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網友怒嗆「說人話」!矯揉做作還是曲高和寡?

2020-08-27 家長幫青島站

近日,浙江省2020年高考的一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了輿論熱議。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但大量網友質疑文章「矯揉造作」,也有北京大學教授、普林斯頓的博士等對這篇文章進行了批評。


浙江卷2020高考作文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對我們有不同的預期,社會也可能會賦予我們別樣的角色。


在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中,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位難免會產生。


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於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


網友說


昨天,這篇浙江滿分作文引發網友熱議。


有網友表示看不懂,文章太過晦澀。



有網友認為高考作文還是應該簡潔、準確、易懂。


@FIRSTBO:個人感覺給39分的老師已經很客氣了,之前高分作文的標準是加修辭,越多越好,現在成了這樣。反正都不說人話。


@郭聲響了:只有半桶水的人才會到處亂晃,越厲害的作家用詞越樸素自然,從容不迫。


@九十五便士:堆砌辭藻 故意使用生僻詞


@渝洲老農:是不是現在高考作文寫的越難懂越容易得高分呀[汗]


@決堤海洋Mio:文章的意義是把思想準確地傳達給大眾,而不是故作高深莫測割裂和讀者的距離,文章不是邏輯好思維好立意好就完事了,讀者沒有領會思想的文章,最終也只配束之高閣


@燈籠舉起大力士:用詞過於艱晦,略顯賣弄,但不否認考生的立意是不錯的,平時涉獵也頗多,但是不管是辭藻堆疊還是用詞艱澀,我都覺得是屬於一種。。乖張的行文風格,不建議成為一種典範,說白了,講話也好,寫文章也好,要「說人話」


也有不少網友覺得這篇作文展現了考生的知識積累和儲備,不能因為自己不理解就否認它的好。



@Nupejie:晦澀難懂那是自己問題誒 認真定心看下去寫的挺好的


@百姓論道2020:一個在校高中生達到這種積累和寫作水平難能可貴。對於個人理想與社會、家庭期待之間落差和錯位的論說雖略顯晦澀,但按年齡實屬老道,遇天時地利能成就個理論家!


@芝芝Ciisy:看得懂的人自然會懂,可以看出這位考生平時特別愛看書籍[good]


@火腿拌薺菜:高考閱卷十幾秒內確實不可能完全看懂吧……而且還有很多生僻字,不過考生積累的確實很多


@懶人不會胖:我覺得寫得很好啊 沒有賣弄呀 這得多大的文學基底才能賣弄成這樣子


@沙丁魚吃魚:沒毛病啊,高考是選拔性考試,是要拿出最拿手的東西啊,就像奧運賽場上,為了爭奪金牌也要炫技啊,其實回過頭來來想,別人炫技的背後,就是長年累月的訓練和積累。所以你讀不懂沒關係,不影響別人拿高分


@墨菲121382018:個人覺得考生很優秀了。高三即引用海德格爾與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閱讀積澱是毋庸置疑的。內涵蘊於思考,不也是作文的立意嗎?至於閱讀感受,本身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有晦澀之感,可能也與閱讀量有關。


@yssssstupid:高三學生能有這樣的學術語句,實在很不容易,滿分,實至名歸。


有人表示高考是一場選拔人才的考試,高考作文就應該寫出最能體現考生水平的文字。


@新傳考研一定上岸的安陵容:高考作文的意義是在短時間➕短篇幅裡一稿寫出最能體現本人水平的文字 不是為了給你讀懂的


@Vey的秘密花園:是個人才,高考是一場選拔人才的考試,這就應該是滿分。上學時喜歡看一些哲學類書籍,像康德的一些巨著真的很難看懂,大部分人看不懂就能否定作品的偉大嗎?顯然不能。這個世界上99%的事情都能通過努力訓練做到優秀,而想做到極致必須依靠天賦。如果我們是為了選拔人才,這絕對應該是滿分作文。


@尤尤優優:簡潔易懂還是晦澀難懂,那都是作者的選擇,沒有什麼應不應該,高考就是秀水平的時候


南都評論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在樹上」,公共表達需要下樹「說人話」


「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是《生活在樹上》的首段。這篇文章大量運用了生僻詞、學術語句,引用了一些不太常見的典故,幾乎都由長句組成。有網友調侃稱,仿佛在考長難句解析。


文章有為了造長句而導致的小量語病,以及部分對引用的典故內涵理解得不夠透徹的地方,但如果說詞不達意,倒也不至於。要說炫技,肯定有;晦澀難懂,的確;矯揉造作,也許;但夠不夠得滿分?按照高考作文的要求、閱卷標準和其他高考作文的橫向比較,大概是可以的。


當然,承認這是一篇現行標準下可以得滿分的作文,並不代表認同這是一篇成熟的好文章,讓準備高考的學生甚至所有人都來學習。作家馬伯庸表示,這些生僻詞、生僻典故和生僻表達都用對了地方,問題在於,沒這個必要,作文裡要表達的意思,完全可以用更平實、樸素的詞句來組織,信息一點不會損失。


實際上,這篇文章結尾部分的點題句「生活在樹上——始終熱愛大地——升上天空。」就寫得很好,也是大部分人都能理解的「人話」。問題在於,如果通篇都使用平實的語句,表達同樣的觀點,還能不能獲得滿分?很可能不行。甚至這位作者日常寫作時,也不會這樣寫——這才是最弔詭的。


不妨以此為契機,重新思考,高考作文究竟考的是什麼?是學生的遣詞造句技巧、能否邏輯自洽還是思辨能力?這樣的考核標準是否與語文教育的目標相吻合?


比起對這篇作文該不該得滿分的討論,其實更多的是對浙江教學月刊社將這篇滿分高考作文以範文形式展示出來的質疑。無論是否認為這篇文章值得滿分,都不會否認,這並不是一個值得學習的寫作方向和方式,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浙江大學副教授陳建新也在點評的最後表示「其中的晦澀也不希望同學們模仿」。


問題是,只要這篇作文以「滿分」的方式呈現了,就必定會造成模仿。高考作文書、培訓機構的作文輔導都是以過去的滿分、高分作文作為經驗來分析和傳授的,這是不以閱卷組和發布刊物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事實。況且,以這篇作文目前的討論度,還可能造成大規模的模仿。模仿成什麼樣是另一回事,但這個方向顯然是跑偏了。


無論是將學校內的寫作訓練當作公共表達的「前奏」練習,或是將二者完全割裂,都應當明白,公共表達需要「說人話」。公共表達是為了輸出觀點,為了交流和探討,能夠讓人理解是順暢溝通的前提,「說人話」是最高效也是最基本的方式。這當然不等於說文風和詞句的美感不重要,只是刻意的晦澀沒有必要,也並不顯得更高級。這或許可以讓一篇文章在高考中得高分,但卻不能讓它得到讚許,甚至都難以傳播。


公共表達是需要「說人話」的,那麼,高考作文要不要呢?這個問題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你怎麼看呢?評論區等你

相關焦點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到底是曲高和寡,還是故弄玄虛?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火了高考已經落下了帷幕,然而對於高考的討論還未停止。這不,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又引發了廣泛的熱議,其實還不止熱議,甚至還成了爭論。還有一些網友說,這是明顯的掉書袋,啥觀點也沒有說明,靠的是花哨句式博眼球,更有甚者評價,「應該培養青少年說人話,而不是無病呻吟 矯揉造作 故弄玄虛」,但是,在評論的最後,他卻說「可以給高分,但沒必要放出來」。
  • 高考滿分作文到底啥樣的?浙江卷滿分作文引爭議,網友:不說人話
    文/格格鬥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爭議。我們先來看看到底寫了點啥。很多網友看了這個作文後都說:晦澀難懂,不說人話!還有網友覺得,這位考生文學功底深厚,此篇作文為佳作。這篇作文被評為滿分,還是不值得宣揚和效仿的。原因有以下:1、通篇晦澀難懂,用一個梗來形容,就是不說「人話」。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滿分作文?
    最近,浙江教學月刊微信公眾號上刊登了一篇浙江省的高考滿分作文,這篇作文的題目是《生活在樹上》。1《生活在樹上》何以得滿分?2滿分作文為何引爭議?但就是這樣一篇滿分作文,不僅在閱卷的時候,不同的閱卷老師給出的成績有很大的差異,而且在網上公布之後也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在樹上」,公共表達需要下樹「說人話」
    有網友調侃稱,仿佛在考長難句解析。文章有為了造長句而導致的小量語病,以及部分對引用的典故內涵理解得不夠透徹的地方,但如果說詞不達意,倒也不至於。要說炫技,肯定有;晦澀難懂,的確;矯揉造作,也許;但夠不夠得滿分?按照高考作文的要求、閱卷標準和其他高考作文的橫向比較,大概是可以的。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多處生避詞,網友:典型的不說人話!
    最近關於浙江省的2020年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在網上引發了廣泛的討論,作文題目是《生活在樹上》,在具體看這篇作文之前,我們先看一下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題目是什麼。文中要求是在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中,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位難免產生,對此有什麼樣的思考和體驗。要求不少於800字。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熱議 是老到晦澀還是辭不配位?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熱議:有人稱老到且晦澀,有人稱辭不配位「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據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介紹,該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
  • 高考滿分作文被舉報!孩子說「不說人話的作文才能得高分」
    給這樣的作文滿分,簡直是在制度化地鼓勵學生不說人話!在我看來,這種不說人話的作文得滿分,某種程度上危害程度甚至會超過高考頂替,因為它涉及的人數更多,潛在的危害更廣。兒子:高考得滿分的作文應該很少吧,為什麼說它涉及的人數更多?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有作家評論「不說人話」,有老師說「有亮點有特色」
    現代快報訊(記者 侯天卉)8月3日,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衝上微博熱搜。「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首句讀完,大多數網友就「卡住了」,全文因大量生僻字和晦澀典故引發網絡爭議。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熱議!功底深厚還是故弄玄虛?網友們吵翻了
    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出爐我們先來回顧一下2020年浙江高考的語文作文題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
  • 浙江卷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首閱只給39分,閱卷專家:千萬別模仿
    今年浙江卷考的是人生坐標:讓考生通過對未來美好的期望,家庭對自己的預期,社會賦予自己的角色,找一找人生坐標。在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中,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位難免會產生。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每個人都有對生活的思考,可以寫記敘文也可以寫議論文,算是一道人人都可以言之有物的高考作文題了。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發爭議:不說人話的晦澀難懂,值不值得滿分?
    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成為了微博熱搜榜上的"釘子戶"。8月2日,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文章《高考作文閱卷組長評高考滿分作文》系列文章第一篇,這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卷滿分作文成為了被評述的對象。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網友熱議:你覺得該得滿分嗎
    這就是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從下面語文閱卷組的點評中我們看到,老師提出「文字表述學術化」,「從頭到尾邏輯嚴謹」等評語。不知道大家是怎麼看待這篇作文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原文如下: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樹立了一個壞的標杆
    今天不幸看到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如果我是閱卷老師,頂多給他「中上」成績,絕不可以滿分!理由如下:寫文章是為了表達觀點,表達觀點是為了交流。如果一篇非專業性的文章讓大多數人看不懂,那就失去了交流的意義了。但凡能夠流傳於世的作品,都是明白曉暢、通俗易懂的,從古到今,皆是如此。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被指「不說人話」?資深高考作文閱卷專家:最美的花應有許多朵
    8月2日,浙江省2020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網友熱議。不少網友讀完第一句話,就感覺到了「智商侮辱」,「 只認識『矢』字,『嚆矢』兩個字加一起就不認識了。作文不怎麼說人話呀。」也有閱卷專家認為,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對此,記者採訪了有著多年高考作文閱卷經驗的專家。專家表示,評價高考作文的標準不應當千篇一律,「最美的花應有許多朵。」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被指「不說人話」,熊丙奇:「晦澀」一下又如何?
    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作文原文8月2日,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文章稱,該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網友們對這篇滿分作文的評價呈現了兩極分化的態勢。「 只認識『矢』字,『嚆矢』兩個字加一起就不認識了。作文不怎麼說人話呀。」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 專家:最美的花應有許多朵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被指「不說人話」?  資深高考作文閱卷專家:最美的花應有許多朵  8月2日,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網友熱議。不少網友讀完第一句話,就感覺到了「智商侮辱」,「只認識『矢』字,『嚆矢』(嚆:讀音hāo,釋義為呼叫;嚆矢:響箭,常用來比喻事物的開端)兩個字加一起就不認識了。作文怎麼不說人話呀。」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省教育考試院:評卷程序沒問題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省教育考試院:評卷程序沒問題 作者:李梓毅 發布時間:
  • 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雖然晦澀,但告訴我們閱讀的重要性
    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雖然晦澀,但告訴我們閱讀的重要性浙江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一經教學月刊發表後,立即引來了熱議,大家對這篇作文充滿著許多晦澀難懂的文字,並且更讓網友直呼看不懂,各路專家學者也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有讚揚有反對……但小編認為,對於一位高考生能夠寫出這樣的作文,雖然晦澀,但是應尊重學生的才華,更告訴我們閱讀的重要性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熱議:老到晦澀?辭不配位?
    來源:澎湃新聞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熱議:有人稱老到且晦澀,有人稱辭不配位澎湃新聞記者 朱軒 實習生 楊璐伊 「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不說人話,不適合當成範文吹噓
    這篇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不僅引用了很多生僻的名人名言和典故,而且使用了不少生僻字,文風確實比較晦澀,說白了就是一篇不說人話的文章畢竟高考閱卷老師批閱一篇高考語文作文的時間不過一分鐘,不會花上十幾分鐘甚至幾十分鐘時間慢慢讀懂這篇不說人話的高考滿分作文。 但是,你又不能否認,《生活在樹上》是一篇從頭到尾邏輯嚴謹,說理到位的作文,文章的思想性也超出了一般高中生的水平,完全符合高考作文對考生文字表達、邏輯能力、思想性等方面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