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看了文中一部分支持方和反對方的觀點,如網友所說,可以考慮把一些繁體字、甲骨文等融入到熱門的遊戲、漫畫、影視、課外讀物、動漫等等之中,在日常生活中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自動自發的去腦補相關知識,能認識、會讀即可,不強求會寫;可以考慮設計成選修、選答題、加分題等多種形式,目的主要是篩選出一批批對繁體字、甲骨文等古文字、古文化感興趣的學生,或擅長於此的學生,然後對這一部分學生做進一步的進階培養,爭取能培養出一些學術、文化領域的棟梁之才,這個涉及到未來世界文化話語權的問題。
觀世界各國,如果自家沒有幾個拿得出手的文化領域的硬通貨,可能連參與文化競爭的資格都沒有;所謂打鐵還須自身硬,玩騙術、玩吹泡泡的特技能玩多久?又不是沒人看破,唯出於隱惡揚善、看破不說破而已。如果把硬實力視為陽,把文化軟實力視為陰,陰陽相濟乃能萬物生輝。】
=================
附:《中小學生要學繁體字?教育部的回應衝上了熱搜,網友吵翻了!》(節選)
近期,有政協委員提出《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對此作了回應,並衝上了微博的熱搜。
教育部日前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
文字作為記錄語言的工具,應當便於使用。自古以來,漢字由繁趨簡的發展演變趨勢十分顯著。
有數據表明,多數人基本能夠認讀繁體字。
根據相關法律,學校教學應依法使用規範漢字。目前中小學經典閱讀和書法教育中已有涉及繁體字教育有關內容。
完整回復參見《看看教育部如何答覆「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提案》
對於學習繁體字這件事,中小學生家長怎麼看呢?在微博裡,網友吵翻了:
反對派:
@微博網友:
漢字由繁化簡是符合時代需求也是漢字發展的必然趨勢,文字本身是記錄和表達的工具,重要的是其實用性和方便性,繁體字難寫難記難用,雖然提倡保護傳統文化,可以讓孩子當個興趣課來聽,當興趣愛好來學,不必強求,更不應該納入考試,讓孩子能大概了解一下繁體字即可,不用達到能識別和應用的層面。
@微博網友:
選修課沒意見,必修課那是反人類!縱觀中華文明數千年,文明進步向來都是從繁向簡,新中國文盲率逐年降低,直至今日,幾乎沒有文盲(青壯年),簡體字功不可沒!還是那就話,作為選修課可以,必修課,那是歷史倒退!
支持派:
@微博網友:正體字是華夏文字的核心,其發端於篆體,兩千年綿延不絕,為何如今就要全盤廢止?看到有人質疑:「為什麼不學甲骨文啊?」,我的回答是:嚴格意義上說,甲骨文並不是文字,而只是高度文字化的符號表達。
再回顧一下歷史。新中國成立後,中央大力推進簡體字和漢語拼音工程是為了什麼呢?我認為,是因為要消滅文盲、提高本土文化普及率吧?
這難道不應該是一種彎道超車、曲線救國的臨時性舉措嗎?
教育部回應中提到:目前中小學經典閱讀和書法教育中,已有涉及繁體字教育有關內容。很多在學習書法的孩子,也都是用繁體字學習的。
所以,學習繁體字這件事,對於一些孩子來說,其實已經在進行中了……
你認為,內地中小學生有必要學習繁體字識讀教育嗎?
「從教育部的規定來看,雖然繁體字在我們的生活中並不常見,但是對於正在學習中華文化的中小學生而來,知道簡體字的演變過程,是非常重要的知識體系。
此外,有專家稱,文字是傳播文化的工具,在翻譯古代巨著或者在閱讀古代小說時,如果不認識繁體字,很可能會吃虧。所以作為國人,要學會認識繁體字,這對簡化字的巨著也會更深一步的了解。」
「在高中的語文課本中,有較多的文言文課文,其中難免會有涉及繁體字,老師也會延伸講解,正確讓學生理解繁體字的由來,以及通假字等等,都會做出相應的解釋。」
【目前只接受以下6個讀本的訂購】
1《新編甲骨文破譯案例解析》提升智力的獨特思維訓練方法內部教案
4《山海經傳奇之決戰崑崙》被遺忘的傳說:女媧創世記,中國第一本把山海經神話故事科幻化的小說,也是傳統文化、神話、科幻、系統化啟蒙讀本
5《財神是怎樣練成的》全球華人精英選拔內訓讀本,重塑三觀:金錢觀、人生觀、世界觀
6《金庸武俠人物姓名隱藏的命運密碼》為什麼甲骨測字的準確度最高?
【見你所未見,聞你所未聞,"甲骨密碼"微信公眾號:jiagumi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