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一些人質疑簡化漢字「因簡害義」「有損漢字的藝術美和規律性,不利於文化傳承」。事實上,繁體字與簡體字,本就一脈相承,根植於同一種文化。漢字從甲骨文、金文變為篆書,再變為隸書、楷書,總趨勢就是從繁到簡。
我倒是由此想到一個書法教育的話題——書法教育涉及的就是繁體字。與其疊床架屋地專門開設繁體字識讀課,不如將書法教育落到實處,讓孩子們在一豎一鉤中,更好地理解我們的傳統。
放到電腦日益普及的時代背景下來看,隨著鍵盤越來越多地取代了紙和筆,很多人的書寫功能逐漸退化了,甚至患上了一種「書寫恐懼症」。因此,書法尤其是青少年書法的普及,確實有著不容忽視的現實意義。
電腦普及是信息化社會的趨勢,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輕視漢字書寫,並不意味著大家不需要書寫漢字了。因為漢字都具有美的神韻,書寫除了仍然具有實用價值外,練習書法還可以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接受美的薰陶。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我國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一個人在學習書法的時候,欣賞美、理解美、創造美的能力自然會得到訓練和提高。對青少年來說,練習書法不僅僅是一個寫字的過程,那些用以臨摹的古典詩詞,也會像飄香的翰墨一樣無聲潤澤他們的內心。
我們談論傳統是離不開書法的。這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但全球化並不是同質化,書法是我們的另一張文化身份證。理解並尊重我們的傳統文化,從善待漢字開始,從認真書寫每一個漢字開始——我想,這應該就是最好的繁體字識讀教育。
(來源: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