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滿分作文被批「不說人話」官方緊急刪文

2020-09-03 無界瀏覽

近日,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因出現大量晦澀難懂的冷門名人名言與生僻詞語,在網絡引發爭議。

這篇在網絡引發兩級爭端的作文最先出現在浙江外國語學院主辦的教育類報刊《教學月刊》微信公眾號上。作文開篇寫道:「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眾網友讀後紛紛感嘆讀不懂。

該文的晦澀難懂不僅局限於第一段,整篇文章中都貫穿著普通人不會讀的生僻字或不太常見的名人、典故,如「肯綮」、「祓魅」、「婞直」、「孜孜矻矻」、「達達主義」、「麥金太爾」、「維根斯坦」……

據悉,在高考閱卷時,首名閱卷人只給這篇作文打了39分,第二和第三名閱卷人卻給了55分的高分。最後,作文審查組決定將該文打為滿分。

文章公布後,在網絡激起不小波瀾。有評論認為該文展現了考生的積累,具有「深度的思辨」,是一種「個性化表達」;但更多網友則認為文章矯揉造作、晦澀難懂。

「滿分作文,更應該有文字和思想的通透性,是那種讓人一口氣讀完產生觸電感的深度好文,既有酣暢的閱讀快感又能回味無窮,在思想深度產生強烈的共鳴。」傳媒人曹林發文質疑,「可這堆佶屈聱牙、讓人痛苦地讀幾遍也不知道說什麼的東西,憑什麼滿分呢?憑閱卷老師也沒讀懂?」「這樣不說人話的文章拿滿分,傳遞了一種什麼樣的寫作方法論和價值觀,讓那些按常識寫作要求教學生寫作文的語文老師們情何以堪?又讓那些在考場上好好寫人話的考生們情何以堪?」

這篇作文顯示作者有很多閱讀積累,能旁徵博引。但不客氣地說,作文所呈現出的內容,顯示作者的閱讀是有較大問題的,讀了太多自己在這個年齡段理解不了的書,讀的順序不對,很容易消化不良。

作家馬伯庸也在微博評論稱,作文裡要表達的意思,完全可以用更平實、樸素的詞句來組織,「四個字來總結就是:辭不配位。」

據援引獨立媒體人劉先生分析,贊同這篇作文的「大部分是中國國內常見的『知道』分子和做題家,有知識沒思想的那種。在他們看來這就是好文章,因為『知識點』夠多。批評的一種是真看不懂,另一種是真有文字功底,看穿了這種堆砌廢話的小把戲。」

目前,《教學月刊》已經以「浙江省高考招生工作仍在進行中,現在發布可能不是很合適」為由,將這篇作文撤下,但該文已經在網絡廣泛傳播。

相關焦點

  • 叮咚快評 | 晦澀的浙江滿分作文,不說人話也能得滿分?
    文|舒聖祥「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語句出自題目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
  • 高考滿分作文到底啥樣的?浙江卷滿分作文引爭議,網友:不說人話
    文/格格鬥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爭議。我們先來看看到底寫了點啥。很多網友看了這個作文後都說:晦澀難懂,不說人話!還有網友覺得,這位考生文學功底深厚,此篇作文為佳作。這篇作文被評為滿分,還是不值得宣揚和效仿的。原因有以下:1、通篇晦澀難懂,用一個梗來形容,就是不說「人話」。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不說人話,不適合當成範文吹噓
    這篇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不僅引用了很多生僻的名人名言和典故,而且使用了不少生僻字,文風確實比較晦澀,說白了就是一篇不說人話的文章 不過,我比較寬容,在我看來,優秀作文、優秀高考作文並沒有統一的文風標準,我們也不該以一套文風標準要求千萬考生的高考作文,優秀高考作文、高考滿分作文的文風很晦澀、不說人話未嘗不可。 還有網友說,這孩子就是一個掉書袋,純粹是賣弄學問。
  • 不說人話的作文給滿分,此風不可長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被罵慘了。晦澀、生僻詞、翻譯腔……一言以蔽之,叫「不說人話」。高考作文文體不限,如果寫的是古文,另當別論。但是這篇作文寫的是白話文,卻故意弄出那麼多古怪來:嚆矢、振翮、婞直、薄脊、孜孜矻矻、一覘、玉墀……這都是什麼鬼?《新華字典》裡沒有,可能要查《康熙字典》吧。這叫死文字,叫不說人話。
  • 「滿分作文」因何被諷「不說人話」?
    這是2020浙江高考一考生的滿分「習作」,原文一經曝光,即刻引發熱議,「看不懂,看不下去」此等評論充斥其後,標題「不說人話」並非筆者「妄言」,也是取自網友熱評。浙江媒體正式披露此文時還附帶著文後評語,按說當初評卷人認定此文可獲滿分自然有它的道理,問題是大眾的反應因何與評卷人的評分認可反差如此巨大?
  • 高考滿分作文被舉報!孩子說「不說人話的作文才能得高分」
    這個媽媽說,她把作文發給孩子看,覺得這篇作文不說人話,結果上初二的孩子回了句:不說人話的作文才能得高分。給這樣的作文滿分,簡直是在制度化地鼓勵學生不說人話!在我看來,這種不說人話的作文得滿分,某種程度上危害程度甚至會超過高考頂替,因為它涉及的人數更多,潛在的危害更廣。兒子:高考得滿分的作文應該很少吧,為什麼說它涉及的人數更多?
  • 高考滿分作文就是不說人話?
    但在門檻之外,還有很大一個原因,那就是:寫作者壓根不說人話。寫文章不說人話,這種事情其實古已有之,而且是各民族皆然。原因也很簡單,書面語確實不是說話——它是另一套表達體系。歐洲中世紀用拉丁語寫文章,但口語用的是英語德語法語日德蘭語,中國古代也是文言文寫作,口語則用白話交流;日本韓國朝鮮早先也都用漢字書寫,口語則是本國語言。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被指「不說人話」,熊丙奇:「晦澀」一下又如何?
    作文原文8月2日,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文章稱,該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網友們對這篇滿分作文的評價呈現了兩極分化的態勢。「 只認識『矢』字,『嚆矢』兩個字加一起就不認識了。作文不怎麼說人話呀。」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發爭議:不說人話的晦澀難懂,值不值得滿分?
    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成為了微博熱搜榜上的"釘子戶"。8月2日,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文章《高考作文閱卷組長評高考滿分作文》系列文章第一篇,這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卷滿分作文成為了被評述的對象。
  • 「不說人話」?對於一篇高考滿分作文,我們真的有必要如此牴觸嗎
    一篇被閱卷老師評為滿分的高考作文在網上發酵,短時間內就衝上了各平臺的熱搜榜,並且還有大神立馬將滿分作文用大白話給翻譯了出來。,明顯就是在「炫技」;甚至還有人批滿分作文就是八股文,「不說人話」等等。對於一個人、一件事,又或者一篇作文,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想法與觀點,這本無可厚非,也是正常之事。但是,對於自己不那麼認同的事物,真的沒有必要去詆毀它,「不說人話」真的是有點過火了。
  • 高考滿分作文,滿紙的不說人話
    今年浙江高考的一篇滿分作文,突然在網絡上掀起了一股全民做閱讀理解、檢驗智商的熱潮。 8月2日,據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的文章稱,在評定作文的過程中,第一位閱卷老師打了39分,但後面兩位評分老師均給出了55分的高分。 最終,作文審查組給出的判定是滿分。
  • 高考滿分作文,滿紙的不說人話
    三句話連在一起讀,眼前的母語也漸漸變得陌生起來.....8月2日,據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的文章稱,在評定作文的過程中,第一位閱卷老師打了39分,但後面兩位評分老師均給出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給出的判定是滿分。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多處生避詞,網友:典型的不說人話!
    最近關於浙江省的2020年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在網上引發了廣泛的討論,作文題目是《生活在樹上》,在具體看這篇作文之前,我們先看一下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題目是什麼。文中要求是在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中,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位難免產生,對此有什麼樣的思考和體驗。要求不少於800字。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被指「不說人話」?資深高考作文閱卷專家:最美的花應有許多朵
    8月2日,浙江省2020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網友熱議。不少網友讀完第一句話,就感覺到了「智商侮辱」,「 只認識『矢』字,『嚆矢』兩個字加一起就不認識了。作文不怎麼說人話呀。」也有閱卷專家認為,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對此,記者採訪了有著多年高考作文閱卷經驗的專家。專家表示,評價高考作文的標準不應當千篇一律,「最美的花應有許多朵。」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有作家評論「不說人話」,有老師說「有亮點有特色」
    現代快報訊(記者 侯天卉)8月3日,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衝上微博熱搜。「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首句讀完,大多數網友就「卡住了」,全文因大量生僻字和晦澀典故引發網絡爭議。
  • 不說人話的《生活在樹上》如何依靠踩點得分成為高考滿分作文
    這段時間,浙江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高考滿分作文被廣泛議論。先是被作為標榜公開表揚,語文評卷組作文組組長陳建新老師對媒體盛讚該文思想深刻。後被廣大網友一邊倒地抨擊,認為這篇文章不應該拿滿分。甚至有認為該文「不說人話」,應判為零分作文。
  • 高考滿分作文「不說人話」?北大教授陸揚:晦澀不等於混亂
    此文於8月1日在公眾號「教學月刊」上發布,公眾號信息稱,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這篇作文39分,後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閱卷組組長、浙江大學陳建新教授評論:「文字的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要寫成這樣,需要考生閱讀大量書籍,而非背誦幾條名人名言就行的。
  • 嚆矢、振翮,這篇不說人話的高考滿分作文我連字都認不全……
    如果說在高考之後,學生們最緊張的是分數,那麼緊接其後的,可能還有高考作文的得分。我們之前寫過一篇關於高考作文題的解讀,雖然是以娛樂為主,但絕對值得一讀。而隨著上個月高考查分的解禁,這段時間終於開始流傳出一篇篇高考滿分作文,比如下圖這篇浙江某考生的作品。
  • 今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惹爭議,到底什麼是好文章?
    近日,中國浙江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高考滿分作文,引發輿論熱議。該文充斥著多個冷門名人名言與生僻詞語,被網友怒批「不說人話」。這篇高考滿分作文開篇寫道:「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
  • 《生活在樹上》,不過是頭頂三尺,「不說人話」者跪下
    「不說人話!」這是某公眾號文章對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的評價,更是對完成這篇高考作文考生人格的無端攻擊。「他們故弄玄虛,裝腔作勢,(是)掩飾無知的『怪胎』」!這是上述同一公眾號文章對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閱卷團隊的無端辱罵。無論是激揚文字、錦繡華章,抑或是無病呻吟、譁眾取寵,無論褒貶,不過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