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的政協會議分組討論中,馮小剛呼籲恢復部分有文化含義的繁體字。他舉例,如親的繁體字是左邊一個親,右邊一個見,組成了「親」。「愛」是在愛中加了一個心,這兩字的含義是親要相見,愛要有心。
馮小剛說,「能不能選擇100個,50個也可以,200個也可以,最有含義的繁體字,能夠回到小學生、中學生的課本裡。我覺得不會給孩子增加過多的負擔。因為漢字是中華文化裡最重要的一個部分,我希望這東西它,別失傳嘍!」
簡體字普及,極大方便了大家的書寫,但部分漢字的簡化讓網友遺憾其中內涵的缺失。「漢字簡化後,親不見,愛無心,產不生,厰空空,麵無麥,運無車,導無道,兒無首,飛單翼,有雲無雨,開関無門,鄉裡無郎。」這是網友的總結。
@馮馮馮:「我表示支持。建議馮導從自己的電影做起,先把字幕都換成繁體字!」
@石頭集:有喜歡繁體字的,就當作個人愛好自己學去吧。不要推廣,我們更需要快速度交流。
@ImaGine-意象:支持!很多簡體字都是為了簡潔,方便。但有的繁體字卻有著別樣的含義!了解、知道繁體字賦予的中國文化微妙的含義,對於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意識有一定的作用!
(圖/文據新華社、人民、中新、中國網等 新快報記者 華靜言/整理)
【延伸閱讀】
政協委員回應馮小剛:漢字簡化已立法 無法輕易改變
馮小剛表示,將和張國立委員一同提出建議,選出一定數量、有豐富文化含義的繁體字回歸中小學課本,更好的促進中華傳統文化傳承。針對馮小剛的發言,全國政協委員鬱鈞劍回應表示,在往屆的會議中曾多次遞交相關提案,教育部也給予復函說明,漢字簡體化在我國已經立法,無法輕易做出修改。
漢字是否需恢復繁體?5名委員會場激烈交鋒
馮驥才力挺馮小剛:"字體演變與傳播速度有關,但在追求速度的同時,不能丟掉傳統。我覺得小剛委員的建議很好,起碼要讓孩子們認識、知道字體是怎麼演變的。"
全國政協委員張國立從文字之美的角度贊成恢復部分繁體字。"漂亮的書法,大部分都是繁體寫就,學校給孩子們教一教繁體字,也可以提升下一代對書法的興趣"。
鬱鈞劍對此不以為然。"漢字首先是工具,會認字、寫好字是對每個人的基本要求,用不著上升為一種藝術!"鬱鈞劍說。他坦言,自己在以前政協會議時提出過關於繁體漢字的建議,但教育部出具一個函就給打回來了,因為我國有《漢字簡化方案》,簡單說,恢復繁體字是違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