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繁體字,不如恢復甲骨文更能繼承傳統

2021-02-19 一派浮言

近幾年,恢復使用繁體字的聲音似乎從來就沒間斷過。《南方日報》報導,全國政協委員潘慶林又提出了議案,建議全國用10年時間,分批廢除簡體漢字,恢復使用繁體字。

簡化字推行了幾十年,貢獻了無量功德,成了國人必不可少的讀寫工具,也為全世界絕大多數人認同。潘委員何以逆天下大勢而動,主張恢復繁體字呢?原來,他以為,簡化漢字時太粗糙,違背了漢字的藝術和科學性;恢復使用繁體字,照顧了依舊使用繁體字的香港臺灣同胞的情緒,有利於國家統一。

筆者不知道,潘委員是否真懂得漢字演變的規律及其與文化發展的關係。考察漢字的字體演變史,簡體字是漢字演變的必然結果。漢字從甲骨文、金文變為篆書,再變為隸書、楷書,其總趨勢就是從繁到簡。這是誰也阻擋不了的規律。可以預見,今後的漢字,將繼續簡化下去。如果以為簡化了的漢字不美觀,缺少藝術性,那麼,無論漢字如何繁複,哪怕寫成隨物詰屈的純粹象形的東西,也不如繪畫漂亮。是不是乾脆廢除文字,以繪畫來代替呢?

說穿了,文字不過是一種符號,以便於交流為最終目的。漢字能夠成為藝術,是漢字的附加屬性,造字和使用文字的出發點不在這裡。現代世界的所有文字,無論是表意系統還是表音系統,都不是為了成為藝術。

最能蠱惑人心的,是簡化字「有礙國家統一」之說。目前,除大陸通用簡化字外,香港、臺灣依舊固守繁體字,確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交流障礙。這是事實。然而,相對於這些不便來,簡化字的推行,給絕大多數中國人帶來的方便,無法估量。由於字形簡化,廢除了繁難的異體字,極大地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舉個例子,「憂鬱」的「鬱」,繁體多達二十九筆!寫法極其複雜,據說有一次漢學會議上有專家因寫對了這個繁體字而贏得了一片掌聲,足見繁體字折磨人的殘酷程度。簡化後以「蔥鬱」的「鬱」代替,僅八筆,何等地簡單易學!如果不信,請潘委員自己把繁體的「龜」字寫一個給大家看看,究竟能寫成什麼模樣?這些都是人人必須記得的常用字,想當初學繁體字的小學生光記這幾個字就不知花了多少精力,而用簡體字的人不費吹灰之力就把它們記住。我們為什麼要抱殘守缺,重拾拋棄已久的繁體字呢?

香港、臺灣仍舊襲用繁體字,其實並沒有過多地妨礙和大陸的交流。一個港臺人,即使從來沒看過大陸的出版物,一接觸大陸的報紙,也能大體看得明白。從此可知,簡化字的推行,有礙國家統一,民族興旺之說,站不住腳。再說,如果因為港臺同胞仍舊襲用繁體字,於是我們也得跟著他們跑,以十幾億人口屈就三千萬港臺同胞,於情於理,恐怕都說不通。

秦始皇實行「書同文」,統一了漢字字體。那個年代,各個諸侯國,漢字寫法各不相同,想來也肯定有人浩嘆「有礙統一」。然而,事實證明,天下文字統一,更便於交流了。如果有一天,港臺也統一使用簡化字,將是造福後代子孫的功德無量的大事。潘委員想到過這個嗎?

偶然翻看網易新聞頁面,發現這篇舊文下網友的評論,有數千條之多,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頗有意思。摘錄如下:

網易上海市閔行區網友 116.226.*.*

我覺得我們書寫用簡體,用電腦的時候大家用繁體是最好不過的了,因為用電腦就不存在書寫的困難了啊

網易山東省濟南網友 124.133.*.*

五筆錄入怎麼辦?

看到1樓裝B的了啊 原來B都是這麼裝的 連他媽的B也給裝了

網易廣東省深圳網友 119.136.*.*

以前人們都是騎馬出行的,現在的人都是坐車。提這個建議的人最好全家穿著樹葉做成的遮羞衣,吃生肉,出門騎毛驢,手裡拿著竹編書,那他才是不中斷「傳統文化」的具體實踐者。

網易浙江省寧波網友 60.190.*.*

文字不過是一種符號,以便於交流為最終目的。漢字能夠成為藝術,是漢字的附加屬性,

網易廣東省廣州網友 116.21.*.*

少養專家多養豬!



zzq0349 [山東省青島]

所謂的專家,就是狗屁!
所謂的學者,就是流氓!
十三億人用的好好,居然說繁體字好!
即使在港臺,如果離開電腦,有幾個人會寫繁體字?
這些王八蛋專家,那麼多國計民生的問題不提,去搗鼓字體!
叫他們白痴,都是客氣!

網易河北省廊坊網友 117.74.*.*

你娘的甲骨文有傳統,學去吧。

網易浙江省寧波網友 60.190.*.*

文字不過是一種符號,以便於交流為最終目的。漢字能夠成為藝術,是漢字的附加屬性,

網易遼寧省盤錦網友 119.117.*.*

漢字簡化,使得傳統的文化幾乎化為烏有

網易廣東句容老李破刀網友 ip:220.175.*.*: 
恢復繁體字!
簡化字本來就是M某人獨斷專行的效仿秦贏政的一套陋習表現:
以表從此登基並「江山一改」好好的文字為什麼要故意的簡化(大陸地區)呢??!!
M把「中華文字簡繁分開」的其背後的險惡用意很不好說的....

網易廣東省深圳網友 61.144.*.*

哎呀,這是什麼世道啊,真是復古復到家了,連文字也要復古!
請問我們的政協委員,你的日常生活是不是都是用的繁體字呢?
如果不是,你又拿何作為表率,帶領廣大的民眾使用繁體字呢?

網易遼寧省鐵嶺網友 124.95.*.*

上一屆大會已經被否決是事情又那出來了!!
人類就是在不斷的發展和進步中過來的,把一切複雜的東西簡化了從中得到發展,從不斷尋求新的東西,拋棄舊的東西,人類就是在不斷拋棄中得到進步。
發明了汽車,拋棄了馬車,提高了速度。
發明了拖拉機拋棄了耕牛,提高了工作效率。
發明了計算機,拋棄了算盤,提高了計算數度。
真沒想到堂堂的政協委員提出這樣沒文化的提按,他連社會是怎樣進步的都不懂。建議政協委員先掃盲,再開會,不要浪費社會資源。
恢復使用繁體字恢復到什麼程度?是恢復到篆字還是恢復到甲骨文?我想恢復到結繩記事,這些委員肯定不答應。是否還要恢復到使用毛筆、宣紙、竹簡?是否恢復使用刻刀?

網易北京市朝陽區網友 123.113.*.*

不是恢復繁體,是不要強制簡體
可以官方用繁體,民間繼續簡體
小學,初中,高中,繁體作為傳統文化課(不考試,不設置任何達標標準)
大學,繁體作為「國學」一部分學習。
傳統文化要保護,不僅僅是幾個古文愛好者,個把叫獸磚家的專有權利和義務。
不保護好,全被被人搶去,尤其是南棒子

網易廣東省中山網友 61.142.*.*

 

為了科學·簡潔·才搞簡體·
現在為了統一搞繁體·雞肋啊·
臺灣覺得你搞了繁體就回歸麼~白痴啊。
主要的政策不搞,搞那些雞毛的事。
吃飽屎稱著沒事做。
MD統一後,那些犯賤人,又說統一簡體。
就像五一那樣
TMD再開幾次會,又說廢除原子筆,鋼筆。全改毛筆。有中國文化特色。 那個賤人吃三鹿腦殘。

網易廣東省中山網友 61.142.*.*

我不明白,人想犯賤就自己去犯賤!!你自己喜歡繁體自己寫個夠。繁體簡體現在就是好好的,促進祖國統一?為什麼不乾脆對港澳實施簡體!!擺明我們要跟資本主義!

網易北京市朝陽區網友 123.123.*.*

恍惚看到了秦漢時
篆書(官方體—士大夫)VS 隸書(民間體-草根)
這個年代自然是護著簡體的人多。
等我國收入向鄧爺爺預計的到2050年,中等發達國家,社會階層成了橄欖型,中層佔多數的時候,繁體才有得機會

網易黑龍江省黑河網友 60.11.*.*

日本、韓國早就簡化了文字,只有中國保殘守缺,讓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受苦受難!!!!

網易北京市朝陽區網友 124.64.*.*

有利於祖國統一,還不如國人都去學閩南語,或者與臺灣人結親;與香港接軌,還不如學廣東話。或者都學英語,以便統一世界?至於繁體字傳承文化傳統,可以出一部繁體字的字典,便於專業研究者或古文愛好者學習,何必非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於別人呢?現在有多少人還看古書呢,連現在的書都看得少。

網易浙江省寧波網友 202.101.*.*

記得我母親說過:
她小時候上學,進門的牆壁上有6個字:好好學,認真聽。就這6個字,看著就讓人頭暈眼花。現在的孩子多好啊,學起來多方便啊。
我母親,她是一個人民教師

網易河南省周口網友 123.12.*.*

簡直放屁!不要以為我是什麼學者大家之類的,信口胡說,滿口噴糞,誤導群眾,這個問題只要問問一般的普通群眾(包括學生)即可!恢復繁體漢字簡直是誤國殃民!!!!!!!

網易北京市朝陽區網友 61.48.*.*

即便如此,也應該如秦時,官方體為篆體,民間用隸書。
即官方體用正體,形成全球範圍內華文的統一(海外華人普遍使用正體字),以後中國能輸出文化和價值觀的時候,方便的多,對祖國統一也是有幫助的。
而民間可以繼續用簡體。
正體字,只應該在大學時學習(必修-為了以後公文書寫)-可併入「國學」(涵蓋中華文化的方方面面);其他,如小學中學,可作為傳統文化課,不考試不設置任何達標手段
各國再加強傳統文化的教育從來都不放鬆。只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靈活一點,不要加了一門東西學,就非得考試。
我們呢,也該自我反省,為什麼自己的傳統文化,卻是周邊國家繼承的好

網易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網友 222.216.*.*

照這種邏輯,用原始人的手勢等肢體語言最有文化傳統.漢字簡化是一種進步.繼承傳統應繼承好的東西.港臺的發達並非得益於繁體字,而是現代化的體制和地理位置.那些鼓吹恢復繁體字的人根本不懂管理,也不看不清事物的本質.一個人,傻!!!!!!

相關焦點

  • 《從要求恢復繁體字想到的》
    原因很簡單,我們要輕裝上陣,不要把大好的時光浪費到簡化字與繁體字的無謂的爭論上,更不願意重新在開始學寫繁體字上。像網友們說的那樣:「個別人如果真的懷舊以此來顯示自己有文化,那你就研究甲骨文好了,不要綁架大多數人!」「恢復遠古結繩記事,符號象形甲骨文更為省事,這些專家是什麼主意?」
  • 我對恢復繁體字和嘲笑簡體字的看法
    有些「國學大師」要求廢除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了幾十年的簡化字,恢復原來的繁體字。理由之一就是:繁體字是國寶,不能變化。只有文字不變化,一萬年之後的人們讀古人的書,不會有距離感。把漢字簡化了,是一種割斷傳統文化的愚蠢行為,所以必須要恢復繁體字。
  • 鼓譟恢復使用繁體字的短視
    近幾年,恢復使用繁體字的聲音似乎從來就沒間斷過。據3月3日《南方日報》報導,全國政協委員潘慶林又提出了議案,建議全國用10年時間,分批廢除簡體漢字,恢復使用繁體字。簡化字推行了幾十年,貢獻了無量功德,成了國人必不可少的讀寫工具,也為全世界絕大多數人認同。潘委員何以逆天下大勢而動,主張恢復繁體字呢?
  • 繁體字將走向何方?專家提倡恢復繁體字,網友:不行,但可以理解
    隨著我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有不少專家發出了恢復繁體字的呼籲。面對著這種呼籲,有的朋友認為,恢復繁體字這種做法是盲目的復古主義,是倒退的體現,不可取;但也有朋友指出,繁體字裡面承載著許多古人的智慧,恢復繁體字有助於我們傳承中華文化,繼承中華精神。
  • 1956年中國為掃盲推行簡體字,70年後,為何專家卻呼籲恢復繁體字
    除此之外,在1956年全國進行文字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數以萬計的農民們,要在短時間裡學習文化知識,完成掃盲的政治任務,讓廣大農民群眾學習繁體字,可能每天能寫下一個都不錯了。就這樣而言,怎麼可以完成國家的掃盲任務呢?
  • 公眾人物曾提議恢復繁體字和漢服,是否可以如願?
    政協委員潘慶林在2009年某次會議上,提出了一個很有建設性的意見,他原話這樣說:全國用10年時間,分批廢除簡體漢字,恢復使用繁體字。為了讓自己的意見更有說服力,潘慶林還給出了三大理由,每個理由聽起來都是合情合理。
  • 恢復繁體字、恢復漢服,有必要嗎?
    恢復繁體字的聲音差不多有十來年了,這些年社會各界對這個話題討論熱烈,支持和反對的聲音都有,可誰也不能把對方說服。繁體字承載了漢字演變的記錄,漢字做為表意文字繁體字很好的保留了「表意」的精華。不得不說,繁體字從藝術上來講比簡體字要美。面對一個繁體字,我們很容易明白它的造字法,他的來源,也能很快明白它的含義。
  • 有專家提議應「恢復」繁體字,卻被網友噴,沒事找事
    最近在網上「恢復」繁體字的聲音越來越大,而且理由也相當的合情合理,但是有相當多的網友反對「恢復」繁體字,並怒噴專家,說他們沒事找事。所以專家認為,這樣的文字失去了文字本來的面貌,所以申請「恢復」繁體字的使用。
  • 馮小剛:救傳統文化,得恢復繁體字!易中天:你把亂灶龜鬱寫寫看
    近些年,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中國國民對傳統文化極大地恢復了自信。因此,社會各界一直有一些零星的「精英人士」在呼籲恢復繁體字。比如導演馮小剛、演員靳東、還有一些央視知名的主持人,都曾經提議恢復繁體字。
  • 繁簡體字之爭,是應該恢復繁體字,還是繼續堅持漢字簡化?
    復興為什麼復繁,不復最早甲骨文?這是很奇怪的。從繁體泥淖中站起來,難道又重回泥淖?經歷若干世紀實現的文字簡化來之不易,不能再走回頭路。20世紀五十年代推行漢字簡化,繁體可部分使用,但是不反對使用繁體。簡化從太平天國時期就出現過了,國家在五十年代推行簡體是為了百姓能更容易識別和學習漢字,說白了就是掃盲,這有利於漢字在社會各領域使用中提高效率。
  • 中國還有哪些地區用繁體字,繁體字是否高大上,應該被恢復嗎?
    魯迅先生就曾經致力於,消滅漢字,因為他認為漢字不好學習,勞苦大眾文盲率太高,想要把漢字拉丁化,因為拉丁就26個字母,學習起來更好學,可是他沒有想到的是,勞苦大眾飯都吃不飽,你就算把漢字拉丁化,老百姓照樣不識字。
  • 恢復繁體字提案人現身 激辯簡繁體孰優孰劣
    再說,我剛才聽了潘先生說的特別不靠譜的一件事是何著我們一定得跟著港臺,十三億人,民主投票也不應該是這麼回事,所以我建議,如果一定要統一的話,一定要統一到甲骨文上去。如果將來我提建議,一定要提議到統一到甲骨文上去。主持人駱新:咱們在開始辯論之前,我們先請同學們先表達一下你們的態度。一種是對我們正方也就是支持要在繁體字方面儘可能給予恢復這種說法,我們表一個態。
  • 外媒:中國恢復繁體字就能彰顯字體的意義?
    中新網3月12日電 最近兩會上,政協委員馮小剛提議恢復部分繁體字並放到小學課本中,以加強傳統文化教育。新加坡《聯合早報》12日發表文章稱,馮小剛提議「恢復有含意的繁體字」,不是徹底的「廢簡復繁」,只是做出「小修正」,看起來更易於接近實際。不過,恢復有恢復的好處,不恢復有不恢復的道理,即使恢復了,繁體字的意義是不是就能彰顯了呢?
  • 專家提議恢復繁體字,112歲周有光: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了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有著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也有著雅俗共賞的古典樂文化,更包含著56個民族共同構成的華夏文明……而在眾多的中華傳統文化圈中,漢字簡繁的正統性一直是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從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簡體字就已經被推廣使用,至今已經有五六十年的歷史。
  • 恢復繁體字有沒有必要?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其實要不要恢復繁體字這個問題,我們如果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可能會更清晰一些,我們分四部分進行討論一下:從文字的演變看為什麼要進行簡化?是怎樣簡化的?簡化有哪些利弊影響?我們應當怎樣去看待這個問題?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最早的成熟漢字——甲骨文出現在殷商時代。甲骨文已經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而且用筆、結字、章法這些書法要素也在甲骨書寫中有所體現。從字體的數量和結構方式來看,甲骨文已經是發展到了有較嚴密系統的文字了。從雜亂無章的記錄符號到系統嚴密的甲骨文,這個過程是漢字結構化、規範化的過程。
  • 學習繁體字是弘揚傳統文化不二法門?掃盲有無必要
    然而近年來,國人對古代文化典籍的研究已經大不如昨,如筆者所從事的植物保護學專業,很少有人回過頭來對我國古代、近代植物保護方面的內容進行系統地研究和整理,使我國傳統文化薪火相傳發揚光大。除了觀念之外,在筆者看來,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解放後出生的植保工作者文化底蘊不豐厚,對文言文讀來比較吃力,甚至對繁體字了解不多,限制了人們對此的研究。
  • 教育:恢復中小學生學習繁體字?弊端大於利端,當成興趣培養
    小編今天啊就想和大家來談談中國的繁體字!兩會期間,有兩個人啊,就聯合提出了要在中小學課本裡加入部分繁體字意見。那麼其實這些年來呢我們看到的隨著國學的情況以及對傳統古典的有關於文化繼承的強調有關,是不是要全面恢復繁體字的爭議是越來越大,那麼繁體字有沒有必要再度重出江湖?你這個不會繁體字,不知道怎麼寫,也不認識,讀一些古籍很費勁。所以很多人建議呢就應該中小學恢復這繁體字。那麼作為小編來說呢,由於小時候受的教育裡邊了,繁體字大半我都認識,也都會寫。
  • 馮小剛籲恢復部分繁體字 網友:先把字幕繁體化
    在日前的政協會議分組討論中,馮小剛呼籲恢復部分有文化含義的繁體字。他舉例,如親的繁體字是左邊一個親,右邊一個見,組成了「親」。「愛」是在愛中加了一個心,這兩字的含義是親要相見,愛要有心。  馮小剛說,「能不能選擇100個,50個也可以,200個也可以,最有含義的繁體字,能夠回到小學生、中學生的課本裡。我覺得不會給孩子增加過多的負擔。因為漢字是中華文化裡最重要的一個部分,我希望這東西它,別失傳嘍!」  簡體字普及,極大方便了大家的書寫,但部分漢字的簡化讓網友遺憾其中內涵的缺失。
  • 馮小剛建議恢復部分繁體字 加進小學課本
    原標題:馮小剛建議恢復部分繁體字 加進小學課本 馮小剛建議恢復部分繁體字   在3月4日政協會議分組討論中,馮小剛呼籲恢復部分有文化含義的繁體字。比如親愛的,親要相見,愛要有心。「我和張國立都認為,能不能選擇50個或更多有含義的繁體字,增加到小學的課本裡,讓小學生感受傳統文化。」馮小剛說。(記者 溫如軍)   附馮小剛實錄:我有一個建議就是恢復一些有特別含義的繁體字,比如「親」和「愛」,變成簡化字後,就成了「親不見,愛無心」。對於這些含有中國文化特殊含義的字,教育部門能否制定規定,將這些繁體字教給學生,更好的傳承中國文化。
  • 繁體字是中國文化的精粹,香港臺灣都在使用,我們要恢復繁體字嗎
    當今漢字有兩個版本,繁體字與簡化字,繁體字是中國文化的精粹,香港臺灣都在使用。我倡導寫簡識繁,這就是書寫用簡體字,但你要具有認識繁體字的能力。理解中國文字歷史的傳承和沿革。現在反對簡化字,恢復繁體字是歷史倒退,沒有出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