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漢字表引熱議 對待繁體字:最好識寫分離

2020-12-13 中國網

《通用規範漢字表》徵求意見稿引來諸多評說——

由教育部、國家語委推出的《通用規範漢字表》,目前正在徵求全社會的意見(見本報8月12日A1版報導),其中頗為引人矚目的是,這次恢復了51個異體字,還有「剋、鍾、蘋、、濛、硃」等6個繁體字納入了漢字表。那麼,這是否預示著繁體字會「捲土重來」?增加繁體字會不會對現有的中小學語文教學和作文考試帶來影響?

被疑「投石問路」

儘管《通用規範漢字表》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寧教授強調說,不能因為恢復了6個繁體字就意味著國家固有的語言文字政策會發生變化,在我國「基本上不恢復繁體字,現在恢復的繁體字都是必須恢復的」。但坊間包括語文界出現了一種微妙感覺,這6個繁體字的恢復會不會是帶有一種「投石問路」的性質,考量一下大眾的「承受能力」?

上海師大附中語文特級教師彭世強說,這次將6個繁體字納入《通用規範漢字表》其實是很謹慎的,例如「鍾」字,作為姓的話,代表了一個家族,如果都簡化成了「鍾」字,其實那是硬將兩個家族變為一個了,很容易在使用和理解上產生偏差。

不妨「識寫分離」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中文自修》主編李鋒說,一旦《通用規範漢字表》正式通過公布,即代表了一種國家意志,在日常教學和人際交往中就必須堅決執行,但就目前來看,尚沒有證據表明繁體字會大量出現在我們的書面語言和規範文件中,因此,中小學教科書也沒有必要人為地「改簡就繁」。李教授進而提出,為了便於祖國內地與港澳臺等華文地區的交流,適當地讓中小學生識別繁體字,也有其合理性與必要性。對此,彭世強說,在語文教學中對待繁體字的態度不妨採用「識寫分離」的辦法,即不求會寫但求認識,條件具備的學校還可增加繁體字的選修課。

學什麼考什麼

目前我國中小學語文教材所使用的漢字大約有3500個,因此,這次在整理《通用規範漢字表》的徵求意見稿時,對3500個常用字做了優化。國家語委副主任李宇明說,將來制定語文課程標準和編寫教材時,都應融入漢字表的精神,也就是說「學什麼考什麼」,語文考試的用字當然不會突破這3500字。

華東師大語文教育中心副教授、上海高考語文閱卷中心組組長周宏說,在多年的語文閱卷中幾乎沒見有上海考生寫繁體字的現象,但閱卷組並沒有對繁體字說「不」——如果是用錯字或寫不對筆畫,那肯定要扣分;對使用繁體字則不會扣分,因為只要書寫正確且用字恰當,就沒有扣分的理由。

本報記者 王蔚 實習生卜惠瓊

相關焦點

  • 繁體字回歸引熱議 專家:「識繁寫簡」才是王道
    3月4日,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小組討論中,著名導演馮小剛稱學漢字就要給孩子心中種下美好的種子,文化傳承需要繁體字,呼籲恢復部分有文化含義的繁體字,並增加到小學課本裡。  繁體字回歸就此再次成為熱議的話題。只不過,在文字專家看來,恢復繁體字不可能,也無必要,「識繁寫簡」才是王道。
  • 復興「繁體字」引熱議,教育部這樣回應
    在提案中,專家稱簡化漢字「因簡害義」有損漢字的藝術美和規律性,不利於文化傳承,希望教育部組織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教育是社會高度關注的話題,當這則答覆出現時也引發諸多熱議。人民日報在微博客戶端展開了一項調查#中小學有必要開展繁體字教學嗎?#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兩種態度的支持人數不相上下,在投票人數中,認為傳承文化應該學的有14萬人;認為沒必要,基本能看懂的有14.6萬人。
  • 最好的繁體字識讀教育是什麼
    近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事實上,繁體字與簡體字,本就一脈相承,根植於同一種文化。漢字從甲骨文、金文變為篆書,再變為隸書、楷書,總趨勢就是從繁到簡。我倒是由此想到一個書法教育的話題——書法教育涉及的就是繁體字。與其疊床架屋地專門開設繁體字識讀課,不如將書法教育落到實處,讓孩子們在一豎一鉤中,更好地理解我們的傳統。
  • 重視興趣引導,繁體字識讀自然水到渠成
    □本報評論員 朱文龍  近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中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此,學校教學應依法使用規範漢字。但是在中小學經典閱讀和書法教育中,會涉及繁體字教育有關內容。
  • 「通用字表」新增1300字 原則上不恢復繁體字
    ■為維護社會用字穩定,字表原則上不恢復繁體字;將類推簡化的範圍嚴格限定在字表以內;允許字表以外的字有條件使用,但不類推簡化經國務院批准,作為2000年10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公布後,首次對半個世紀以來的規範漢字進行整合的《通用規範漢字表》,從今天起至今年8月31日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這是記者從今天召開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的消息。
  • 大學老師留手抄10萬繁體字作業引熱議
    來源:北京晨報原標題 手抄10萬繁體字作業引熱議儒雅的陳士銀老師。「上百頁的作業,都是白紙黑字,關鍵還都是繁體字……」22日,揚州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歷史專業大一學生劉天逸,在朋友圈發了一組照片,引起網友熱評。
  • 國家語委:"漢字表"以外的字需要時仍可使用
    同時學界討論多年的「繁簡之爭」暫時告一段落,此次漢字表沒有恢復一個繁體字。  為了深入解讀《通用規範漢字表》,本報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簡稱:國家語委)。  為什麼要公布「漢字表」?  深圳晚報:《通用規範漢字表》歷時10年終於公布,其難度在哪裡?這10年主要專注於哪些方面的研究?
  • 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沒有必要
    印刷術2019年底,教育部網站上答覆了提案建議「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教育部表示學校教學還是應依法使用規範漢字,即簡體字,但在中小學經典閱讀和書法教育中,會涉及繁體字教育有關內容那麼專門在中小學教育中增加繁體字識讀教育,甚至網上更有人聲稱廢除簡體字恢復繁體字,真的有這個必要嗎?綜合分析看來,完全沒有必要。
  • 繁體字識讀納入中小學被拒,「由簡入繁」才更好嗎?
    最近,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答覆《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稱,文字作為記錄語言的工具,應當便於使用;有數據表明,多數人基本能夠認讀繁體字;根據相關法律,學校教學應該使用規範漢字。
  • 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放過孩子吧!
    自然,祖先創造的文字,我們自當傳承,但漢字的簡化已經融合現代社會,對於繁體字,可以讓一部分人去鑽研和傳承,不必加到生活中去,這樣無形之中會給民眾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我說這些,並非不尊重繁體字,相反對於祖先文字的創造是敬仰的。近日聽聞有代表有一個要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為此網友聞聽大肆的吐槽。
  • 全國中小學要推行繁體字識讀教育?教育部正式答覆了(主流媒體時評精選)
    二、關於中小學繁體字識讀教育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此,學校教學應依法使用規範漢字。  但在中小學經典閱讀和書法教育中,會涉及繁體字教育有關內容。
  • 中小學應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傳承古典文化無需棄簡從繁
    繁體字「粉絲」眾多還有一個原因,那便是古人留下經典無數,並不是每一本都被轉成簡體字,如果像專業學者一樣認識繁體字,閱讀範圍就大為擴展了。此外,由於歷史原因,港澳臺地區沿用繁體字。用繁體字書寫,在加強兩岸四地以及海外華文區溝通交流等方面也能發揮作用。但識讀繁體字,不代表就必須進行繁體字教育。不宜以繁體字字形豐富等為由,將繁體字重新融入講堂教學。
  • 繁體字納入小學經典閱讀和書法教育?網友都炸鍋了
    方法是:請他寫100遍「一隻憂鬱的臺灣烏龜」。要知道,這幾個加在一起才51畫的簡體字,用繁體寫出來,是這樣的——壹隻憂鬱的臺灣烏龜。儘管繁體字書寫複雜。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繁體字與中華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不可分離。
  • 中國就《通用規範漢字表》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配套規範,《通用規範漢字表》採用計算機統計技術,從海內外幾十個語料庫進行海量收集和篩選,最終收字8300個,按照字的通用程度劃分為三級。字表發布後,社會各領域的現代通用漢字,原則上應使用表內字。
  • 提案建議「中小學繁體字識讀教育」?教育部終於回應了
    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關於簡化漢字「因簡害義」「有損漢字的藝術美和規律性,不利於文化傳承」的問題,教育部介紹,自古以來,漢字由繁趨簡的發展演變趨勢十分顯著。簡化字伴隨著漢字的產生而發展,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 中小學生要不要識讀學習繁體字
    最近,一個熱度很高的話題席捲了微博,那就是中小學生到底要不要識讀學習繁體字,對於這個話題,小編也有些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首先,隨著時代的進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已經很少見到繁體字了,對於中小學生而言,他們接觸的題目與課文裡也基本見不到繁體字,所以在微博上許多人也是認為沒有必要再去讓中小學生識讀學習繁體字。
  • 陳章太:漢字簡化總體上成功 不可能恢復繁體字
    三是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對待漢字簡化必須極為慎重,漢字的形體應當保持相對穩定,以利社會應用。文章中也談到簡化漢字使用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今後還應繼續深入研究。漢字繁簡問題的爭議近期,圍繞著漢字的簡繁問題,討論很多。其中也有建議恢復繁體字使用的聲音。
  • 繁體字識讀進入中小學課堂?教育部:教學應依法使用規範漢字
    繁體字識讀進入中小學課堂?教育部答覆了!  近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在這份答覆中,教育部對哪些問題進行了回復?簡體字究竟是不是會影響傳統文化的傳承呢?
  • 普及繁體字教學建議被駁回 開繁體字課程不合法
    本報訊(記者 曹坤) 記者今天從北京市教委了解到,對政協委員此前提出的對學生實行繁、簡漢字兩學一用教育的建議,因為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不符,並且考慮到增加繁體字的學習內容會加重學生負擔,市教委將不會進入中小學課程加以實施。  北京市政協委員周大齊在今年「兩會」期間,提出了「有關對學生實行繁、簡漢字兩學一用教育」的建議。
  • 教育部回應「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 如何看待漢字繁簡...
    近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在這份答覆中,教育部對哪些問題進行了回復?簡體字究竟會不會影響傳統文化的傳承呢?目前我們所使用的正是簡化漢字,而這也曾遭到一些人質疑簡化漢字「因簡害義」「有損漢字的藝術美和規律性,不利於文化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