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馬博覽會
在結束倫敦馬拉松的旅遊之行後,趁著五一假期提前規劃了加拿大之行:先在班夫和賈斯博的國家公園體驗了冰雪與山澗的廣袤,3號返回到溫哥華直奔馬博會,穿過了溫哥華市中心的擁堵和喧鬧,抵達繁華的商貿區國際展覽中心。
剛剛抵達那裡時,同事便說:感覺這裡的建築和環境與香港的維多利亞港很像。陽光雖好但海風頗大,大批的私家郵輪和水上飛機的停港,與香港的緊促不同:溫哥華的遊客慵懶的端著咖啡在海邊礁石旁曬太陽,身穿比基尼的姑娘也是悠然自得的擦著防曬油。看到此情此景不禁感嘆資本主義國家的小資生活啊。
一進大門就可以看到相應參賽號的櫃檯,左手邊是服務問訊臺,不記得參賽號的朋友說出全名就可以查到號碼,出示護照就直接拿到了參賽號碼布和官方介紹。
工作人員大多是社會義工,熱情而高效,並且都會給選手送上參賽的祝福,心中很是溫暖。
參賽服則是在出口前,最後領取。我記得當初曾經諮詢過幾家海外賽事的組委會,為什麼要把Pick up中的產品分開,衣服或者某樣紀念品放在他處。
當時得到的答案是:為了讓選手儘可能的多逗留,刺激博覽會的銷售。
透露一下,你知道把參賽包拆開發,會刺激多少銷售率的提升嗎?——450%!
也就是說只要你願意在博覽會長時間的溜達,吃吃喝喝,時間越長,你的購物慾望就越大。
溫哥華馬拉松博覽會做的規矩又豐富。雖然可擼羊毛的地方不多,但是官方服裝,贊助商體育裝備、食物補給也是相當豐富。
其中有兩個展位著實顯眼,一個是緊挨著官方賽服旁的361度(海外版),另一個是在第三排的始祖鳥。
不可否認,近些年國產的運動裝備已經有了很大的技術突破,各家都拿出了過硬的獨家材料主攻技術創新,甚至是收購海外品牌。能夠在海外馬博會中看到國產品牌,心中難免溫暖起來。
而作為全世界最著名的戶外裝備品牌--始祖鳥(加拿大本國品牌),一向是低調高端強技術核心的典範。雖然展位並不大,但是最新上市的Norvan越野系列也是分分鐘斷號。
溫馬的視覺色調是天藍色,整個博覽會像被藍色包裹住般,各個背景板前簇擁著選手爭相拍照合影。
藍色是溫馬的標誌,是碧藍的大海和湛藍的天空相融的顏色,是一種在陽光下讓我們感覺涼爽而明亮的色彩,也是讓選手跳躍出整個畫面的最佳背景色。
比賽過程
一切準備就緒,只待6日清晨的鳴槍開賽。
正如組委會不斷提醒的那樣:又是一年高溫暴曬,但這不正是溫哥華春天的特色嗎?
做好了一切防曬措施後,早上8點走進檢錄區。溫馬的區域用不同的顏色來區分,幸運的是我竟然被分到了精英橘黃色區域,然而一心只想慢慢享受賽道風景的我,跟隨搭檔來到了棕色區域的末尾。沒想到溫馬的檢錄並不嚴格,全憑自覺。
倒計時開始時和選手們一起歡呼,8點30分,鳴槍開賽後,隨著人群向前走。
主持人在起點拱門旁的舞臺上為選手加油鼓氣,同時也兼任鳴槍指揮。一個區域起跑後,間隔1分鐘下一個區域再起跑。這也確保了並不寬闊的溫哥華賽道一直比較順暢,並沒有擁堵。
這裡不得不提的是,和眾多完全嚴格封路的比賽不同,溫馬佔用的城市主幹道並不多,大多是沿海景觀道、UBC大學的海邊公路、居民區內林蔭道,這樣做極小的影響城市交通,而林蔭道旁的櫻花樹密布更是錦上添花。
跑過居民區時,觀眾明顯增多,他們用自己的方式為大家加油,因為胸前有我的英文名,所以一路上聽到的全是「Come on Wendy.」 「You can do it Wendy.」 「Wendy,you are hero」 「Wendy..Wendy..you are the best」…… 明明說好的是走一場最美的馬拉松,但當聽到如此閃耀般的加油時,莫名的抬腿跑了起來。
這裡透漏一個海外比賽的小訣竅,一定要在衣服上加印醒目的名字或國旗,這樣你在賽道上的人文體驗會急劇爆棚,仿佛冠軍般的禮遇,一路都是粉絲與你互動。
在這兒要提一下真正的冠軍,溫馬歷史上第一個中國籍全馬冠軍——來自上海的鄭芝玲。
賽前中國籍跑友見面會上她跟隨教練露相,表示會盡力跑出好成績。還是在校生年輕的她,此次奪冠也預示著今後她將成為國內眾多馬拉松賽事的佼佼者。
賽道體驗
轉來說說賽道。
由於賽前認真的做了賽道分析,知道溫馬的賽道較為平緩,除了9公裡後長達1公裡的好漢坡(50米爬升)。
聰明的組委會將這個通常被人吐槽的大爬坡用巧妙的方式轉變成溫馬的又一大亮點:在開始爬坡前特設一個計時點,而在爬升結束再設置一個計時點,並專門開設了一個獎項:最短時間完成好漢坡的選手將收到官方獎勵。這種競技項目在國內的馬拉松裡還未曾出現過。
16公裡後的賽道開始進入UBC大學校園。作為全北美最美的校園,UBC的賽道上幾乎看不到教學樓,教學樓被密不透風的參天大樹層層圍住,只能發現一棟棟磚紅色的建築散落在草坪上。
左手邊便是漫長的海岸線。強烈的海風被一層層的楓樹所隔檔,相對較矮的櫻花樹則穿插在楓樹的前面,淡淡的粉色或白色成為一片片綠葉中的點綴。無法想像這裡的學生有多幸運,每天生活在海天一線的花園裡。
我跑過許多自稱為最美海岸線的馬拉松賽,像國內的秦皇島、石梅灣、澳洲的黃金海岸,然而跑了溫馬之後才發現,這才是我心中的海岸線馬拉松最完美的樣子。
原本想像中一覽無餘、被太陽暴曬的海邊,卻因緊貼全溫哥華最大的市內公園——斯坦利公園而被大樹蔭蓋住。
雖然不幸的是容易被海鷗的糞便砸中,但時而可欣賞腳下的金色沙灘,時而又是跑在海邊的懸崖峭壁上,後15公裡絕美的海岸風光使平坦賽道上的每位跑者都倍感幸福。
我們想要的跑向大自然,跑進風景裡不就是這個樣子嗎?
一邊奔跑一邊與身邊擁有八塊腹肌的在沙灘打排球的型男打招呼,一邊被穿著比基尼身材火辣的金髮美女打Call,讓我第一次感受到原來在不封路的自然道路上奔跑時,參賽選手和普通城市遊客可以如此和平共處。
相比之下,國內的大多比賽因為封路而把觀眾遠遠的隔離在馬路對面,甚至為了保證比賽順利進行把線路改到荒無人煙的開發區或者快速路上。
溫馬也許永遠無法像六大滿貫那樣創造各種世界冠軍,但這種看似「慵懶」而又「實用」的組織,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什麼叫做「包容」。
有一種快樂與速度無關,正如不是所有的海邊賽道都能媲美溫哥華。
溫馬的官方補給非常規矩。由於天氣炎熱,從五公裡開始,每2.5公裡都會有序的設置補給站,每1.5公裡會有熱情的志願者遞上純淨水。
海外賽事的志願者大多都是社會義工,所以年齡段分布很廣,上到70多歲白髮碧眼的老奶奶,下到5歲拿不穩杯子的小娃娃,都會熱情的幫你遞上水杯,臨走前還不忘為你加油。
Clif的能量棒簡直美味極了,由於被太陽曬過而稍微鬆軟,剛好不會由於太硬而使選手沒了食慾。藍色或紅色包裝的Clif能量膠是那種沒有死甜而過分粘稠的液體膠,即使跑得慢一樣有的吃,不像國內很多500以後的選手跑到一半就出現斷糧的被遺棄感……
賽道上只看到了兩處私人補給,是當地的一家運動俱樂部提供的,竟然有披薩、冰可樂、薯片、麵包、蛋糕、巧克力、軟糖……由於不好意思過去拿以至於比賽結束還很遺憾,不知道在賽道上喝冰鎮可樂吃披薩是什麼感受。
臨近終點的1公裡處開始從斯坦利公園轉進繁華市區,在兩個彎道下坡後,倒計600米處被熱情的市民所圍觀,熱情的尖叫和鼓掌成了最後的打氣加油。
下午兩點半,暴曬了將近一天的攝影師和工作人員仍在終點忙碌,為我們拍攝衝刺畫面、掛上獎牌送祝福。終點示愛是跑馬愛好者的專屬,不分國籍。
迎接我們的完賽食品盛宴有:三種口味的薯片、全麥餅乾、巧克力能量棒、果汁飲品、芝士三明治、香蕉……
完賽後的我把這些美味一頓糧吞虎咽,坐在路邊當作午餐一輪又一輪的吃起來。每個離開的選手都是抱著一大捧食物,掛著完賽獎牌幸福的離開賽後區域。
在不斷的被市民和公交司機喝彩稱讚後,榮耀的回到住處,結束這一場落櫻繽紛與成蔭綠樹相交錯的、身臨最佳海景賽道的「觀光」之旅。身體雖然略顯疲憊但卻滿是幸福的成就感。
若能一直奔跑在如畫般的風景裡,再多一個42公裡又有何妨?
世上有許多的馬拉松比賽,有讓人目不暇接的絕美海岸線,也有數不清的粉白櫻花交疊,更有漫山遍野的楓葉疊嶂。然而,我想能夠把這些元素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碧海藍天金色沙灘中跑一場,就只有溫哥華。
在這個素來被文藝範兒和幸福感籠罩的城市,沒有別離,只有期待下一次的再次相遇。
溫哥華,不別離
(本文首發於咪咕善跑,版權歸咪咕善跑所有)
…………end…………
路璐
放下畫筆 穿上跑鞋 源於一份熱愛擁抱美食 享受生活 擁有無盡好奇攜馬甲線滿世界跑馬用文字記錄燦爛生活這就是我
WE RUN BECAUSE WE 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