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俊傑/文
這幾天,猛然間網上不停的有人大喊大叫,要求恢復繁體字,這種煽動性的議論,其目的究竟是為什麼?
我們說,不論是繁體字還是簡化字,它的功能主要就是一種記載交流的工具而已,漢字由繁到簡是一種歷史的趨勢。
我們國家是從1956年開始使用簡體字的。
根據漢字簡化的原則是:「述而不作」、「約定俗成,穩步前進」,也就是說儘量採用已經在民間長期流行的簡體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不擅自造字。
1964年國務院進行了三次《簡化字總表》的公告,總共公布了2236字,就是今天通行大陸的全部簡體字。
簡體字實施之後,許多人看不懂前人的書畫、古籍、以及古蹟上的題字,這將造成文化斷層的現象,於是政府提倡「識繁應簡「。也就是鼓勵寫簡體字,但是要多認識繁體字。
這就好比是實施白話文之後,仍然要學習閱讀文言文。
現在大陸地區正在使用的漢字,已被絕大部分人們接受,在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九的國家的漢語學家接受,全世界的漢語教學使用簡體漢字,這是大家都認可的,也是既成事實。
將來兩岸統一,港澳臺地區也會慢慢使用簡化字,而有些港澳臺地區的人們,很早就在使用簡體漢字了,這是歷史發展之必然!
那些天天吵著要恢復繁體字的人,真的是想要復古嗎?
我認為事情並非那麼簡單。其實復古就是倒退,倒退是沒有出路的,這個道理人人都懂,可為什麼還有人如此的使勁喊叫呢?
我相信,絕大多數中國人絕不接受!原因很簡單,我們要輕裝上陣,不要把大好的時光浪費到簡化字與繁體字的無謂的爭論上,更不願意重新在開始學寫繁體字上。
像網友們說的那樣:
「個別人如果真的懷舊以此來顯示自己有文化,那你就研究甲骨文好了,不要綁架大多數人!」
「恢復遠古結繩記事,符號象形甲骨文更為省事,這些專家是什麼主意?」
「顯示專家儒雅!陽春白雪!
忽視文字最普遍功能:交流!實用!
走向極端真是荒唐!
建議:
專家之間應以詩為語言!
書寫必須全部書以繁楷!
奉請專家堅持不懈為大家示範三年即可!
再將心得向公眾交流!
[大笑][大笑]!」
說實話簡化字已經用了幾十年了,符合人民群眾在現實生活中應用。小孩子學起來,也很方便。
已經深入人心,深受中國人民的喜愛!為什麼總有一小部分人非得逆天,去改回繁體字呢?想改回去,就能改回去嗎?
有人還想回到奴隸社會去呢!有人甚至還想當皇帝坐龍椅呢!比如袁世凱,開歷史倒車,可能嗎?人民能答應嗎?
我個人是不會同意改回去的!我想那些主張恢復繁體字的人們,可能都是那些留過大「辮子」的學問家。他們最好把辮子留下來,以示他們有遺風,有學問。
過去,女人裹腳是一種美,要不要恢復女人裹腳,男子留辮子呢?甲骨文也要恢復嗎?荒唐!
簡化字是一大進步,復古是一種倒退!不論是新加坡,還是臺灣,還是香港,澳門,他們不用簡化字,是由歷史原因造成的。
當時中國管不了他們,他們不用是他們的事。他們當年想使用簡化字,也可能有一定難處。
簡化字已使用了幾十年,人們已熟練掌握和使用,完全沒必要恢復繁體字!不僅不應當恢復,有些字還應當進一步簡化,以達到好寫實用的目的,以便漢字更規範,更通用。
恢復就是倒退,就是復闢!相信大家不言而喻都懂這個道理。什麼繁體好看,有意義,造字有講究等等,那都是無聊!只有去繁就簡,社會才能進步。
漢字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篆書、楷書、隸書、行書和草書等一代一代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部漢字演化發展史,字體越來越簡單是時代的必然。
漢字的簡化方便了書寫,有利於文化的普及與傳播,其積極意義無論怎麼評價都不為過。如果沒有解放後漢字的簡化,也就沒有現如今的科技文化的繁榮局面。
一些所謂「專家」擺出許多似是而非的理由否定簡化漢字,要求恢復繁體字,其實是站不住腳的,如果要說繁體字更能表達意思,何不恢復甲骨文?如果說繁體字結構更美觀,何不恢復篆文?歸根結蒂,都是他們那些抱殘守缺的保守心態作怪!
還有,在現階段提出這樣的問題,來大似得炒作,其目的何在?
網友們的這段話很適合:
「讓我想起了毛主席的詩詞了:小小寰球,有幾隻蒼蠅碰壁,嗡嗡叫。幾聲悽厲,幾聲抽泣、、、、、、。社會已經進步了,你何必總是想螳臂當車呢?而且還總是想開倒車呢?順應潮流者興,逆潮流者亡的道理,難道會寫繁體字的人,就不知道?就不懂了嗎?」
賀俊傑/文
敬請關注百家號《老賀故事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