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公園是倫敦的名勝之一,佔地636英畝,是市區最大的公園。1851年,維多利亞女王首次在這裡舉辦倫敦國際博覽會,自此以後,公園正式對外開放。19世紀末開始,海德公園成為英國人的集會場所,在它的東北角拱門邊闢出一塊「講演者之角」,既無講壇,也沒有燈光,講演者自帶設備。每個星期天講演者可在這裡發表各種政見,內容五花八門,有的講述對某些國際問題的看法,還有的宣揚某種宗教和藝術等。
任何一個來到海德公園的中國人,可能首先會感到驚訝,在如此寸土寸金的繁華地帶,英國人竟然固執地保留了這麼一大片綠地。
海德公園,歷史上曾經是英國國王的鹿場,後來又成為賽車和賽馬的場所。公園裡還有著名的皇家驛道,道路兩旁巨木參天,整條大道就像是一條綠色的「隧道」。公園中有森林、河流、草原,綠野千頃,靜溫悠閒。
一個湖泊,靜靜地躺在公園裡。湖邊有很多休閒長椅,但更讓人歡喜的是這裡眾多的白天鵝和各種水鳥,他們一點都不懼怕人,只要你手中有食物,它們甚至還湊到你跟前向你索要,大有一番「留下買路錢」的氣勢,它們才是這裡真正的主人。你可以用手中的食物餵它們,甚至可以用你的手輕輕地撫摸它們。在這裡,環境保護如此之好,人類與大自然相處如此之和諧。偶爾見得幾隻碩大的天鵝疾速起飛,貼著湖面飛翔,就宛如聞名世界的皇家空軍特技飛行表演隊在做特技飛行表演。
踏著砂石鋪就的小徑,青草的芳香在身邊縈繞,兩旁都是合抱粗的大樹。
海德公園做為倫敦的一個清肺功能,調節著空氣和人們的心情。每年夏天是海德公園最熱鬧的季節,經常有一種叫「無座音樂會」的活動在這裡舉行。場地裡沒有座位,聽眾們可以一邊散步一邊聆聽樂隊的演奏,還可以跟著音樂的節拍跳舞。每當音樂會舉行時,海德公園簡直成了音樂的海洋。
在豪華賓館和高級住宅的環伺中,這塊大綠地依舊是樹繁葉茂,草青花豔。小徑上來去的,是三三兩兩的慢跑者,每塊草坪上,都有一支業餘足球隊在呼喊吆喝。奔來跑去的小狗、河裡靜默的野鴨,林中覓食的松鼠,這或許就是我們常掛在嘴邊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倫敦是一個給點陽光就燦爛的城市,4月的陽光照在身上,沒有燥熱的感覺,只是一種舒適的暖意,人們盡情享受著陽光。
艾伯特王子紀念碑(Albcrt Memorial),這是維多利亞女王為了紀念丈夫阿爾伯特親王而修建的,高大的金塔或許能表達出女王的哀思,但在外人眼中實在平淡得很。繞著塔轉了一圈,發覺塔基的四個角,各有一組群雕,分別標有非洲、美洲、歐洲和亞洲。這四大洲環繞著坐在正中的阿爾伯特親王,見證著維多利亞時代「日不落帝國」的驕傲。
將公園一分為二的九曲湖(Serpentine Lake),它是於1730年由喬治二世(king george ii)的妻子卡羅琳女王(queen caroline)建造的,現在是划船和遊泳的理想場所。
在湖邊,有很多的鴿子、大鵝與野鴨向人們討食。湖裡,天鵝成群,水鳥自由划水。大湖上空,至少有上百隻「三棲飛禽動物」,一會兒滑翔與天空,一會兒又漂亮的躍入水中,看到遊客帶來的食物,又紛紛跳出水中來到地面,大步流星一點也不膽怯的來到了人們的身邊。
公園很大,容易迷失,我計劃穿過公園去著名的購物街。但是,我在公園裡問了二次路,才找準方向。當中有一個年輕人很有意思,西裝革履,手提一個碩大的公文包,耳朵裡插著iPod,手裡還拿著件大衣。我問路後,他先把公文包放在地上,把iPod的耳機拔下,再把手中的大衣穿上,然後蹲下來,打開公文包,取出一本導遊書翻查起來。這時,我才知道他也是臨時來倫敦出差的,並不很熟悉路。而且,似乎我們的問路也給他帶來了不小的「麻煩」,但是他的認真態度卻讓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夏天是海德公園最美的時候,太陽早早的升起來後,到夜晚才不知疲倦的落下。陽光將海德公園的草地曬的香噴噴的,草地上便有許多躺著在ENJOY生活的人們。角落的玫瑰園的玫瑰花開了,那條爬滿白色玫瑰的長廊充滿著沁人的芳香。徘徊在花叢中,腳邊是跳躍的松鼠,枝頭是鳥兒的呢喃,長滿苔蘚的幽徑,揮散著彩虹的噴泉;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上蒼把世上最美麗的景致,給了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沐浴在夏日的金色陽光下,感受著太陽那溫暖的大手的輕柔撫摸,失意的時候便覺得溫暖,寂寞的時候便覺得被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