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華為的「新漢陽造」 VS 洋槍洋炮 | 寧南山

2021-02-07 風雲之聲











「未來我們是競爭對手,你們可以拿著『洋槍『、』洋炮『,我們拿著新的』漢陽造『,新的』大刀、長矛『,誰勝誰負還不一定呢?」


公眾號一般髮長文,一兩千字的短文都發在其他平臺,不過現在也會試著偶爾在公眾號發下短文。
任正非前天送別榮耀員工的講話,裡面我比較感興趣的這句:「未來我們是競爭對手,你們可以拿著『洋槍』、『洋炮』,我們拿著新的『漢陽造』,新的『大刀、長矛』,誰勝誰負還不一定呢?」看來華為已經做好了未來會暫時回到上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初的競爭態勢的預期,在上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初,華為自研產品技術性能落後西方競爭廠家不少,是憑藉價格,服務,技術差異化競爭和快速響應贏得市場,因為產品技術力不一定等於市場競爭力。也體現出華為對一定能搞出「新漢陽造」「新大刀長矛」的自信。任正非用「新漢陽造」「新大刀長矛」來比喻幾年後的華為產品解決方案,也就是說華為在未來解決生存問題之後,將面臨晶片核心器件技術力上長時間落後的局面,尤其是那些對晶片性能和功耗要求較高的產品技術性能會受到很大影響。漢陽造是中國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期使用的主流國產步槍,由清末洋務派大臣、時任兩廣總督的張之洞在漢陽設立的漢陽兵工廠所製造。1891年,張之洞聽說了新型德國制式步槍1888式,從德國引進技術資料和生產機械,經過工廠建設,從1896年開始,漢陽兵工廠開始生產此型步槍,定名為八八式,這款步槍一直生產到1944年才停產,前後生產了將近50年,為當時中國生產時間最長的一種輕武器。從清政府的新軍,到民國的軍閥部隊,到抗日戰爭時期,都是國內各軍隊的輕武器裝備的主要槍型,甚至一直使用到抗美援朝時期。認識了這款槍,在看清末新軍,武昌起義,民國軍閥混戰,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各種題材的戰爭影視劇時,都可以想到劇中的士兵一定有使用漢陽造步槍的。

尤其是抗日戰爭中,國民黨軍,八路軍,新四軍的士兵都使用漢陽造步槍和武器先進的日軍作戰,漢陽造的數量超過性能更好的中正式步槍,仍然是抗戰軍隊的主力用槍,最終打贏抗戰非常不容易。2020-2022或者2023年,是華為國產化生存時期,也是在這段時間內,隨著華為庫存先進器件逐漸用盡,逐步用國產器件替代,國際廠商技術將在這兩三年內不斷發展,而華為由於無法獲得最先進的器件,也無法在此基礎上推進研發,將會導致華為產品在技術上逐漸落後,原本領先的領域優勢不斷喪失。2022-2023年華為在解決生存問題之後,將會進入「新漢陽造」「新大刀長矛」時期,華為將面臨用劣勢器件集成的產品參與市場競爭,並且不斷追趕的局面,直到產品再次在性能上全面領先,這個時期將會比較長,預計要到2030年之後。這個時間取決於中國底層技術追趕西方水平的速度,EUV光刻機,2nm及以下的晶片生產製造技術,2nm及以下的半導體生產設備和半導體生產材料,以及對應的核心零部件,EDA軟體技術,都需要逐漸攻克,華為也只能依靠國家的整體技術進步了,畢竟華為再強也不可能什麼事都做。當然,好消息是技術落後的廠家並不是就無法生存,現在市場上就有不少技術落後華為的廠家,一樣活的好好的,這就是市場的魅力。至於我本人,華為以後搞出的是新漢陽造我肯定會支持,在這裡我不講中美科技戰中涉及的國家和民族情感,我作為普通消費者,美國人的行為剝奪了我自由選擇的權利,通過打壓中國頂尖廠家的形式,強迫消費者只能購買其他產品,使用性能更差的通信網絡,以保持西方系產品繼續從市場獲利,賺取高額利潤。美國因為自己的狹隘利益而侵犯了消費者的個人權利,不僅毫無愧疚和歉意,甚至還理直氣壯的說是為了保護網絡安全,把自己塑造成高尚的形象,這是無法接受的。幾十年前拿著國內薄弱的工業基礎下造出來的漢陽造,也能證明日軍甚至美軍並非不可戰勝,以後拿著中國工業體系支持下的新漢陽造,我相信不會比當年還差了。

擴展閱讀:

如何看待榮耀從華為獨立?——一些發散的想法 | 寧南山

國產化,一點也不能放鬆 | 寧南山

2020年臺灣產業結構簡析和統一後人心治理 | 寧南山

三代機與半導體誰更難--最近的一些感想 | 寧南山

從數據看越南製造對中國的威脅到底有多大?| 寧南山


背景簡介本文作者深圳寧南山,坐標深圳,中產階級,有價值的產業,經濟,政經和生活內容信息提供者。文章於2020年11月28日發表於微信公眾號 寧南山(短文:華為的「新漢陽造」 VS 洋槍洋炮),風雲之聲獲授權轉載。

相關焦點

  • 我可以,你不可以--由澳大利亞事件看西方人的心理 | 寧南山
    像是西方尤其是美國對於中國,就很希望中國走向「民主化」,這就是他們為我們安排的道路。我們有時可以在國內看到這樣的言論,「美國對中國企業和個人的長臂管轄和審判肯定是公正的,因為他們法製程度很高,而且你看他們的司法部門也處罰歐洲企業和美國企業」,「西方指責中國的人權和制度是因為普世價值,你看他們的媒體也揭露自己侵犯人權的行為」。
  • 韓國瑜稱2020選舉不公平:蔡英文「洋槍洋炮」,他只有「小水果刀」
    韓國瑜(圖源:東森新聞雲)海外網7月29日電 高雄市長韓國瑜28日剛剛獲得國民黨「全代會」提名,成為2020「大選」參選人,他當日傍晚趕赴臺東時表示,2020選舉對他、國民黨都是一場不對稱不公平的選舉,蔡英文的武器是「洋槍洋炮
  • 華為也沒料到,當初的親兒子變成對手,還想搶走銷量第一的寶座
    美方禁令一經生效,華為供應鏈中的多位晶片供應商都被迫中斷了與華為之間的合作。得益於儲備還算充足,晶片供應鏈被切斷後,華為手機業務目前依舊在正常運營。11月17日,華為出售榮耀品牌相關業務資產,25日召開了榮耀送別會。在送別會中,任正非發表了一番悲壯但令人熱血沸騰的講話。任正非表示:「離婚」後就不要再藕斷絲連,榮耀不要心疼華為,要去想自己的未來;榮耀要做華為全球最強的競爭對手,超越華為,甚至可以喊打到華為。
  • 華為榮耀新機曝光,國產手機「一哥」之爭將開啟?
    前段時間,華為作價400億美元出售了榮耀品牌,任正非在送別會上發表了沉重的講話。他表示,剝離榮耀是為了盤活榮耀,迅速恢復生產,解決上下遊合作夥伴面臨的困難。
  • 《漢陽造》熱播 孫寧:找個精神層面懂你的人
    《漢陽造》正在熱播。7月19日,女主角孫寧接受網易娛樂專訪,自稱不懂槍的她在劇中遭遇到特別多的槍戲,好在邵兵很在行幫她通關。孫寧。「女漢子」卻被槍難倒《漢陽造》以中國第一代名槍「漢陽造」的研發、製造為核心,年代跨度一直從抗日戰爭到抗美援朝。孫寧在劇中飾演國民黨接管漢陽兵工廠的高級女軍官楚蝶,從螢屏表現上看,孫寧的這一角色突破其柔弱外表的束縛,活脫脫一個集霸氣與果敢於一身的「女漢子」。
  • 2020漢陽數字經濟沙龍圓滿落幕:領航數字經濟 打造漢陽引擎
    2020年12月11日下午,由漢陽區科學技術和經濟信息化局、漢陽區商務局、漢陽區招才局、漢陽團區委、漢陽區人才服務中心主辦,五裡墩街工委辦事處、武漢萬科商業管理有限公司、萬科未來中心、武漢星商匯承辦的「賦能升級·數造未來」——2020漢陽數字經濟沙龍」圓滿落幕。
  • 西南財經大學湖北校友會落地漢陽
    中新網湖北新聞5月25日電 (張夢婷)長江經濟帶發展暨新漢陽造經濟論壇5月25日舉行,來自政研企領域的200多位嘉賓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武漢在長江經濟帶產業轉型中的挑戰和機遇。與會專家聚焦「新漢陽造」探討企業和園區轉型升級路徑。西南財經大學校長卓志出席論壇並致辭。  論壇上,漢陽經濟開發區與西南財經大學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在戰略決策、金融合作、幹部人才交流培訓等方面進行合作,充分發揮西南財經大學在經濟、金融、人才等方面的突出優勢,推動漢陽經濟開發區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 明早10點首場「漢陽造」進社區一大波崗位...
    楚天都市報4月30日訊(記者向清順 通訊員劉晶晶 嚴軍)為助力轄區企業復工復產,促進經濟復甦,5月1日上午,漢陽區首場「漢陽造」進社區「送崗位、送健康、送福利」三送活動將來到江堤街江欣苑社區,為漢陽本土企業帶貨、讓社區居民直接得實惠。全國網民均可通過在線直播參與,搶購優質漢陽造產品。
  • 韓首爾大力修復遭日軍破壞的漢陽古城欲申遺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韓國《中央日報》29日消息,韓國首爾南山會賢角一帶漢陽都城城廓曾在日本帝國主義強佔時期與20世紀60年代經濟開發期時被破壞拆除。日前,首布公布,有望重拾古城100年前的舊貌。報導稱,5月28日首爾市公布,將從6月份開始對南山中央廣場一帶漢陽都城區間進行第3階段發掘調查,並計劃在2015年之前結束城廓復原與公園建造工程。
  • 華為堅決不造車?蘋果:你以前也說過不造手機
    這就明擺著,華為離造車就是「一步之遙」,也難怪每次華為在汽車領域有所動作,都會被外界解讀為:華為要造車。 華為堅持不造車的原因? 為什麼華為偏不造車呢?原因有很多,這裡揪幾個最明顯的來聊一聊。
  • 任正非:榮耀要做華為最強的競爭對手
    11月26日訊,華為總裁辦今日發布了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榮耀送別會上的講話,鼓勵新榮耀擁抱全球化,做華為最強的競爭對手。任正非建議新榮耀擁抱英、美、歐、日、臺、韓的企業,與美國優秀的科技企業大膽堅定的合作。 (財新)相關閱讀:低調走過雙11後,榮耀的事終於確定了。2020年11月17日,華為官宣出售榮耀100%股權。華為在聲明中稱,交割後的榮耀,華為不佔有任何股份,也不參與經營管理與決策。
  • 華為不造車 為什麼「有效期」三年?
    2019年5月,華為正式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與四大BG平級,同時稱不造車。五個月後,在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再重申,華為要幫助車企「造好」車、造「好車」。 到了今年10月,在Mate 40系列華為中國區新品發布會上,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品牌「HI」宣告同時上市。
  • 華為小米「上車」記:屢次「被造車」原因何在?
    「眾所周知,投資造車的前提是要有資本實力,華為和小米被公認為是成功的科技公司和製造商,一直有良好的營收,容易讓人有聯想。」12月20日,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鍾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有種形容說是智能網聯電動汽車如同一臺移動的大手機,所以有人按此邏輯推演認為華為和小米等手機業巨頭可以把新業務延伸到汽車業中,重新複製手機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