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甘寧大提速:鹹陽創森——一路向「陽」的綠色革命

2020-12-23 西部網

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這一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理念,如今已在鹹陽變為全民共識和行動。

鹹陽人民歷來有重視綠化、愛樹護綠意識。自2017年啟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活動以來,作為貫通關中—天水森林城市群的樞紐和關鍵,在眾多的競爭者中,鹹陽將憑藉什麼優勢脫穎而出?

領導的重視,理念的創新,政策的給力,百姓的支持,是鹹陽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四大法寶。

戰略篇

初冬時節,還沒有看夠深秋的層林盡染,一場白雪繽紛而至,朝夕之間,鹹陽大地換了色彩。

落雪後的鹹陽,群山猶如白蓮花花瓣。在白雪的掩映下,金黃的樹葉、蜿蜒的步道、唯美的廊橋,演奏著一曲初冬交響曲。這場雪,不僅落在了山水之間,還落在屋頂上、樹杈間、草叢裡,更融在了鹹陽市民的心裡。2020年的這場雪比往年來得更早一些,既有浪漫多情之氣息,亦有隱忍出塵之清絕。時光凝結在白雪中,這裡的每棵樹木、每條綠道、每片森林,仿佛都在述說一段鹹陽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歷史。

鹹陽位於陝西腹地,居嵕山之南渭水之北,全市森林面積594萬畝,森林覆蓋率38.81%,活立木蓄積1452萬立方米。現有6個國家級溼地公園、1個國家級森林公園、4個省級森林公園、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2個市級自然保護區,是全國文明城市、宜居城市、綠化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

坐擁適宜的自然資源,頭頂諸多耀眼的光環,鹹陽人沒有滿足,又向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目標衝刺!

南部平原人口稠密、綠化用地少,可利用空間有限,城市森林建設基礎相對薄弱;中部旱腰帶地區礦石開採嚴重,嵯峨山系生態修復難度大;北部山區林分質量不高、有林無良材。縣鄉村道路、鐵路沿線林帶缺株斷帶、裸露現象嚴重。河道兩側缺林少綠,水源地存在安全隱患。城鄉接合部、工業園區綠化水平低。

如何破解這些難題?鹹陽提出,通過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把城鄉建成林城相融、林田相抱、林路相牽、林水相依的城市森林生態網絡,讓百姓宜居宜業宜樂。吹響了鹹陽全面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號角。

涇陽縣,這裡曾經是旱腰帶地區主要的礦石開採區,生態破壞極其嚴重。如今,漫步鄭國渠旅遊風景區,清悠的溪水從彩石間漫過,披著薄薄的輕霧流向遠方,讓人似乎忘記已是初冬時節。徜徉在景區綠道,看山野間斑斕多姿、層次分明,紅葉翩翩起舞,在深沉厚重中,演繹出大自然的大音希聲,大美無言。沿扶貧路向東,經龍泉公社森林小鎮,沿途所見,景區路面乾淨整潔,村居民舍格局統一,不論是景區,還是鄉村;不論是礦山,還是通道,能種樹的地方,幾乎都被綠色覆蓋。

鹹陽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有著明確的目標,按照「北部山地森林化、中部旱塬果林化、南部平原園林化」的綠化戰略,構建「一城、兩河、三區、十線、多點」的森林網絡格局,形成「山上綠屏、水岸綠網、道路綠蔭、城鄉綠景」的生態美景,實現城鄉全面綠化,將鹹陽打造成為宜居、利居、樂居的「林中之城、休閒之都」。

圍繞上述目標,鹹陽啟動了「森林圍城進城、綠色廊道、森林鄉村、景區綠化、溼地公園、森林公園、苗木花卉、森林增量提質、森林生態文化建設、資源安全能力」創森十大工程,市政府細化分解了2017年、2018年、2019年3個年度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十大工程任務,將創森工作落實到具體工程、項目、山頭、地塊。

3年來,鹹陽以創森十大工程為載體,累計投入50多億元,實施城市、通道、水系、村鎮和荒山綠化,營造林138.75萬畝。

在城區,栽大苗、種好樹,實行拆違建綠、立體掛綠、拆牆現綠、見縫插綠、宜綠則綠。城市拆遷後,一定比例的土地用於建綠地、建廣場、建公園。3年來,市區新增綠化面積2.3萬畝,綠化覆蓋率達到45.19%,人均綠地面積達到14.73平方米。

在鄉村,開展森林縣城、森林小鎮、森林鄉村、森林公園、溼地公園、綠色社區、綠色校園、綠色家庭等綠色創建活動,建成5個省級森林縣城、10個森林小鎮、48個國家森林鄉村、100個綠色社區、100個綠色學校、20個溼地公園、20個森林公園,讓人民群眾共享綠色福利。

持續推進造林綠化,完成4.6萬畝退耕還林、10.28萬畝天然林保護工程、29.4萬畝三北防護林工程、20.4萬畝中央財政補貼造林、53.4萬畝森林撫育、11萬畝重點區域綠化、18.6萬畝景區綠化、720公裡道路綠化、231公裡綠色廊道、4775.8公裡林下花、1.2萬畝河流水系綠化,著力推進森林資源提質增量。

理念篇

鹹陽是中國大地原點所在地,是古絲綢之路的第一站,中原地區通往大西北的要衝。區位的優勢,交通的便利,讓鹹陽人超前一步,更早地感知外面的世界,擁有開放的心態,接受新思想,吸納新知識。

視野的拓展,發展的內生動力,促使鹹陽人轉變思維模式,也讓鹹陽的創森理念不光停留在植樹造林的層面,而是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為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

2017年,在鹹陽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動員大會上,鹹陽市市長衛華說:「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不僅是植樹造林,更意味著發展方式的深刻變革。」她說,鹹陽要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契機,努力形成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

曾幾何時,鹹陽南部的沙石、中部的石材、北部的煤礦開採,具有多、散、大特徵。長期大規模的沙、石、煤等資源開採利用,在給地方創造財富的同時,生態環境也遭到了嚴重破壞。「河流汙染了,空氣變壞了,環境變差了,鹹陽不能再付出這樣的代價。」衛華說。

為此,鹹陽市提出用3年時間,再造一個綠色蔥蘢的鹹陽;同時提出,把建設「森林鹹陽」作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旋律,其核心是大力建設森林生態,發展綠色經濟,弘揚生態文明,走「兩型」發展、科學發展之路。提出抓創森就是抓發展、抓民生,抓創森就是抓生態、抓長遠。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打造最優人居環境,不是「面子」工程、政績工程,而是發展大計、開放大計、民生大計。

鹹陽在創森中做到了兩個絕無僅有。

每年都將創森工作寫入市委市政府工作報告,將創森工作賦值3分,納入全市目標責任考核之中。各級政府的重視程度,在以往,絕無僅有。

每年市級財政投入創森資金3000萬元,每個縣市區投入創森資金300萬元以上。地方財政投入之高,在以往,絕無僅有。

將40項創森指標建設任務細化分解到11個牽頭部門和22個責任單位,層層籤訂創森目標責任書。縣市區及鄉鎮,實施創森目標管理責任制,將工作完成情況納入年終綜合績效考核,嚴格實行責任追究制度。

創新篇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鹹陽通過創新「用地、投入、管護」三大機制,出臺「擴面提標、增加補助、產業轉型」三項政策,深化「林權制度、林長制度、森林保險」三項改革,推行禁伐、禁火、禁荒、禁獵、禁牧「五禁」措施,較好地解決了「在哪兒栽樹、栽什麼樹、誰來栽樹、栽了誰來管」的問題。

創新「三大」機制。在舊城及城中村改造中,拆遷後的土地必須安排一定比例的面積用於綠化;在農村,實行「公司+農戶+分紅」的用地機制,確保建設與綠化同步推進。實行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資金整合、各方聯創的多元化籌資路子,開展全民義務植樹和古樹名木、綠地認建認養活動,變財政投入為主,為社會多元化投入,調動各種因素積極參與森林城市建設。探索「包栽、包活、包管護」的一體化管護機制,實現了誰造誰有,誰經營誰受益,確保造一片,成一片,綠一片。

出臺「三項」政策。將國家生態公益林面積擴大到187萬畝,將補償標準提高到每畝16元。對重點區域、森林小鎮、森林鄉村、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綠色家庭等一系列造林綠化進行補助,每處重點區域綠化財政補助不低於100萬元,每個森林小鎮財政補助70萬元,每個森林鄉村財政補助10萬元,每個綠色社區財政補助5萬元,每個綠色學校財政補助3萬元,每個綠色家庭財政補助1萬元,這是鹹陽首次對造林綠化進行大規模補貼。扶持林業產業轉型引導資金2000餘萬元,發展花卉苗木44.4萬畝。

深化「三項」改革。不斷深化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全市累計流轉林地4.1萬畝,發放林權抵押貸款59筆1590萬元,組建林業專業合作社67個,發展林下養雞26萬餘只,林下種植20餘萬畝。在全省率先推行「林長制」,旬邑、淳化、長武、彬州4縣市設立縣級林長80個、鎮辦林長107個、村級林長1260個。籤約投保政策性森林保險294萬畝,森林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

實行「五禁」措施。在全市範圍內禁止一切林木採伐,嚴格落實森林防火責任追究辦法,成立了禁牧工作隊,禁止一切亂捕濫獵野生動物現象,有效地保護了森林資源,連續多年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2‰以內,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精品篇

位於鹹陽湖北邊的二期運動廣場和鹹陽湖一期、二期連成一體,是鹹陽創森的一個精品工程。廣場除交通幹道外,其餘地方都種植草坪,種植樹木和花卉,建設綠色廊道。大喬木成林,小喬木成景,灌木成叢。雖然是初冬,但從每個角度看,這裡都成一景。

家住老街的張參軍老人,今年73歲,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鹹陽人。在他的記憶裡,過去,這裡是一片荒草灘,雜草叢生、汙水隨意排放,是一條臭水溝。如今,這裡卻成了鹹陽最美的風景線,鹹陽的「馬爾地夫」。

創森期間,鹹陽遵循「以生態治理為主,恢復河道自然屬性,擴大水域面積,建設景觀功能」的建設原則,決策實施鹹陽湖二期工程。在整修鹹陽湖二期中,共治理護灘4.3公裡,清理灘面2800畝,造微地形1500畝,栽植各類樹木花卉150萬餘株。鹹陽湖二期水面比杭州西湖還大1195畝,是西北地區最大的人工湖。

鹹陽市副市長程建國說,鹹陽創建森林城市,有領導的重視、資金的支持、政策的給力,我們要做到極致,力爭把每個工程都打造成為精品。

3年來,鹹陽已在城區新建鹹陽湖二期、絲路公園、兩寺渡公園、文淵廣場、體育場十字廣場、興北綠林、秦漢郊野公園、灃西中心綠廊等城區公園、公共綠地22處、1.6萬畝;完成城西快速幹道、畢塬東路、白馬河路、鹹興大道、渭河生態景觀林、槐裡西路等道路綠化32條、307公裡、3685畝;完善提升綠道建設115公裡;在灃西新城總部經濟園、西部雲谷硬科技小鎮,市區內各高架橋、人行天橋、透視欄杆等60餘處實施立體綠化、屋頂綠化、垂直綠化1.8萬平方米;在王府井賽特奧萊、西部芳香園、奧體中心、秦都渭水橋南側、涇河新城世界商貿文化城、辦公及住宅小區建成生態停車場16處17063個,綠化面積 6000餘平方米。在秦皇路、渭陽路、北塬一路、世紀大道、市體育館、吳家堡轉盤等15處重要節點實施「一街一景」改造提升工程,安裝綠雕造型40餘處,擺放、新栽時令花卉21萬平方米,市區新增綠化面積2.3萬畝。

新時代鹹陽林業人「奉綠水青山之命,舉生態空間之治,圓山清水秀之夢」,在打造精品工程中,只爭朝夕,真抓實幹,主攻生態+法,按下了「快進鍵」,跑出了「加速度」,為向深綠色進軍貢獻了鹹陽林業力量。

造林期間,專業隊自籤訂施工合同起,除春節期間外,全部堅守在工地現場。同時,對所有項目均實行「嚴把四關」,即整地打穴關、苗木質量關、栽植質量關和養護管理關。每一個小班的每一道工序都要經發包方、施工方、質量監理方籤字認可後,方可進入下一道工序。請有資質的專業隊伍施工。

旬邑縣在工程造林中,力求讓每一分錢都真正發揮效益。他們採取「二四四」方式進行資金撥付,即造林當年春季驗收合格後付工程款總額的20%,秋季驗收合格後付40%,第二年秋季驗收各項指標均合格後再付清40%,既可保證造林成活率,又可確保成效,打造精品工程。

惠民篇

如今的鹹陽,林山相依、林水相依、林路相依、林城相依、林村相依、林居相依的景象隨處可見,鹹陽創森的目標不再遙遠。

鹹陽市林業局局長趙強社說,創森為鹹陽帶來了四大轉變:從「森林圍城」向「森林進城」轉變,從「山上為主」向「城鄉覆蓋」轉變,從「森林營造」向「森林經營」轉變,從「單一部門創森」向「全民參與創森」轉變。鹹陽百姓從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把創森與城鄉人居環境改善結合,讓群眾生活在藍天白雲下、青山綠水旁。鹹陽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截至11月底,優良天數227天、同比增加27天。旬邑縣今年提前55天完成優良天數考核目標,收穫優良天數280天、同比增加24天。

把創森與林業產業發展結合,新建和改造幹雜果經濟林14.05萬畝,發展苗木花卉34.4萬畝,發展省級林業龍頭企業5家,帶動林下經濟和森林旅遊發展,全市林業總產值達到152億元。

把創森與生態脫貧結合,大力推進生態補償扶貧、國土綠化扶貧、生態產業扶貧,建檔立卡貧困戶生態補償收入達到8184萬元,惠及2.6萬戶,助力10萬貧困人口增收脫貧,覆蓋全市貧困人口的21.5%,實現了綠起來與富起來的雙贏。

營造全民參與的創森氛圍,先後在《陝西日報》發表創森報導2篇,陝西電視臺報導3次,鹹陽電視臺舉辦了創森知識大賽,《鹹陽日報》發表創森專版7個、報導30餘篇。拍攝製作了創森專題宣傳片在市電視臺巡迴播放16次。製作《綠色中國行走進美麗旬邑》《兩山路上看變遷(上、下)》專題片,全面報導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綠化基金會主辦的「綠色中國行——走進美麗旬邑」大型系列主題公益活動以及國家、省、市專家開展「綠色發展,生態惠民」主題訪談。在重點區域布設創森專題宣傳欄300多塊,著力提高市民對創森的支持率和滿意度。

舉辦「多彩鹹陽、最美花海」評選活動、「創建森林城市、展現青春風採」青少年徵文大賽、以「綠水青山看鹹陽」為主題的創森杯攝影大賽,讓市民切身感受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面向社會發出全民義務植樹和綠地認建認養活動倡議書,全市參與義務植樹人數累計達500萬人次,建成義務植樹基地30個,栽植苗木2400萬株。禮泉昭陵、涇陽龍泉公社2個基地納入全國首批「網際網路+全民義務植樹」試點建設。全民義務植樹盡責率達到了95%以上。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人民群眾,建設森林城市是人心所向。」鹹陽市委書記楊長亞說,鹹陽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精神,持續開展一路向「陽」的綠色革命,讓森林遍布城鄉,讓鹹陽的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人民群眾生活更美好。

編輯:張娟

相關焦點

  • 陝甘寧大提速:銀西高鐵開啟百姓幸福路
    陝甘寧大提速:銀西高鐵開啟百姓幸福路 2020-12-22 0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聊城:創森正當時 大地澎湃綠色新動能
    一排排新植的苗木在和煦春風中輕舞,一條條綠色生態景觀長廊沿河沿路次第展開……生機盎然的春天,水城大地的綠色日益增多。綠色是最好的發展,生態是最普惠的民生。聊城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創森」為抓手,全面加快城鄉綠化工作進度,探索可持續發展的綠化路徑和方向,經濟發展、生態效益、民生福祉齊頭並進,綠色發展底色,愈發清新養眼。「創森」攻堅如何發力?如何將產業優勢轉化為生態優勢?近日,記者跟隨全市生態文明建設現場會走進城鄉綠化現場,親身感受到水城澎湃的綠色脈動。
  • 鹹陽:革命之城書寫發展新篇章
    鹹陽,是一座有著悠久革命歷史的城市。從大革命時期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從抗日戰爭時期到解放戰爭時期,一代代革命先烈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在這裡書寫了一首首雄渾壯闊、震撼人心的詩篇。  鹹陽,是一座在新時期迅猛發展的城市。
  • 「一路向『陽』——劉思凱書法作品匯報展」在市群眾藝術館開幕
    2020年12月16日上午,由鹹陽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鹹陽市群眾藝術館承辦的「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暨「一路向『陽』——劉思凱書法作品匯報」在市群眾藝術館展廳隆重開幕舉行。此次展覽是鹹陽市文化旅遊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及市委七屆十二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光榮使命和任務,提高文化軟實力,堅定文化自信,鼓舞全市人民勇立潮頭,真抓實幹,再創佳績,奮力譜寫鹹陽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的一項重要活動,也是繼11月1日在西安舉辦的「劉思凱書法理論專家座談會」之後的一次回鄉匯報
  • 【通州創森】「大地植綠 心中播綠」創森徵文優秀作品選登(一)
    2020年是通州區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驗收年,為廣泛宣傳創森理念,傳播生態文明,記錄身邊美好創森故事,展現副中心綠化美化成果。區創森辦與區教委聯合舉辦了2020年通州創森「大地植綠 心中播綠」有獎徵文活動,受到了全區中小學生的熱烈投稿響應。
  • 【創森】江門——一座「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綠色之城!
    為落實全省打造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的重要部署,結合去年來展開的江門公園城市建設熱潮,這段時間一直在密集調研,實地考察三區四市森林、山地、溼地、水庫、公園、華僑等各類資源,一路調研下來,無不為江門五邑自然稟賦之豐厚、文化底蘊之深厚、生態資源之多樣性感到驚豔,江門著實具備了打造公園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的紮實基礎。
  • 去鹹陽旅遊必去的五大景點!
    去鹹陽旅遊必去的五大景點!鹹陽是秦漢文化的重要發祥地。秦始皇定都鹹陽,使這裡成為「中國第一帝都」。鹹陽也是古絲綢之路的第一站,中國中原地區通往大西北的要衝。漢陽陵漢景帝陵園漢陽陵是漢景帝劉啟及其皇后王氏同塋異穴的合葬陵園,位於今陝西省鹹陽市渭城區正陽鎮張家灣、後溝村北的鹹陽原上,地跨鹹陽市渭城區、涇陽縣、西安市高陵區三縣區。馬欄革命舊址革命幹部的搖籃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馬欄是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和重要活動地區之一,中國工農紅軍陝甘遊擊隊在此駐紮和活動。
  • 大興「創森」加速度
    自去年3月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號角正式在大興吹響,「創森」便成了大興的首要任務。補齊短板 變生態弱點為創森亮點「森林總量不足,那就種樹造林。」永定河北京段下遊,曾經被北臧村村民稱為「颳風就是一臉沙子,風再大點,嘴裡都是」的4000餘畝大沙坑,在大興一系列生態修復工作後,被打造成了以健康騎行道,特色景觀林為主題的大尺度健康休閒綠地,變身永定河綠色港灣,還建成了京南首個10公裡閉環式騎行道路,吸引了眾多騎行愛好者爭相前來。
  • 蔥蘢盡抱綠染城——記者走基層之東山區創森見聞
    自2017年市委市政府啟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以來,全市上下鎖定「一城山水半城林」的目標不放鬆,在創森路上一路加速奔跑,在實踐中把握創森要求,在實際中總結創森做法,在實幹中實現創森超越,繪就了美麗中國的鶴崗畫卷。
  • 我市「創森杯」徵文比賽落下帷幕,共計117篇作品獲獎
    本報訊(記者王悠 通訊員吳紅勝)7月29日,我市「創森林城市建綠色家園--大冶創森杯」主題徵文比賽頒獎儀式在市教育局舉行。比賽由我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指揮部辦公室承辦,市教育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單位協辦。自創森徵文活動開展以來,各有關單位高度重視,認真組織,共收到參賽稿件437篇(中、小學生352篇),為宣傳我市生態文明建設和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 西安至銀川高鐵開啟試運行,鹹陽第二座高鐵站亮相!
    從宏觀來看,作為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八縱八橫」高鐵網的重要組成部分,西銀高鐵串聯陝甘寧革命老區,以銀川為中心的沿黃城市帶,與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平原城市群從此聯繫將更緊密。通過西安交通樞紐,西銀高鐵與全國高鐵網實現互聯互通,快速通達西北、華東、中南、西南等地區,對於加快「一帶一路」建設,完善西北地區高鐵網絡,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 千人徒步越野為中山「創森」加油
    在本次「創森」嘉年華活動中,主辦方「應景」地設置了徒步定向越野活動,吸引了大批市民參加。「現在還能報名嗎?」22日上午,不少未報名參加活動的市民在現場向工作人員諮詢。活動主辦方表示,本次徒步定向越野活動報名工作較為「火爆」。報名工作從4月16日啟動,截至4月17日上午9時40分,所有名額就被預定完畢。為滿足市民需求,主辦方隨後增加了活動名額,22日上午在現場派出20個參賽名額。
  • 點讚茂名創森:用「繡花」功夫,提城市品質
    創森以來,茂名逐漸形成「山水入城、多廊合一」的綠色生態格局,充分為市民提供了舒適休閒的生活環境,讓市民隨時隨地呼吸到清新的空氣,感受到自然之美。 近年來,我市創森工作因地制宜,以創新發展作為創森工作的鮮明特色,亮點頻頻,尤其是用「繡花」功夫著力提升城市品質,使得我市城市魅力因綠陡增、城鄉綠意盎然,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上了一個新臺階。
  • 大興「創森」加速度 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92.7%
    永定河北京段下遊,曾經被北臧村村民稱為「颳風就是一臉沙子,風再大點,嘴裡都是」的4000餘畝大沙坑,在大興一系列生態修復工作後,被打造成了以健康騎行道,特色景觀林為主題的大尺度健康休閒綠地,變身永定河綠色港灣,還建成了京南首個10公裡閉環式騎行道路,吸引了眾多騎行愛好者爭相前來。永興河過去因為河畔聚集了9家汙染企業,河水常年散發臭味,人人避之不及。
  • 紅色革命戰爭大劇西北剿匪記之《擒狼》在京開機
    西部特色大型紅色革命戰爭電視劇西北剿匪記之《擒狼》近日在北京八一廠王佐影視基地開機,蒲巴甲飾演男一號。西北剿匪記之《擒狼》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1949年後,陝甘寧地區特別是甘肅地區雖已解放,但國民黨殘餘勢力領導者章世光堅持「抗拒起義,忠於總統」,糾集散兵遊勇慣匪與當地土匪勾結,組織成一支勢力強大的土匪武裝,與原本就活躍在周邊的數股悍匪相互勾結,殺害區、鄉基層幹部,搶劫人民財物,進行反動宣傳,成為新中國的一大害。
  • 陝甘寧邊區民主代議機關的歷史演進
    (《黨的文獻》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摘要]陝甘寧邊區的民主代議機關經歷了從蘇維埃到議會,再到參議會,又到人民代表會的歷史演進。它不僅是名稱與形式上的變化,更是中共領導下的民主建設實質上的大轉變。
  • 傳承和弘揚延安精神 做好紅色精神火炬手 西安大學生尋訪陝甘寧邊區革命舊址
    西安新聞網訊 西安交通大學「紅色精神火炬手」社會實踐隊伍,日前到延安市開展關於傳承延安精神為主題的調研活動,先後尋訪了南泥灣、王家坪、陝甘寧邊區各機構等革命舊址。隊伍抵達南泥灣後,先後參觀了南泥灣大生產運動展覽館、延安炮兵學校舊址。在參觀過程中,隊員深感勝利來之不易,同時了解了延安精神指導下的南泥灣生產活動,對延安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 最美「鹹陽高架橋」閃亮登場,建成後將連接鹹陽高新區與交大創新港!
    「XY」=鹹陽 鹹陽高架橋項目 起於星火大道,跨越緯一路,西寶高速,止於永昌路橋梁全長637m 橋身主塔高度68.5m,橫橋向寬度為3m 建成後將與規劃的渭河五號橋組成 鹹陽市高新區與交大創新港之間的快速通道
  • 【通州創森】「大地植綠 心中播綠」有獎徵文活動評選結果公布,114篇作品獲獎
    ,傳播生態文明,記錄身邊美好創森故事,展現副中心綠化美化成果。王淞胤《大地植綠心中播綠》張家豪《樹》於斯淼《城市綠心》席瑩《大地植綠心中播綠》安久聞《大美通州創森城市=幸福城市》鄭宇欣《大地植綠心中播綠》高樂其《讓綠色延續》印家誼《大地綠植心中播綠》趙楊東宇《創森》
  • 愛綠護綠 | 陽江市創森辦舉行親子風箏繪畫活動
    陽江日報訊(記者/張貝奇)8月23日下午,市創森辦在陽東區京源城組織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DIY風箏繪畫」親子活動,吸引了30組親子家庭參加,增進親子關係的同時,宣揚城市綠色文明。活動現場,兩隻創森吉祥物「熊貓」與「猴子」引起了不少小朋友的注意。記者看到,「熊貓」與「猴子」身上掛有「陽江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字樣的宣傳標語,以及獨具陽江魅力的創森Logo。在與吉祥物親切互動之後,孩子們開始了風箏繪畫創作。一筆一划,認真地勾勒線條,塗抹色彩,「小畫家」們個個熱情高漲,充分發揮想像力為風箏塗上專屬色彩,描繪出心中的風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