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滿分作文被舉報!孩子說「不說人話的作文才能得高分」

2020-08-28 小愛媽媽說成長

上周有個媽媽在小愛媽媽三張桌子社群裡發了張今年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的圖片,作文的題目叫《生活在樹上》(圖見文末)。

這個媽媽說,她把作文發給孩子看,覺得這篇作文不說人話,結果上初二的孩子回了句:

不說人話的作文才能得高分。


這篇滿分作文在小愛媽媽三張桌子社群裡引發了不小的爭議,就像它在網絡引發的爭議一樣。

我是贊同那位媽媽的觀點的。

同樣身為媽媽,我們更擔心的是:

這樣故弄玄虛、堆砌辭藻的「新八股文」如果成為一種風向(可以拿高分),我們的孩子要被帶到哪裡去?

給這樣的作文滿分,簡直是在制度化地鼓勵學生不說人話!


沒想到更大的瓜來了:

拍板給這篇作文滿分的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浙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陳建新被實名舉報,背後涉嫌利益輸送!

今天午飯後,我和兒子聊起了這個話題。


01


兒子:老媽你看,原來這個副教授一邊擔任作文閱卷組組長,一邊又編寫出版高考作文輔導書,還到處開高考作文指導講座。這感覺怎麼那麼奇怪呀,就好像浙江省的高考作文是他家的一樣。

小愛媽媽:這就是典型的既做教練又做裁判。如果情況屬實,他這個擔任了20年的閱卷組組長該下臺了。把高考作文變成一門生意,這不僅是誤人子弟,簡直是犯罪!

兒子:網友還扒出去年浙江省的一篇滿分作文,跟今年這篇風格非常相似。我都懷疑這兩個考生是不是都買了閱卷老師出的教材、聽了他的講座呀。那對其他考生來說也太不公平了。

網友發現去年和今年的滿分作文套路相近。

小愛媽媽:沒錯,高考本來是最公平的考試,如果因為這些背後的貓膩破壞了它的公平,這是最令人痛恨的。尤其高考作文佔分比高達40%,這裡面的水分足以改變若干個考生的命運。

兒子:如果滿分作文和閱卷老師之間真的有利益關係,這不就是另一種形式的作弊?

小愛媽媽:滿分作文背後是否存在利益輸送,這個還有待相關部門的調查。如果查實,這當然是很嚴重的舞弊事件。我看有媒體電話採訪那位陳建新副教授,結果他匆匆回應一句「不清楚」就掛斷了電話。

兒子:這是心虛了吧,他主編的教材,他講的講座,他會不清楚?

小愛媽媽:有句話叫「出來混遲早要還的」。前一陣沸沸揚揚的幾起高考頂替案,哪一個不是查處一批責任人?人生不能投機取巧,像苟晶的班主任,想用偷來的成績幫女兒換取一個更舒適的前途,最終還是毀了女兒的一生。


02


兒子:老媽你跑題了吧,這兩個事情好像不太一樣?

小愛媽媽:其實是一樣的,都在鼓勵取巧,鼓勵靠弄虛作假改變人生。在我看來,這種不說人話的作文得滿分,某種程度上危害程度甚至會超過高考頂替,因為它涉及的人數更多,潛在的危害更廣。

兒子:高考得滿分的作文應該很少吧,為什麼說它涉及的人數更多?

小愛媽媽:因為滿分作文代表了一種方向呀。2001年有篇用文言文寫的高考滿分作文《赤兔之死》,結果後面幾年高考就出現了很多篇用文言文寫的高考作文,關鍵是畫虎不成反類犬,不文不白、不古不今的酸腐文風實在讓人受不了。

今年的這篇《生活在樹上》為什麼引起那麼大爭議?就因為它把生搬硬套、晦澀難懂、裝腔作勢發揮到了極致。這樣一篇「不說人話」的作文被閱卷組長力排眾議打了滿分,不難想像日後會出現更多學習它的作文。

更可怕的是,連一個初中的孩子都認為「不說人話的作文才能得高分」,這難道不是更大的危害嗎?

兒子:這樣一說是很可怕。而且我知道那個初中生說的是真的,現在的考試作文確實有些鼓勵不說人話,我以前翻過些滿分作文,還真是辭藻華麗,不知所云。

小愛媽媽:所以我從來不買那些滿分作文的參考書給你。在我看來,這種「作文指導」就是教壞小孩。我們應該學的是如何欣賞、運用美好的文字,而不是按套路去迎合打分者!


03


今天和兒子聊的滿分作文讓我心情有點沉重。

上周看到那篇作文就很生氣:

這樣故意用一些生僻字讓人看不懂、生搬幾句西方哲學家的話來裝高深的作文居然得了滿分?

沒想到一周後竟然被扒出了利益鏈條。

陳建新對滿分作文如何出爐的說明及點評。

這位陳建新老師擔任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已有20年。他不僅是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還是中國現當代文學與文化研究所副所長、浙江省現代文學學會副會長、浙江省魯迅研究會常務理事,浙江省寫作學會副會長。

在多年把持下,他對浙江語文高考無疑是有絕對話語權的。在這種前提下,他出教材、開講座意味著什麼?

更讓我擔憂的是,

「不說人話等於高分」成為高考作文的評分規律,成為老師、孩子們心照不宣的認定……

我們的孩子會被帶到哪裡去?

(以下圖片依次為:

做講座的陳建新;今年浙江高考作文題;爭議滿分作文)

你對這樣的高考滿分作文怎麼看?

你贊同小愛媽媽的觀點嗎?

歡迎留言,更歡迎加入小愛媽媽的社群。我們一起聊聊。

一個好的家庭生活離不開媽媽的三張桌子

餐桌、書桌和梳妝檯。

我建了一個三張桌子的社區,歡迎媽媽們加入,

一起來探討怎麼優化這三張桌子,創建更美好的生活。


本文作者:小愛媽媽

本期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作文「不說人話」反而能得高分?
    這兩天,一篇2020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火了。不是因為寫得太好被討論,而是因為大家都覺著這篇作文「不說人話」,看不懂,卻得了滿分,而備受質疑。讓我們先看看一眼作文題目,簡單點說就是談自己對個人、家庭和社會三者的體驗和思考。再看看這篇大家都「看不懂」的作文到底長啥樣,小編也貼心地附上了「說人話」版本。
  • 高考滿分作文就是不說人話?
    但在門檻之外,還有很大一個原因,那就是:寫作者壓根不說人話。寫文章不說人話,這種事情其實古已有之,而且是各民族皆然。原因也很簡單,書面語確實不是說話——它是另一套表達體系。歐洲中世紀用拉丁語寫文章,但口語用的是英語德語法語日德蘭語,中國古代也是文言文寫作,口語則用白話交流;日本韓國朝鮮早先也都用漢字書寫,口語則是本國語言。
  • 叮咚快評 | 晦澀的浙江滿分作文,不說人話也能得滿分?
    以上語句出自題目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首先要說的是,滿分作文到底長什麼樣,官方予以公開很有必要,不能因為害怕爭議就不公開。市面上各種打著滿分作文幌子的書籍,大多都是瞎編,騙了家長們的錢,還把孩子們帶進了溝裡。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不說人話,不適合當成範文吹噓
    畢竟高考閱卷老師批閱一篇高考語文作文的時間不過一分鐘,不會花上十幾分鐘甚至幾十分鐘時間慢慢讀懂這篇不說人話的高考滿分作文。 但是,你又不能否認,《生活在樹上》是一篇從頭到尾邏輯嚴謹,說理到位的作文,文章的思想性也超出了一般高中生的水平,完全符合高考作文對考生文字表達、邏輯能力、思想性等方面的考察。
  • 高考滿分作文到底啥樣的?浙江卷滿分作文引爭議,網友:不說人話
    很多網友看了這個作文後都說:晦澀難懂,不說人話!還有網友覺得,這位考生文學功底深厚,此篇作文為佳作。這篇作文被評為滿分,還是不值得宣揚和效仿的。原因有以下:1、通篇晦澀難懂,用一個梗來形容,就是不說「人話」。
  • 「滿分作文」因何被諷「不說人話」?
    這是2020浙江高考一考生的滿分「習作」,原文一經曝光,即刻引發熱議,「看不懂,看不下去」此等評論充斥其後,標題「不說人話」並非筆者「妄言」,也是取自網友熱評。浙江媒體正式披露此文時還附帶著文後評語,按說當初評卷人認定此文可獲滿分自然有它的道理,問題是大眾的反應因何與評卷人的評分認可反差如此巨大?
  • 高考滿分作文,滿紙的不說人話
    8月2日,據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的文章稱,在評定作文的過程中,第一位閱卷老師打了39分,但後面兩位評分老師均給出了55分的高分。 最終,作文審查組給出的判定是滿分。
  • 高考滿分作文,滿紙的不說人話
    8月2日,據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的文章稱,在評定作文的過程中,第一位閱卷老師打了39分,但後面兩位評分老師均給出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給出的判定是滿分。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浙大副教授陳建新點評這篇文章:「從頭到尾邏輯嚴謹,說理到位,沒有多餘的廢話,所有的引證也並非為了充門面或填充字數。」
  • 滿分作文「不說人話」,高考到底想選拔什麼人才?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全篇充滿了各種生僻字詞和外國名人名言,讓許多網友高呼看不懂,甚至有人對考生進行網絡暴力。但考生想通過這種方式博出位,有什麼錯呢?而且誰年輕的時候還沒有「為賦新詞強說愁」了。衝他的閱讀量和清晰的邏輯,給高分沒問題,但該不該給滿分呢?滿分作文多少有示範效應,給一篇「不說人話」的文章滿分,是在告訴其他考生,晦澀很高級?那高考到底想選拔什麼樣的人才呢?
  • 談論「不說人話」的高考滿分作文時,我們究竟在談論些什麼?
    支持者認為這篇作文「它的文字的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度與穩當具備」,遠遠超出了一般高三作文的水平,得滿分實至名歸。反對者則認為,這篇文章故弄玄虛、不說人話,是偏門名人名言和艱澀難懂詞藻的堆砌。更有激烈者甚至認為,這篇作文「得滿分是對語文的侮辱」。筆者將題目與原文附上,供各位看官品一品。
  • 「不說人話」?對於一篇高考滿分作文,我們真的有必要如此牴觸嗎
    一篇被閱卷老師評為滿分的高考作文在網上發酵,短時間內就衝上了各平臺的熱搜榜,並且還有大神立馬將滿分作文用大白話給翻譯了出來。,明顯就是在「炫技」;甚至還有人批滿分作文就是八股文,「不說人話」等等。對於一個人、一件事,又或者一篇作文,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想法與觀點,這本無可厚非,也是正常之事。但是,對於自己不那麼認同的事物,真的沒有必要去詆毀它,「不說人話」真的是有點過火了。
  • 不說人話的作文給滿分,此風不可長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被罵慘了。晦澀、生僻詞、翻譯腔……一言以蔽之,叫「不說人話」。高考作文文體不限,如果寫的是古文,另當別論。但是這篇作文寫的是白話文,卻故意弄出那麼多古怪來:嚆矢、振翮、婞直、薄脊、孜孜矻矻、一覘、玉墀……這都是什麼鬼?《新華字典》裡沒有,可能要查《康熙字典》吧。這叫死文字,叫不說人話。
  • 不說人話的《生活在樹上》如何依靠踩點得分成為高考滿分作文
    這段時間,浙江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高考滿分作文被廣泛議論。先是被作為標榜公開表揚,語文評卷組作文組組長陳建新老師對媒體盛讚該文思想深刻。後被廣大網友一邊倒地抨擊,認為這篇文章不應該拿滿分。甚至有認為該文「不說人話」,應判為零分作文。
  • 讀了那篇「不講人話」的高考滿分作文後,我發現了高分「秘笈」
    不過,聽說今年高考的滿分作文有點異於常人。尤其是網友那句「通篇不說人話」的評語,迅速吸引了我的注意。作為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我當然是有「尊嚴」的。你成績比我好可以,特長比我多可以,但是你寫的東西我看不懂,那絕對不行。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網友怒嗆「說人話」!矯揉做作還是曲高和寡?
    @FIRSTBO:個人感覺給39分的老師已經很客氣了,之前高分作文的標準是加修辭,越多越好,現在成了這樣。反正都不說人話。@郭聲響了:只有半桶水的人才會到處亂晃,越厲害的作家用詞越樸素自然,從容不迫。按照高考作文的要求、閱卷標準和其他高考作文的橫向比較,大概是可以的。 當然,承認這是一篇現行標準下可以得滿分的作文,並不代表認同這是一篇成熟的好文章,讓準備高考的學生甚至所有人都來學習。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被指「不說人話」,熊丙奇:「晦澀」一下又如何?
    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作文原文8月2日,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文章稱,該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網友們對這篇滿分作文的評價呈現了兩極分化的態勢。「 只認識『矢』字,『嚆矢』兩個字加一起就不認識了。作文不怎麼說人話呀。」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有作家評論「不說人話」,有老師說「有亮點有特色」
    「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浙江省高考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時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網友對此點評卻並不買帳,不少人認為,通篇堆砌,如此難懂的文章,當不得「滿分」二字。
  • 高考滿分作文「不說人話」?北大教授陸揚:晦澀不等於混亂
    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一開篇便給讀者們來了個下馬威。「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此文於8月1日在公眾號「教學月刊」上發布,公眾號信息稱,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這篇作文39分,後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閱卷組組長、浙江大學陳建新教授評論:「文字的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要寫成這樣,需要考生閱讀大量書籍,而非背誦幾條名人名言就行的。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發爭議:不說人話的晦澀難懂,值不值得滿分?
    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成為了微博熱搜榜上的"釘子戶"。8月2日,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文章《高考作文閱卷組長評高考滿分作文》系列文章第一篇,這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卷滿分作文成為了被評述的對象。
  • 浙江滿分作文被批「不說人話」官方緊急刪文
    近日,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因出現大量晦澀難懂的冷門名人名言與生僻詞語,在網絡引發爭議。,首名閱卷人只給這篇作文打了39分,第二和第三名閱卷人卻給了55分的高分。傳媒人曹林發文質疑,「可這堆佶屈聱牙、讓人痛苦地讀幾遍也不知道說什麼的東西,憑什麼滿分呢?憑閱卷老師也沒讀懂?」「這樣不說人話的文章拿滿分,傳遞了一種什麼樣的寫作方法論和價值觀,讓那些按常識寫作要求教學生寫作文的語文老師們情何以堪?又讓那些在考場上好好寫人話的考生們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