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專家提議「中小學恢復繁體字識讀和珠算」,網友:腦洞太大

2020-12-17 周老師教育談

現在中小學都在學習簡化字,我們日常使用的也是簡化漢字。但是繁體字也經常會出現,比如在書法作品中,現在的香港,澳門,臺灣和海外華人中使用的也大多繁體字,可以說簡化字是主流,繁體字是補充。繁體字筆筆畫繁複,認讀書寫有一定難度,建國以後,為了儘快提高國民的識字率,所以化繁為簡,大力推行漢字的簡化工作。1955年1月7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教育部聯合發布《漢字簡化方案(草案)》。1956年1月28日,國務院通過並公布了《漢字簡化方案》。2月1日,公告廢除1055個異體字。1964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出版《簡化字總表》。列入總表的簡化字共計2238個,簡化偏旁14個。1977年12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公布了《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但由於很多字筆畫太過簡單有些由於群眾對該方案意見較多,不久停止使用。1981年11月開始對上述方案進行修改完善工作。經國務院審定公布後,被群眾接受。至此,漢字簡化工作基本結束,也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簡化字。

簡化漢字經過幾十年的使用,現在已經廣泛被人們接受,現在有專家提出在中小學進行繁體字的識讀教育,也難怪有網友吐槽:站著說話不腰疼,本來現在中小學生的負擔就夠重了,增加繁體字的識讀無疑是雪上加霜。其實在中小學語文課本中,一直都有安排對繁體字的介紹和認識,在字典和一些工具書中,也在簡體字旁邊有繁體字的標註。我們雖然從小並沒有系統學習繁體字,但是隨著生活的積累,一些常用的繁體字還是能夠認識的。對中小學生而言,讓他們知道繁體字的概念,知道漢字演變的過程,其實就可以了,實在沒有必要恢復繁體字的識讀,不然,如果在答卷時使用了繁體字,那是算對還是不對呢?

對這個提案,教育部的回覆中明確表示,漢字由繁到簡是一種趨勢,漢字的演變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現行的簡化漢字具有歷史繼承性,體系性和深厚的群眾基礎。當然,在書法教學和一些經典名著的閱讀教學匯總,也會涉及到繁體字的教學,今後在這方面也會加強。繁體字在香港、澳門、臺灣以及海外華人中還是有廣泛的應用的,研究繁體字有利於更好地發揮其在兩岸四地及海內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育部這次回復的提案中,還有一項是關於「將珠算重新納入小學課程」。記得在我小的時候,在小學數學中,專門有一個單元學習珠算,並且作為考試的內容,那些珠算口訣到現在還記憶尤深。但是隨著社會發展,算盤在實際應用中也越來越少,

珠算也慢慢淡出了小學數學課本·。雖然不像以前那麼重要了,但是在現在的數學課本中還是保留了部分珠算內容。

教育部對此事的回覆是:相關要求已有機融入小學數學課程,課程標準修訂中將強化珠算教學。可是網友們仍然不太理解:現在還有人用算盤嗎?手機都自帶計算功能,用手機計算不比用算盤方便?但是作為老師,我要說的是,現在的珠算課程,更多地是教學生算理知識,掌握了珠算算理,口算,筆算都會受益匪淺。珠算教學,並不一定就是學打算盤。

繁體字,算盤都是我們的傳統,可以讓學生知道和了解,對我們祖先的聰明才智產生敬仰,但不一定要增加教學內容。畢竟現在知識日新月異,很多新的知識,新的內容不斷湧現,學生的課業負擔比較重。你們對中小學增加繁體字的認讀和珠算課程有什麼理解呢?歡迎留下你們的看法。

相關焦點

  • 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放過孩子吧!
    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放過孩子吧!漢字簡化是中國文字改革的一大壯舉,讓大多數人接受了教育,這是漢字簡化的功勞。但在中國,總有一些人在杞人憂天,怕傳統文字被中國人拋棄,怕傳統繁體字,後來人認識的越來越少。
  • 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沒有必要
    印刷術2019年底,教育部網站上答覆了提案建議「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教育部表示學校教學還是應依法使用規範漢字,即簡體字,但在中小學經典閱讀和書法教育中,會涉及繁體字教育有關內容那麼專門在中小學教育中增加繁體字識讀教育,甚至網上更有人聲稱廢除簡體字恢復繁體字,真的有這個必要嗎?綜合分析看來,完全沒有必要。
  • 有專家提議應「恢復」繁體字,卻被網友噴,沒事找事
    最近在網上「恢復」繁體字的聲音越來越大,而且理由也相當的合情合理,但是有相當多的網友反對「恢復」繁體字,並怒噴專家,說他們沒事找事。所以專家認為,這樣的文字失去了文字本來的面貌,所以申請「恢復」繁體字的使用。
  • 提案建議「中小學繁體字識讀教育」?教育部終於回應了
    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關於簡化漢字「因簡害義」「有損漢字的藝術美和規律性,不利於文化傳承」的問題,教育部介紹,自古以來,漢字由繁趨簡的發展演變趨勢十分顯著。簡化字伴隨著漢字的產生而發展,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 全國中小學要推行繁體字識讀教育?教育部正式答覆了(主流媒體時評精選)
    其中,一些觀點較為激進的網友認為:繁體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所在,廢除繁體字則意味著割裂了古代中國與現代中國的關聯,因此理當全面恢復繁體字的使用與教學。其實,早在民國時期,就有不少知識分子主張對漢字化繁為簡。魯迅、胡適等新文化運動的旗手,甚至曾經想過用拼音文字替代漢字的方案。
  • 繁體字識讀納入中小學被拒,「由簡入繁」才更好嗎?
    最近,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答覆《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稱,文字作為記錄語言的工具,應當便於使用;有數據表明,多數人基本能夠認讀繁體字;根據相關法律,學校教學應該使用規範漢字。
  • 重視興趣引導,繁體字識讀自然水到渠成
    □本報評論員 朱文龍  近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中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此,學校教學應依法使用規範漢字。但是在中小學經典閱讀和書法教育中,會涉及繁體字教育有關內容。
  • 中小學應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傳承古典文化無需棄簡從繁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繁體字和簡體字之爭,不是什麼新鮮的話題,近10年以來,一些政協委員們也曾攜帶《關於小學增設繁體字教育的提案》上會。關於繁體字和簡體字究竟誰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正統,也常常被一些網友非要討論出個子醜寅卯來。近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
  • 教育部公布兩個提案引發網友討論,算盤和繁體字該不該納入課程?
    "素質教育"和"為學生減負"已經提出很多年了,然而升學的壓力和高考的重擔,還是讓減負呈現出雷聲大雨點小的效果。然而近期,在教育部官網上,政協委員提出的兩個提案更是在網上掀起了軒然大波,遭到了網友們的一致抵制和質疑。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提案讓網友們如此反感呢?
  • 教育部回應「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 如何看待漢字繁簡...
    央廣網北京12月9日消息(記者馮爍)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繁體字和簡體字之爭,不是什麼新鮮的話題,近10年以來,一些政協委員們也曾攜帶《關於小學增設繁體字教育的提案》上會。關於繁體字和簡體字究竟誰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正統,也常常被一些網友非要討論出個子醜寅卯來。
  • 繁體字識讀進入中小學課堂?教育部:教學應依法使用規範漢字
    繁體字識讀進入中小學課堂?教育部答覆了!  近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在這份答覆中,教育部對哪些問題進行了回復?簡體字究竟是不是會影響傳統文化的傳承呢?
  • 中小學要恢復繁體字?教育部回應!
    12月6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 針對「中小學繁體字識讀教育」一事,教育部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 繁體字回歸引熱議 專家:「識繁寫簡」才是王道
    3月4日,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小組討論中,著名導演馮小剛稱學漢字就要給孩子心中種下美好的種子,文化傳承需要繁體字,呼籲恢復部分有文化含義的繁體字,並增加到小學課本裡。  繁體字回歸就此再次成為熱議的話題。只不過,在文字專家看來,恢復繁體字不可能,也無必要,「識繁寫簡」才是王道。
  • 語言文字專家:認讀繁體字,主要是少數專家的事
    「認讀繁體字,主要是少數專家的事」  ——對話《語言文字周報》執行主編楊林成  漢字要不要簡化?有沒有必要恢復到繁體字?漢字教學過程中,要不要教現在的中小學生學習繁體字?記者專訪語言文字專家、該報執行主編楊林成編審。  1  問:新中國成立後推行了60多年簡化字,為什麼突然會遭遇「爭議」呢?  答:2019年兩會期間,又有全國政協委員提議學校開展繁體字教育。「建議有關語言文字部門充分調查、深入研究,適時恢復使用繁體字並保留簡化字書寫簡便的成果,至少做到『識繁寫簡』和『用簡識繁』,以消除諸多弊端。」
  • 中小學要學繁體字?教育部回應了!網友:繁體寫「憂鬱的烏龜」試試
    01 近期,有政協委員提出《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對此作了回應,昨天還衝上了微博的熱搜。 上下滑動查看全文回復 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1478號(教育類177號)提案答覆的函 教提案〔2019〕第42號 您提出的《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收悉,現答覆如下:
  • 繁體字重回課堂?你想偏了
    據《光明日報》報導,在今年的全國政協會議上,有全國政協委員提交了《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日前,教育部在其官網上就此提案公開進行了答覆。教育部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 中小學生識讀繁體字?給學生增負,你的良心不痛嗎
    中小學該不該進行繁體字識讀教學?權威回復來了:①文字作為記錄語言的工具,應當便於使用。自古以來,漢字由繁趨簡的發展演變趨勢十分顯著。②有數據表明,多數人基本能夠認讀繁體字。③根據相關法律,學校教學應依法使用規範漢字。
  • 最好的繁體字識讀教育是什麼
    近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一些人質疑簡化漢字「因簡害義」「有損漢字的藝術美和規律性,不利於文化傳承」。事實上,繁體字與簡體字,本就一脈相承,根植於同一種文化。漢字從甲骨文、金文變為篆書,再變為隸書、楷書,總趨勢就是從繁到簡。我倒是由此想到一個書法教育的話題——書法教育涉及的就是繁體字。
  • 中小學要學繁體字?老父親老母親穩住,教育部權威回復來了
    這兩天,有政協委員提出《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讓小編想到一個笑話:臺灣小學生和大陸小學生都被老師罰抄寫。一個詞抄寫100遍。結果,臺灣小朋友抄寫到「憂鬱的烏龜」五個字,抓狂了!大陸小學生,笑了。
  • 中小學生要不要識讀學習繁體字
    最近,一個熱度很高的話題席捲了微博,那就是中小學生到底要不要識讀學習繁體字,對於這個話題,小編也有些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首先,隨著時代的進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已經很少見到繁體字了,對於中小學生而言,他們接觸的題目與課文裡也基本見不到繁體字,所以在微博上許多人也是認為沒有必要再去讓中小學生識讀學習繁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