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爭議,作文不能以「看不懂」為榮

2020-08-06 麥田作文

近幾年來,從來沒有哪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引起這麼大的爭議!浙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一經面世,毀譽參半,專家說如何如何好,老百姓可不買帳。麥田老師一直以來專注於作文研究,這篇作文也反覆閱讀了,覺得打滿分過分了,但是也不至於打39分,如果我是閱卷老師,給48分。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爭議,作文不能以「看不懂」為榮

為什麼給48分,因為該考生閱讀量大、理解力透徹、文字表達有個性,如果沒有這些支撐,是得不到48分的。但事實打臉了!閱卷組經過慎重考慮給了滿分。我當然為該考生高興,但是也有隱憂,尤其是為2021屆參加高考的學生深深地擔憂。因為《生活在樹上》獲得滿分,是一個不好的信號,是一個不好的開始。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爭議,作文不能以「看不懂」為榮

看都看不懂,作文存在的意義在哪裡呢

一篇作文最起碼應該讓人能夠看懂,這也是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之一。如果一篇作文讓人看不懂,那這篇作文存在的意義在哪裡呢?《生活在樹上》文字晦澀難懂,矢、直、振等詞彙不查字典估計都不知道什麼意思,通篇講了什麼主題,很多人也不明白。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爭議,作文不能以「看不懂」為榮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寫那個「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那個,他寫詩力求通俗易懂,相傳他經常把新作的詩念給文盲老婆婆聽,要是老婆婆聽不懂,那他就修改,直到老婆婆聽得懂為止。《生活在樹上》這篇作文看文字都費勁,不要說聽了,更加聽不懂。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爭議,作文不能以「看不懂」為榮

葉聖陶是大教育家,專門研究語文教育教學的,他要求自己的孩子每天「寫一點」,至於寫什麼不限制。子女寫好後就朗讀給葉聖陶聽,往往結果只有兩個:「我懂了」「我不懂」。如果將這篇作文讀給葉聖陶聽,估計他也是聽不懂的。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爭議,作文不能以「看不懂」為榮

聽不懂、看不懂,那作文的意義和價值在哪裡呢?這個問題值得深思。會不會對2021屆學生帶來不利影響,既然這篇讓人難懂的作文得滿分,那我也寫。如果有這樣的示範作用,那就壞菜了。

強烈不建議大家寫讓人看不懂的作文。人類為什麼有作文?面對面可以交流信息,不在一起如何交流信息?就書面交流,留個字條寫個書啥的,所以都是出於交流,不能以「讓人看不懂為榮」,那樣不利於交流信息。記得有一年一個學生用甲骨文寫高考作文,看懂都很困難,沒意義的。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爭議,作文不能以「看不懂」為榮

掉書袋子,早就成了被人遺棄的裹腳布

引經據典能夠看出一個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量,也能夠佐證作者的觀點。但是凡事都有一個度,過了就不好了。《生活在樹上》這篇滿分作文在這方面也確實過於「滿」了,一篇高考作文就800字多點,容量能有多大?這篇作文裡出現的人物很多:海德格爾、卡爾維諾、麥金太爾、尼採、陳年喜、切斯瓦夫米沃什、維根斯坦等,他們或是作家,或是哲學家。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爭議,作文不能以「看不懂」為榮

這些人物和他們的名言或者哲學觀點出現在高考作文裡,引起閱卷老師和專家的興趣,小小年紀就懂得這麼多,了不起,打動了他們,於是就自然有了滿分。但是一分為二地分析,這篇作文裡出現的人物是否過多過密了,廣度是有了,但深度怎麼挖掘?也僅是人物觀點的簡單羅列而已。

為了讓人感覺自己知識淵博,拼了命地掉書袋子,這種行為早就成了酸腐秀才的標配。我們知道寫作文不是為了證明自己知識有多麼淵博,而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是為作文服務的,不是為作文之外的東西服務的。有的考生為了證明自己讀的書多,反反覆覆在作文裡引用,殊不知引用得過了度,走向了反面,讓作文失分。還有的學生杜撰一些典故,看上去很美,其實都是在編,這是危險動作,搞得不好就全軍覆沒。不主張大家在高考作文裡無節制地去掉書袋子。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爭議,作文不能以「看不懂」為榮

大文豪蘇東坡曾經在宋朝公務員考試中編造「典故」,就是在作文裡公開造假。他在寫作文時,瞎編了一段上古人物「皋陶」「堯」關於刑法的事跡,居然得到閱卷考官梅堯臣和當時文壇巨擘歐陽修的肯定和讚賞。當年蘇東坡在388名考生中名列第二。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爭議,作文不能以「看不懂」為榮

可不是誰都有蘇東坡那樣的好運氣,我們可不能在高考作文裡杜撰典故,同時我們引用人物典故或者名人名言時一定要主要能夠說明問題,不能過多了過濫了。

大張旗鼓地宣傳這篇作文,弊遠大於利

浙江這篇滿分作文現狀成了熱搜,這個可比當紅明顯上熱搜影響大得多。明顯的新聞只是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已,而高考滿分作文不只是談資,是實打實模仿的對象。很多高三學生甚至高二高一學生都爭先恐後地「拜讀」高考中出現的滿分作文,把這些作文當作頂禮膜拜的對象,當做範文,成為模仿的對象。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爭議,作文不能以「看不懂」為榮

問題來了,這篇作文值得如此海量地宣傳嗎?可以負責任地講,宣傳這篇作文,弊端遠遠大於有利的一面,尤其是明年參加高考的學生,他們可能從這篇作文裡學到了一些不好的東西。比如艱澀難懂的語言,偏僻晦澀的用詞,這些都是不值得學習的,如果能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詞語來表達,為什麼要選擇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詞語呢?好好的人話不說,非要研究茴香豆的四種寫法,這是幹嘛呢?有的人非要把又臭又硬的茅坑裡的石頭當作聖物來供奉,不知道是什麼心理!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爭議,作文不能以「看不懂」為榮

如果以《生活在樹上》來引導全國的中學生或者小學生來寫作文,會把作文帶到溝裡去了,會把作文引入歧途。寫作文,第一就是讓人能懂,如果不能讓人懂,那為什麼要寫作文!這是我們從小到大所接受的作文道理,為什麼到了浙江作文閱卷老師那裡就變了呢?

滿分作文從來就是標杆,也是風向標,浙江高考2020年出了《生活在樹上》,大肆宣傳,無非就是在暗示:這是滿分作文,這是大家學習的榜樣,三個字「好」「好」「好」。也許主觀上不是這樣想的,但是宣傳的客觀效果就是這樣的。有了這樣的導向,明年如果出現大量讓人看不懂的高考作文,閱卷老師是打39分呢,還是打滿分?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爭議,作文不能以「看不懂」為榮

我看這個風險太大,因為不是每一篇作文都會花這麼多時間去考量的,要知道閱卷老師給一篇作文打分是用不了多長時間的,不可能這麼字斟句酌地「推敲」。再說了,《生活在樹上》的風格是作者自己的,學不來,也沒有必要去學,不值得。依我看,《生活在樹上》不是個性,而是任性。他人的風格未必適合自己,還是得按部就班地按照語文老師的教法來學習寫高考作文,跟著別人上樹,倒不如走自己的路。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爭議,作文不能以「看不懂」為榮

大家對於今年浙江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有什麼看法?如果你是閱卷老師,你判多少分?留下你的分數吧。

相關焦點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爭議
    今年的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因其文字晦澀難懂而引發爭議。日前,卷組組長因擅自洩露答卷及評卷細節 被停止其工作。個人認為,考生能寫出這樣的文章一定有著相當大的閱讀量和相當的文學基礎,應拿高分。但其文章過於晦澀,生僻字叢生,不夠貼近生活,給滿分是否過譽?個人還是欣賞《赤兔之死》那樣的文章。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爭議
    「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 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滿分作文?
    最近,浙江教學月刊微信公眾號上刊登了一篇浙江省的高考滿分作文,這篇作文的題目是《生活在樹上》。1《生活在樹上》何以得滿分?《生活在樹上》這個作文題目化用了義大利當代作家卡爾維諾的代表小說《樹上的男爵》。這篇小說主要是講述了一個從 12歲就開始,生活在樹上的孩子。他一輩子都與地上生活完全隔絕,在樹上他找到了自己的心靈歸屬。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爭議
    與秩序的落差、錯位向來不能為逾越的行為張本。而縱然我們已有翔實的藍圖,仍不能自持己在浪潮之顛立下了自己的沉錨。——生活在樹上」這篇文章可以說是真的晦澀難懂,出現了太多人名和引用專業知識,用術語堆砌成的一篇文章,為何被打了滿分?
  • 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爭議,官方通報來了
    8月2日,浙江外國語學院主管、主辦的教育類報刊《教學月刊》雜誌社,通過其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作文。文中表示,《生活在樹上》是今年浙江高考的滿分作文,且是一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後兩位閱卷老師給出55分高分,最終被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的作文。然而,這篇滿分作文卻引發了網友的熱議,不少網友表示看不懂。雖然這篇文章被刪除,但對該作文的爭議熱度不減。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什麼樣的作文才算滿分作文?
    一:浙江省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想必最近大家都看過這個新聞,浙江省的一篇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在網上引發了激烈的討論,看過原文的人們表示說自己根本看不懂,就算沒讀過看到這樣的題目,很多就像丈二和尚一樣摸不著頭腦,我們首先來講解一下這個題目。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什麼樣的作文才算滿分作文?
    一:浙江省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想必最近大家都看過這個新聞,浙江省的一篇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在網上引發了激烈的討論,看過原文的人們表示說自己根本看不懂,就算沒讀過看到這樣的題目,很多就像丈二和尚一樣摸不著頭腦,我們首先來講解一下這個題目。其實他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根據卡爾維諾的代表小說《樹上的男爵》化用。
  • 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爭議|網友:矯揉造作
    2020年高考浙江卷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一面世就引起了不小的爭議。首先,閱卷老師之間有分歧。一個老師評分39,另外兩個老師評分55。評分差距過大就要把此文提交給專家組重新評閱,最後專家組定為滿分。其次,網友和專家之間有分歧。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熱議《生活在樹上》,是青春「在樹上」?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可謂將這句話的真實意義詮釋了一下。文章在網絡引發熱議,有人覺得一個學生能在短促的時間完成一篇如此用典諸多、語句高端的文章,可見文章功底和知識積累;有人認為這篇文章故意穿衣戴帽、架橋構房,「為了顯高端而故裝高深」,缺乏嚴密的邏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看到這篇文章的人,都會有想去評價的衝動,畢竟這篇文章本身的確存在很多爭議之處。
  • 也評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一個高考滿分作文在網上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作文,「初批」教師給了39分,「復批」兩教師給了55分,因差異較大,在「終批」竟被「權威」給了60的滿分。 記得幾年前,就有一個用甲骨文答卷之學生,批卷老師看不懂,經專家翻譯後,被捧為「骨骼驚奇」之古文人才,遂用一著名教授精心培養。 結果呢?後教授憤憤而去——結論為:名不副實。 網上的一些高考滿分文章,本人以前也評論過,能不聲不響的突然來個「一鳴驚人」,恐怕他的同學也發懵吧?——平時並沒有感覺出其在作文上具有「出其類、拔其萃」呀?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省教育考試院:評卷程序沒問題
    圖源於圖蟲創意芥末堆訊  針對近日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爭議一事。8月4日,封面新聞記者致電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工作人員回應稱,「這篇文章的評卷程序沒有任何問題。」 滿分作文晦澀難懂引爭議8月2日,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文章稱,隨著2020年高考閱卷工作的結束,《作文新天地》編輯部聯合浙江省寫作學會將對浙江省2020年高考作文進行持續關注,並在「教學月刊」率先推出「高考作文閱卷組長評高考滿分作文」的系列稿件。
  • 請放過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沒有錯
    ​由於今年浙江高考語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文字晦澀難懂、內容高深莫測,引發群眾熱烈爭議。本以為周期過後爭議便歸於平靜,很難想像一篇作文持續發酵如此之久,甚至引發內幕話題,可謂甚囂塵上。背後的閱卷組組長陳建新,也被捲入輿論,而《生活在樹上》這篇文章,又接續被處心積慮的「圍攻」,日甚一日,這種無節制的吵鬧,令人精神疲勞。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網友熱議:你覺得該得滿分嗎
    我們先來看一段文字,大家看看能不能一口氣讀下來:「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不接地氣也正常
    2020年高考首篇滿分作文出爐,是一位浙江考生寫的題為#生活在樹上# 的作文。該文因出現了大量的生僻詞、學術性語句、學術性名人名言而引發爭議。《生活在樹上》引爭議,生僻字多不說,文筆也晦澀難懂,閱卷老師直言不建議學生模仿。我就想問,不建議學生模仿為啥還要發出來?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不接地氣也正常
    2020年高考首篇滿分作文出爐,是一位浙江考生寫的題為 的作文。該文因出現了大量的生僻詞、學術性語句、學術性名人名言而引發爭議。《生活在樹上》引爭議,生僻字多不說,文筆也晦澀難懂,閱卷老師直言不建議學生模仿。我就想問,不建議學生模仿為啥還要發出來?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憑什麼拿滿分?
    這幾天,浙江的一篇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刷屏網絡,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教授對這篇作文評價極高,「它在我幾十年的高考作文閱卷生涯中,這是一篇極少能碰到的考場作文。它的文字的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看不懂的作文,就值得滿分嗎?
    今年的高考結束之後,滿分作文也是陸續公布。然而浙江一名考生的作文,卻引起了激烈的爭議。網友認為看不懂,專家教授卻覺得寫得好。這篇文章就是來自浙江一考生的《生活在樹上》。原文如下,還沒看的可以讀一下。雖然,很大程度上你會讀不懂。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你讀懂了嗎?
    8月2日,浙江省一篇2020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網友們熱議。「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當你讀完這段文字,是不是有種智商不在線的感覺,整個人都是懵的,一句也沒與讀懂。
  • 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雖然晦澀,但告訴我們閱讀的重要性
    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雖然晦澀,但告訴我們閱讀的重要性浙江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一經教學月刊發表後,立即引來了熱議,大家對這篇作文充滿著許多晦澀難懂的文字,並且更讓網友直呼看不懂,各路專家學者也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有讚揚有反對……但小編認為,對於一位高考生能夠寫出這樣的作文,雖然晦澀,但是應尊重學生的才華,更告訴我們閱讀的重要性
  • 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惹爭議,考試院發聲
    據央視新聞,13日,浙江省通報高考作文評卷相關情況。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經研究決定:停止陳建新老師參加國家教育考試工作(含高考評卷等)。通報全文如下:此前,2020年浙江省高考語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因文風和評分標準引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