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不說人話,不適合當成範文吹噓

2020-12-25 騰訊網

「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這篇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不僅引用了很多生僻的名人名言和典故,而且使用了不少生僻字,文風確實比較晦澀,說白了就是一篇不說人話的文章。如果讀者不是學富五車的才子,跟我一樣是個學渣的話,想通篇順利讀下這篇文章存在不小難度,要想完全讀懂和理解這篇文章,更是難上加難,這大概是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39分的主要原因。畢竟高考閱卷老師批閱一篇高考語文作文的時間不過一分鐘,不會花上十幾分鐘甚至幾十分鐘時間慢慢讀懂這篇不說人話的高考滿分作文。

但是,你又不能否認,《生活在樹上》是一篇從頭到尾邏輯嚴謹,說理到位的作文,文章的思想性也超出了一般高中生的水平,完全符合高考作文對考生文字表達、邏輯能力、思想性等方面的考察。按照高考作文評分標準,給這篇文風晦澀的高考作文打滿分並無不可。特別是在高考這種特殊環境下,一名高考考生能夠在短時間之內寫出這樣一篇高考作文,實屬難得,反正我是沒有這個能力和水平,看了我的這篇文章就能看出這點。

有網友懷疑,這位考生是不是在高考之前寫好了這樣的文章,背下來了,在考場上直接寫。沒有證據,就不要做誅心之論了,反正我也年紀大了,這篇文章我是背不下來了。

不過,我比較寬容,在我看來,優秀作文、優秀高考作文並沒有統一的文風標準,我們也不該以一套文風標準要求千萬考生的高考作文,優秀高考作文、高考滿分作文的文風很晦澀、不說人話未嘗不可

還有網友說,這孩子就是一個掉書袋,純粹是賣弄學問。不過,我要說,十幾歲的年輕人賣弄一下學問無妨,反正年輕就是資本,年輕人正是血氣方剛的年紀,有學問就該賣弄一下,就該讓別人知道。等到變成老油條的時候,求他賣弄學問,他也不會賣弄了,會老道地做到低調做人。到時候,估計你要罵他太油膩了!

其實,我覺得啊,我們對這篇不說人話的高考滿分作文應當大度一點、包容一點不能因為我們自己讀不懂就嗤之以鼻,這樣沒有必要。

「法無禁止即可為。」高考作文規定不能寫詩歌,你寫詩歌,寫得再漂亮,也不行。但高考作文既然對文風沒有明確要求,沒有規定高考作文必須說人話,那麼高考滿分作文的文風很晦澀就是允許的。

還有,高考作文是應試作文,讀者是具有較高學識的高考閱卷老師(一般說來,高考閱卷老師主要是高校教師和優秀的中學教師、教研員),不是你我這樣玩抖音、刷微博、看頭條的凡夫俗子。

況且,相比較高考作文文風千篇一律來說,高考作文的文風多姿多彩總是一件好事,起碼不會審美疲勞,當然可能讓閱卷老師頭昏腦漲,還得時刻翻查《新華字典》。不對,《新華字典》可能不行,必須是《現代漢語詞典》。

當然了,廣大考生不要陷入誤區。優秀作文、優秀高考作文並非只是「生活在樹上」,文辭簡練、平易曉暢的接地氣、說人話的高考作文,同樣可以是一篇滿分高考作文、優秀高考作文。在一千多年前的文言文寫作時代,蘇軾撰寫的《刑賞忠厚之至論》就是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如今讀來,這篇文言文顯得比白話文寫作的《生活在樹上》更通俗易懂,一般人就能讀懂是什麼意思。

實際上,我們很多人一生會寫很多文章,大多是面向普通大眾、讀者的文章,中考、高考、公務員招考等應考文章佔比非常少。讀者群體的素質和水平,決定了我們撰寫文章的文風不能過於晦澀,不能讓人普遍看不懂。否則,優秀文章也只能落個孤芳自賞的命運,不值一文。

總之一句話,浙江這篇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給滿分,沒有問題,我是沒有意見。但是,這種不說人話的高考滿分作文不宜作為高考滿分作文、高考優秀作文的範文進行傳播、推廣、鼓勵。一旦不說人話的「晦澀」的高考滿分作文成為範文,很容易誘導考生為賭高考作文拿高分,從應考角度出發選擇撰寫晦澀文風的高考作文,那將是一場高考語文作文文風災難,到時也會害苦閱卷老師。

相關焦點

  • 關於浙江高考滿分範文《生活在樹上》的三個問題,真的恰如其分?
    &34;如果不查字典,這些字你能準確讀出來嗎?&34;如果不百度,這些人你知道幹嘛的嗎?&34;如果不是學術圈的,這些話你可以理解嗎?上述這些不是編的,而是出自一篇浙江高考滿分範文——《生活在樹上》。由於使用了大量生僻字、冷門典故以及學術性用語,令文章艱深晦澀,引發全網熱議。
  • 高考滿分作文到底啥樣的?浙江卷滿分作文引爭議,網友:不說人話
    文/格格鬥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爭議。我們先來看看到底寫了點啥。很多網友看了這個作文後都說:晦澀難懂,不說人話!還有網友覺得,這位考生文學功底深厚,此篇作文為佳作。這篇作文被評為滿分,還是不值得宣揚和效仿的。原因有以下:1、通篇晦澀難懂,用一個梗來形容,就是不說「人話」。
  • 不說人話的作文給滿分,此風不可長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被罵慘了。晦澀、生僻詞、翻譯腔……一言以蔽之,叫「不說人話」。高考作文文體不限,如果寫的是古文,另當別論。但是這篇作文寫的是白話文,卻故意弄出那麼多古怪來:嚆矢、振翮、婞直、薄脊、孜孜矻矻、一覘、玉墀……這都是什麼鬼?《新華字典》裡沒有,可能要查《康熙字典》吧。這叫死文字,叫不說人話。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我的一些思考
    最近一段時間,大家對浙江的一份高考滿分作文議論紛紛,表揚的有,批評的也有。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我也懷著好奇心看了這篇文章,頭天晚上看了3遍,第二天早起坐車的時候看了2遍。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在樹上」,公共表達需要下樹「說人話」
    南都評論員 吳小叉近日,浙江省2020年高考的一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了輿論熱議。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但大量網友質疑文章「矯揉造作」,也有北京大學教授、普林斯頓的博士等對這篇文章進行了批評。「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多處生避詞,網友:典型的不說人話!
    最近關於浙江省的2020年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在網上引發了廣泛的討論,作文題目是《生活在樹上》,在具體看這篇作文之前,我們先看一下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題目是什麼。文中要求是在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中,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位難免產生,對此有什麼樣的思考和體驗。要求不少於800字。
  • 不說人話的《生活在樹上》如何依靠踩點得分成為高考滿分作文
    這段時間,浙江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高考滿分作文被廣泛議論。先是被作為標榜公開表揚,語文評卷組作文組組長陳建新老師對媒體盛讚該文思想深刻。後被廣大網友一邊倒地抨擊,認為這篇文章不應該拿滿分。甚至有認為該文「不說人話」,應判為零分作文。
  • 看完今年浙江卷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我內心是崩潰的
    看完今年浙江卷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我內心是崩潰的。 事實上,每年的高考滿分範文都在被罵。不說人話;說套話、假話。考生一茬茬換,但是這些毛病屢教不改。為啥呢?因為流水的考生,鐵打的閱卷老師。《生活在樹上》這篇作文被打滿分,他有護犢子的心態在裡面,是為了展示浙江考生牛逼。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北大教授:高考不能鼓勵這類文風
    來源標題:浙江晦澀高考作文得滿分 專家:不鼓勵這樣的文風 針對近日引發熱議的浙江滿分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8月4日,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張頤武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該考生的知識積累值得肯定,但有「掉書袋」之嫌,不適合作為高考滿分作文進行推廣
  • 《生活在樹上》,不過是頭頂三尺,「不說人話」者跪下
    「不說人話!」這是某公眾號文章對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的評價,更是對完成這篇高考作文考生人格的無端攻擊。「他們故弄玄虛,裝腔作勢,(是)掩飾無知的『怪胎』」!這是上述同一公眾號文章對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閱卷團隊的無端辱罵。無論是激揚文字、錦繡華章,抑或是無病呻吟、譁眾取寵,無論褒貶,不過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 浙江晦澀高考作文得滿分 專家:不鼓勵這樣的文風
    浙江高考結束首日,在杭州學軍中學門口,考生抱著複習資料準備回家。 王剛 攝中新網杭州8月4日電(童笑雨)針對近日引發熱議的浙江滿分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8月4日,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張頤武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該考生的知識積累值得肯定,但有「掉書袋」之嫌,不適合作為高考滿分作文進行推廣,高考中更不能鼓勵這類文風。
  • 高考滿分作文被舉報!孩子說「不說人話的作文才能得高分」
    ,作文的題目叫《生活在樹上》(圖見文末)。這個媽媽說,她把作文發給孩子看,覺得這篇作文不說人話,結果上初二的孩子回了句:不說人話的作文才能得高分。給這樣的作文滿分,簡直是在制度化地鼓勵學生不說人話!在我看來,這種不說人話的作文得滿分,某種程度上危害程度甚至會超過高考頂替,因為它涉及的人數更多,潛在的危害更廣。兒子:高考得滿分的作文應該很少吧,為什麼說它涉及的人數更多?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熱議
    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 明朝那些事兒 講的歷史是真的嗎| 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極簡中國遊牧民族史|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浙江省2020年高考作文滿分範文《生活在樹上》,因其艱深晦澀上了熱搜。有人認為這是考生知識積累的展現。也有人認為「文章合為時而著」,應簡潔、易懂、準確。
  • 叮咚快評 | 晦澀的浙江滿分作文,不說人話也能得滿分?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語句出自題目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首先要說的是,滿分作文到底長什麼樣,官方予以公開很有必要,不能因為害怕爭議就不公開。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高深還是晦澀?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出爐了,這篇作文得分曲折,第一位閱卷老師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是不是對這篇滿分作文好奇了?一起來閱讀:)浙江卷2020作文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發爭議:不說人話的晦澀難懂,值不值得滿分?
    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成為了微博熱搜榜上的"釘子戶"。8月2日,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文章《高考作文閱卷組長評高考滿分作文》系列文章第一篇,這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卷滿分作文成為了被評述的對象。
  • 教學月刊披露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後又刪文,具體詳情是...
    這2天,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發熱議。「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不接地氣也正常
    2020年高考首篇滿分作文出爐,是一位浙江考生寫的題為#生活在樹上# 的作文。該文因出現了大量的生僻詞、學術性語句、學術性名人名言而引發爭議。《生活在樹上》引爭議,生僻字多不說,文筆也晦澀難懂,閱卷老師直言不建議學生模仿。我就想問,不建議學生模仿為啥還要發出來?
  • 浙江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範文《生活在樹上》
    以下為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範文《生活在樹上》原文:生活在樹上浙江一考生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我的生活故事始終內嵌在那些我由之獲得自身身份共同體的故事之中。」麥金太爾之言可謂切中了肯綮。人的社會性是不可祓除的,而我們欲上青雲也無時無刻不在因風借力。社會與家庭暫且被我們把握為一個薄脊的符號客體,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我們尚缺乏體驗與閱歷去支撐自己的認知。而這種偏見的傲慢更遠在知性的傲慢之上。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不接地氣也正常
    2020年高考首篇滿分作文出爐,是一位浙江考生寫的題為 的作文。該文因出現了大量的生僻詞、學術性語句、學術性名人名言而引發爭議。《生活在樹上》引爭議,生僻字多不說,文筆也晦澀難懂,閱卷老師直言不建議學生模仿。我就想問,不建議學生模仿為啥還要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