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滿分高考作文引爭議:雖有文採,但此類文風不宜提倡

2020-08-03 學姐談教育

今天,浙江一份高考作文引起廣泛關注。原因是文中使用了大量生僻字,晦澀的名言和頻繁出現的哲學家名字讓整篇文章讀來有些困難。

據悉,這篇文章在批閱時第一位老師只給了39分,而其他兩位老師均給出55分的成績,最終,閱卷組給出了滿分的成績。

浙江滿分高考作文引爭議:雖有文採,但此類文風不宜提倡


文章確實有文採

文章出來以後有不少網友說這位考生是在掉書袋、炫技,認為他這是在侮辱語文,是歷史的倒退。

其實,換成任何人在考場上都想拿出最好的一面來,恨不得把自己腦子裡精彩的詞彙都用上去。從這個角度講,如果過分批判甚至連帶批判考生的做法似乎不妥。

浙江滿分高考作文引爭議:雖有文採,但此類文風不宜提倡

拋開負面評論,我們仔細去看這篇文章,可以看出作者確實是有豐厚的知識積累的,而且能夠把晦澀的哲學語句貼切地用在自己的作文中,已經顯示出考生的能力了。尤其是最後一句「生活在樹上,始終熱愛大地,升上天空」確實含蓄雋永,意味深長,有一定的文採。

語言是交流的工具

語言是用來交流的,而不是用來唬人的。如果能用簡單的話把自己的思想表達清楚,那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事實上,文採和簡單並不是一組對立的詞語。

古往今來有不少好的作家或者詩人留下的經典之作,並不見得他們用了多少晦澀的句子,相反,正是因為他們的話語滿滿的煙火氣而贏得了無數人的心。

楊絳先生在《我們仨》裡寫到:「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

浙江滿分高考作文引爭議:雖有文採,但此類文風不宜提倡

國外的作品同樣有語言簡單質樸卻又發人深省的句子,《巴黎聖母院》裡寫到:「人的心只容得下一定程度的絕望,海綿已經吸夠了水,即使大海從它上面流過,也不能再給它增添一滴水了。」

與這些文字相比,考生的作文似乎有些冰冷,甚至當我們第一遍時想通順地讀下來也有點困難;而語言是用來交流的:口語是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書面語是作者與讀者情感上的交流。如果使用大量生僻字和歐化語句,只會增加讀者的反應時長,這樣的交流不能說是完全成功的。

高考作文雖然需要出彩,但不要過分炫技,真實力最重要

其實與以往一些引人注目的作文比較,這次的滿分作文除了語句比較難懂,有一些生僻字,也並不是非常出圈。但是學姐認為,高考作文,雖然需要寫得出彩,但是並不需要過分炫技,很多時候還是靠自己的真實力才能走得更遠。

比如說當年用甲骨文寫作文的考生黃蛉,沒有到達分數線但是卻幸運地被四川大學破格錄取,但是正所謂日久見人心。

浙江滿分高考作文引爭議:雖有文採,但此類文風不宜提倡

進入大學後從事甲骨文研究的大學教授發現黃蛉並沒有對於甲骨文十分熟悉,為人也不踏實,還很喜歡吹牛,甲骨文也就認識幾百個而已,何教授坦言:

「找個中學生培養一段時間,都可以認識上千甲骨文了」。

滿分需要斟酌,不宜完全提倡此類文風

誠然,雖然文章有一定的文採,作者的積累我們也看得到,但滿分似乎還需要斟酌。滿分意味著完美,意味著很可能會被各個學校拿去仔細分析,很可能會被後面的同學模仿。

如果這樣的文章大量地出現在高考當中,可以想像一下到時候會是什麼情景:普通人想讀一篇好作文,結果是一邊查字典一邊看文章,10分鐘一篇的作文看了半個小時,這樣的文章真的是為了更好地交流嗎?

所以說這樣的文章雖然不能完全批判,但也不值得提倡。​

相關焦點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滿分作文?
    最近,浙江教學月刊微信公眾號上刊登了一篇浙江省的高考滿分作文,這篇作文的題目是《生活在樹上》。1《生活在樹上》何以得滿分?2滿分作文為何引爭議?但就是這樣一篇滿分作文,不僅在閱卷的時候,不同的閱卷老師給出的成績有很大的差異,而且在網上公布之後也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 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雖然晦澀,但告訴我們閱讀的重要性
    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雖然晦澀,但告訴我們閱讀的重要性浙江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一經教學月刊發表後,立即引來了熱議,大家對這篇作文充滿著許多晦澀難懂的文字,並且更讓網友直呼看不懂,各路專家學者也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有讚揚有反對……但小編認為,對於一位高考生能夠寫出這樣的作文,雖然晦澀,但是應尊重學生的才華,更告訴我們閱讀的重要性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省教育考試院:評卷程序沒問題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省教育考試院:評卷程序沒問題 作者:李梓毅 發布時間: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北大教授:高考不能鼓勵這類文風
    來源標題:浙江晦澀高考作文得滿分 專家:不鼓勵這樣的文風 針對近日引發熱議的浙江滿分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8月4日,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張頤武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該考生的知識積累值得肯定,但有「掉書袋」之嫌,不適合作為高考滿分作文進行推廣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之爭:晦澀難懂是高級的個性還是不必要的瑕疵?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語句,並非引自哲學著作,也非來自文獻翻譯,更不是研究生博士論文,而是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的第一段。近日,該篇高考滿分作文因言辭晦澀在網絡上引發熱議。
  • 浙江晦澀高考作文得滿分 專家:不鼓勵這樣的文風
    浙江高考結束首日,在杭州學軍中學門口,考生抱著複習資料準備回家。 王剛 攝中新網杭州8月4日電(童笑雨)針對近日引發熱議的浙江滿分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8月4日,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張頤武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該考生的知識積累值得肯定,但有「掉書袋」之嫌,不適合作為高考滿分作文進行推廣,高考中更不能鼓勵這類文風。
  • 論見 | 高考作文更應提倡「辭達而已」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語句來自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 這篇辭藻華麗、典故堆砌的文章在網上引起了爭議。據悉,文章的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由於分差過大提交給審查組,最終被判定為滿分作文。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爭議
    ——生活在樹上」這篇文章可以說是真的晦澀難懂,出現了太多人名和引用專業知識,用術語堆砌成的一篇文章,為何被打了滿分?這種文章在高考時被打了滿分,我們不得不思考語文作文的評分標準乃至高考公平的嚴肅問題了。因為任何一篇滿分作文,到後來都會被刊出,作為之後每一屆學生的參考標準,是之後學生的模範。這樣的文章被評為滿分,以後的學生也會接著寫用術語堆砌起來的晦澀難懂的文章。在高考這樣影響人生命運的重要大事上,一位考生以滿分作文多出的二十多分,從而擠掉了很多學生的位置,對其他考生來說是嚴重的不公。
  • 青鳥: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倡導怎樣的文風?暴露怎樣的問題?
    近日,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文章稱,該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文章發出後,該篇高考作文立即引發一場高考作文評分標準的大討論。
  • 爭議很大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究竟長什麼樣
    浙江滿分作文今年受到較大的爭議,我們來看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2020年浙江省高考作文的題目,是這樣。讀著讀著,就會有這樣的感覺,第一遍看不懂,第二第三遍還是不懂,懷疑以自己的智商,根本不配看滿分作文。但搞笑的是,有網友用用「文章生成器」生成了一篇文章,竟然與這篇浙江高考滿分作文高度相似。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爭議」事件輿情分析
    近日,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在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在文章本身被討論的同時,其背後的閱卷與刊登過程也被置於輿論漩渦中心。從一篇高考作文中引申出來的不止是滿分作文的評判標準,更是對高考公平的反思。事件概述8月2日,「教學月刊」公眾號發布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並附有高考作文閱卷組長陳建新的點評。文章一經發布就因晦澀的用詞引發輿論,隨後該公眾號刪除文章。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爭議
    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
  • 紅星書評|李鎮西:個人愛好可以尊重,晦澀文風不宜提倡
    原文標題為《你有寫作的自由,我有不讀的權利——我看那篇有爭議的高考滿分作文》。『紅星書評』個人愛好可以尊重,晦澀文風不宜提倡——我看那篇有爭議的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李鎮西最近,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火了。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這是一種賭博心態,恭喜這位同學你贏了
    今天這篇文章跟大家聊下最近備受爭議的一篇作文。這是一篇浙江省2020年高考的滿分作文,題目為《生活在樹上》。一篇什麼樣子的作文能引起軒然大波?在品析這篇作文之前我們先看下2020年浙江高考作文的題目要求,一篇作文寫的再好,如果跑題了在評分制度下也是沒有用處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熱議 官方回應:評卷程序無任何問題
    封面新聞記者 謝燃岸 實習生 楊欣可「嚆矢、振翮、孜孜矻矻、袚魅」,「海德格爾、卡爾維諾、麥金太爾、韋伯」……冷門生僻的詞語,超出一般高中生認識範圍的哲學家,它們出現在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網友們評論其「晦澀難讀」,也正因如此,這篇文章對外公布後引發了輿論爭議。
  • 浙江卷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首閱只給39分,閱卷專家:千萬別模仿
    今年浙江卷考的是人生坐標:讓考生通過對未來美好的期望,家庭對自己的預期,社會賦予自己的角色,找一找人生坐標。在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中,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位難免會產生。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每個人都有對生活的思考,可以寫記敘文也可以寫議論文,算是一道人人都可以言之有物的高考作文題了。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你滿在哪裡?是《熟悉》還是《赤兔之死》?
    高考雖然已經結束,但是關於高考的議論並沒有結束,尤其是一篇《生活在樹上》的浙江滿分作文,一時間,把高考作文評閱推上了關注的焦點位置。近日,浙江省公布了《生活在樹上》這篇滿分作文,以及閱卷點評,一時間,其所引發的爭議更是如潮水般湧來。大家最大的反應就是:怎麼看不懂?給滿分,合適嗎?作為高中語文老師,講臺俠想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是佳作還是辭不配位?
    大家好我是Strander,作文一個萌新作者,你們的點讚和關注是我創作的動力!作者我本人就是2020的浙江考生!考場上看到題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怎麼說呢,就是當時寫完這個高考作文,心裡也沒底,不知道會不會偏題,我寫的大致就是你在人生道路上與家庭,社會的矛盾磨合之類的。下面是網絡上很有爭議的滿分作文。老實說我沒怎麼看懂,哈哈哈,不過能在緊張的考場上寫出這種,平時閱讀量太強了吧!雖然確實有些晦澀難懂。
  • 2020浙江高考滿分作文飽受爭議,爭議背後卻是現代人的退步
    2020是疫情幹擾的一年,因為病毒的影響高考破天荒推遲了,對於這屆高考生來說既是好事也是壞事。好在多了一個月的時間複習,能夠更有把握;壞在網絡授課的效果不如傳統課堂,雖然受疫情影響,但是高考還是順利舉行,學霸還是學霸,不過浙江出現的學霸卻是飽受爭議,滿分作文陷入了輿論風波。
  • 教育部前新聞發言人談浙江滿分高考作文:如此作文該如何給分?
    ■如此文風不可長,如此文路不可學,如此文採有或沒有都無所謂。 ■既認為晦澀,也不希望其他學生效仿,卻給了滿分,還高調公開,其導向不是再清楚不過了嗎? 日前,有報導稱,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稱,浙江今年一個考生作文《生活在樹上》(全文附後),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作文。這彰顯了高考作文閱卷的科學與嚴謹。我們應當尊重浙江高考閱卷組對閱卷態度的認真和程序的堅持,所以說「這彰顯了高考作文閱卷的嚴謹」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