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繁體字識讀教育是什麼

2020-12-13 人民日報

近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一些人質疑簡化漢字「因簡害義」「有損漢字的藝術美和規律性,不利於文化傳承」。事實上,繁體字與簡體字,本就一脈相承,根植於同一種文化。漢字從甲骨文、金文變為篆書,再變為隸書、楷書,總趨勢就是從繁到簡。

我倒是由此想到一個書法教育的話題——書法教育涉及的就是繁體字。與其疊床架屋地專門開設繁體字識讀課,不如將書法教育落到實處,讓孩子們在一豎一鉤中,更好地理解我們的傳統。

放到電腦日益普及的時代背景下來看,隨著鍵盤越來越多地取代了紙和筆,很多人的書寫功能逐漸退化了,甚至患上了一種「書寫恐懼症」。因此,書法尤其是青少年書法的普及,確實有著不容忽視的現實意義。

電腦普及是信息化社會的趨勢,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輕視漢字書寫,並不意味著大家不需要書寫漢字了。因為漢字都具有美的神韻,書寫除了仍然具有實用價值外,練習書法還可以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接受美的薰陶。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我國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一個人在學習書法的時候,欣賞美、理解美、創造美的能力自然會得到訓練和提高。對青少年來說,練習書法不僅僅是一個寫字的過程,那些用以臨摹的古典詩詞,也會像飄香的翰墨一樣無聲潤澤他們的內心。

我們談論傳統是離不開書法的。這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但全球化並不是同質化,書法是我們的另一張文化身份證。理解並尊重我們的傳統文化,從善待漢字開始,從認真書寫每一個漢字開始——我想,這應該就是最好的繁體字識讀教育。

(來源:晶報)

相關焦點

  • 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放過孩子吧!
    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放過孩子吧!漢字簡化是中國文字改革的一大壯舉,讓大多數人接受了教育,這是漢字簡化的功勞。但在中國,總有一些人在杞人憂天,怕傳統文字被中國人拋棄,怕傳統繁體字,後來人認識的越來越少。
  • 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沒有必要
    印刷術2019年底,教育部網站上答覆了提案建議「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教育部表示學校教學還是應依法使用規範漢字,即簡體字,但在中小學經典閱讀和書法教育中,會涉及繁體字教育有關內容那麼專門在中小學教育中增加繁體字識讀教育,甚至網上更有人聲稱廢除簡體字恢復繁體字,真的有這個必要嗎?綜合分析看來,完全沒有必要。
  • 重視興趣引導,繁體字識讀自然水到渠成
    □本報評論員 朱文龍  近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中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此,學校教學應依法使用規範漢字。但是在中小學經典閱讀和書法教育中,會涉及繁體字教育有關內容。
  • 提案建議「中小學繁體字識讀教育」?教育部終於回應了
    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關於簡化漢字「因簡害義」「有損漢字的藝術美和規律性,不利於文化傳承」的問題,教育部介紹,自古以來,漢字由繁趨簡的發展演變趨勢十分顯著。簡化字伴隨著漢字的產生而發展,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 教育部回應「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 如何看待漢字繁簡...
    央廣網北京12月9日消息(記者馮爍)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繁體字和簡體字之爭,不是什麼新鮮的話題,近10年以來,一些政協委員們也曾攜帶《關於小學增設繁體字教育的提案》上會。關於繁體字和簡體字究竟誰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正統,也常常被一些網友非要討論出個子醜寅卯來。
  • 中小學生要不要識讀學習繁體字
    最近,一個熱度很高的話題席捲了微博,那就是中小學生到底要不要識讀學習繁體字,對於這個話題,小編也有些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首先,隨著時代的進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已經很少見到繁體字了,對於中小學生而言,他們接觸的題目與課文裡也基本見不到繁體字,所以在微博上許多人也是認為沒有必要再去讓中小學生識讀學習繁體字。
  • 中小學應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傳承古典文化無需棄簡從繁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繁體字和簡體字之爭,不是什麼新鮮的話題,近10年以來,一些政協委員們也曾攜帶《關於小學增設繁體字教育的提案》上會。關於繁體字和簡體字究竟誰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正統,也常常被一些網友非要討論出個子醜寅卯來。近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
  • 全國中小學要推行繁體字識讀教育?教育部正式答覆了(主流媒體時評精選)
    一則,簡單繁體字的識讀,早已納入到現有的課程當中。二則,更為全面的繁體字識讀教育更適用於有專業需要的人學習,在多數人基本能夠認讀繁體字的前提下,系統學習繁體字的門檻不高,掌握它不是難事。如果將繁體字納入通識教育,勢必要增加對識讀繁體字的考核,加重學生課業負擔,也不利於培養學生對繁體字的興趣。  實際上,保護繁體字有很多更為簡單易得的方式,比如組織興趣小組、開展繁體字有關的文娛活動等。
  • 怎麼看待繁體字識讀教育進校園
    由於漢字具有象形和會意的特點,繁體字的字形無疑更豐富,「顏值」也更立體。此外,由於歷史原因,港澳臺地區沿用繁體字。用繁體字書寫,在加強海峽兩岸暨港澳以及海外華文區溝通交流等方面也能發揮作用。但識讀繁體字,不代表就必須進行繁體字教育。不宜以繁體字字形豐富等為由,將繁體字重新融入講堂教學。無論是從遵循歷來漢字的發展規律看,還是當今簡化漢字的應用程度看,都無須在中小學開展繁體字識讀教育。
  • 繁體字識讀進入中小學課堂?教育部:教學應依法使用規範漢字
    繁體字識讀進入中小學課堂?教育部答覆了!  近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在這份答覆中,教育部對哪些問題進行了回復?簡體字究竟是不是會影響傳統文化的傳承呢?
  • 中小學生識讀繁體字?給學生增負,你的良心不痛嗎
    中小學該不該進行繁體字識讀教學?權威回復來了:①文字作為記錄語言的工具,應當便於使用。自古以來,漢字由繁趨簡的發展演變趨勢十分顯著。②有數據表明,多數人基本能夠認讀繁體字。③根據相關法律,學校教學應依法使用規範漢字。
  • 繁體字識讀納入中小學被拒,「由簡入繁」才更好嗎?
    最近,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答覆《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稱,文字作為記錄語言的工具,應當便於使用;有數據表明,多數人基本能夠認讀繁體字;根據相關法律,學校教學應該使用規範漢字。
  • 有專家提議「中小學恢復繁體字識讀和珠算」,網友:腦洞太大
    但是繁體字也經常會出現,比如在書法作品中,現在的香港,澳門,臺灣和海外華人中使用的也大多繁體字,可以說簡化字是主流,繁體字是補充。繁體字筆筆畫繁複,認讀書寫有一定難度,建國以後,為了儘快提高國民的識字率,所以化繁為簡,大力推行漢字的簡化工作。1955年1月7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教育部聯合發布《漢字簡化方案(草案)》。1956年1月28日,國務院通過並公布了《漢字簡化方案》。
  • 通用漢字表引熱議 對待繁體字:最好識寫分離
    增加繁體字會不會對現有的中小學語文教學和作文考試帶來影響?被疑「投石問路」儘管《通用規範漢字表》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寧教授強調說,不能因為恢復了6個繁體字就意味著國家固有的語言文字政策會發生變化,在我國「基本上不恢復繁體字,現在恢復的繁體字都是必須恢復的」。
  • 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不好嗎?我為什麼只能讀50年以內的書?
    現在我做了父親,再讓孩子學習古文時,孩子問我的問題讓我感覺到,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十分必要。簡化漢字的初衷:難識難記,不易普及,電腦輸入,書寫便利從簡化漢字的初衷來看,這些因素都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現在的教育普及程度與簡化漢字運動時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普及已經不是問題。電腦輸入:現代科技的發展,讓這個問題早已不是問題。書寫便利:即使是簡體字,又有多少人是靠筆在寫字呢?簡化漢字的初衷影響因素已經基本消失,所以,簡化漢字的已經沒有了當初簡化的意義。
  • 六部門下文識五百繁體字為哪般
    作者:粟海「每人要讀一遍《說文解字》,並至少認識500個繁體字,至少知曉500個常用字的形、音、義」。近日,漯河市6家部門組織開展的一項活動引發熱議。開展此活動的初衷源自何處?不同聲音的分歧點在哪裡?是否達到了預想效果?記者對此展開了深入調查。
  • 在中小學教繁體字?教育部答覆了!
    近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在這份答覆中,教育部對哪些問題進行了回復?
  • 繁體字納入小學經典閱讀和書法教育?網友都炸鍋了
    儘管繁體字書寫複雜。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繁體字與中華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不可分離。我們今天通用的簡體字,多數都是由繁體字流傳下來的。近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給出了回應:學校教學應依法使用規範漢字。
  • 中小學要恢復繁體字?教育部回應!
    12月6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 針對「中小學繁體字識讀教育」一事,教育部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 教繁體字還是簡體字?教育部答覆了!
    近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在這份答覆中,教育部對哪些問題進行了回復?簡體字究竟會不會影響傳統文化的傳承呢?目前我們所使用的正是簡化漢字,而這也曾遭到一些人質疑簡化漢字「因簡害義」「有損漢字的藝術美和規律性,不利於文化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