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北大教授:高考不能鼓勵這類文風

2020-12-16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來源標題:浙江晦澀高考作文得滿分 專家:不鼓勵這樣的文風

針對近日引發熱議的浙江滿分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8月4日,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張頤武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該考生的知識積累值得肯定,但有「掉書袋」之嫌,不適合作為高考滿分作文進行推廣,高考中更不能鼓勵這類文風。

近日,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將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作文對外公開發布。文中稱,上述作文是今年浙江高考的滿分作文。

該篇作文中,運用了海德格爾、嚆矢、樹上的男爵、達達主義等詞彙。用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的話說,「它的文字的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該篇文章一經發布,引發熱議無數。有網友評論該考生「不說人話」「故弄玄虛」。

杭州市長河高級中學語文教研組長洪亞蘭擁有32年教齡,這幾天,她也在關注該篇作文引發的爭議。

「對這名考生我還是蠻欣賞的,他的閱讀積累在同齡學生中少見。」洪亞蘭說,平時她也會要求學生閱讀文史哲方面的著作,比如海德格爾的作品。在學習《外國小說欣賞》時,會推薦學生閱讀相關作家的名篇。《生活在樹上》的作者,肯定受到了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的長篇小說《樹上的男爵》的啟發。

她說,這些內容都在高中生接觸範圍之內,只不過這名考生認真去讀且讀懂了,最後運用在高考作文中,且基本沒有用錯,這是比較可喜的。但將其評為滿分,欠妥當。

「如果是我,會打48分。」洪亞蘭擔心的是,該篇作文一出,會在社會中掀起一股風潮,認為故作高深、晦澀難懂的高考作文都會受青睞。

對此,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張頤武表示,考生在考試中運用晦澀的文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值得反思的是評分標準。他認為,該篇文章不適合作為範文推廣,高考中更不能鼓勵這類文風。

他說,該篇作文言語晦澀,仔細閱讀可發現,其中並沒有很深邃的思想,甚至在邏輯上也不是很清晰,得滿分欠妥。他認為,高考並不是選拔思想家、天才,而是找到能適應大學學習的人才。

「文字,一定要能傳達作者的思想,邏輯清晰。」張頤武說,這才是考生要具備、學校要培養的能力,更是高考選拔的標準。「比如用甲骨文、或者用文言文來寫高考作文,其實都是不合適的。

針對近日引發熱議的浙江滿分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8月4日,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張頤武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該考生的知識積累值得肯定,但有「掉書袋」之嫌,不適合作為高考滿分作文進行推廣,高考中更不能鼓勵這類文風。

近日,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將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作文對外公開發布。文中稱,上述作文是今年浙江高考的滿分作文。

該篇作文中,運用了海德格爾、嚆矢、樹上的男爵、達達主義等詞彙。用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的話說,「它的文字的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該篇文章一經發布,引發熱議無數。有網友評論該考生「不說人話」「故弄玄虛」。

杭州市長河高級中學語文教研組長洪亞蘭擁有32年教齡,這幾天,她也在關注該篇作文引發的爭議。

「對這名考生我還是蠻欣賞的,他的閱讀積累在同齡學生中少見。」洪亞蘭說,平時她也會要求學生閱讀文史哲方面的著作,比如海德格爾的作品。在學習《外國小說欣賞》時,會推薦學生閱讀相關作家的名篇。《生活在樹上》的作者,肯定受到了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的長篇小說《樹上的男爵》的啟發。

她說,這些內容都在高中生接觸範圍之內,只不過這名考生認真去讀且讀懂了,最後運用在高考作文中,且基本沒有用錯,這是比較可喜的。但將其評為滿分,欠妥當。

「如果是我,會打48分。」洪亞蘭擔心的是,該篇作文一出,會在社會中掀起一股風潮,認為故作高深、晦澀難懂的高考作文都會受青睞。

對此,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張頤武表示,考生在考試中運用晦澀的文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值得反思的是評分標準。他認為,該篇文章不適合作為範文推廣,高考中更不能鼓勵這類文風。

他說,該篇作文言語晦澀,仔細閱讀可發現,其中並沒有很深邃的思想,甚至在邏輯上也不是很清晰,得滿分欠妥。他認為,高考並不是選拔思想家、天才,而是找到能適應大學學習的人才。

「文字,一定要能傳達作者的思想,邏輯清晰。」張頤武說,這才是考生要具備、學校要培養的能力,更是高考選拔的標準。「比如用甲骨文、或者用文言文來寫高考作文,其實都是不合適的。

相關焦點

  • 浙江晦澀高考作文得滿分 專家:不鼓勵這樣的文風
    浙江高考結束首日,在杭州學軍中學門口,考生抱著複習資料準備回家。 王剛 攝中新網杭州8月4日電(童笑雨)針對近日引發熱議的浙江滿分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8月4日,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張頤武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該考生的知識積累值得肯定,但有「掉書袋」之嫌,不適合作為高考滿分作文進行推廣,高考中更不能鼓勵這類文風。
  • 高考滿分作文引熱議,文字晦澀難懂,人大教授:應鼓勵
    近日,浙江省一位考生的高考滿分作文引發熱議,該考生脫穎而出,所寫內容成功抓住了閱卷老師的注意力,作文曝光後也引來了大家的矚目,很多權威人士對該生的作文也發表了自身看法,人大教授直言:個性化的作文應鼓勵!今年浙江的高考作文題目給出了一段材料,涉及個人、家庭、社會,以落差或錯位為關鍵詞,要求考生談談自身看法。
  • 高考滿分作文引熱議,文字晦澀難懂,人大教授:應鼓勵!
    近日,浙江省一位考生的高考滿分作文引發熱議,該考生脫穎而出,所寫內容成功抓住了閱卷老師的注意力,作文曝光後也引來了大家的矚目,很多權威人士對該生的作文也發表了自身看法,人大教授直言:個性化的作文應鼓勵!今年浙江的高考作文題目給出了一段材料,涉及個人、家庭、社會,以落差或錯位為關鍵詞,要求考生談談自身看法。
  • 大型車禍現場:大學教授評2020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
    【捲毛教授按】浙大G兄轉發了一篇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瞬間大家的評論熱情被點燃。評價幾乎成了大型車禍現場,實在太過於精彩,以至於捲毛教授覺得應當分享給大家,以矯正這種矯揉造作的文風。畢竟這些高考優勝者們會被中學老師送到我們手裡。我們得從頭調教這些被誤導的孩子們。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被指有內幕,「這是誣陷」
    根據澎湃新聞此前報導,該作文最初由浙江外國語學院主管、主辦的教育類報刊《教學月刊》微信公眾號率先刊,並配發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浙江大學副教授陳建新對該作文的點評,但隨後該公眾號就刪除了該文章。浙江省寫作學會在這則說明中表示:「最近幾天高考作文《樹上的生活》所引發的『滿分風暴』,使我們學會也處於「暴風眼」當中,想必理事們和會員們都很關心。本來是一場關於高考作文寫法的大討論,它可以推進中學作文教學,配合語文新課改,吸引社會對中學教育的關注。但這兩天個別網文卻變了味,把一些不實之詞強加在陳建新老師身上(此前報導:浙江高考閱卷組長出版作文書,引質疑),所以有必要做幾點說明」。
  • 浙江滿分高考作文引爭議,人大教授:鼓勵和尊重個性化
    浙江省今年的滿分作為叫《生活在樹上》,據浙江教學月刊介紹,閱卷過程中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看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被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先來看看浙江高考作文的要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對我們有不同的預期,社會也可能會賦予我們別樣的角色。在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中,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位難免會產生。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下面來看看這篇滿分的作文。
  • 浙江滿分高考作文只有題目能讀懂?好作文首先是要好好說話
    近日,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一經發布,引發熱議無數,有許多網友評論考生「故弄玄虛」「不說人話」「炫耀詞彙量」。但是教育部的語文教材總編輯直言,文章總體太過語言晦澀,有些句子不通,像是生硬的翻譯,不好好說話,這是不好的文風。這類型文章不適合作為範文推廣,高考中更不能鼓勵這類文風。這樣的滿分作文被效仿嗎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張頤武表示,考生在文章中運用晦澀的文字,基本沒錯,但是評為滿分,欠妥當。
  • 青鳥: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倡導怎樣的文風?暴露怎樣的問題?
    近日,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文章稱,該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文章發出後,該篇高考作文立即引發一場高考作文評分標準的大討論。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5位著名作家、高校教授各抒己見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 圖據網絡第一位閱卷老師給了本文39分,其後兩位老師均給了55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從年輕人成長的角度來說,只要正確地適度運用,我個人還是更多地願意去鼓勵。當然這種寫法不是最上乘的寫法。最上乘的寫法,肯定是那種清新簡約的。按中國美學來說,不能是「掉書袋」,不能是炫耀式的寫作。但考慮到我們評價的時代背景和考生年齡背景,我個人覺得,他能夠寫生僻字,比不認識生僻字,肯定顯得水平要高。因為這是一個特定的評價語境,就是在高考的環境裡。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就這就這?
    近日,一名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在網上引起了熱議,讀完了這篇滿分文章《生活在樹上》,筆者的感受真是難以形容。。。什麼?你還沒看過?快來拜讀一下吧!可能是我水平太差,這種晦澀難懂的文章,我不認為這篇文章應該是滿分。也有網友指出,這篇文章其實有它的邏輯順序,其實全篇作文可以簡化為幾個字,我們要立足於傳統,再去追求超越,升上天空。!!!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不說人話,不適合當成範文吹噓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浙江滿分高考作文引爭議:雖有文採,但此類文風不宜提倡
    今天,浙江一份高考作文引起廣泛關注。原因是文中使用了大量生僻字,晦澀的名言和頻繁出現的哲學家名字讓整篇文章讀來有些困難。據悉,這篇文章在批閱時第一位老師只給了39分,而其他兩位老師均給出55分的成績,最終,閱卷組給出了滿分的成績。
  • 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浙江「滿分作文」事件調查
    新華社記者張楠攝新華社北京8月17日電(記者俞菀、顧小立)8月17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浙江「滿分作文」事件調查》的報導。「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2020年8月,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掀起了一場不小的輿論風暴。「什麼樣的高考作文才配得上滿分?」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你真的看懂了嗎?
    8月2日,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一篇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發熱議。當下最熱的高考話題,碰上「滿分作文」這樣的標籤,引爆網絡話題自然水到渠成。以上語句就是出自這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2020年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的首段。一眼掃去,「海德格爾」、「嚆矢(hāo shǐ)」、「振翮(zhèn hé)」這些略有些逼格的詞彙確實讓讀者眼前一亮,有種莫測高深的感覺。浙江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亮相,引發瘋狂吐槽……
    以上語句,據稱來自浙江教學月刊微信公眾號介紹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的第一段。因為作文中充斥著大量生僻詞彙和「非主流」西方哲學家的「經典論述」,這篇高考滿分作文一經「亮相」,即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堪稱「吐槽與盛讚」齊飛。
  • 東方快評丨文風即作風 高考滿分作文不該如此晦澀
    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這一打分結果與點評引發網友熱議,很多網友表示,這種梗不好玩。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的背後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 8月初,由浙江外國語學院主管的《教學月刊》社的同名公眾號上,發表了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2020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 在這篇文章之前,浙江省寫作學會副會長、浙江省高考語文作文閱卷大組組長、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陳建新披露了評分經過,並作了點評。
  • 浙江「滿分作文」事件調查: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
    2020年8月,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掀起了一場不小的輿論風暴。「什麼樣的高考作文才配得上滿分?」「什麼人可以決定高考作文該不該拿滿分?」輿論爭議逐漸從文章本身,轉向了高考作文評卷人。▲7月16日,在東北師範大學,工作人員在進行閱卷。
  • 高考滿分作文來襲!一篇浙江滿分作文的登頂之旅,網友:險棋
    2020年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若干年後,如果再回來看這篇浙江滿分作文的登頂之旅,無疑也是極為曲折的。還是先放上該生的高考滿分現場作文,我們看一看想一想,讓自己心裡先有個判斷。該文先是被一老師打為39分,接著綜合被兩老師評為55分,一直到最後傳到作文審查組那裡,被敲定為滿分卷。第二,被發現與被刪除。8月2日,浙江《教學月刊社》通過網絡公布了全文和專家點評,介紹了該文在閱卷中的驚險一幕,認為「這彰顯了高考作文閱卷的嚴謹與科學」。但後來隨著該高考作文在網上引發熱議,《教學月刊》已從網上撤下該文。
  • 浙江滿分作文閱卷組長被舉報!官方回應:停止其高考評卷工作
    還有人發現陳建新曾參與主編兩本高考作文教輔書,分別為浙江教育出版社在2016年出版的《論述類文章精選精評》與2019年出版的《高考作文實戰實訓》,並曾多次為浙江省教師、學生開辦高考作文講座。 有網友表示,陳建新「既當閱卷組長,又出書授課」的行為類似於「既當裁判又當教練」,恐有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