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蘢盡抱綠染城——記者走基層之東山區創森見聞

2020-12-22 東北網

編者按:

生態興則文明興。自2017年市委市政府啟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以來,全市上下鎖定「一城山水半城林」的目標不放鬆,在創森路上一路加速奔跑,在實踐中把握創森要求,在實際中總結創森做法,在實幹中實現創森超越,繪就了美麗中國的鶴崗畫卷。

東北網8月14日訊 經過3年努力,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四大體系46項指標已經全部完成,其中「城市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5%以上」「城市公園綠地10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5%以上」這兩項創森重要指標均超過了國家驗收標準。今年是鶴崗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驗收年,從3月份起,鶴崗市陸續舉辦了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新聞發布會、春季創森拉練現場會等,重點推進生態體系、森林產業體系、森林文化體系、支撐保障體系建設,以「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和「兩河十四溝」清水秀岸兩大工程為引領,進一步加快城市公園綠地、林蔭道路、村屯綠化、綠色煤礦建設工作,以實現生態與發展共贏、城市與鄉村共進、富裕與文明共享。

為全面展示鶴崗市創森成果,本報派出多路記者,深入創森一線,採寫動人故事,記錄全市人民為宜居家園奮鬥的軌跡。從今日起,本報「共創國家森林城、建設美麗新鶴崗」專欄陸續刊發系列報導「記者走基層之創森見聞」,以饗讀者。

東山沿河小區和北群樓小區的百姓每到傍晚都會走出家門,在綠化美化一新的家門口休閒、健身;而傍晚的新一體育公園則更成了全市百姓休閒的新場地。日前,記者在新一體育公園制高點俯瞰,偌大的公園內,除了硬化的地面和湖面,其餘全部是綠樹、鮮花,目光所及之處,滿目蔥蘢。三五成群的人們無論是在廣場上健身,還是在彩色環形跑道上散步,無不融入到綠色的懷抱,處處呈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而這一切都是東山區創建森林城市三年所帶來的可喜成果。

2018年以來,東山區按照全市創森工作的統一安排部署,對照四大體系、46項考核指標,承擔15項創森工作任務,傾力綠化美化家園,在更高層次上推進了全區生態文明建設,增進人民福祉。

要說東山區在創森中最大的亮點,當屬新一體育公園的成功建設。新一體育公園位於東山區沿河南社區九委。在2018年之前,這裡住有數百戶居民。隨著棚改工程的持續推進,居民都進行了異地安置,使這裡成了遍地瓦礫的騰空區。為了充分利用好這片騰空區,東山區結合創森工作,決定在此建設一個佔地面積達45萬平方米,集綠化、美化、健身、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公益性的新一體育公園,全力提升生態宜居環境,滿足轄區百姓多年來對公共體育服務的需求。

為了把騰空區變成綠洲,東山區在建設公園配套設施時,把綠色融入其中,進行高標準綠化。累計往場外清運建築垃圾近10萬立方米,回運黑土23萬餘立方米,平整土地近40萬平方米,共計種植喬木27464株、灌木30萬餘株、各類花卉131萬餘株。在45萬平方米的佔地中,綠地面積就達34.7萬平方米,且把植物覆地設計成「兩帶九分區」結構。其中九個主題園區分別是百花園、春花園、槭樹園、觀果園、水生植物園、鄉土園、玫瑰園、丁香園及荷蘭菊園,兩帶指的是由兩條步行植物景觀帶串聯全園。

日前,記者在這裡看到的是造型別致的植物景觀。據陪同採訪的相關負責人介紹,整個體育公園在植物種植中,採取的是喬灌木合理搭配,注重四季景觀,努力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植物景觀效果。

夏季的傍晚,微風習習。三五成群的市民或在彩色瀝青環路上健步行走,或在中心廣場上唱歌跳舞。只見在公園的中心廣場上,幾位老人正在散步。在附近居住的75歲馮兆芬老人告訴記者,這個公園離她家很近,即便像她這樣腿腳不好的10分鐘也能走到。每天無論是白天還是傍晚,只要有時間,她就和鄰居老姐妹來到這裡聊聊天、看看風景,讓她們感到很充實、很幸福。

在位於體育公園最東側的健身廣場上,家住沿河南社區的宋仁喜正在陪小孫子玩電動車。宋仁喜告訴記者,三年前這裡還是一片碎磚亂瓦呢,沒想到轉眼就變成了綠色公園。每天在這裡含飴弄孫,頤養天年,不就是老年人想要的生活嗎?

是的,新一體育公園的建設不但給周邊群眾提供了一個茶餘飯後遛彎兒場所,還為全市人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休閒健身之地。家在向陽、工農等其他區居住的百姓一到周末也都湧向這裡,盡享東山區在創森中為市民增添的綠色「福利」。

新一體育公園建設是東山區創森工作的亮點,但絕不是全部。在創森工作中,東山區的指導原則是「宜花則花、宜草則草」。為擴大綠面,增加綠量,這個區在建設新一體育公園的同時,還打造了「兩個口袋」和兩個小區。「兩個口袋」:一是在南翼橋建設一處佔地7200平方米的東山「口袋花園」,種植喬灌木171株、花草6000餘平方米;二是在新一體育公園北側建設一處佔地11893平方米的礦工「口袋廣場」,種植喬木301株、花卉及草坪5000餘平方米。「兩個小區」:一是位於東山北群樓小區,種植喬灌木200株、雲杉籬386米、宿根花卉2475平方米(約40000叢),綠化面積3000平方米;二是位於東山沿河小區,種植喬灌木2655株、荷蘭菊2萬平方米,綠化面積達4.6萬平方米。

與此同時,東山區還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工作思路,與轄區企業單位探索建立共同開發、共同管理的綠化新模式,不斷提高創建森林城市的社會參與度。其中輔助並指導東山區生物科技產業園區等轄區企業開展森林企業創建工作,栽植喬灌木1萬餘株、播撒草籽20餘萬平方米,綠化面積達29萬平方米。新一人民醫院種植喬木1630株,綠化面積3000餘平方米。通過園藝美化,提升了「企業顏值」。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東山區在開展「東北地區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方面,與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工程銜接,持續推進露天礦、沉陷區治理及生態修復工程建設,共栽植喬灌木33萬餘株、各類花卉210萬株,超額完成34.69公頃。為解決礦山揚塵汙染問題,東山區以區屬豐源煤礦為重點打造對象,利用礦區周邊30公頃騰空土地,因地制宜建設「花園式」礦山,在區屬9個煤礦種植喬灌木4.16萬株,綠化面積10.85萬平方米,礦區綠化覆蓋率達到可綠化面積的100%,基本實現了礦區環境天藍、地綠、水淨。

通過三年建設,東山區實現了城鄉生態面貌明顯改善,人居環境質量明顯提高,居民生態文明意識明顯提升。眼下,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了40%,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了14.2平方米,國家森林城市46項考核指標全部達標!

綠色是城市的膚色,森林是人類的搖籃。東山區通過自己的努力,改善了生態環境、人文環境和經濟投資環境,為家鄉創建森林城市、為百姓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增添了綠色,更讓林木蔥鬱的東山區煥發出了勃勃生機,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

圖為綠樹成蔭的新一體育公園。

相關焦點

  • 聊城:創森正當時 大地澎湃綠色新動能
    聊城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創森」為抓手,全面加快城鄉綠化工作進度,探索可持續發展的綠化路徑和方向,經濟發展、生態效益、民生福祉齊頭並進,綠色發展底色,愈發清新養眼。「創森」攻堅如何發力?如何將產業優勢轉化為生態優勢?近日,記者跟隨全市生態文明建設現場會走進城鄉綠化現場,親身感受到水城澎湃的綠色脈動。
  • 千人徒步越野為中山「創森」加油
    統籌:南方日報記者 郭冬冬採寫:羅麗娟 雷海泉 郭冬冬 通訊員 黃錦培攝影:南方日報記者 葉志文去年投10.84億元造林綠化在活動啟動儀式上,林俊欽表示,中山持續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高位推進城鄉綠化建設,積極打造珠江西岸宜居和美城市,形成的「全民綠化」經驗在全省推廣。
  • 【通州創森】「大地植綠 心中播綠」創森徵文優秀作品選登(一)
    2020年是通州區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驗收年,為廣泛宣傳創森理念,傳播生態文明,記錄身邊美好創森故事,展現副中心綠化美化成果。區創森辦與區教委聯合舉辦了2020年通州創森「大地植綠 心中播綠」有獎徵文活動,受到了全區中小學生的熱烈投稿響應。
  • 展望「十三五」三晉在行動——記者走基層見聞(組圖)
    一個好的集體領導班子、一群朝氣蓬勃的年輕人、一條共同致富的好路子、一片廣闊的好前景,美麗的楊家窯,一定會成為更多人的創夢之地。蔚茂邊走邊對記者說。  原來,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規模化生產工業包裝袋的企業,元興包裝製品公司已獲得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為了保證產品質量,該公司從生產源頭把關,優化生產流程,原料分離、制絲、縫紉、包裝等工序都分別在獨立車間完成;該公司在縫紉車間還設有質檢人員,對縫紉工縫紉的每一條包裝袋進行檢查,確保包裝袋縫紉規範、質量可靠。
  • 深入基層收穫感動——新華社"新春走基層"記者感言
    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新華網北京2月18日電 從1月25日到2月17日,120多名新華社記者,兵分88路,奔赴全國各地開展「新春走基層」採訪報導活動。在體察民情、傾聽民意、傳遞民聲的同時,自己也收穫了人生百味。以下是「新春走基層」部分記者從基層回來後的感言。
  • 大興「創森」加速度
    自去年3月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號角正式在大興吹響,「創森」便成了大興的首要任務。補齊短板 變生態弱點為創森亮點「森林總量不足,那就種樹造林。」涼水河、新鳳河、大龍河等河流多處存在防護林帶斷檔等問題,作為北京的母親河,永定河沿線的森林生態廊道建設也存在殘缺、斷檔的現象,河流水系沿線的生態保護與修復、生態區域的連通,也成了大興創森路上的一大挑戰。創森期間,大興在河流沿線生態打造上下足了功夫。
  • 陝甘寧大提速:鹹陽創森——一路向「陽」的綠色革命
    2020年的這場雪比往年來得更早一些,既有浪漫多情之氣息,亦有隱忍出塵之清絕。時光凝結在白雪中,這裡的每棵樹木、每條綠道、每片森林,仿佛都在述說一段鹹陽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歷史。鹹陽位於陝西腹地,居嵕山之南渭水之北,全市森林面積594萬畝,森林覆蓋率38.81%,活立木蓄積1452萬立方米。
  • 「新春走基層 脫貧攻堅一線見聞」小小燕麥的扶貧之旅
    【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光明日報記者孟歆迪曹繼軍一斤燕麥價格1~2元,加工成葡聚糖之類的功能產品價格高達幾千元——為內蒙古武川縣燕麥鍍金的是上海理工大學教授管驍。從內蒙古農村地頭到上海的高校實驗室,從武川縣的企業走向市場——小小的一粒燕麥完成了一次扶貧之旅。以前,武川人手握「黃金」卻過著苦日子,戴著國貧縣的帽子。這主要是由於燕麥精深加工技術及裝備的缺乏,高附加值燕麥產品匱乏,行業經濟效益差,當地人不知如何變「廢」為寶。
  • 聚焦脫貧攻堅 展示奮進中國——2020年「新春走基層」活動暨「脫貧...
    新華社石家莊1月7日電(記者胡璐)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新聞戰線「新春走基層」活動7日在河北張家口市康保縣啟動。  2020年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開展好「新春走基層」活動暨「脫貧攻堅一線見聞」主題採訪具有更加特殊的意義。
  • 愛綠護綠 | 陽江市創森辦舉行親子風箏繪畫活動
    陽江日報訊(記者/張貝奇)8月23日下午,市創森辦在陽東區京源城組織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DIY風箏繪畫」親子活動,吸引了30組親子家庭參加,增進親子關係的同時,宣揚城市綠色文明。活動現場,兩隻創森吉祥物「熊貓」與「猴子」引起了不少小朋友的注意。記者看到,「熊貓」與「猴子」身上掛有「陽江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字樣的宣傳標語,以及獨具陽江魅力的創森Logo。在與吉祥物親切互動之後,孩子們開始了風箏繪畫創作。一筆一划,認真地勾勒線條,塗抹色彩,「小畫家」們個個熱情高漲,充分發揮想像力為風箏塗上專屬色彩,描繪出心中的風箏。
  • 點讚茂名創森:用「繡花」功夫,提城市品質
    創森以來,茂名逐漸形成「山水入城、多廊合一」的綠色生態格局,充分為市民提供了舒適休閒的生活環境,讓市民隨時隨地呼吸到清新的空氣,感受到自然之美。 近年來,我市創森工作因地制宜,以創新發展作為創森工作的鮮明特色,亮點頻頻,尤其是用「繡花」功夫著力提升城市品質,使得我市城市魅力因綠陡增、城鄉綠意盎然,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上了一個新臺階。
  • 潮州「仙種五寶」茶花為「創森」添彩
    8日上午,記者來到湘橋區一茶花園。這株名聲在外的茶花在眾多的茶花中一眼望去,似乎並沒有太明顯的出類拔萃。一如清代李漁曾評價的茶花,如名士一般,「具松柏之骨,挾桃李之姿,歷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乎!」 再走近一些看,似乎明白了仙種五寶的名字由來。這株茶花猶如被施予了仙法,一株有多種色彩,或純紅純粉,或插片滾邊,或紅彩粉彩白彩等,花無定型枝無定色,濃淡相宜,神採流溢。
  • 打造生態鶴壁 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本報記者陳慧本報通訊員周喜軍    《詩經》古風,朝歌商韻。淇水河畔,太行山下,有「仙鶴棲於南山峭壁」而得名的鶴壁,正邁著秀美的步伐,款款而來。放眼今日之鶴壁,城內綠樹蔭蔭、鳥語花香,城外太行掩翠、淇水如碧,連呼吸都透著一絲清甜。2014年「國家森林城市」為鶴壁再添一張閃亮的「國」字號名片。
  • 省創森預檢組「把脈問診」湘潭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
    省創森預檢組實地考察木魚湖溼地公園。   紅網時刻湘潭9月29日訊(記者 楚湟 通訊員 馬星)9月27日至28日,受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委託,湖南省林業廳巡視員隆義華帶領省創森預檢組到湘潭,就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進行實地考察。在潭期間,還召開了湘潭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匯報暨專家意見反饋會。湘潭市副市長向敏等參加考察和相關活動。
  • 【創森】江門——一座「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綠色之城!
    為落實全省打造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的重要部署,結合去年來展開的江門公園城市建設熱潮,這段時間一直在密集調研,實地考察三區四市森林、山地、溼地、水庫、公園、華僑等各類資源,一路調研下來,無不為江門五邑自然稟賦之豐厚、文化底蘊之深厚、生態資源之多樣性感到驚豔,江門著實具備了打造公園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的紮實基礎。
  • 打造森林宜居城市 500萬常州人走在「創森」路上
    蘇東坡當年棄舟登岸入城之地,就是現在的東坡公園——大運河繞園東流,林木蔚秀、水石清奇,頗具江南水鄉山野神韻。  潑綠疊彩,宜居毗陵。蘇東坡「半壕春水一城花」的詠嘆,迴響千年;「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生態文明理念,已入人心。  近年來,面對日益嚴峻的生態環境,我市加快轉型升級、著力提升環境,實施了城鄉環境3年提升計劃、生態綠城建設等重大項目。
  • 延慶「創森」答題活動啟動,參與者有機會獲得世園會門票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為)6月27日,延慶區「創森答題我參與 世園門票等我拿」暨「家家小樹林 人人齊創森」活動啟動。市民參與創森答題並獲得滿分,將有機會免費獲得北京世園會門票。創森有獎知識答題活動參與方式流程及二維碼同步發布,線上線下答題全面開啟。參賽市民可關注「北京延慶」或「文明延慶」微信公眾號,回復「我要參與創森答題」,獲取二維碼參與答題,也可通過歌華有線電視節目,利用電視機遙控器進行答題。延慶市民還可以通過各街道鄉鎮組織社區(村)開展「黨員回社區(村)報到,參與創森答題」活動。
  • 湖南省林業廳巡視員隆義華調研湘潭市創森工作。
    湖南省林業廳巡視員隆義華調研湘潭市創森工作。   紅網綜合訊 據湖南省林業廳消息 近日,湖南省林業廳巡視員隆義華率宣傳中心負責人到湘潭市調研森林城市創建工作。隆義華一行先後考察了昭山示範區昭山鎮七星村綠化、綠道和擬建森林步道項目,湘潭城區社區綠化、河道綠化綜合體、主次幹道綠化、新建公園等創森重點項目,韶山市銀田美麗鄉村示範片和韶山南環線建設項目,並在韶山市召開了由市縣林業局主要負責人參加的森林城市建設座談會。   隆義華充分肯定了湘潭市創森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 我市「創森杯」徵文比賽落下帷幕,共計117篇作品獲獎
    本報訊(記者王悠 通訊員吳紅勝)7月29日,我市「創森林城市建綠色家園--大冶創森杯」主題徵文比賽頒獎儀式在市教育局舉行。比賽由我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指揮部辦公室承辦,市教育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單位協辦。自創森徵文活動開展以來,各有關單位高度重視,認真組織,共收到參賽稿件437篇(中、小學生352篇),為宣傳我市生態文明建設和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 「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新莊村唱起新民謠
    央廣網海東1月21日消息(記者劉澤耕)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新莊村,地處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國家扶貧攻堅的主戰場。新莊村原來是「兩面荒山一片天,太陽出來曬死人」的地方。村支書李連和自籌資金2000多萬元,綠化新莊村東西兩面荒山3000多畝,種植樹苗幾十萬顆,昔日光禿禿的大山披上了綠裝,新莊村變成了山清水秀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