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專家提議應「恢復」繁體字,卻被網友噴,沒事找事

2020-12-25 悠悠歷史夢

最近在網上「恢復」繁體字的聲音越來越大,而且理由也相當的合情合理,但是有相當多的網友反對「恢復」繁體字,並怒噴專家,說他們沒事找事。

圖片來自網絡

專家想要「恢復」繁體字的原因相當的簡單,因為簡體字不夠美觀,在閱讀古代的文章時少了很多韻味。所以專家認為,這樣的文字失去了文字本來的面貌,所以申請「恢復」繁體字的使用。

圖片來自網絡

這種說法聽起來確實挺合情合理的,但是,總給人一種他們會在下一步提出恢復古代文章書寫規範的要求。畢竟繁體字都恢復了,也不差這一點了。這點只是小編的感覺,並不是那些專家說的,繁體字還沒有「恢復」他們應該沒有心情提出新的要求。

圖片來自網絡

其實小編不理解是他們所謂的聽起來合情合理理由,背後的漏洞這麼大也沒有人幫他們補重。他們說簡體字讀起來沒有韻味。那他們為什麼不讀繁體字的文物呢?而且古人的文章都是有繁體字版的,絕對不會存在沒有繁體字版的問題。既然他們不喜歡,不習慣簡體字,為何不自己使用繁體字?為什麼要拖著所有中國人改變?

圖片來自網絡

有人攔著這些人使用或者是閱讀繁體字了?應該沒有呀!如果他們就像生活在到處都是繁體字的世界裡他們也可以選擇去中國香港或者是中國臺灣生活呀!那裡也屬於中國,那裡的人使用的都是繁體字,那裡的人說的語言,也是最接近古語言的粵語。為什麼他們不去那裡生活呢?

圖片來自網絡

而且就現在這個發展迅速的時代而言,減少多餘的東西,加快速度發展才是重點像「恢復」繁體字這會拖慢社會進程的東西,有地區存在就已經夠了,為什麼非要為了所謂的舒服,放棄發展。難道是輕鬆日子過多了忘記了「落後就要挨打」這句話怎麼寫了?

圖片來自網絡

當然小編也不是說繁體字不好,只是就現在的社會而言,實在沒有必要為了一些會拖後腿的事情放棄進步。這個原因也是為什麼在「恢復」繁體字的聲音出來之後,會有很多網友罵,說出這種話的人「沒事找事」的原因。

圖片來自網絡

而且說到復古有韻味的話,甲骨文應該更有這個資格,甲骨文存在的時間要比繁體字存在的時間更早,也更接近中國文字的本源,如果一定要復古甲骨文才是更好的選擇不是嗎?所以說,如果閒的沒事,嫌簡體字的文章沒有韻味,那就花時間看繁體字的文章好了。如果,只是單純的找茬,挑事情。中國現在特有的特產「鍵盤俠」了解一下。

相關焦點

  • 有專家提議「中小學恢復繁體字識讀和珠算」,網友:腦洞太大
    但是繁體字也經常會出現,比如在書法作品中,現在的香港,澳門,臺灣和海外華人中使用的也大多繁體字,可以說簡化字是主流,繁體字是補充。繁體字筆筆畫繁複,認讀書寫有一定難度,建國以後,為了儘快提高國民的識字率,所以化繁為簡,大力推行漢字的簡化工作。1955年1月7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教育部聯合發布《漢字簡化方案(草案)》。1956年1月28日,國務院通過並公布了《漢字簡化方案》。
  • 韓國專家提議恢復漢字,遭大部分民眾反對,日本網友的話亮了
    最近,韓國專家發起了一項提議。這項提議的大致內容是教育圖書中採用的是韓文,為了方便每一個年輕人了解圖書內容,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指示使用漢字。我們換一個簡單的說法,那就是專家提議教學課本中可以混合使用韓文和漢字。雖然這項提議可以使年輕人更好地讀懂韓國史書,但是這項提議也遭到了韓國大部分民眾的反對。首當其衝的就是韓國的韓文協會,他們向媒體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 恢復繁體字,不如恢復甲骨文更能繼承傳統
    寫法極其複雜,據說有一次漢學會議上有專家因寫對了這個繁體字而贏得了一片掌聲,足見繁體字折磨人的殘酷程度。簡化後以「蔥鬱」的「鬱」代替,僅八筆,何等地簡單易學!如果不信,請潘委員自己把繁體的「龜」字寫一個給大家看看,究竟能寫成什麼模樣?這些都是人人必須記得的常用字,想當初學繁體字的小學生光記這幾個字就不知花了多少精力,而用簡體字的人不費吹灰之力就把它們記住。
  • 《從要求恢復繁體字想到的》
    原因很簡單,我們要輕裝上陣,不要把大好的時光浪費到簡化字與繁體字的無謂的爭論上,更不願意重新在開始學寫繁體字上。像網友們說的那樣:「個別人如果真的懷舊以此來顯示自己有文化,那你就研究甲骨文好了,不要綁架大多數人!」「恢復遠古結繩記事,符號象形甲骨文更為省事,這些專家是什麼主意?」
  • 繁體字將走向何方?專家提倡恢復繁體字,網友:不行,但可以理解
    隨著我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有不少專家發出了恢復繁體字的呼籲。面對著這種呼籲,有的朋友認為,恢復繁體字這種做法是盲目的復古主義,是倒退的體現,不可取;但也有朋友指出,繁體字裡面承載著許多古人的智慧,恢復繁體字有助於我們傳承中華文化,繼承中華精神。
  • 語言文字專家:認讀繁體字,主要是少數專家的事
    「認讀繁體字,主要是少數專家的事」  ——對話《語言文字周報》執行主編楊林成  漢字要不要簡化?有沒有必要恢復到繁體字?漢字教學過程中,要不要教現在的中小學生學習繁體字?記者專訪語言文字專家、該報執行主編楊林成編審。  1  問:新中國成立後推行了60多年簡化字,為什麼突然會遭遇「爭議」呢?  答:2019年兩會期間,又有全國政協委員提議學校開展繁體字教育。「建議有關語言文字部門充分調查、深入研究,適時恢復使用繁體字並保留簡化字書寫簡便的成果,至少做到『識繁寫簡』和『用簡識繁』,以消除諸多弊端。」
  • 外媒:中國恢復繁體字就能彰顯字體的意義?
    中新網3月12日電 最近兩會上,政協委員馮小剛提議恢復部分繁體字並放到小學課本中,以加強傳統文化教育。新加坡《聯合早報》12日發表文章稱,馮小剛提議「恢復有含意的繁體字」,不是徹底的「廢簡復繁」,只是做出「小修正」,看起來更易於接近實際。不過,恢復有恢復的好處,不恢復有不恢復的道理,即使恢復了,繁體字的意義是不是就能彰顯了呢?
  • 專家提議恢復繁體字,112歲周有光: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了
    從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簡體字就已經被推廣使用,至今已經有五六十年的歷史。也就是說,最年長的一批簡體漢字使用者,也有五六十歲了。在2009年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潘慶琳提出了這樣一個議案:那就是恢復繁體字。理由有三:美觀、方便、正統性。
  • 神問答|對於有些沒事找事做的人,你會以什麼心態什麼心情去面對他...
    來看看網名為「迎向太陽的向日葵」的網友是怎麼說的:對於那些蠻不講理沒事找事做的人,只有曉之於理,動之於情,讓他們心服口服.。對於剛剛出入社會的小青年沒事找事做的人,值得表揚與鼓勵.,年青人,積累人生經驗,學會打拚屬於自己的未來。
  • 公眾人物曾提議恢復繁體字和漢服,是否可以如願?
    文·段宏剛弘揚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實現文化強國,是我們當前的國家夢想,圍繞這個宏大夢想,許多專家在重要會議上,不斷出謀劃策,體現出社會精英的應有擔當。政協委員潘慶林在2009年某次會議上,提出了一個很有建設性的意見,他原話這樣說:全國用10年時間,分批廢除簡體漢字,恢復使用繁體字。為了讓自己的意見更有說服力,潘慶林還給出了三大理由,每個理由聽起來都是合情合理。
  • 部分學者稱恢復繁體字是歷史的倒退
    其中,備受關注的漢字繁簡之爭以教育部「為了維護社會用字的穩定,原則上不恢復繁體字」的表態終結,在徵求意見稿中只提出了恢復51個異體字和6個繁體字的意見。「語言規範需照顧歷史發展的歷程特點,也要結合時代發展需求進行必要的調整,還是要慎重。」中國文化書院院長王守常在接受CBN記者採訪時表示。
  • 馮小剛籲恢復部分繁體字 網友:先把字幕繁體化
    在日前的政協會議分組討論中,馮小剛呼籲恢復部分有文化含義的繁體字。他舉例,如親的繁體字是左邊一個親,右邊一個見,組成了「親」。「愛」是在愛中加了一個心,這兩字的含義是親要相見,愛要有心。  馮小剛說,「能不能選擇100個,50個也可以,200個也可以,最有含義的繁體字,能夠回到小學生、中學生的課本裡。我覺得不會給孩子增加過多的負擔。因為漢字是中華文化裡最重要的一個部分,我希望這東西它,別失傳嘍!」  簡體字普及,極大方便了大家的書寫,但部分漢字的簡化讓網友遺憾其中內涵的缺失。
  • 恢復繁體字?將漢字筆畫減少到十畫以內的目標是否切合實際?
    可有人卻不這麼想,有人覺得簡化字不好,應該廢除,應該恢復使用繁體字。您聽到恢復繁體字這種想法,可能立馬就會皺起眉頭,會說:啥人這麼想啊?這不有病嗎?放著簡化的,寫起來省事的漢字不用,非要去用那些筆畫賊多,寫起來賊麻煩的繁體字,榆木腦袋啊?這麼不開竅?」
  • 沒事找事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沒事找事,指故意找藉口滋事。出自:劉知俠《鐵道遊擊隊》第13章:「我是在沒事找事做啊!」近義詞有:故意找茬,沒事找事是貶義成語,可作謂語、賓語;指自找麻煩。沒事找事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沒事找事(méi shì zhǎo shì)成語釋義:指故意找藉口滋事成語出處:劉知俠《鐵道遊擊隊》第13章:「我是在沒事找事做啊!」近 義 詞:故意找茬成語用法:可作謂語、賓語;指自找麻煩。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感情色彩:貶義成語沒事找事的例句:1、所謂盡人事,是君子不立巖牆之下,不要沒事找事,自尋煩惱。
  • 政協委員建議用10年時間恢復使用繁體字
    全國政協委員潘慶林提出,建議全國用10年時間,分批廢除簡體漢字,恢復使用繁體字,原因有三:1、上世紀50年代簡化漢字時太粗糙,違背了漢字的藝術和科學性。比如愛字,繁體字裡有個「心」,簡化後,造成「無心之愛」。2、以前說繁體字太繁瑣,難學難寫,不利於傳播,但是現在很多人都是用電腦輸入,再繁瑣的字打起來也一樣。
  • 漢字化繁為簡60年,專家建議繁體字重回課本,備受爭議
    書法名帖漢字簡化運用六十餘年,期間也伴隨著恢復繁體的呼籲聲,至近年,有專家不斷建議讓繁體字重回課本、建議恢復繁體字的教育恢復繁體,是經典回歸還是文化的倒退?漢字的簡繁之爭,備受爭議。事實上,即便簡體字是以法律方式確立了其規範地位,繁體字也一直廣泛地存在並大量地應用於文化活動當中。拋開繼續沿用繁體字的地區不談,在書法繪畫藝術當中繁體字仍然是漢字的主要表現形式。
  • 韓媒評價《Running man》翻車事件:中國網友在「沒事找事」!
    這一切都在說明《Running man》這個節目在中國有多麼高的人氣。然而這次的節目卻是寒了所有中國粉絲的心,許多中國網友都表達了強烈的不滿。結果這一事件韓媒卻評價是中國網友在「找茬」,言外之意就是說中國網友沒事找事!這聽得小編我都是火冒三丈,忍不住想「口吐芬芳」。
  • 繁體字回歸引熱議 專家:「識繁寫簡」才是王道
    3月4日,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小組討論中,著名導演馮小剛稱學漢字就要給孩子心中種下美好的種子,文化傳承需要繁體字,呼籲恢復部分有文化含義的繁體字,並增加到小學課本裡。  繁體字回歸就此再次成為熱議的話題。只不過,在文字專家看來,恢復繁體字不可能,也無必要,「識繁寫簡」才是王道。
  • 恢復繁體字、恢復漢服,有必要嗎?
    恢復繁體字的聲音差不多有十來年了,這些年社會各界對這個話題討論熱烈,支持和反對的聲音都有,可誰也不能把對方說服。其實在小編看來,兩者並不應該是有你無我的對立般的存在。簡體字與繁體字為什麼不可以並存呢?漢字簡化出現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那時新中國剛成立不久。
  • 政協委員馮小剛呼籲恢復部分有文化含義的繁體字
    據《法制晚報》昨日(3月4日)報導,在政協會議分組討論中,著名導演馮小剛呼籲恢復部分有文化含義的繁體字。馮小剛舉例,如「親愛的」這幾個字非常有含義,「親」的繁體是左邊一個「親」,右邊一個「見」,組成了「親」,「愛」是在「愛」中加了一個」心「,這兩字的含義是親要相見,愛要有心。結果簡化以後變成了「親不見、愛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