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2008年4月6日,在聖火傳遞起點――溫布利體育場,中國駐英國大使傅瑩(中)與兩名護火手合影。當日,北京奧運會聖火傳遞活動在英國倫敦舉行,這是北京奧運會聖火境外傳遞的第四站。新華社記者 謝秀棟 攝
中國駐英大使傅瑩說溫家寶總理訪英十分成功
傅瑩轉達溫總理意見 望劍橋給肇事者繼續學習機會
中國駐英大使傅瑩6日對華文媒體說,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溫總理農曆新年伊始即對歐洲進行「信心之旅」,非常契合當前形勢和各國的期待。溫總理講的「信心比黃金和貨幣還要重要」也被廣泛報導和引用。
溫總理訪問很成功,不是說中英兩國之間就沒有分歧和問題。「英國社會還存在對中國的不了解、不理解甚至是誤解,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往往會滋生一些消極負面的東西,改變這種情況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艱辛的努力。應該說通過溫總理的『信心之旅』,將兩國關係特別是人民之間的感情拉得更近了。」
對於劍橋大學發生的幹擾溫總理演講的意外事件,傅瑩表示,雖然事情本身是個壞事,但通過圍繞這件事的折衝和處理,中英雙方增進了相互了解與信任。
她說:「很多英國人看了電視後,對溫總理處變不驚、從容鎮定印象深刻,紛紛給予好評。無論是參加演講的劍橋師生,還是英國和中國民眾,都對幹擾的行徑表示強烈不滿,對肇事者表示譴責。我聽說,那個肇事的德國籍學生事後也對自己的行為表示後悔。事實上,他對中國的指責自己也說不清楚,完全是人云亦云、東施效顰而已。」
傅瑩指出,中國和英國等西方國家都有很多優秀之處,也都並不完美,中國和西方人民應該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相互學習。劍橋是世界知名的高等學府,培養了牛頓、培根、徐志摩等知書達禮的大學者,一向鼓勵理性的學術討論和爭鳴,扔鞋之舉與劍橋的傳統相悖。正如理察校長所言,暴力行為與大學秉持的價值觀背道而馳,劍橋大學對此堅決反對。
傅瑩表示相信,「個別人的違法行徑,不會影響劍橋與中國的合作。」她同時也希望劍橋大學通過此事汲取教訓,進一步努力增進來自西方國家的師生對中國的理性認識和全面了解。
「溫家寶總理向劍橋大學贈送中華數字書苑,就是希望劍橋人能夠獲得更多、更準確的有關中國的材料,來研究、理解和介紹一個真實、開放和發展的中國。」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馬桂花發自倫敦)
責編:伍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