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他的報告 2000多名學生立志投身軍營

2020-12-16 中國軍網
馬震向同學們介紹關於部隊優秀官兵成長成才的典型事跡。

又到一年徵兵季,學子報國情更濃。5月初,安徽省靈璧縣的高三學子們,接受了一場場道德榮譽洗禮和國防知識教育。駐京某部靈璧籍現役軍人、救人英雄馬震受靈璧縣人武部邀請來到他們身邊,用自己的從軍經歷,激發了廣大高中學子參軍報國熱情。

經過24年的軍營錘鍊,馬震練就了過硬的軍人素質。今年1月7日,他在北京市海澱區北塢公園勇救落入冰窟父子的先進事跡被廣為流傳。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些天,在靈璧縣每一所高中校園內,馬震一到宣傳活動現場,就受到師生們熱烈的歡迎。活動中,英雄馬震同師生分享了自己的成長成才歷程和英勇救人事跡,並與同學們進行了熱烈的思想交流互動,鼓勵同學們積極響應祖國召喚,履行公民職責和義務,踴躍應徵入伍投身國防,保家衛國。

一場場報告,震顫心靈;一次次對話,點燃激情。靈璧一中應屆高三學生張鑫感慨地說:「聽了馬震叔叔的英雄事跡,我們大家都被他見義勇為的壯舉所感染。高考即將來臨,我想用自己的青春夢想,投身國家強軍興軍建設中去。剛才我諮詢了大學生士兵的相關政策,準備跟一些同學去報名。」

與此同時,靈璧縣徵兵辦給同學們發放了2000多冊《徵兵宣傳冊》,重點宣傳了《兵役法》《國防法》和參軍入伍享受的優惠政策,闡明了高考和當兵的辯證關係,鼓勵同學們努力認真學習,全力備戰高考,踴躍報名參軍。

活動期間,2000餘名莘莘學子紛紛在徵兵宣傳條幅上簽名,立志投身軍營、建功立業。

風華正茂之際,正是參軍報國之時。無數江淮兒女在英雄的感召下積極響應祖國號召,踴躍報名參軍,飛揚的青春即將在軍營中綻放出亮麗光芒。

相關焦點

  • 【強國徵文·高中組】趙書銳《努力學習 立志投身軍營 報效祖國》
    我是一名即將踏入高三年級的學生,同時也是一個軍人家庭的後代,從小就受到父親的影響,他常告訴我:「長大了去當兵,扛槍保衛國家。」以前不是太理解,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高中學習生活的不斷深入,我對自己的將來有了更新的認識,那就是:要做一個真正的中國男子漢,要珍惜當前努力學習,要報考軍校投身軍營,要強健體魄保衛國家。
  • 投身軍營建功立業 書寫燦爛無悔青春
    王英浩 攝圖:日前,南開區今年首批入伍的新兵踏上徵程,奔赴祖國的四面八方,帶著家鄉父老的囑託和希冀投身綠色軍營,書寫無悔青春。通過視頻連線,請去年給習近平主席寫信的南開大學入伍學生胡一帆,介紹自己在部隊學習工作、鍛鍊成長的收穫和感悟,還播放了收到習近平主席回信勉勵的大學生代表的寄語VCR;南開大學歷史學院2016級學生朱恆宇代表今年新入伍的新兵發言,表達參軍入伍的喜悅心情和建功軍營的決心。
  • 信豐孤兒陳永順大學畢業投身軍營報效祖國
    「我吃百家飯長大,理當感恩社會」信豐孤兒陳永順大學畢業投身軍營報效祖國9月6日,記者從信豐縣徵兵辦得知,今年22歲的大塘埠鎮青年陳永順成功應徵到了空軍飛行訓練基地。這個夏天,陳永順前來應徵的事情特別引人關注,因為他是一名特殊的孤兒,大學畢業後希望能投身軍營來回報社會對他的關愛。陳永順是信豐縣大塘埠鎮大塘村人,1992年出生後,和其他孩子一樣他也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可一年之後,不幸就接踵而至。1993年父親因病去世,不久,與他相依為命的母親也改嫁他鄉。陳永順的不幸遭遇,牽動了許多人的心。
  • 北京這73名大學生毅然投身軍營,還都來自同一所大學!
    金秋九月是收穫的季節,經過嚴格體檢、政審、役前集訓選拔,73名北京聯合大學男生穿上軍裝,攜筆從戎,投身強軍偉業!9月10日上午,北京聯合大學第一批36名新兵踏上前往軍營的列車,開啟了他們的逐夢之旅。根據區武裝部安排,其餘新兵將於11日、12日內分批次走完,校武裝部將繼續全程跟蹤、全力保障,確保送兵工作圓滿完成。
  • 讓青春夢想從這裡起航 記瓊大學生赴軍營體驗
    5月21日下午,海南省軍區某通信團迎來一批特殊的客人:200名有應徵入伍意向的大學生走進火熱軍營,感受軍人的血性與膽氣。為進一步激發大學生的參軍熱情,該團與海南省軍區某部、龍華區武裝部等單位共同舉辦「大學生赴軍營體驗日」活動,組織駐地大學生入營參觀見學,體驗軍旅生活、感受軍人風採,注入軍營正能量,引導大學生到軍營實現夢想,堅定大學生攜筆從軍志向。
  • 重慶綦江:321名新兵將陸續奔赴軍營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 江於同9月9日,重慶市綦江區召開2020年度新兵歡送大會暨國防教育宣傳周啟動儀式,9月10日起綦江區徵集新兵開始按照輸送計劃,陸續奔赴軍營。雖然還未正式踏入軍營,但在穿上軍裝的那一刻起,他們就把保家衛國的責任抗在了肩上。羅湛今年23歲,是重慶電信職業學院的畢業生,為了實現自己的軍人夢,毅然選擇從軍入伍。
  • 熱血軍營,無悔青春
    1 綜合版《參軍報國,不負韶華》 以「青春追夢」為主題,著力展示軍營大學校對新時代青年的人生塑造
  • 義務輔導功課 立志報國參軍 他們用行動詮釋當代年輕人的青春
    龍玲說,聽到村裡要組織輔導班義務給村裡留守的孩子上課,她就主動報了名,今天也是她第一次上課。大學生 龍玲:就我下午上課,剛才也是上的第一節課,然後我感覺孩子們都還挺積極主動的,學習都比較主動,比較熱情。為了讓留守兒童有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村裡全天開放圖書館,教室也配備了風扇。
  • 新鄉醫學院2000多名學生積極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今年7月至今,新鄉醫學院2000餘名學子迎著朝陽走上街頭、走向基層,深入社區、下沉鄉村,開展著社會實踐活動。在周口市鹿邑縣宋河鎮,2018級麻醉學專業學生張猛和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盧雨欣在漯河市召陵區青年鄉磚橋,來自2018、2019級兒科學、醫學影像學等專業的學生劉丹陽、李登科、李哲臣、王淑婷、樊恆攀,對青年鄉磚橋周圍村子中小學學生分布及醫療情況進行了走訪調研,開展集中課業輔導及 「我是小小想像家」 等興趣拓展等義務支教活動,同時注重孩子心理健康,幫助孩子們正確認識疫情,樹立心理健康意識,有效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
  • 在軍營裡找到人生「加油站」
    昨天是「八一」建軍節,記者專門採訪了3位南京籍入伍大學生,聽他們講述綠色軍營裡青春飛揚的故事。書寫最美芳華,成為受閱女兵方隊一員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儀式上,巾幗不讓鬚眉的女兵方隊一出場便驚豔世界。在英姿颯爽的女兵方隊中,有一位南京姑娘徐宇萱,位於女兵方隊第四排面第16名。
  • 《學生立志文》概述(完整版)
    《學生立志文》是我2015年在赤峰講課的時候,一位老師課後找我,大致的意思是:現在的孩子太難管了,不聽話,課堂紀律差,不愛學習。管淺了,學生不聽;管深了,家長不願意,太難了。請我給她的學生擬個立志文,從立志上引導學生。我就讓她根據學生的情況寫個立志文,然後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修改,早期的學生立志文就這樣誕生了。
  • 教育部:組織中學和高校學生收看徵兵宣傳片 引導學生到軍營建功立業
    中國網8月5日訊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教育部辦公廳近日發布《關於組織學生收看2020年徵兵宣傳片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視大學生徵兵宣傳工作,通過校園閉路電視、校園網等平臺滾動播放綜合版(1部)和微電影版(1部)2個版本的2020年徵兵宣傳片,並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廣泛傳播。
  • 吳良鏞:挑學生了解的講 學生:大多都在認真聽
    曾任其科學秘書的清大教授武廷海,則對部分學生睡覺表示理解。睡覺學生在網上遭批評9月16日,在人民大會堂2014年首都高校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上,92歲高齡的國家科技最高獎獲得者吳良鏞院士拄著拐杖,在工作人員攙扶下,一步一步緩緩走上了報告臺。中青在線的報導稱,臺下坐著的是首都多所高校近6000名新入學研究生。
  • 文職人員特別報導:在投身強軍偉大實踐中放飛夢想
    去年11月21日,「軍營傳軍運」全國媒體宣傳採訪活動第七站走進學院時,她獲贈了軍運會觀賽直通車邀請函。從她的經歷中,我感覺到這裡是一個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新的地方。   「勤奮學習、立志成才、軍政兼優。」漫步校園,我無意間看到了學校的校訓,也聯想起母校南開大學的校訓:允公允能,日新月異。
  • 香港年輕碩士立志投身太平間工作 樂於侍奉離世病人
    中新網9月26日電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導,太平間工作對不少人而言都會敬而遠之,但現年24歲的鄭文翰,在香港浸會大學公共事務倫理學文學碩士課程畢業後,便立志投身太平間工作,現在任職香港瑪麗醫院病人服務助理,需負責遺體清潔及處理,及搬運和儲藏殮房內的遺體。
  • 紅河新聞 | 軍營開放日:講革命傳統 聽英雄故事
    為提升全民國防意識,進一步營造崇尚英雄、學習英雄、捍衛英雄、關愛英雄的濃厚氛圍,推進國防教育向社會各界普及深入,9月16日,在第20個全民國防教育日到來之際,蒙自軍分區軍營迎來14名戰鬥英雄及150餘名學校師生,通過講革命傳統,聽英雄故事,傳承愛國主義精神。
  • 雙胞胎兄弟上演軍營「龍虎鬥」,誰勝誰負?
    今天出版的《解放軍報》就用一組照片給您講講兩人在軍營較量的故事。抗戰時期,李洪勳一家8人先後投身革命,他的兄弟中有2人壯烈犧牲。時光荏苒,家族的新一代李永山、李永水兄弟在聆聽先輩的革命故事中長大。2012年,從小就立志報國的兄弟倆從山東科技職業學院入伍,成為北部戰區陸軍某旅的戰士。傳承家族的紅色基因,兄弟倆在英雄部隊的沃土上茁壯成長,表現出比同齡人更堅定更成熟。
  • 軍營迎來「小小兵」( 1 / 13 )
    軍營迎來「小小兵」——新疆軍區某團「軍營開放日」見聞11月16日上午,新疆軍區某團迎來了駐地塔孜洪鄉八村小學的40多名學生,官兵們精心準備的「視聽大餐」給學生們帶來一次難忘的軍營「初體驗」。該團領導介紹,他們與該村共建以來,開展「軍營開放日」活動已經成為常態。學生們一下車,就被軍營裡的「新鮮事物」吸引,興奮得又蹦又跳。他們走進民族六連,參觀連隊榮譽室、班排宿舍、戰備庫室,被一張張斑駁的歷史照片、獎狀,生動的連史故事,稜角分明的擺放深深震撼,小臉蛋上時而緊張肅穆,時而充滿敬佩。
  • 獨家:「吳老自己寫的報告,希望媒體不要再打攪他」
    他堅持站著35分鐘講完了以《志存高遠身體力行》為題的報告。但放眼臺下,大批後排學生一片片「倒」下,趴在桌上睡去。  中國青年報記者邱晨輝稱,當時工作人員怕出現意外,專門搬了把凳子坐在報告臺吳老身後。而臺下坐的首都多所高校近6000名新入學的研究生「倒」下一片。  對此,浙江在線記者獨家採訪了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武廷海,他曾擔任吳良鏞院士的科學秘書。
  • 湖北一高中千名學生上"吃苦課":住倉庫洗冷水澡
    寒風中徒步七小時,倉庫裡打地鋪睡四晚,洗澡只能用冷水……上周五(10月13日)到明天(10月17日),華師一附中高二年級1200多名學生,要體驗5天這樣的艱苦生活。記者了解到,該校這個特色社會實踐活動始於1990年,到今年已經堅持了28年。每年的體驗內容略有不同,但被老師和學生們稱為「上一堂吃苦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