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不接地氣也正常

2020-12-14 木子默

2020年高考首篇滿分作文出爐,是一位浙江考生寫的題為#生活在樹上# 的作文。該文因出現了大量的生僻詞、學術性語句、學術性名人名言而引發爭議。

《生活在樹上》引爭議,生僻字多不說,文筆也晦澀難懂,閱卷老師直言不建議學生模仿。

我就想問,不建議學生模仿為啥還要發出來?

下面僅摘錄作文的首段,便可見一斑:

「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

有人可以順便科普一下:嚆矢、振翮、肯綮、玉墀、祓魅、婞直都怎麼讀嗎?

文章寫的好不好我實在不敢評論,畢竟我也沒讀懂,就是引用的我需要查一下典故。

讀這篇文章的感受,和我剛開始閱讀人文社科類專業書的感受有點相似,同樣是專業詞彙的晦澀堆砌和各類概念典故的拆解拼湊,以及語序措辭的顛倒混亂。以前讀不懂這樣的文章我還挺焦慮的,後來看了米爾斯《社會學的想像力》,就釋然了,其實講的道理很簡單,只不過作者不說人話。

雖然不必對一個高中生苛求太多,可是這篇文章行文實在冗長拖沓,邏輯混亂,論點也不深刻,而且好像還有一些錯誤,比如,海德格爾是現代性的開端嗎?

我仍然不覺得這是一個很優秀的高考作文,除了華麗的辭藻堆砌和掉書袋式的典故引用,文章本身並不出彩,滿分作文名不副實。

我們欲上青雲,卻也無時不刻不在因風借力。

我們都在說這篇文章晦澀難懂,但不得不承認,作者是一個高考生,利用這樣的一篇作文,讓自己拿到了滿分的目的達到了。

高考,被稱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高考試卷不缺少文採好的作文,每個閱卷老師在作文上的評分只有兩分鐘左右,如何在這樣的如山的試卷中讓老師耳目一新,達到多停留、多討論一下,雖然有可能會判為「零分」,但也有極大的可能會被判「滿分」。

這個孩子感覺「故意賣弄」「炫技」拿高考作文作賭注,但是他(她)賭贏了。

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不同,認識能力不同,所以看待問題的角度和深度不一樣。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就是用以比喻每個人因其不同的特點,對同一件事物會有截然不一的看法。

每個人心中也都有自己心中的《紅樓夢》有人喜歡多愁善感的林妹妹,但也有人喜歡人情世故練達的寶姐姐。

我們覺得不說人話不接地氣,第一個閱卷老師給了低分,但是難得後面兩個老師給滿分了,他的目的就達到了。

不贊成這樣的文章,但是也許人家就是天才啊。

說實話,你讀這篇文章和讀尼採的文章都一樣的感覺,不是嗎?另外,這才不是堆砌辭藻,所用詞語並不華麗,純粹是炫技,相比於炫文學文字的技,更像是在炫思想邏輯的技。但,炫技成功難道還不夠成功嗎?

如果有人讀過中世紀哲學家,甚至近年大火的米蘭昆德拉的文章的話,很多人都會有類似的感想:讀一大通不知所云,需要每句話讀個兩三遍,才能理解過來,尤其是那種長長的句子,第一遍讀的時候連怎麼斷句都斷不出來。

另外,大家也可以看一下顧隨的《蘇辛詞說》,類似的偏學術文章。另外,去年諾貝爾大熱門殘雪老師的作品,即使是小說,讀起來也讓人感覺晦澀。

看不懂,可能是真的理解不了這麼高深的文化而已,不求所有人看得懂,只有閱卷老師看得懂,給了高分,這個孩子的目的性就達到了。

畢竟,這篇文章,又不是寫給我們看的!

鄭淵潔1986年在一次作家筆會上,被另一位作家問道:「你有沒有讀過俄羅斯某某作家的書?」鄭淵潔搖了搖頭,對方大驚:「你連他的書都沒有讀過,你怎麼寫作的?」

輪到鄭淵潔發言的時候,他說:「我最近在看庫斯卡雅的書,特別受啟發,諸位都看過嗎?」在座大多數人都點頭表示確定。然後鄭淵潔說:這名字是他瞎編的。

鄭淵潔從此就再也沒有參加過作家筆會。

自古以來,凡是文人墨客都有點傲氣,你可以說我這個人不行,但是不能說我寫的文章不行。

這也是我為什麼不喜歡投稿的原因,因為自己引以為傲一氣呵成的文章,被編輯要求改來改去,心裡會老大不舒服。

滿分作文,畢竟有滿分的道理,而這個寫出滿分高考作文的孩子,也有他自己的學識和膽量,這點不得不服。

畢竟高考差一分就可能差著十萬八千裡,多一分就可能多出好幾十萬個考生成績,就可能離自己心儀的大學更近一步。

不要覺得家庭和日常生活工作,就是俗氣。也不要覺得為了錢而低頭,就是低媚。巴爾扎克成為大文豪之前,還寫了9年的流水帳網文呢,你以為他願意寫嗎?還不是為了付房租?

現在的人,心裡空空蕩蕩,手裡沒活幹,不跟人接觸交流,嘴裡還總喊著詩和遠方,心裡裝的全是傲慢與偏見,一上網就瞎抬槓秀優越,標新立異徒有其表,成天跟傳統對著幹,這才是真正的媚俗。

走過人山人海最終走上平凡之路,是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於晝夜廚房與愛——這才是雙腳不離地,生活在樹上,始終熱愛生活,最終飛升成仙。

你見過整天《生活在樹上》的人嗎?本來出卷的老師就不接地氣,你讓在緊張高考中的孩子寫出接地氣的文章,怎麼可能?

所以,《生活在樹上》這樣的題目,配上這樣的文縐縐的文字,那才是絕配,滿分,沒毛病!

本文話題:你覺得這樣的作文是高深還是晦澀?應該得滿分嗎?歡迎留言說說你的看法。

我是木子默,多平臺百萬爆文作者,我有一支筆只寫人情冷暖,關注不迷路,點個關注再走吧,謝謝!

馬伊琍:四十之後,強勢的女人最好命

張雨綺哭了,成年人的崩潰,都是因為堅強了太久

學霸考入清華還暑期搬磚打工,為何我們的孩子卻不肯幹一點家務?

相關焦點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不接地氣也正常
    2020年高考首篇滿分作文出爐,是一位浙江考生寫的題為 的作文。該文因出現了大量的生僻詞、學術性語句、學術性名人名言而引發爭議。《生活在樹上》引爭議,生僻字多不說,文筆也晦澀難懂,閱卷老師直言不建議學生模仿。我就想問,不建議學生模仿為啥還要發出來?
  • 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該不該得滿分?
    前段時間,一篇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原文內容曝光在大庭廣眾之下,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有人說,這篇作文作者語言功底深厚,「生活在樹上」的標題起得標新立異,富有詩意,又內切了命題者要求的「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誤」。難能可貴的是,文章始終圍繞這種「落差」去行文,緊扣了主題,而少有枝節,這避免了高考作文中常出現的主旨不集中的通病。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不說人話,不適合當成範文吹噓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教育#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高考滿分作文掀起了這場輿論風暴。浙江高考語文閱卷組長陳建新在高考評卷過程中力排眾議,將一篇晦澀難懂的高考作文評為滿分,且在評卷結束後未經允許擅自洩露考生作文答卷和評卷細節,如此高調的行為在信息化時代,掀起了腥風血雨。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爭議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 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是一道「雞絲醸芽菜」
    我覺得第一個閱卷老師打39分是對的,這篇作文完全不說人話,看都看不懂,怎麼配給滿分?」 我反嗆了她一句:「夏蟲不可以語冰,凡夫不可以語道,你自己看不懂,就說人家沒水平,這是不對噠。」 話雖這麼說,其實我自己內心也對這篇作文充滿了牴觸情緒-----在做廣播時評節目時,我甚至不敢引用其中的第一段,因為不知那個生僻詞怎麼讀。
  • 浙江高考閱卷組組長洩漏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洩漏高考滿分作文,浙江高考閱卷組組長陳建新被通報批評!Ai版本一部分吃瓜認為這篇文章就是在套模板,文字拗口又不接地氣於是,一位名叫 BeautyYuYanli的開發者,加班加點做出了一個名叫滿分作文生成器的玩意,可以自動化生產《 生活在樹上》式的文章——
  • 《生活在樹上》,一篇靠裝X逆襲的高考滿分作文
    生活中、小品裡,為了避免尷尬、自我解嘲、增添笑料偶用一下,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一篇高考作文,也是這樣裝X,不說人話,故作高深以嚇唬評卷老師,就跑偏了,那是十分危險的,也是十分要不得的。2020年浙江省的高考卷中,真的有這麼一篇不好好說人話而是靠通篇裝X逆襲的「滿分作文」,題目叫《生活在樹上》。
  • 對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的批判
    _______轉載自「焦風之南」8月13日,浙江語文評卷組作文組組長陳建新被停止參加國家教育考試工作,而被其洩露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再度成為公眾矚目的焦點。 「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
  • 透過《生活在樹上》看高考作文!
    今年高考浙江省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起了不小的爭議,甚至出現了實名舉報利益輸送。作為一個多年關心高考語文作文的看客,說實話,這篇作文讓我開始擔心。 近年來,高考語文漸漸擔起了「拉開分值檔次」的重要角色,這背後的原因是多樣的。改革開放幾十年,英語及其它小語種的受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尤其是英語教學,成為了一項重要的產業,好像沒有一口流利的英語,出門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似的。
  • 給《生活在樹上》打滿分,是對高考作文的侮辱
    拜浙江高考一篇奇文所賜,高考的熱度多持續了幾天。 很多人在討論的,是一篇浙江高考的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但是也許是發揮的空間太大,在分數公布後,閱卷組為了展現浙江考生的高水平,公布了一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你讀懂了嗎?
    8月2日,浙江省一篇2020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網友們熱議。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當你讀完這段文字,是不是有種智商不在線的感覺,整個人都是懵的,一句也沒與讀懂。沒錯,這段文字正是來自最近飽受爭議的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據了解,該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你看得懂嗎?
    全文1782字,閱讀約需3.5分鐘 文/子兮(媒體人)編輯 狄宣亞 實習生 歐陽鑫 校對 吳興發▲滿分作文截圖。浙江某考生的一篇高考作文因為被打了滿分而引起熱議,題目是《生活在樹上》。只要掃一眼,就能發現這篇作文的「吸睛」之處。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組長被停職,滿分作文可以模仿嗎?
    在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這個話題上,再次引起熱議,箭頭直接指向了閱卷組的組長。我們可以先看下這篇文章。  作家馬伯庸評論說,《生活在樹上》很難簡單地用「滿分」或「爛」來評價。文章使用了大量的生僻詞、生僻典故、祓魅與賦魅、實踐領域的劃分、理想期待範式等學術表述。
  • 《生活在樹上》高考滿分作文現象引發的思考
    《生活在樹上》或許真的需要我們「爬上樹去看」,文章引用了許多哲學家、晦澀的概念和詞彙,對於一位高三學生來說這樣的文學積累和思考難能可貴,但這也是條歪路,一條我們對歪曲評判所謂「好文章標準」的路。從多少年前高考作文鼓勵引用事例、典籍開始,對詩意、深刻和凝練的文筆期望逐漸變成了對生僻、晦澀的追求,並美其名曰「個性化」。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爭議,作文不能以「看不懂」為榮
    近幾年來,從來沒有哪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引起這麼大的爭議!浙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一經面世,毀譽參半,專家說如何如何好,老百姓可不買帳。麥田老師一直以來專注於作文研究,這篇作文也反覆閱讀了,覺得打滿分過分了,但是也不至於打39分,如果我是閱卷老師,給48分。
  • 評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別把時間浪費在辭藻堆砌上
    日前,網上流傳今年浙江省高考評卷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及專家點評,引發網民熱議。如此賣弄辭藻,不少網友紛紛吐槽,更有好事者,為了證明這篇文章是AI所為,加班加點做出了一個名叫「滿分作文生成器」的玩意,可以自動化生產《 生活在樹上》式的文章,而且還聲稱生成後的滿分作文只有聰明人才看懂。這位天才的開發者名叫 BeautyYuYanli ,根據該網站的描述,「滿分作文生成器」可以快速生成文學、哲學,甚至是物理學、生物學等各領域的滿分式文章。
  • 教師心裡話:2020年滿分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不應該過度宣傳
    這不,就在剛才有家長微信我,他說:老師,這篇作文我要不要叫孩子背下來?哪篇作文?他指的是2020年浙江省的滿分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我毫不猶豫地告訴他:不用背。可以給孩子看一看,順便積累幾個生字。因為它的觀點並不出色,構思也並無亮點,而這兩點恰恰是考場作文都需要抓住的地方。還因為它最大的亮點在表達方式和用詞上,這些需要長時間積累、從小積累。我們絕大部分高中生都沒有時間去琢磨這些。或者說,絕大部分高中生的時間都不值得用在這些方面。所以,《生活在樹上》值得點讚、膜拜,但不應該過度宣傳。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與陳大組長的「狐狸尾巴」
    2020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了巨大爭議,很多人把矛頭對準了「浙江一考生」。雖然這位考生的作文並不完美,的確不應該獲得滿分。客觀上這位考生確實受益了,但責任不在他,不應該把批評對準他一個人。這樣一篇在閱卷之初,在閱卷老師之間就有分歧的作文,為什麼最後居然得到了滿分?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刷屏,不要忽視版權問題
    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這句不易理解的話,是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的開篇。這篇引發了各類媒體的轉發和熱議的文章,得到了廣泛的關注,不過很多人都忽略了此事涉及的版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