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回應「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 如何看待漢字繁簡...

2020-12-20 中國經濟網

央廣網北京12月9日消息(記者馮爍)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繁體字和簡體字之爭,不是什麼新鮮的話題,近10年以來,一些政協委員們也曾攜帶《關於小學增設繁體字教育的提案》上會。關於繁體字和簡體字究竟誰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正統,也常常被一些網友非要討論出個子醜寅卯來。

近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在這份答覆中,教育部對哪些問題進行了回復?簡體字究竟會不會影響傳統文化的傳承呢?

目前我們所使用的正是簡化漢字,而這也曾遭到一些人質疑簡化漢字「因簡害義」「有損漢字的藝術美和規律性,不利於文化傳承」。針對這一說法,教育部介紹,自古以來,漢字由繁趨簡的發展演變趨勢十分顯著。簡化字伴隨著漢字的產生而發展,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其實,繁體字與簡體字,本就一脈相承,根植於同一種文化。文化學者於丹就曾在電視節目中介紹,漢字從甲骨文、金文變為篆書,再變為隸書、楷書,總趨勢就是從繁到簡。於丹說:「因為我們文字一直都在演變過程中,我們現在所看見的繁體字也是從古文演變成的今文現在的文字,所以現在有很多字就是這樣識繁用簡一路演化過來的。」

中國文字學會會長黃德寬表示,文字作為社會性符號,其背後的文化內涵並不會因此而磨滅。黃德寬說:「其實漢字的發展,這個簡是分兩條路走的,有時候一部分字追求減省,是提高書寫效率,但是要看到差異越大,閱讀效率、辨認效率越高。我認為,在學習過程中傳遞了文化內涵就可以了,文字是一個社會性的符號。」

此外,教育部還表示,文字並不完全等同於文化,文字是記錄、傳遞文化信息的工具,中華文化的大量信息是通過漢字記錄下來的。要讀懂這些信息首先要能讀懂漢字記錄的各個歷史時期的漢語書面語,但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漢語發生了很大變化,人們現在通過文字資料了解古代文化信息的困難主要在於記錄這些信息的語言從古至今發生了很大變化,認識繁體字的人不經過專門的古漢語、古代文化知識等的學習、培訓,也一樣讀不懂古典詩文,不能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知曉中國文化的由來。同樣,現在古典詩文都已經有簡化字版,如果不經過專門訓練,也一樣讀不懂。

針對「中小學繁體字識讀教育」一事,教育部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此,學校教學應依法使用規範漢字。但在中小學經典閱讀和書法教育中,會涉及繁體字教育有關內容。

對此,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昭暉表示,在中小學進行繁體字教育的問題已經說了幾十年,但在他看來,繁體字的識讀並不困難。儲昭暉說:「我們很多成年人可能用一兩個小時就可以把繁體字認全了。我認為,在中小學階段沒有必要花時間(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如果孩子在生活當中遇到繁體字,那麼讓他知道這是什麼字就夠了。」

而這一觀點,也和國家11個部委(局)組織的「中國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查」結果不謀而合。對全國閱讀繁體字書報困難程度調查的數據顯示,閱讀繁體字書報「基本沒有困難」和「有些困難但憑猜測能讀懂大概意思」的比例佔58.69%;「困難很多」的比例佔41.31%,多集中在西部省份。這表明,我國多數人基本能夠認讀繁體字。

此外,儲昭暉還表示,要想傳承中華文化單純讓孩子們識讀繁體字還遠遠不夠,更應該從多學科汲取知識,提高綜合素養。「它(繁體字)對文化傳承有作用,但是這個作用多大,對不同的人是不一樣的,不同的學生是不一樣的。他生活中有機會就去了解,就可以去傳承,未必要通過教學這種方式來實現傳承。」儲昭暉說。

來源:央廣網

相關焦點

  • 提案建議「中小學繁體字識讀教育」?教育部終於回應了
    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關於簡化漢字「因簡害義」「有損漢字的藝術美和規律性,不利於文化傳承」的問題,教育部介紹,自古以來,漢字由繁趨簡的發展演變趨勢十分顯著。簡化字伴隨著漢字的產生而發展,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 全國中小學要推行繁體字識讀教育?教育部正式答覆了(主流媒體時評精選)
    兩會期間,政協委員韓方明呼籲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字語言,以此復興中華文化。2019年12月6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下面是答覆全文。
  • 繁體字識讀納入中小學被拒,「由簡入繁」才更好嗎?
    最近,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答覆《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稱,文字作為記錄語言的工具,應當便於使用;有數據表明,多數人基本能夠認讀繁體字;根據相關法律,學校教學應該使用規範漢字。
  • 繁體字識讀進入中小學課堂?教育部:教學應依法使用規範漢字
    繁體字識讀進入中小學課堂?教育部答覆了!  近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在這份答覆中,教育部對哪些問題進行了回復?簡體字究竟是不是會影響傳統文化的傳承呢?
  • 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放過孩子吧!
    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放過孩子吧!漢字簡化是中國文字改革的一大壯舉,讓大多數人接受了教育,這是漢字簡化的功勞。但在中國,總有一些人在杞人憂天,怕傳統文字被中國人拋棄,怕傳統繁體字,後來人認識的越來越少。
  • 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沒有必要
    印刷術2019年底,教育部網站上答覆了提案建議「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教育部表示學校教學還是應依法使用規範漢字,即簡體字,但在中小學經典閱讀和書法教育中,會涉及繁體字教育有關內容那麼專門在中小學教育中增加繁體字識讀教育,甚至網上更有人聲稱廢除簡體字恢復繁體字,真的有這個必要嗎?綜合分析看來,完全沒有必要。
  • 中小學要恢復繁體字?教育部回應!
    12月6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 針對「中小學繁體字識讀教育」一事,教育部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 中小學應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傳承古典文化無需棄簡從繁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繁體字和簡體字之爭,不是什麼新鮮的話題,近10年以來,一些政協委員們也曾攜帶《關於小學增設繁體字教育的提案》上會。關於繁體字和簡體字究竟誰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正統,也常常被一些網友非要討論出個子醜寅卯來。近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
  • 中小學要學繁體字?教育部回應了!網友:繁體寫「憂鬱的烏龜」試試
    01 近期,有政協委員提出《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對此作了回應,昨天還衝上了微博的熱搜。 上下滑動查看全文回復 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1478號(教育類177號)提案答覆的函 教提案〔2019〕第42號 您提出的《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收悉,現答覆如下:
  • 重視興趣引導,繁體字識讀自然水到渠成
    □本報評論員 朱文龍  近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中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此,學校教學應依法使用規範漢字。但是在中小學經典閱讀和書法教育中,會涉及繁體字教育有關內容。
  • 怎麼看待繁體字識讀教育進校園
    日前,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做了公開答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此,學校教學應依法使用規範漢字。
  • 復興「繁體字」引熱議,教育部這樣回應
    近日,教育部在官網上對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中提出的一則《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進行公開答覆,答覆的基本意思是學校教學使用規範簡化漢字,但支持青少年去認識繁體字,在書法教育中書寫繁體字,開展繁體字相關研究。
  • 中小學開展繁體字教學?教育部回應:沒必要 你怎麼看?
    中小學有必要開展繁體字教學嗎?近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的提出,教育部回應:沒必要。關於這一話題,今天登上了微博熱搜,中小學有必要開展繁體字教學嗎?網友們對這一提案紛紛表達自己的看法。大多數網友認為不應該,漢字簡化就是為了方便人們記憶和認識,為什麼要學習繁體字呢?
  • 在中小學教繁體字?教育部答覆了!
    近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在這份答覆中,教育部對哪些問題進行了回復?
  • 最好的繁體字識讀教育是什麼
    近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一些人質疑簡化漢字「因簡害義」「有損漢字的藝術美和規律性,不利於文化傳承」。事實上,繁體字與簡體字,本就一脈相承,根植於同一種文化。漢字從甲骨文、金文變為篆書,再變為隸書、楷書,總趨勢就是從繁到簡。我倒是由此想到一個書法教育的話題——書法教育涉及的就是繁體字。
  • 網事沸點:俄羅斯被禁賽4年;教育部回應中小學繁體字識讀提案
    政 經 事教育部回應中小學繁體字識讀提案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日前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1、文字作為記錄語言的工具,應當便於使用。自古以來,漢字由繁趨簡的發展演變趨勢十分顯著。
  • 中小學要學繁體字?老父親老母親穩住,教育部權威回復來了
    這兩天,有政協委員提出《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讓小編想到一個笑話:臺灣小學生和大陸小學生都被老師罰抄寫。一個詞抄寫100遍。結果,臺灣小朋友抄寫到「憂鬱的烏龜」五個字,抓狂了!大陸小學生,笑了。
  • 有專家提議「中小學恢復繁體字識讀和珠算」,網友:腦洞太大
    現在中小學都在學習簡化字,我們日常使用的也是簡化漢字。但是繁體字也經常會出現,比如在書法作品中,現在的香港,澳門,臺灣和海外華人中使用的也大多繁體字,可以說簡化字是主流,繁體字是補充。1977年12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公布了《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但由於很多字筆畫太過簡單有些由於群眾對該方案意見較多,不久停止使用。1981年11月開始對上述方案進行修改完善工作。經國務院審定公布後,被群眾接受。至此,漢字簡化工作基本結束,也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簡化字。
  • 荔枝教育 | 不學也能看懂,難道我有「繁簡轉換」超能力?
    荔枝新聞訊 近日,一份《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引發廣泛熱議
  • 中小學生要學繁體字?教育部的回應衝上了熱搜,網友吵翻了!
    =================附:《中小學生要學繁體字?教育部的回應衝上了熱搜,網友吵翻了!》(節選)近期,有政協委員提出《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對此作了回應,並衝上了微博的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