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一篇2020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火了。不是因為寫得太好被討論,而是因為大家都覺著這篇作文「不說人話」,看不懂,卻得了滿分,而備受質疑。
更為波折的是,高考評分時,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最後經過作文審查組審定,判定為滿分。
看看這篇滿分作文長啥樣?
讓我們先看看一眼作文題目,簡單點說就是談自己對個人、家庭和社會三者的體驗和思考。
再看看這篇大家都「看不懂」的作文到底長啥樣,小編也貼心地附上了「說人話」版本。
作文原文
說人話版
我想飛!
我想飛,想飛出個性和自我!
想飛可以,但飛上天了也不能轉頭對著大地罵罵咧咧吧。規矩吧,該守得守。
人在社會漂,想飛也要順大地之勢而為,我們還缺乏經驗,乖乖腳踏實地,地上的人指哪我飛哪!
在地上走久了,我們逐漸知道自己想飛的方向,但就算飛起來也不能鄙視還在地上的人!
有的人選擇在地上走,有的人在天上飛,這都是個人選擇,沒資格批評「地上的人」媚俗。
不同選擇來源於觀念不同,我們飛的時候也肯定要偶爾回地上停駐的。所以不要隨便嘰嘰歪歪。
最後!我們還是要努力飛上天!但同時也要熱愛大地!
註:以上「說人話」版本僅供參考,不準確處請海涵。
眾人怎麼看這篇滿分作文?
這篇作文用了大量的典故,名人名言和生僻字。理解和翻譯結束,小編已經吐血。而高考作文閱卷組長對於這篇滿分作文的點評是這樣的:
「文字的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邏輯嚴謹,說理到位」、「文字的表達如此學術化」……
網友不買帳,這篇誰都看不懂的作文,閱卷組真的不是因為自己也看不懂才給了滿分嗎?來自四面八方的網友表示強烈不服:
不過,也有一些同學表示這篇作文確實立意深刻,用詞老道,能體現這位學生平日的閱讀積累和文學素養……
可以看到,面對這篇晦澀難懂的文章,眾人褒貶不一,各執一詞。馬伯庸也對此篇文章做了客觀的評價:
作文裡要表達的意思,完全可以用更平實、樸素的詞句來組織,信息一點不會損失。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深度和論證過程,也完全用不著跩這些大詞兒,四個字來總結就是:辭不配位。
如果這麼說還不夠形象的話,我舉個例子:「曦和凌於顛囟兮,瓊蕊睹朕而粲齒」,看著也挺高端對吧?其實就是「太陽當頭照,花兒對我笑」。
這篇作文的文風,其實很像最近十年來學術界頗為流行的那種不說人話的行文方式,充斥著怪異、造作的翻譯腔與不分場合的術語濫用。
如果是一篇學術論文,估計是要被導師打回來的。如果是一篇普通作文,不免有堆砌炫技之嫌,也不該得到高分。但這是在高考現場,一個極端的環境,對學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考生必須施展渾身解數,在極短的時間內給閱卷老師提供一個興奮點,這個興奮點要鮮明、清晰、高級並且與眾不同。所以寫高考作文,策略和平常寫文章不一樣。」
「你不能苛責一個高中生。這是他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抉擇,為什麼不去使用這種合法技巧去爭取分數。
這位作者有閱讀量,有知識面,也有表達能力,戰術上選擇也沒問題。未來必有前途。只是在戰略上,千萬不要覺得這麼寫是一條好的出路。
對這篇滿分作文的一點思考
滿分作文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風向標,每年滿分作文一出來,學生們會分析它,老師們會分析它,培訓機構會分析它,然後紛紛進行效仿,以期下一年高考獲得高分。
在這樣的特定場景下,評價這篇晦澀難懂的作文「得滿分」,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評價一篇文章,一個事件,也許我們還更應該深入思考:
考作文,是為了什麼?
考語文,是為了什麼?
高考,又是為了什麼?
為了讓同學們在開學後能夠跟上學校課程的節奏,君卿老師(junqinglaoshi08)整理了部編版小學語文1~6年級的高清電子課本,幫助大家在暑期輕鬆預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