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有作家評論「不說人話」,有老師說「有亮點有特色」

2020-08-04 現代快報

現代快報訊(記者 侯天卉)8月3日,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衝上微博熱搜。「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首句讀完,大多數網友就「卡住了」,全文因大量生僻字和晦澀典故引發網絡爭議。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有作家評論「不說人話」,有老師說「有亮點有特色」

△2020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

根據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8月2日發布的文章,這篇滿分作文在閱卷階段就已引起內部討論。「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

浙江省高考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時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網友對此點評卻並不買帳,不少人認為,通篇堆砌,如此難懂的文章,當不得「滿分」二字。

正方:高考是對學生能力和素養的遴選,滿分是對才子的珍惜

浙江省高考閱卷專家點評時曾說,從文中可以體會到考生閱讀量極大,駕馭文字的能力也遠超於一般高中生,但不建議同學們模仿其中的晦澀。

「如果我是閱卷老師,我會給滿分!」著名詩人、小說家黃梵也認為,該學生對事物的看法不單一、幼稚,很有思考力。高考如果只用單一的考核標準去遴選,必會令擅長其它文體的才子落選或委曲求全。高考是對學生能力和素養的遴選,滿分是對這個學生思考力和表達能力的褒獎,傳遞的是老師對才子的珍惜。

一名文學博士在微博留言,「看了三遍,沒看懂。文章本質是給人閱讀的,如果不知所云,就是失敗的。」

針對這一觀點,黃梵也有著自己的看法。「文章的主題應當是多重的,不然歷代學者對經典的詮釋就沒有意義,所有詮釋其實都構成經典的一部分。我們主要已被單一主題的寫作教學帶偏了,所以,面對文章的多重主題和多重真實,就很不適應,會以晦澀難懂來掩飾我們自己的閱讀惰性。」

反方:辭不配位,生僻表達雖用對了地方,但沒有必要

「撇開引用不談,沒有一句話是好好說的。」懸疑小說家、《萌芽》主編趙長天之子那多在微博中坦言,「文章需要準確傳達作者的情和意,很罕見的時候,我可以理解寫作者在當代漢語裡找不到合用的詞,必須往生僻裡找,但我個人寫作生涯裡從未碰到此類情況。這篇滿分作文裡每一句話都有普通讀者不熟悉的詞彙,這是迫不得已?」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有作家評論「不說人話」,有老師說「有亮點有特色」

△那多點評 微博截圖

在人民文學獎、朱自清散文獎得主馬伯庸看來,這篇作文很難用「滿分好作文」或者「爛作文」來簡單評價。最奪人眼球的部分,是大量的生僻詞、生僻典故和生僻表達,說明考生知識面和閱讀量都遠超同儕。雖然用對了地方,但沒有必要,正如網評所說,「不說人話」,辭不配位。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有作家評論「不說人話」,有老師說「有亮點有特色」

△馬伯庸點評 微博截圖

「這篇文章的文風,很像最近十年來學術界頗為流行的那種不說人話的行文方式,充斥著怪異、造作的翻譯腔與不分場合的屬於濫用,沉迷在不可名狀的『高級感』中。」馬伯庸說,高考是個極端環境,所有的一切,都圍繞著「分數」展開,所以真正的問題,出在閱卷老師身上。「這篇文章成色如何且不論,至少奪人眼球是做到了,戰術運用得當、今後這種可以用晦澀的辭藻堆砌出來的作文還會出現的。」

專家:表達要有思想和張力,鼓勵百花齊放

其實這樣的滿分作文並不少見,在江蘇2010年高考中,在命題作文《綠色生活》中,一名考生通篇以駢體古文的方式完成,閱卷老師在讀到此文時,視作「懷疑卷」提交給專家組。古典文獻學專家在看完此文後,僅對文字的注釋就記滿了4頁紙,最終也被判為滿分作文。

「這篇作文雖然存在拽詞的成分,但總體來說寫得不錯,表面的表達和內在表達之間,要形成一種張力,如果像白開水一樣就沒意思了。」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駱冬青解釋說,在閱卷過程中,閱卷人停留在每位考生試卷上的時間有限,更鼓勵學生在考場上百花齊放,寫出有亮點、有特色的文字。

「李商隱的文字也很晦澀難懂,但並不影響他的文字流傳千古。」駱冬青認為,不應當以單一標準來衡量中文、評判文學,只要能夠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意圖就是優秀的。

相關焦點

  • 高考滿分作文到底啥樣的?浙江卷滿分作文引爭議,網友:不說人話
    文/格格鬥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爭議。我們先來看看到底寫了點啥。很多網友看了這個作文後都說:晦澀難懂,不說人話!還有網友覺得,這位考生文學功底深厚,此篇作文為佳作。這篇作文被評為滿分,還是不值得宣揚和效仿的。原因有以下:1、通篇晦澀難懂,用一個梗來形容,就是不說「人話」。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發爭議:不說人話的晦澀難懂,值不值得滿分?
    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成為了微博熱搜榜上的"釘子戶"。8月2日,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文章《高考作文閱卷組長評高考滿分作文》系列文章第一篇,這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卷滿分作文成為了被評述的對象。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對廣東考生有何啟發?
    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8月2日,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文章稱,該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滿分作文?
    最近,浙江教學月刊微信公眾號上刊登了一篇浙江省的高考滿分作文,這篇作文的題目是《生活在樹上》。1《生活在樹上》何以得滿分?2滿分作文為何引爭議?但就是這樣一篇滿分作文,不僅在閱卷的時候,不同的閱卷老師給出的成績有很大的差異,而且在網上公布之後也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 高考滿分作文被舉報!孩子說「不說人話的作文才能得高分」
    這個媽媽說,她把作文發給孩子看,覺得這篇作文不說人話,結果上初二的孩子回了句:不說人話的作文才能得高分。給這樣的作文滿分,簡直是在制度化地鼓勵學生不說人話!在我看來,這種不說人話的作文得滿分,某種程度上危害程度甚至會超過高考頂替,因為它涉及的人數更多,潛在的危害更廣。兒子:高考得滿分的作文應該很少吧,為什麼說它涉及的人數更多?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多處生避詞,網友:典型的不說人話!
    最近關於浙江省的2020年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在網上引發了廣泛的討論,作文題目是《生活在樹上》,在具體看這篇作文之前,我們先看一下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題目是什麼。文中要求是在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中,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位難免產生,對此有什麼樣的思考和體驗。要求不少於800字。
  • 浙江滿分作文被批「不說人話」官方緊急刪文
    近日,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因出現大量晦澀難懂的冷門名人名言與生僻詞語,在網絡引發爭議。最後,作文審查組決定將該文打為滿分。文章公布後,在網絡激起不小波瀾。有評論認為該文展現了考生的積累,具有「深度的思辨」,是一種「個性化表達」;但更多網友則認為文章矯揉造作、晦澀難懂。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省教育考試院:評卷程序沒問題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省教育考試院:評卷程序沒問題 作者:李梓毅 發布時間: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 專家:最美的花應有許多朵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被指「不說人話」?  資深高考作文閱卷專家:最美的花應有許多朵  8月2日,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網友熱議。不少網友讀完第一句話,就感覺到了「智商侮辱」,「只認識『矢』字,『嚆矢』(嚆:讀音hāo,釋義為呼叫;嚆矢:響箭,常用來比喻事物的開端)兩個字加一起就不認識了。作文怎麼不說人話呀。」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亮相,引發瘋狂吐槽……
    但筆鋒一轉,他又稱「不說人話」是該滿分作文存在的最大問題。如果是一篇普通作文,不免有堆砌炫技之嫌。」他最後認為,一個高中生,有如此寬泛的閱讀和積累值得佩服,而且能在高考這個特定場合引發爭議並最終取得滿分,是「戰術」取勝。而真正的問題,出在閱卷老師身上。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發爭議,作家馬伯庸這樣回應
    隨著全國各省高考成績的公布,有關滿分作文的話題又一次甚囂塵上。今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題目是「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近期在一個名為教學月刊的公眾號上刊登了一篇浙江考生的滿分作文,結果引起許多網友的非議。第二,這篇作文在評分時也有分歧,第一位閱卷老師僅給了39分,第二位和第三位則給出55分,最終審查組判定為滿分。下面大家一起欣賞一下這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滿分高考作文。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被指「不說人話」?資深高考作文閱卷專家:最美的花應有許多朵
    8月2日,浙江省2020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網友熱議。不少網友讀完第一句話,就感覺到了「智商侮辱」,「 只認識『矢』字,『嚆矢』兩個字加一起就不認識了。作文不怎麼說人話呀。」也有閱卷專家認為,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對此,記者採訪了有著多年高考作文閱卷經驗的專家。專家表示,評價高考作文的標準不應當千篇一律,「最美的花應有許多朵。」
  • 叮咚快評 | 晦澀的浙江滿分作文,不說人話也能得滿分?
    以上語句出自題目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首先要說的是,滿分作文到底長什麼樣,官方予以公開很有必要,不能因為害怕爭議就不公開。市面上各種打著滿分作文幌子的書籍,大多都是瞎編,騙了家長們的錢,還把孩子們帶進了溝裡。
  • 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雖然晦澀,但告訴我們閱讀的重要性
    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雖然晦澀,但告訴我們閱讀的重要性浙江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一經教學月刊發表後,立即引來了熱議,大家對這篇作文充滿著許多晦澀難懂的文字,並且更讓網友直呼看不懂,各路專家學者也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有讚揚有反對……但小編認為,對於一位高考生能夠寫出這樣的作文,雖然晦澀,但是應尊重學生的才華,更告訴我們閱讀的重要性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把閱卷老師唬住就能得滿分?
    ,得到了浙江省2020年高考的作文滿分! 8月2日,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文章稱,作文《生活在樹上》,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這彰顯了高考作文閱卷的嚴謹與科學。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網友怒嗆「說人話」!矯揉做作還是曲高和寡?
    浙江卷2020高考作文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對我們有不同的預期,社會也可能會賦予我們別樣的角色。昨天,這篇浙江滿分作文引發網友熱議。@FIRSTBO:個人感覺給39分的老師已經很客氣了,之前高分作文的標準是加修辭,越多越好,現在成了這樣。反正都不說人話。@郭聲響了:只有半桶水的人才會到處亂晃,越厲害的作家用詞越樸素自然,從容不迫。
  • 今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惹爭議,到底什麼是好文章?
    近日,中國浙江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高考滿分作文,引發輿論熱議。該文充斥著多個冷門名人名言與生僻詞語,被網友怒批「不說人話」。這篇高考滿分作文開篇寫道:「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
  • 嚆矢、振翮,這篇不說人話的高考滿分作文我連字都認不全……
    如果說在高考之後,學生們最緊張的是分數,那麼緊接其後的,可能還有高考作文的得分。我們之前寫過一篇關於高考作文題的解讀,雖然是以娛樂為主,但絕對值得一讀。而隨著上個月高考查分的解禁,這段時間終於開始流傳出一篇篇高考滿分作文,比如下圖這篇浙江某考生的作品。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到底是曲高和寡,還是故弄玄虛?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火了高考已經落下了帷幕,然而對於高考的討論還未停止。這不,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又引發了廣泛的熱議,其實還不止熱議,甚至還成了爭論。看不懂就對了,這篇作文就是因為晦澀難懂,才引起了一些爭議。網上甚至有人專門搞了個白話翻譯版,感興趣的可以專門去看翻譯版(捂臉)。爭議有很多人可能會說,你這寫了個嘛呀,(多半)地球人都看不懂,把這樣的文章寫出來,意義何在?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不說人話,不適合當成範文吹噓
    如果讀者不是學富五車的才子,跟我一樣是個學渣的話,想通篇順利讀下這篇文章存在不小難度,要想完全讀懂和理解這篇文章,更是難上加難,這大概是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39分的主要原因。畢竟高考閱卷老師批閱一篇高考語文作文的時間不過一分鐘,不會花上十幾分鐘甚至幾十分鐘時間慢慢讀懂這篇不說人話的高考滿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