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我們是競爭對手,你們可以拿著『洋槍『、』洋炮『,我們拿著新的』漢陽造『,新的』大刀、長矛『,誰勝誰負還不一定呢?」
公眾號一般髮長文,一兩千字的短文都發在其他平臺,不過現在也會試著偶爾在公眾號發下短文。
任正非前天送別榮耀員工的講話,裡面我比較感興趣的這句:「未來我們是競爭對手,你們可以拿著『洋槍』、『洋炮』,我們拿著新的『漢陽造』,新的『大刀、長矛』,誰勝誰負還不一定呢?」看來華為已經做好了未來會暫時回到上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初的競爭態勢的預期,在上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初,華為自研產品技術性能落後西方競爭廠家不少,是憑藉價格,服務,技術差異化競爭和快速響應贏得市場,因為產品技術力不一定等於市場競爭力。也體現出華為對一定能搞出「新漢陽造」「新大刀長矛」的自信。任正非用「新漢陽造」「新大刀長矛」來比喻幾年後的華為產品解決方案,也就是說華為在未來解決生存問題之後,將面臨晶片核心器件技術力上長時間落後的局面,尤其是那些對晶片性能和功耗要求較高的產品技術性能會受到很大影響。漢陽造是中國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期使用的主流國產步槍,由清末洋務派大臣、時任兩廣總督的張之洞在漢陽設立的漢陽兵工廠所製造。1891年,張之洞聽說了新型德國制式步槍1888式,從德國引進技術資料和生產機械,經過工廠建設,從1896年開始,漢陽兵工廠開始生產此型步槍,定名為八八式,這款步槍一直生產到1944年才停產,前後生產了將近50年,為當時中國生產時間最長的一種輕武器。從清政府的新軍,到民國的軍閥部隊,到抗日戰爭時期,都是國內各軍隊的輕武器裝備的主要槍型,甚至一直使用到抗美援朝時期。認識了這款槍,在看清末新軍,武昌起義,民國軍閥混戰,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各種題材的戰爭影視劇時,都可以想到劇中的士兵一定有使用漢陽造步槍的。
尤其是抗日戰爭中,國民黨軍,八路軍,新四軍的士兵都使用漢陽造步槍和武器先進的日軍作戰,漢陽造的數量超過性能更好的中正式步槍,仍然是抗戰軍隊的主力用槍,最終打贏抗戰非常不容易。2020-2022或者2023年,是華為國產化生存時期,也是在這段時間內,隨著華為庫存先進器件逐漸用盡,逐步用國產器件替代,國際廠商技術將在這兩三年內不斷發展,而華為由於無法獲得最先進的器件,也無法在此基礎上推進研發,將會導致華為產品在技術上逐漸落後,原本領先的領域優勢不斷喪失。2022-2023年華為在解決生存問題之後,將會進入「新漢陽造」「新大刀長矛」時期,華為將面臨用劣勢器件集成的產品參與市場競爭,並且不斷追趕的局面,直到產品再次在性能上全面領先,這個時期將會比較長,預計要到2030年之後。這個時間取決於中國底層技術追趕西方水平的速度,EUV光刻機,2nm及以下的晶片生產製造技術,2nm及以下的半導體生產設備和半導體生產材料,以及對應的核心零部件,EDA軟體技術,都需要逐漸攻克,華為也只能依靠國家的整體技術進步了,畢竟華為再強也不可能什麼事都做。當然,好消息是技術落後的廠家並不是就無法生存,現在市場上就有不少技術落後華為的廠家,一樣活的好好的,這就是市場的魅力。至於我本人,華為以後搞出的是新漢陽造我肯定會支持,在這裡我不講中美科技戰中涉及的國家和民族情感,我作為普通消費者,美國人的行為剝奪了我自由選擇的權利,通過打壓中國頂尖廠家的形式,強迫消費者只能購買其他產品,使用性能更差的通信網絡,以保持西方系產品繼續從市場獲利,賺取高額利潤。美國因為自己的狹隘利益而侵犯了消費者的個人權利,不僅毫無愧疚和歉意,甚至還理直氣壯的說是為了保護網絡安全,把自己塑造成高尚的形象,這是無法接受的。幾十年前拿著國內薄弱的工業基礎下造出來的漢陽造,也能證明日軍甚至美軍並非不可戰勝,以後拿著中國工業體系支持下的新漢陽造,我相信不會比當年還差了。
擴展閱讀:
如何看待榮耀從華為獨立?——一些發散的想法 | 寧南山
國產化,一點也不能放鬆 | 寧南山
2020年臺灣產業結構簡析和統一後人心治理 | 寧南山
三代機與半導體誰更難--最近的一些感想 | 寧南山
從數據看越南製造對中國的威脅到底有多大?| 寧南山
背景簡介:本文作者深圳寧南山,坐標深圳,中產階級,有價值的產業,經濟,政經和生活內容信息提供者。文章於2020年11月28日發表於微信公眾號 寧南山(短文:華為的「新漢陽造」 VS 洋槍洋炮),風雲之聲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