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作文「不說人話」反而能得高分?

2020-12-17 小學語文提分技巧

這兩天,一篇2020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火了。不是因為寫得太好被討論,而是因為大家都覺著這篇作文「不說人話」,看不懂,卻得了滿分,而備受質疑。

更為波折的是,高考評分時,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最後經過作文審查組審定,判定為滿分。

看看這篇滿分作文長啥樣?

讓我們先看看一眼作文題目,簡單點說就是談自己對個人、家庭和社會三者的體驗和思考。

再看看這篇大家都「看不懂」的作文到底長啥樣,小編也貼心地附上了「說人話」版本。

作文原文

說人話版

我想飛!

我想飛,想飛出個性和自我!

想飛可以,但飛上天了也不能轉頭對著大地罵罵咧咧吧。規矩吧,該守得守。

人在社會漂,想飛也要順大地之勢而為,我們還缺乏經驗,乖乖腳踏實地,地上的人指哪我飛哪!

在地上走久了,我們逐漸知道自己想飛的方向,但就算飛起來也不能鄙視還在地上的人!

有的人選擇在地上走,有的人在天上飛,這都是個人選擇,沒資格批評「地上的人」媚俗。

不同選擇來源於觀念不同,我們飛的時候也肯定要偶爾回地上停駐的。所以不要隨便嘰嘰歪歪。

最後!我們還是要努力飛上天!但同時也要熱愛大地!

註:以上「說人話」版本僅供參考,不準確處請海涵。

眾人怎麼看這篇滿分作文?

這篇作文用了大量的典故,名人名言和生僻字。理解和翻譯結束,小編已經吐血。而高考作文閱卷組長對於這篇滿分作文的點評是這樣的:

「文字的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邏輯嚴謹,說理到位」、「文字的表達如此學術化」……

網友不買帳,這篇誰都看不懂的作文,閱卷組真的不是因為自己也看不懂才給了滿分嗎?來自四面八方的網友表示強烈不服:

不過,也有一些同學表示這篇作文確實立意深刻,用詞老道,能體現這位學生平日的閱讀積累和文學素養……

可以看到,面對這篇晦澀難懂的文章,眾人褒貶不一,各執一詞。馬伯庸也對此篇文章做了客觀的評價:

作文裡要表達的意思,完全可以用更平實、樸素的詞句來組織,信息一點不會損失。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深度和論證過程,也完全用不著跩這些大詞兒,四個字來總結就是:辭不配位。

如果這麼說還不夠形象的話,我舉個例子:「曦和凌於顛囟兮,瓊蕊睹朕而粲齒」,看著也挺高端對吧?其實就是「太陽當頭照,花兒對我笑」

這篇作文的文風,其實很像最近十年來學術界頗為流行的那種不說人話的行文方式,充斥著怪異、造作的翻譯腔與不分場合的術語濫用。

如果是一篇學術論文,估計是要被導師打回來的。如果是一篇普通作文,不免有堆砌炫技之嫌,也不該得到高分。但這是在高考現場,一個極端的環境,對學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考生必須施展渾身解數,在極短的時間內給閱卷老師提供一個興奮點,這個興奮點要鮮明、清晰、高級並且與眾不同。所以寫高考作文,策略和平常寫文章不一樣。」

「你不能苛責一個高中生。這是他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抉擇,為什麼不去使用這種合法技巧去爭取分數。

這位作者有閱讀量,有知識面,也有表達能力,戰術上選擇也沒問題。未來必有前途。只是在戰略上,千萬不要覺得這麼寫是一條好的出路。

對這篇滿分作文的一點思考

滿分作文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風向標,每年滿分作文一出來,學生們會分析它,老師們會分析它,培訓機構會分析它,然後紛紛進行效仿,以期下一年高考獲得高分。

在這樣的特定場景下,評價這篇晦澀難懂的作文「得滿分」,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評價一篇文章,一個事件,也許我們還更應該深入思考:

考作文,是為了什麼?

考語文,是為了什麼?

高考,又是為了什麼?

為了讓同學們在開學後能夠跟上學校課程的節奏,君卿老師(junqinglaoshi08)整理了部編版小學語文1~6年級的高清電子課本,幫助大家在暑期輕鬆預習。

相關焦點

  • 高考滿分作文被舉報!孩子說「不說人話的作文才能得高分」
    這個媽媽說,她把作文發給孩子看,覺得這篇作文不說人話,結果上初二的孩子回了句:不說人話的作文才能得高分。給這樣的作文滿分,簡直是在制度化地鼓勵學生不說人話!在我看來,這種不說人話的作文得滿分,某種程度上危害程度甚至會超過高考頂替,因為它涉及的人數更多,潛在的危害更廣。兒子:高考得滿分的作文應該很少吧,為什麼說它涉及的人數更多?
  • 叮咚快評 | 晦澀的浙江滿分作文,不說人話也能得滿分?
    以上語句出自題目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首先要說的是,滿分作文到底長什麼樣,官方予以公開很有必要,不能因為害怕爭議就不公開。市面上各種打著滿分作文幌子的書籍,大多都是瞎編,騙了家長們的錢,還把孩子們帶進了溝裡。
  • 高考滿分作文就是不說人話?
    但在門檻之外,還有很大一個原因,那就是:寫作者壓根不說人話。寫文章不說人話,這種事情其實古已有之,而且是各民族皆然。原因也很簡單,書面語確實不是說話——它是另一套表達體系。歐洲中世紀用拉丁語寫文章,但口語用的是英語德語法語日德蘭語,中國古代也是文言文寫作,口語則用白話交流;日本韓國朝鮮早先也都用漢字書寫,口語則是本國語言。
  • 讀了那篇「不講人話」的高考滿分作文後,我發現了高分「秘笈」
    尤其是網友那句「通篇不說人話」的評語,迅速吸引了我的注意。作為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我當然是有「尊嚴」的。你成績比我好可以,特長比我多可以,但是你寫的東西我看不懂,那絕對不行。不過也產生了兩個疑問:一、為什麼作文可以起不到交流的作用;二、為什麼文字可以傳達不了信息
  • 那篇「不講人話」的高考滿分作文,你能讀懂幾句?
    尤其是網友那句「通篇不說人話」的評語,迅速吸引了我的注意。作為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我當然是有「尊嚴」的。你成績比我好可以,特長比我多可以,但是你寫的東西我看不懂,那絕對不行。看完之後,我覺得寫得挺好的,頓時心生敬意。不過也產生了兩個疑問:一、為什麼作文可以起不到交流的作用;二、為什麼文字可以傳達不了信息。
  • 滿紙套路,就是不說人話,中學生作文要去向何方?
    高考過去沒幾天,媒體上就出現不少滿分作文。一些培訓機構也緊跟,開設所謂「2021高考作文高分套路」課程。套路作文已經漸漸成了一股潮流。中學階段,面臨高考,學業緊張,學生的閱讀量無法提升,寫作基礎不牢,作文只能靠套路。而老師在有限的語文課時中為求速成,也不乏套路的傳授。
  • 不說人話的作文給滿分,此風不可長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被罵慘了。晦澀、生僻詞、翻譯腔……一言以蔽之,叫「不說人話」。高考作文文體不限,如果寫的是古文,另當別論。但是這篇作文寫的是白話文,卻故意弄出那麼多古怪來:嚆矢、振翮、婞直、薄脊、孜孜矻矻、一覘、玉墀……這都是什麼鬼?《新華字典》裡沒有,可能要查《康熙字典》吧。這叫死文字,叫不說人話。
  • 2020年高考英語作文大剖析:高分作文,從「不說人話」開始
    2、 要想作文拿高分,先學會如何不說人話!今年全國十套英語卷,浙江卷、全國III卷、北京卷、天津卷、上海卷、海南卷都考了書信,山東卷、全國II卷考查&34;,全國I卷考查人物描寫,江蘇卷考查總結歸納和深度分析。
  • 「滿分作文」因何被諷「不說人話」?
    這是2020浙江高考一考生的滿分「習作」,原文一經曝光,即刻引發熱議,「看不懂,看不下去」此等評論充斥其後,標題「不說人話」並非筆者「妄言」,也是取自網友熱評。浙江媒體正式披露此文時還附帶著文後評語,按說當初評卷人認定此文可獲滿分自然有它的道理,問題是大眾的反應因何與評卷人的評分認可反差如此巨大?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不說人話,不適合當成範文吹噓
    畢竟高考閱卷老師批閱一篇高考語文作文的時間不過一分鐘,不會花上十幾分鐘甚至幾十分鐘時間慢慢讀懂這篇不說人話的高考滿分作文。 但是,你又不能否認,《生活在樹上》是一篇從頭到尾邏輯嚴謹,說理到位的作文,文章的思想性也超出了一般高中生的水平,完全符合高考作文對考生文字表達、邏輯能力、思想性等方面的考察。
  • 談論「不說人話」的高考滿分作文時,我們究竟在談論些什麼?
    支持者認為這篇作文「它的文字的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度與穩當具備」,遠遠超出了一般高三作文的水平,得滿分實至名歸。反對者則認為,這篇文章故弄玄虛、不說人話,是偏門名人名言和艱澀難懂詞藻的堆砌。更有激烈者甚至認為,這篇作文「得滿分是對語文的侮辱」。筆者將題目與原文附上,供各位看官品一品。
  • 不說人話的《生活在樹上》如何依靠踩點得分成為高考滿分作文
    這段時間,浙江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高考滿分作文被廣泛議論。先是被作為標榜公開表揚,語文評卷組作文組組長陳建新老師對媒體盛讚該文思想深刻。後被廣大網友一邊倒地抨擊,認為這篇文章不應該拿滿分。甚至有認為該文「不說人話」,應判為零分作文。
  • 浙江滿分作文被批「不說人話」官方緊急刪文
    >維根斯坦」……據悉,在高考閱卷時,首名閱卷人只給這篇作文打了39分,第二和第三名閱卷人卻給了55分的高分。,既有酣暢的閱讀快感又能回味無窮,在思想深度產生強烈的共鳴。」傳媒人曹林發文質疑,「可這堆佶屈聱牙、讓人痛苦地讀幾遍也不知道說什麼的東西,憑什麼滿分呢?憑閱卷老師也沒讀懂?」「這樣不說人話的文章拿滿分,傳遞了一種什麼樣的寫作方法論和價值觀,讓那些按常識寫作要求教學生寫作文的語文老師們情何以堪?又讓那些在考場上好好寫人話的考生們情何以堪?」
  • 滿分作文「不說人話」,高考到底想選拔什麼人才?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全篇充滿了各種生僻字詞和外國名人名言,讓許多網友高呼看不懂,甚至有人對考生進行網絡暴力。但考生想通過這種方式博出位,有什麼錯呢?而且誰年輕的時候還沒有「為賦新詞強說愁」了。衝他的閱讀量和清晰的邏輯,給高分沒問題,但該不該給滿分呢?滿分作文多少有示範效應,給一篇「不說人話」的文章滿分,是在告訴其他考生,晦澀很高級?那高考到底想選拔什麼樣的人才呢?
  • 高考滿分作文,滿紙的不說人話
    滿分的評定,不可避免地會對其他考生造成一種導向: 這篇文章是範文,像這樣寫考場作文能拿高分。 畢竟,閱卷組的評判代表的是官方意見,對學生而言,在應試競爭的環境下,向高分看齊,也約等於向這樣的寫作方式看齊了。
  • 高考滿分作文,滿紙的不說人話
    三句話連在一起讀,眼前的母語也漸漸變得陌生起來.....滿分的評定,不可避免地會對其他考生造成一種導向:這篇文章是範文,像這樣寫考場作文能拿高分。畢竟,閱卷組的評判代表的是官方意見,對學生而言,在應試競爭的環境下,向高分看齊,也約等於向這樣的寫作方式看齊了。
  • 「不說人話」?對於一篇高考滿分作文,我們真的有必要如此牴觸嗎
    ,明顯就是在「炫技」;甚至還有人批滿分作文就是八股文,「不說人話」等等。對於一個人、一件事,又或者一篇作文,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想法與觀點,這本無可厚非,也是正常之事。但是,對於自己不那麼認同的事物,真的沒有必要去詆毀它,「不說人話」真的是有點過火了。
  • 高考滿分作文到底啥樣的?浙江卷滿分作文引爭議,網友:不說人話
    很多網友看了這個作文後都說:晦澀難懂,不說人話!還有網友覺得,這位考生文學功底深厚,此篇作文為佳作。這篇作文被評為滿分,還是不值得宣揚和效仿的。原因有以下:1、通篇晦澀難懂,用一個梗來形容,就是不說「人話」。
  • 李展飛:《當學生不說人話的時候,給他滿分,還是仨大嘴巴子?》
    我教學生寫作文,有個觀點很明確,就是「說人話」。所謂的「說人話」,就是說人能看懂的話。 如果你說的話,都是人看不懂的,儘管你自己說得很嗨,其實並沒有什麼卵用,「雞同鴨講」,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高考作文,讀者其實只有幾個閱卷老師,所以作文要想得高分,起碼是要讓閱卷老師讀懂的。
  • 作文第一印象好常能得高分
    據說,有這麼一份作文試卷,由於開頭寫得非常漂亮,兩位改卷老師都十分滿意,都沒往下看,不約而同就給打了50多分。後來,卷子傳到組長處,才被發現,該卷的作文其實只是寫了兩三百字。高考改卷,由於時間太緊,很多老師不得不尋找捷徑。據說,有個別老師改卷只憑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好常常就給打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