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要求恢復繁體字想到的》

2020-12-20 老賀故事匯

賀俊傑/文

這幾天,猛然間網上不停的有人大喊大叫,要求恢復繁體字,這種煽動性的議論,其目的究竟是為什麼?

我們說,不論是繁體字還是簡化字,它的功能主要就是一種記載交流的工具而已,漢字由繁到簡是一種歷史的趨勢。

我們國家是從1956年開始使用簡體字的。

根據漢字簡化的原則是:「述而不作」、「約定俗成,穩步前進」,也就是說儘量採用已經在民間長期流行的簡體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不擅自造字。

1964年國務院進行了三次《簡化字總表》的公告,總共公布了2236字,就是今天通行大陸的全部簡體字。

簡體字實施之後,許多人看不懂前人的書畫、古籍、以及古蹟上的題字,這將造成文化斷層的現象,於是政府提倡「識繁應簡「。也就是鼓勵寫簡體字,但是要多認識繁體字。

這就好比是實施白話文之後,仍然要學習閱讀文言文。

現在大陸地區正在使用的漢字,已被絕大部分人們接受,在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九的國家的漢語學家接受,全世界的漢語教學使用簡體漢字,這是大家都認可的,也是既成事實。

將來兩岸統一,港澳臺地區也會慢慢使用簡化字,而有些港澳臺地區的人們,很早就在使用簡體漢字了,這是歷史發展之必然!

那些天天吵著要恢復繁體字的人,真的是想要復古嗎?

我認為事情並非那麼簡單。其實復古就是倒退,倒退是沒有出路的,這個道理人人都懂,可為什麼還有人如此的使勁喊叫呢?

我相信,絕大多數中國人絕不接受!原因很簡單,我們要輕裝上陣,不要把大好的時光浪費到簡化字與繁體字的無謂的爭論上,更不願意重新在開始學寫繁體字上。

像網友們說的那樣:

「個別人如果真的懷舊以此來顯示自己有文化,那你就研究甲骨文好了,不要綁架大多數人!」

「恢復遠古結繩記事,符號象形甲骨文更為省事,這些專家是什麼主意?」

「顯示專家儒雅!陽春白雪!

忽視文字最普遍功能:交流!實用!

走向極端真是荒唐!

建議:

專家之間應以詩為語言!

書寫必須全部書以繁楷!

奉請專家堅持不懈為大家示範三年即可!

再將心得向公眾交流!

[大笑][大笑]!」

說實話簡化字已經用了幾十年了,符合人民群眾在現實生活中應用。小孩子學起來,也很方便。

已經深入人心,深受中國人民的喜愛!為什麼總有一小部分人非得逆天,去改回繁體字呢?想改回去,就能改回去嗎?

有人還想回到奴隸社會去呢!有人甚至還想當皇帝坐龍椅呢!比如袁世凱,開歷史倒車,可能嗎?人民能答應嗎?

我個人是不會同意改回去的!我想那些主張恢復繁體字的人們,可能都是那些留過大「辮子」的學問家。他們最好把辮子留下來,以示他們有遺風,有學問。

過去,女人裹腳是一種美,要不要恢復女人裹腳,男子留辮子呢?甲骨文也要恢復嗎?荒唐!

簡化字是一大進步,復古是一種倒退!不論是新加坡,還是臺灣,還是香港,澳門,他們不用簡化字,是由歷史原因造成的。

當時中國管不了他們,他們不用是他們的事。他們當年想使用簡化字,也可能有一定難處。

簡化字已使用了幾十年,人們已熟練掌握和使用,完全沒必要恢復繁體字!不僅不應當恢復,有些字還應當進一步簡化,以達到好寫實用的目的,以便漢字更規範,更通用。

恢復就是倒退,就是復闢!相信大家不言而喻都懂這個道理。什麼繁體好看,有意義,造字有講究等等,那都是無聊!只有去繁就簡,社會才能進步。

漢字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篆書、楷書、隸書、行書和草書等一代一代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部漢字演化發展史,字體越來越簡單是時代的必然。

漢字的簡化方便了書寫,有利於文化的普及與傳播,其積極意義無論怎麼評價都不為過。如果沒有解放後漢字的簡化,也就沒有現如今的科技文化的繁榮局面。

一些所謂「專家」擺出許多似是而非的理由否定簡化漢字,要求恢復繁體字,其實是站不住腳的,如果要說繁體字更能表達意思,何不恢復甲骨文?如果說繁體字結構更美觀,何不恢復篆文?歸根結蒂,都是他們那些抱殘守缺的保守心態作怪!

還有,在現階段提出這樣的問題,來大似得炒作,其目的何在?

網友們的這段話很適合:

「讓我想起了毛主席的詩詞了:小小寰球,有幾隻蒼蠅碰壁,嗡嗡叫。幾聲悽厲,幾聲抽泣、、、、、、。社會已經進步了,你何必總是想螳臂當車呢?而且還總是想開倒車呢?順應潮流者興,逆潮流者亡的道理,難道會寫繁體字的人,就不知道?就不懂了嗎?」

賀俊傑/文

敬請關注百家號《老賀故事匯》

相關焦點

  • 我對恢復繁體字和嘲笑簡體字的看法
    有些「國學大師」要求廢除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了幾十年的簡化字,恢復原來的繁體字。理由之一就是:繁體字是國寶,不能變化。只有文字不變化,一萬年之後的人們讀古人的書,不會有距離感。把漢字簡化了,是一種割斷傳統文化的愚蠢行為,所以必須要恢復繁體字。
  • 鼓譟恢復使用繁體字的短視
    近幾年,恢復使用繁體字的聲音似乎從來就沒間斷過。據3月3日《南方日報》報導,全國政協委員潘慶林又提出了議案,建議全國用10年時間,分批廢除簡體漢字,恢復使用繁體字。簡化字推行了幾十年,貢獻了無量功德,成了國人必不可少的讀寫工具,也為全世界絕大多數人認同。潘委員何以逆天下大勢而動,主張恢復繁體字呢?
  • 恢復繁體字、恢復漢服,有必要嗎?
    恢復繁體字的聲音差不多有十來年了,這些年社會各界對這個話題討論熱烈,支持和反對的聲音都有,可誰也不能把對方說服。繁體字承載了漢字演變的記錄,漢字做為表意文字繁體字很好的保留了「表意」的精華。不得不說,繁體字從藝術上來講比簡體字要美。面對一個繁體字,我們很容易明白它的造字法,他的來源,也能很快明白它的含義。
  • 恢復繁體字,不如恢復甲骨文更能繼承傳統
    近幾年,恢復使用繁體字的聲音似乎從來就沒間斷過。
  • 評論:學習繁體字不宜做強制要求
    北師大教授萬安倫表示,現在很多年輕人不認識繁體字,不利於文化傳承,「我建議在中小學的語文課本中加入繁體字,讓孩子們從小學習認識繁體字」。  這並非是第一次有人建議恢復繁體字教育。近年來,有關恢復繁體字、重視繁體字的建議、呼聲更是不絕於耳。前幾年,宋祖英、關牧村等21名文藝界政協委員也曾聯名遞交了《小學增設繁體字教育的提案》,建議讓孩子們把握住中國傳統文化的根。
  • 有專家提議應「恢復」繁體字,卻被網友噴,沒事找事
    最近在網上「恢復」繁體字的聲音越來越大,而且理由也相當的合情合理,但是有相當多的網友反對「恢復」繁體字,並怒噴專家,說他們沒事找事。所以專家認為,這樣的文字失去了文字本來的面貌,所以申請「恢復」繁體字的使用。
  • 中國還有哪些地區用繁體字,繁體字是否高大上,應該被恢復嗎?
    魯迅先生就曾經致力於,消滅漢字,因為他認為漢字不好學習,勞苦大眾文盲率太高,想要把漢字拉丁化,因為拉丁就26個字母,學習起來更好學,可是他沒有想到的是,勞苦大眾飯都吃不飽,你就算把漢字拉丁化,老百姓照樣不識字。
  • 馮小剛籲恢復部分繁體字 網友:先把字幕繁體化
    在日前的政協會議分組討論中,馮小剛呼籲恢復部分有文化含義的繁體字。他舉例,如親的繁體字是左邊一個親,右邊一個見,組成了「親」。「愛」是在愛中加了一個心,這兩字的含義是親要相見,愛要有心。建議馮導從自己的電影做起,先把字幕都換成繁體字!」  @石頭集:有喜歡繁體字的,就當作個人愛好自己學去吧。不要推廣,我們更需要快速度交流。  @ImaGine-意象:支持!很多簡體字都是為了簡潔,方便。但有的繁體字卻有著別樣的含義!了解、知道繁體字賦予的中國文化微妙的含義,對於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意識有一定的作用!
  • 有人呼籲恢復繁體字,你贊成嗎?
    簡體字本身就是從繁體字發展而來的,它帶來了書寫上的方便。雖然簡體字也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總體而言,他是符合當今社會人的讀寫習慣的。不同意恢復繁體字,個人主要有以下幾條理由:1、很多人自小接觸簡體字,看書寫字全是用簡體,早已成為習慣,如果突然再回到繁體,勢必需要我們大多數人重新學習繁體字的辨認和書寫,會造成人精力上的浪費,給大多數人帶來無謂的負擔。
  • 繁體字將走向何方?專家提倡恢復繁體字,網友:不行,但可以理解
    隨著我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有不少專家發出了恢復繁體字的呼籲。面對著這種呼籲,有的朋友認為,恢復繁體字這種做法是盲目的復古主義,是倒退的體現,不可取;但也有朋友指出,繁體字裡面承載著許多古人的智慧,恢復繁體字有助於我們傳承中華文化,繼承中華精神。
  • 繁體字是中國文化的精粹,香港臺灣都在使用,我們要恢復繁體字嗎
    當今漢字有兩個版本,繁體字與簡化字,繁體字是中國文化的精粹,香港臺灣都在使用。我倡導寫簡識繁,這就是書寫用簡體字,但你要具有認識繁體字的能力。理解中國文字歷史的傳承和沿革。現在反對簡化字,恢復繁體字是歷史倒退,沒有出路的。
  • 部分學者稱恢復繁體字是歷史的倒退
    其中,備受關注的漢字繁簡之爭以教育部「為了維護社會用字的穩定,原則上不恢復繁體字」的表態終結,在徵求意見稿中只提出了恢復51個異體字和6個繁體字的意見。「語言規範需照顧歷史發展的歷程特點,也要結合時代發展需求進行必要的調整,還是要慎重。」中國文化書院院長王守常在接受CBN記者採訪時表示。
  • 外媒:中國恢復繁體字就能彰顯字體的意義?
    中新網3月12日電 最近兩會上,政協委員馮小剛提議恢復部分繁體字並放到小學課本中,以加強傳統文化教育。新加坡《聯合早報》12日發表文章稱,馮小剛提議「恢復有含意的繁體字」,不是徹底的「廢簡復繁」,只是做出「小修正」,看起來更易於接近實際。不過,恢復有恢復的好處,不恢復有不恢復的道理,即使恢復了,繁體字的意義是不是就能彰顯了呢?
  • 馮小剛建議恢復部分繁體字 加進小學課本
    原標題:馮小剛建議恢復部分繁體字 加進小學課本 馮小剛建議恢復部分繁體字   在3月4日政協會議分組討論中,馮小剛呼籲恢復部分有文化含義的繁體字。比如親愛的,親要相見,愛要有心。「我和張國立都認為,能不能選擇50個或更多有含義的繁體字,增加到小學的課本裡,讓小學生感受傳統文化。」馮小剛說。(記者 溫如軍)   附馮小剛實錄:我有一個建議就是恢復一些有特別含義的繁體字,比如「親」和「愛」,變成簡化字後,就成了「親不見,愛無心」。對於這些含有中國文化特殊含義的字,教育部門能否制定規定,將這些繁體字教給學生,更好的傳承中國文化。
  • 「通用字表」新增1300字 原則上不恢復繁體字
    ■相比1988年《現代漢語通用字表》的7000字量,此次規範漢字表增加了1300字,收取一、二級字,增加三級字■一級字表收字3500個,主要滿足基礎教育和文化普及層面用字需要;二級字表收字3000個,一、二級字主要滿足現代漢語文本印刷出版用字需要;三級字表收字1800個,主要滿足與大眾生活和文化普及密切相關的專門領域的用字需要■為維護社會用字穩定,字表原則上不恢復繁體字
  • 中小學要恢復繁體字?教育部回應!
    12月6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 針對「中小學繁體字識讀教育」一事,教育部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 《通用規範漢字表》恢復使用六個繁體字
    教育部今天召開新聞發布會並在網上公示了《通用規範漢字表》,將「砂」「萍」「鍾」等6個繁體字納入表中,並恢復了51個異體字的使用。《通用規範漢字表》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寧教授對此解釋說,這次恢復的6個繁體字都是必須恢復的,否則字體內部系統就會發生混亂。
  • 公眾人物曾提議恢復繁體字和漢服,是否可以如願?
    當前,全民素質大大提高,應該恢復使用繁體字,保留漢字作為「表意文字」的功能。第二,當前科技迅猛發展,電腦輸入法已經十分完善,許多人幾乎不再手寫漢字,每個繁體字可以由電腦敲出來,有效杜絕了繁體字難寫的劣勢。若恢復繁體字,並不會增加人工成本。
  • 恢復繁體字提案人現身 激辯簡繁體孰優孰劣
    今年在兩會期間有一個提案是備受關注,那就是究竟該不該恢復繁體字,這個提案就是我們因為全國政協委員叫潘慶林先生提交的一份提案,其實這份提案還不是最早的,其實我記得在2008年的時候,當時有宋祖英、鬱鈞劍、黃宏、關牧村大概21位文藝界政協委員就曾經聯名提交了一份關於「小學增設繁體字教育」的方案。有關繁體字要不要恢復,繁體字和簡體字孰優孰劣,我們今天來探討。
  • 《通用規範漢字表》沒有恢復一個繁體字
    繁體字和網絡字這次都未被加入字表內。 早報訊 教育部昨天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通用規範漢字表》(下稱字表)情況,本次字表中沒有恢復一個繁體字成為一大特點。繁體字一個都沒有收錄此次字表收錄8105個漢字,分為三級,一級為常用字級,3500字;二級3000個;三級字表收字1605個。在昨天的發布會上,知名語言文字專家、字表研製組組長王寧介紹了字表研製中對繁體字的處理。王寧指出,維護漢字的基本穩定是《通用規範漢字表》制定的重要原則。自古如此,從漢字發展的歷史看,簡化一直是主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