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爭議

2020-12-11 騰訊網

「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

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作文的題目是「生活在樹上」,開篇第一句「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

這樣的開頭,連續拋出「海德格爾的名言」和生僻的「嚆矢」。馬丁·海德格爾,德國哲學家是20世紀存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嚆矢,比喻事情的開端。

直到文章的中部,才明白「生活在樹上」的含義可以從「生活在樹上的柯希莫」中尋找到呼應,文章結尾,說出文章的主題:始終熱愛大地,又體現個體的超越性。

這樣的文章難以在短時間內品讀出其中的意味。第一個老師給39分,可能是因為文章過於晦澀穩重,讓人不容易讀懂。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

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教授點評稱,「它的每一句話都圍繞著個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會的期待之間的落差和錯位論說,文章從頭到尾邏輯嚴謹,說理到位,沒有多餘的廢話,所有的引證也並非為了充門面或填充字數。」但點評專家同時也指出,寫成這樣需要考生閱讀大量書籍,文字表達如此學術化,也不是一般高中學生能做到的。「當然,其中的晦澀也不希望同學們模仿。」

該篇作文引發熱議。

有人認為考生有著廣泛的閱讀面和較深的文學素養,也有人認為這篇文章用字生僻,用詞晦澀,華而不實 。

不認可「文章內容」的網友認為,文章的文風很奇怪,引用多位名人名言,反而顯得內容哲理性太強,尤其是能用正常的文字表達為什麼要用生僻字,更加讓人不容易看懂文章具體要表達的意思。

寫文章最終目的還是傳達自己思想,應該選擇最恰當的表述方式,而不是過度的引經據典。網友質疑這篇高考作文一味地選擇尼採等世界名人晦澀的句子,賣弄一些自己也不是完全理解的辭藻 名人名言,顯得無文採可言。這樣的文章不配「滿分」。

認可的人,則表示很多考生喜歡在文章裡引經據典,但是這篇滿分作文能夠完美嵌入像海德格爾,黑格爾的名言事例,涉及了很多現代社會人類學的理論。

文章裡表達的東西在高中生裡絕對算有深度,結構承上啟下,融會貫通。作者合理地引用名人名言的意思,應該是理解了這些名言的意思。所以,獲得滿分似乎在「情理之中」。

在考場短短的時間裡,能有效整理看過的生僻,有條理地切合題目的知識,還能夠用老道的文筆成功整合成完整的文章,作者的作文水平確實很高。所以,也有網友認為,不論是否有賣弄的嫌疑,光是這樣的能力就配得上滿分。

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的資深傳媒人朱學東在微博評論稱,「高考作文考什麼?我想無非就是主題,圍繞主題的展開的邏輯演繹,遣詞造句能力等等。這篇滿分作文,在這三方面是夠格的,無論是主題,邏輯和文字表達。」 朱學東稱,「不是說每個人都要這樣學,但是,出現了,罕見,更應該鼓勵。這個意義上,給滿分,我也不反對。」

8月3日,作家馬伯庸在微博評論稱,前述文章很難用「滿分作文」或者「爛作文」來簡單地評價。他稱,文章用了一大堆生僻詞、生僻典故以及祓魅與賦魅,實踐場域的分野、理想期望範式等學術語句。「讓人覺得驚訝的是,這些生僻詞、生僻典故和生僻表達都用對了地方。」

高考取得滿分的作文,行文方式和評卷標準都會對第二年高考產生導向。如果考生沒有足夠量的知識貯備,建議不要去寫這樣哲理性強的作文。否則,缺少過硬的作文技能,很可能會判成不知所云的「高深」作文,拿不到滿意的分數。

相關焦點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滿分作文?
    最近,浙江教學月刊微信公眾號上刊登了一篇浙江省的高考滿分作文,這篇作文的題目是《生活在樹上》。1《生活在樹上》何以得滿分?《生活在樹上》這個作文題目化用了義大利當代作家卡爾維諾的代表小說《樹上的男爵》。這篇小說主要是講述了一個從 12歲就開始,生活在樹上的孩子。他一輩子都與地上生活完全隔絕,在樹上他找到了自己的心靈歸屬。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爭議
    ——生活在樹上」這篇文章可以說是真的晦澀難懂,出現了太多人名和引用專業知識,用術語堆砌成的一篇文章,為何被打了滿分?這種文章在高考時被打了滿分,我們不得不思考語文作文的評分標準乃至高考公平的嚴肅問題了。因為任何一篇滿分作文,到後來都會被刊出,作為之後每一屆學生的參考標準,是之後學生的模範。這樣的文章被評為滿分,以後的學生也會接著寫用術語堆砌起來的晦澀難懂的文章。在高考這樣影響人生命運的重要大事上,一位考生以滿分作文多出的二十多分,從而擠掉了很多學生的位置,對其他考生來說是嚴重的不公。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省教育考試院:評卷程序沒問題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省教育考試院:評卷程序沒問題 作者:李梓毅 發布時間: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爭議,作文不能以「看不懂」為榮
    近幾年來,從來沒有哪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引起這麼大的爭議!浙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一經面世,毀譽參半,專家說如何如何好,老百姓可不買帳。麥田老師一直以來專注於作文研究,這篇作文也反覆閱讀了,覺得打滿分過分了,但是也不至於打39分,如果我是閱卷老師,給48分。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網友熱議:你覺得該得滿分嗎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怎麼樣?能讀下來嗎?小編估計大家和小編一樣,都是十分艱難的讀了下來,裡面的好幾個詞彙,都要查下字典和典故,才能理解。這就是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從下面語文閱卷組的點評中我們看到,老師提出「文字表述學術化」,「從頭到尾邏輯嚴謹」等評語。
  • 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爭議,官方通報來了
    8月2日,浙江外國語學院主管、主辦的教育類報刊《教學月刊》雜誌社,通過其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作文。文中表示,《生活在樹上》是今年浙江高考的滿分作文,且是一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後兩位閱卷老師給出55分高分,最終被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的作文。然而,這篇滿分作文卻引發了網友的熱議,不少網友表示看不懂。雖然這篇文章被刪除,但對該作文的爭議熱度不減。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爭議
    今年的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因其文字晦澀難懂而引發爭議。日前,卷組組長因擅自洩露答卷及評卷細節 被停止其工作。個人認為,考生能寫出這樣的文章一定有著相當大的閱讀量和相當的文學基礎,應拿高分。但其文章過於晦澀,生僻字叢生,不夠貼近生活,給滿分是否過譽?個人還是欣賞《赤兔之死》那樣的文章。
  • 請放過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沒有錯
    ​由於今年浙江高考語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文字晦澀難懂、內容高深莫測,引發群眾熱烈爭議。本以為周期過後爭議便歸於平靜,很難想像一篇作文持續發酵如此之久,甚至引發內幕話題,可謂甚囂塵上。背後的閱卷組組長陳建新,也被捲入輿論,而《生活在樹上》這篇文章,又接續被處心積慮的「圍攻」,日甚一日,這種無節制的吵鬧,令人精神疲勞。
  • 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爭議|網友:矯揉造作
    2020年高考浙江卷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一面世就引起了不小的爭議。首先,閱卷老師之間有分歧。一個老師評分39,另外兩個老師評分55。評分差距過大就要把此文提交給專家組重新評閱,最後專家組定為滿分。其次,網友和專家之間有分歧。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熱議《生活在樹上》,是青春「在樹上」?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可謂將這句話的真實意義詮釋了一下。文章在網絡引發熱議,有人覺得一個學生能在短促的時間完成一篇如此用典諸多、語句高端的文章,可見文章功底和知識積累;有人認為這篇文章故意穿衣戴帽、架橋構房,「為了顯高端而故裝高深」,缺乏嚴密的邏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看到這篇文章的人,都會有想去評價的衝動,畢竟這篇文章本身的確存在很多爭議之處。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與陳大組長的「狐狸尾巴」
    2020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了巨大爭議,很多人把矛頭對準了「浙江一考生」。雖然這位考生的作文並不完美,的確不應該獲得滿分。客觀上這位考生確實受益了,但責任不在他,不應該把批評對準他一個人。這樣一篇在閱卷之初,在閱卷老師之間就有分歧的作文,為什麼最後居然得到了滿分?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什麼樣的作文才算滿分作文?
    一:浙江省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想必最近大家都看過這個新聞,浙江省的一篇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在網上引發了激烈的討論,看過原文的人們表示說自己根本看不懂,就算沒讀過看到這樣的題目,很多就像丈二和尚一樣摸不著頭腦,我們首先來講解一下這個題目。
  • 《生活在樹上》,讀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想到的幾個問題
    近日,2020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起全網關注。據說第一位閱卷老師給了39分,後面兩位給了55分的高分,而最終作文審查組卻判為了滿分。引起廣泛爭議的原因是:文章用詞生僻,長句疊加,表達晦澀複雜,給大部分具正常理解水平的網友帶來不小的閱讀障礙。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什麼樣的作文才算滿分作文?
    一:浙江省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想必最近大家都看過這個新聞,浙江省的一篇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在網上引發了激烈的討論,看過原文的人們表示說自己根本看不懂,就算沒讀過看到這樣的題目,很多就像丈二和尚一樣摸不著頭腦,我們首先來講解一下這個題目。其實他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根據卡爾維諾的代表小說《樹上的男爵》化用。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熱議,網友:只有題目能讀懂
    導語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一經公布便爭議不斷。當然,這樣的文字,較易讓人看不懂,所以第一位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說明我們的閱卷老師還是能識別作文的好壞的。作文審查組老師認真細讀這篇作文,一致給出高評。我們認為,把此文打成滿分,不僅是給予這篇作文恰如其分的分數,也是展現浙江高三學生的作文水準。然而,要寫成這樣,需要考生閱讀大量書籍,而非背誦幾條名人名言就行的。而文字的表達如此學術化,也不是一般高中學生能做到的。
  • 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雖然晦澀,但告訴我們閱讀的重要性
    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雖然晦澀,但告訴我們閱讀的重要性浙江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一經教學月刊發表後,立即引來了熱議,大家對這篇作文充滿著許多晦澀難懂的文字,並且更讓網友直呼看不懂,各路專家學者也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有讚揚有反對……但小編認為,對於一位高考生能夠寫出這樣的作文,雖然晦澀,但是應尊重學生的才華,更告訴我們閱讀的重要性
  • 教學月刊披露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後又刪文,具體詳情是...
    這2天,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發熱議。「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
  • 數據說話,浙江爭議滿分高考作文《樹上的生活》統計分析
    近日,浙江滿分作文《樹上的生活》在網上引起諸多爭論,在這篇文章裡,小編並不想下結論,而是把詳細的數據展現給大家。至於結論,大家可以在閱讀數據後自己下。整篇文章998字,去除漢字標點後908字。具體的字詞如下(括號部分是小編認為該生引用的可能的原文,該生在使用這些文字的時候,可能出現了些錯誤):生僻字詞:郜矢、濫觴、振翮、張本、肯綮、祓除、薄脊(薄瘠)、孜孜矻矻、一覘、洵、婞直;特殊指代及專有名詞:達達主義、祓魅(怯魅)、賦魅(復魅)、遺世獨立、單向度、覺感、體認;姓名及引用:&34;、「樹上的男爵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你讀懂了嗎?
    8月2日,浙江省一篇2020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網友們熱議。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當你讀完這段文字,是不是有種智商不在線的感覺,整個人都是懵的,一句也沒與讀懂。沒錯,這段文字正是來自最近飽受爭議的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據了解,該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網友直呼:猶如電腦撰寫,堆砌名人名言
    1今年一篇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起了全國人民的爭議,這幾乎是史無前例。這篇作文題為《生活在樹上》,閱卷過程中第一位老師只給了39分,後兩位老師給了55分,最後又交由閱卷組組長「陳建新」來力排眾議,將其評定為滿分作文,但評完後又表示「不建議學生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