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繁體字」引熱議,教育部這樣回應

2020-12-27 貝巧思教育

近日,教育部在官網上對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中提出的一則《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進行公開答覆,答覆的基本意思是學校教學使用規範簡化漢字,但支持青少年去認識繁體字,在書法教育中書寫繁體字,開展繁體字相關研究。

在提案中,專家稱簡化漢字「因簡害義」有損漢字的藝術美和規律性,不利於文化傳承,希望教育部組織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

教育部先是介紹了簡化漢字的由來,由繁趨簡是歷史趨勢並說明文字並不完全等同於文化,文字是記錄、傳遞文化信息的工具,即便學習繁體字對於研究古典文獻中信息也沒有很大的價值;同時在中國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查中,多數人基本能夠認讀繁體字。

總之,教育部的態度就是提倡簡化漢字,你有興趣學繁體字,我在精神上支持你。

教育是社會高度關注的話題,當這則答覆出現時也引發諸多熱議。

人民日報在微博客戶端展開了一項調查#中小學有必要開展繁體字教學嗎?#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兩種態度的支持人數不相上下,在投票人數中,認為傳承文化應該學的有14萬人;認為沒必要,基本能看懂的有14.6萬人。

網友們觀點也是兩級分化。

我們先來解讀一下這則提案的標題,在提案中有幾個關注點需要我們注意。

【全國中小學】

學習繁體字是否一定要通過學校教育渠道?

文化傳承方式多,藉助學校教育學習繁體可能會引起混亂,所以不一定要採用專門的課本教學方式。像90後的一代,基本沒有學習過系統的繁體字識讀,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會接觸到港臺電視劇繁體字幕;港澳臺歌曲的繁體字詞;閱讀書籍時,有的也會出現繁體字……即使沒有系統專業的學習,也不妨礙我們對繁體字的識讀。

不一定要專門學習繁體字,可以通過其他方式進行,比如古籍出版、書法書畫、博物館,藉助其他介質,既學習了繁體字也對其他傳統文化進行了解,一舉兩得。

【識讀】

提案中只要求進行識讀,並沒有要求學生進行書寫,所以很多網友認為,學習繁體字會增加孩子的書寫負擔這一擔憂並不存在。

學習繁體字並不是要求我們拋棄簡化字,重新復興繁體字,這一提案只是要求學生對繁體字這一書寫形式進行了解,能夠體會其中的含義。中小學生學習繁體字並不是要作為必修課程,繁體字涉及到諸多字形、字源等內容,系統學習會佔用很多時間,可能會增加孩子負擔,所以只簡單了解,寫簡識繁還是十分有必要。更為專業的學習還是要讓中文、漢語言相關專業的學生學習為佳。

到底要不要學習繁體字?

我的態度是一定要了解,有興趣選擇深入,沒興趣可以就隨意。

繁體字是與簡化字相對的傳統文字,是小篆演變為隸書後產生的中文書寫體系。在中國歷史上,從上古到西漢,官方的規範字體與現代的繁體字字體有顯著差異,所以一個簡化漢字在各朝代的古書籍上對應的繁體字可能會有所不同。就像不斷出現的網絡用語、流行用語,繁體字也是不斷的新陳代謝,所以學習繁體字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是在長期發展中,繁體字本身已成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值得我們去了解和傳承的。

其次目前常規所指的繁體字,主要在中國港澳臺地區使用,簡體字足夠日常交流和更為長遠的學習使用。假如學生將來想要從事高科技行業,學習繁體字對於人生軌跡影響不大,面對外界紛繁複雜的知識,我們不能把每一個都學習到,所謂「術業有專攻」,不以強硬的態度的要求你必須懂得繁體字。我們會發現,學習書法的孩子在臨帖時會經常接觸到繁體字,所以喜歡書法和對於古典文化感興趣的孩子學繁體字很有必要。

相關焦點

  • 繁體字回歸引熱議 專家:「識繁寫簡」才是王道
    3月4日,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小組討論中,著名導演馮小剛稱學漢字就要給孩子心中種下美好的種子,文化傳承需要繁體字,呼籲恢復部分有文化含義的繁體字,並增加到小學課本裡。  繁體字回歸就此再次成為熱議的話題。只不過,在文字專家看來,恢復繁體字不可能,也無必要,「識繁寫簡」才是王道。
  • 中小學要恢復繁體字?教育部回應!
    12月6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 針對「中小學繁體字識讀教育」一事,教育部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 大學老師留手抄10萬繁體字作業引熱議
    來源:北京晨報原標題 手抄10萬繁體字作業引熱議儒雅的陳士銀老師。學生周婷雅說,陳士銀老師還解釋說,這樣的禮儀出自周代禮儀,也符合陰陽的傳統觀念。朱圳揚同學是漢服愛好者,自從聽了陳士銀老師的課後,她和班上許多同學都穿著漢服去上課,在校園颳起了一股對古時禮儀的探索之風。
  • 中小學生要學繁體字?教育部的回應衝上了熱搜,網友吵翻了!
    =================附:《中小學生要學繁體字?教育部的回應衝上了熱搜,網友吵翻了!》(節選)近期,有政協委員提出《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對此作了回應,並衝上了微博的熱搜。
  • 中小學要學繁體字?教育部回應了!網友:繁體寫「憂鬱的烏龜」試試
    01 近期,有政協委員提出《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對此作了回應,昨天還衝上了微博的熱搜。經典閱讀方面,教育部積極推動中小學經典閱讀,按照《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等文件相關要求,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教育體系創新計劃等,使廣大青少年親近中華經典,青少年在學習經典的過程中,會接觸繁體字文本,認識繁體字。
  • 中小學開展繁體字教學?教育部回應:沒必要 你怎麼看?
    中小學有必要開展繁體字教學嗎?近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的提出,教育部回應:沒必要。關於這一話題,今天登上了微博熱搜,中小學有必要開展繁體字教學嗎?網友們對這一提案紛紛表達自己的看法。大多數網友認為不應該,漢字簡化就是為了方便人們記憶和認識,為什麼要學習繁體字呢?
  • 提案建議「中小學繁體字識讀教育」?教育部終於回應了
    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關於簡化漢字「因簡害義」「有損漢字的藝術美和規律性,不利於文化傳承」的問題,教育部介紹,自古以來,漢字由繁趨簡的發展演變趨勢十分顯著。簡化字伴隨著漢字的產生而發展,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 通用漢字表引熱議 對待繁體字:最好識寫分離
    《通用規範漢字表》徵求意見稿引來諸多評說——由教育部、國家語委推出的《通用規範漢字表》,目前正在徵求全社會的意見(見本報8月12日A1版報導),其中頗為引人矚目的是,這次恢復了51個異體字,還有「剋、鍾、蘋、、濛、硃」等6個繁體字納入了漢字表。那麼,這是否預示著繁體字會「捲土重來」?
  • 爭議中小學生要不要學繁體字?請看教育部回應
    不能有時,很明顯的、很常見的一個繁體字,大多數師生卻也不認識。但在中小學階段沒有必要花時間去專門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如果孩子在日常學習和生活當中遇到繁體字,那麼讓他知道這是什麼字就夠了——相當於今天的某某簡化字。
  • 在中小學教繁體字?教育部答覆了!
    近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在這份答覆中,教育部對哪些問題進行了回復?
  • 教育部回應「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 如何看待漢字繁簡...
    近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在這份答覆中,教育部對哪些問題進行了回復?簡體字究竟會不會影響傳統文化的傳承呢?目前我們所使用的正是簡化漢字,而這也曾遭到一些人質疑簡化漢字「因簡害義」「有損漢字的藝術美和規律性,不利於文化傳承」。
  • 中小學要學繁體字?老父親老母親穩住,教育部權威回復來了
    教育部對此提案作了回應——不會在中小學全面普及繁體字識讀教育,並衝上了微博熱搜。網友吵翻了對於學習繁體字這件事,中小學生家長怎麼看呢?在微博裡,網友吵翻了:小編看了一下,網友反對的聲音是佔據絕大多數的。
  • 部分男性對丁真的態度引熱議,「丁真的小馬」帳號這樣回應
    近日,部分男性在網絡上對丁真進行詆毀、造謠,引發網友熱議。12月9日,認證為丁真的小馬珍珠的帳號在微博分享了一篇長文疑似回應此事,長文中寫道丁真走紅後,有一些不認識他的人,開始腦補他的生活,覺得像丁真一樣的人的生活只有微笑和夢幻,覺得別人是文盲,不該獲得應有的關注。
  • 教繁體字還是簡體字?教育部答覆了!
    近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在這份答覆中,教育部對哪些問題進行了回復?簡體字究竟會不會影響傳統文化的傳承呢?目前我們所使用的正是簡化漢字,而這也曾遭到一些人質疑簡化漢字「因簡害義」「有損漢字的藝術美和規律性,不利於文化傳承」。
  • 孕婦2小時產檢假引熱議 公司回應要員工有時間概念
    孕婦2小時產檢假引熱議 公司回應要員工有時間概念時間:2016-09-10 19:50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孕婦2小時產檢假引熱議 公司回應要員工有時間概念 近日,孕婦產檢假引熱議,因國家沒有明確規定所以單位給出產檢假的時間也是各有不同,記者通過某大型招聘網站進行懷孕女職工產檢時間調查
  • 張韶涵"黑白狗"引熱議 範瑋琪首現身:不回應了
    張韶涵"黑白狗"引熱議 範瑋琪首現身:不回應了 時間:2018.03.08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Serko 分享到:
  • 黃秋生回應「繁簡之爭」:繁體字是文化鑰匙 自己常用簡體字
    香港演員黃秋生25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繁體字是中國文化的鑰匙,但自己更常使用的是簡體字。「我沒有反對用簡體字,因為我自己也常用,寫起來很方便。」他說,但當需要研究中國文化和看古書時,簡體字是不夠用的。識繁用簡是比較理想的做法。此前,黃秋生在其微博中表示:「在中國寫中文正體字居然過半人看不懂,哎,華夏文明在大陸已死。」其所說的中文正體字即指繁體字。
  • 對於繁體字問題應當順其自然
    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日前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教育部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此,學校教學應依法使用規範漢字。但在中小學經典閱讀和書法教育中,會涉及繁體字教育有關內容。
  • 在考試、語文等課堂教學中使用繁體字?教育部答覆
    國家移民管理局、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6部門印發《關於推動出入境證件便利化應用的工作方案》。國家民委、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2部委印發《關於在政府管理和社會公共服務信息系統中統一姓名採集應用規範的通知》等。日前,《關於兩岸三地繁簡體字互認互通的提案》提出購買車票、建議在國家有關部門電腦系統加入繁體字字庫等問題。
  • 校園門口砌圍牆引熱議 學校回應:便於封閉式管理
    原標題:校園門口砌圍牆引熱議 學校回應:便於封閉式管理楚天都市報8月28日訊(見習記者趙德龍記者劉閃剪輯趙鵬)昨天,微博上一段漢口學院砌圍牆封校的視頻引發熱議。有的網友認為,學校對學生們很負責,疫情防控措施到位;也有網友認為,這樣做感覺有點過了,現在武漢還是很安全的。8月31日上午,楚天都市報記者來到位於江夏區的漢口學院。正值學校新學期開學,很多學生帶著行李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