試卷,定出各個分數等級的「參考卷」,作為所有閱卷老師參考「樣卷」。
  • 老梁反對恢復繁體字,原因很簡單,用繁體寫百遍憂鬱的烏龜就明白
    不論是電腦上的文字,還是紙稿上的文字,很多人都已經習慣了簡體字,但是在臺灣卻更推廣繁體字。於是就有人表示繁體字多漂亮啊,但是那簡化字就什麼美感都沒了!而且還有人表示不會繁體字的話,去閱讀一些古籍會很費勁!這就讓很多人都提出了這麼一個建議,讓中小學恢復繁體字!
  • 簡體字還是繁體字?
    但是很多美國人都希望孩子學繁體字,因為他們覺得承載了更多的中國文化,而且學校一般招生如果說教繁體字會招到更多學生。總之我見到的還是教繁體字的學校還是稍微偏多一點點。在這裡,我只說說我個人的觀點,大家聽聽,開闊一下思路就好了~關於簡體字的吐槽,相信大家已經聽過很多了。。。比如什麼「有愛(愛)無心,有廠(廠)無料」神馬的。。。我個人覺得,對於小孩子或者成人初學者來說,還是比較傾向於簡體字。因為簡體字出現的目的就是為了減少文盲率。我覺得學習一門語言的首要目的是溝通和交流,文化傳承什麼的要往後放。
  • 學生用繁體字寫論文 被老師簡訊警告
    他用繁體字寫成的畢業論文,幾經曲折終於被批通過,但被告誡「以後不要用繁體字寫了」。糾結的他不禁想問:繁體字到底以後能不能用?  在談到為何在書寫論文時用繁體字,小劉表示,自己也是從去年開始迷戀上繁體字的。「電腦裡裝的輸入法裡都帶有繁體功能。」同時他開始試著握筆書寫繁體字。剛開始時一筆一划慢慢寫,寫到後來流暢多了後,他開始對於這種「新」字體產生興趣。
  • 臺灣人為什麼也會寫簡體字?
    前幾天看到有人在QQ群裡問大家,臺灣人能看懂簡體字嗎?這個問題我覺得大部分人都能回答的出來,現在兩岸交流比較密切了,經常有臺灣的朋友來大陸工作或者旅遊,也沒有聽說過哪個臺灣人來之前還要專的學習簡體中文的。
  • 臺灣擬4年完成繁體字申遺 學者稱應以漢字申遺
    「繁體字是中國文化的根,知曉繁體字,就是知曉中國漢字的由來、中國文化的由來。」21位政協委員在今年初曾聯名遞交一份關於《小學增設繁體字教育的提案》。而在歲末,臺灣地區行政當局已決定推動繁體字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 香港繁體字和臺灣繁體字有什麼區別?讓你意想不到
    都說繁體字是中國文化的根,一筆一划都是繁體字才能構匯出來的,雖然大陸現在已經全面使用簡體字,但是繁體字在這個世界還沒有絕跡,香港澳門臺灣依然使用繁體中文。玩微信的朋友,打開微信語言設置,都會發現有兩種繁體語言,一種是香港繁體,一種是臺灣繁體,那麼這兩種繁體字到底有什麼區別呢?香港繁體比臺灣繁體更古老一點,比如香港裡的「為」字,寫作為,而臺灣音樂裡的「為」字,寫作「為」。這兩個子本來沒有任何的區別,只是寫法不同,而它們寫法不同的原因是字源不同。
  • 馬英九:臺灣要積極推動繁體字
    馬英九:臺灣要積極推動繁體字 時間:2009-08-14 15:59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6月30日電 馬英九日前參訪日星鑄字行活版字體復刻計劃,強調支持繁體漢字是「一路走來、一往情深」。
  • 大學生繁體字寫畢業論文 被老師警告不合格(圖)
    他用繁體字寫成的畢業論文,幾經曲折終於被批通過,但被告誡「以後不要用繁體字寫了」。糾結的他不禁想問:繁體字到底以後能不能用?  在談到為何在書寫論文時用繁體字,小劉表示,自己也是從去年開始迷戀上繁體字的。「電腦裡裝的輸入法裡都帶有繁體功能。」同時他開始試著握筆書寫繁體字。剛開始時一筆一划慢慢寫,寫到後來流暢多了後,他開始對於這種「新」字體產生興趣。
  • 大學生用繁體字寫畢業論文 被老師警告不合格
    他用繁體字寫成的畢業論文,幾經曲折終於被批通過,但被告誡「以後不要用繁體字寫了」。糾結的他不禁想問:繁體字到底以後能不能用?在談到為何在書寫論文時用繁體字,小劉表示,自己也是從去年開始迷戀上繁體字的。「電腦裡裝的輸入法裡都帶有繁體功能。」同時他開始試著握筆書寫繁體字。剛開始時一筆一划慢慢寫,寫到後來流暢多了後,他開始對於這種「新」字體產生興趣。
  • 張的繁體字怎麼寫 張的繁體字怎麼打
    很多人為了體現自己文化深蘊比較厚,喜歡歇一歇繁體字,但是呢,總是有些細節會弄錯,也就是不知道寫還去寫,比如「張」字的繁體怎麼寫呢?另外它在網聊天的時候該怎麼打呢?「張」的繁體字就是「張」,「弓」字旁不不變,僅僅是右邊的「長」字,記住「長」的繁體就容易知道「張」字的的繁體了。如果你實在忘記了呢?我們該怎麼辦呢?下面就告訴你如何查「張」字的繁體字。除了直接用新華字典查外,如果你有手機的話也可以直接百度搜索查的到的。電腦的話就非常容易了,比如下載一個繁簡中文的插件,在網上可以直接繁簡轉換,非常方便。
  • 為什麼大陸用戶天生能看懂繁體字?繁體字改為簡體字真的好麼?
    在象形文字出現之後,人們就開始用文字來記錄所發生的事跡,也為我們對古文化的研究做出了很多貢獻,在商朝以前就有了文字的起源,而到了商朝時期,甲骨文已經是非常成熟的文字了。當然祖先偉大創造是無窮的,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這種文字系統的傳承自然有著優越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