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心裡話:2020年滿分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不應該過度宣傳

2020-08-20 墨公子說教育

文/墨公子

我今年又教新高三,現在已經進入一輪複習了。老師緊張,學生和家長更緊張。這不,就在剛才有家長微信我,他說:

老師,這篇作文我要不要叫孩子背下來?

哪篇作文?他指的是2020年浙江省的滿分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我毫不猶豫地告訴他:

不用背。可以給孩子看一看,順便積累幾個生字。

部分內容

好幾天前我就在網絡上看到了《生活在樹上》這篇文章,當時就明明白白地被標註為高考滿分作文。

不過,那一次我只是瞄了一眼,根本沒有細看。因為我以為又是杜撰。

每年高考後,網絡上、書店裡都會出現很多「滿分高考作文」。作為高中教師,我非常清楚那些作文是怎麼來的。那其實都是寫手寫出來的,根本不是真正的高考作文。

要知道高考工作是保密的,考生的答卷怎麼可能隨意外流?高考一結束,考生自己都看不到自己的試卷了,好吧?

我也參加過高考閱卷工作,我不認為閱卷老師會違反規定把考生的作文帶出來、洩露出來。

所以,第一次看到這篇作文時,我認為是杜撰,沒有去看。

這樣過了兩天,我忽然發現頭條上到處都在議論這篇滿分作文,連胡錫進都點評了。我這才相信那篇作文大概真的是高考滿分作文了。

作為一名高中教師,難得一見的真滿分作文我怎麼能不看?於是,我又去把它扒出來拜讀了兩遍。讀完這篇滿分作文後我不禁感慨:

好孩子,確實是個高手!

那位考生閱讀面廣,積累豐富,而且膽子很大。

為什麼說他膽子大?因為這種寫法是有風險的,可能會攀上巔峰也可能跌入低谷。該作文的評分過程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我這麼說可不是馬後炮,我在日常教學中經常跟學生說:高考作文是戴著鐐銬跳舞,既要舞出特色,也要遵守規則。標新立異的成功率是很低的,一旦失敗,代價是很大的。當然,一旦成功,結果也是很甜的。

不過,作為教師我還是想說幾句心裡話:

  • ①不值得冒險;
  • ②不要冒險;
  • ③這類滿分作文不值得宣傳;
  • ④這類滿分作文不可複製。


我們尊重、讚嘆並羨慕能寫出《生活在樹上》這篇作文的考生的才華和深厚積澱。

他是成功的,因為他要寫的就是一篇考場作文。它誕生的使命就是為了拿分。現在它被評為滿分作文了,所以他成功了。

但是,它不能也不應該被作為「時代好文」來宣傳,甚至不能作為高考優秀範文來宣傳。

因為它太冒險了,不是所有的冒險都能成功,運氣佔了很大一部分。

因為它的觀點並不出色,構思也並無亮點,而這兩點恰恰是考場作文都需要抓住的地方。

還因為它最大的亮點在表達方式和用詞上,這些需要長時間積累、從小積累。我們絕大部分高中生都沒有時間去琢磨這些。

或者說,絕大部分高中生的時間都不值得用在這些方面。

所以,《生活在樹上》值得點讚、膜拜,但不應該過度宣傳。

至於有人說《生活在樹上》晦澀難懂,這也確實是大實話,但是晦澀的影響不大。因為高考作文本來就不是寫給公眾看的,而是寫給閱卷老師看的。閱卷老師再不濟也不至於看不懂這篇作文,所以用詞晦澀、生僻這一點不值一提。不過我個人建議廣大高中生不要學習和模仿這種用詞方式。考場作文還是以立意準確、構思精巧、表達流暢、意蘊豐厚者為佳,如果再有些亮點,無疑就是錦上添花了。

高考能寫出滿分作文確實令人佩服、羨慕,但是這種作文真的不必過度宣傳,不能讓高中生誤以為這樣的作文才是考場佳作,甚至刻意去模仿。

說實話,這麼多年來,流傳出來的所謂高考滿分作文,我個人覺得沒有超越2002年那篇《赤兔之死》的。「赤兔」從表達、立意到創意,都很自然。如果真想感受滿分作文的美妙,可以去把《赤兔之死》扒出來再讀一讀。

其實即使是行文如流水般流暢的《赤兔之死》也只需要止于欣賞,也不需要、不值得宣傳。因為它同樣無法模仿。《赤兔之死》是2002年的高考滿分作文,那時候我還在讀高一。一晃18年過去了,誕生過第二篇類似的高考滿分作文嗎?

沒有。

因為它們不可複製。

《赤兔之死》也好,《生活在樹上》也罷,能欣賞就欣賞一番,欣賞不了就把它們翻頁。畢竟對於絕大多數孩子來說,還是要踏踏實實地按照高考評分標準去寫合乎要求的高考作文。

在中規中矩的基礎上,追求亮點,才是拿高分作文的正確姿勢。

不過話說回來,這些高考滿分作文有沒有意義?當然是有的,它們的意義在於:

①給予高中生信心:語文作文真的能拿高分;

②給予孩子們讀書的動力。

同是高中生,別人的作文能拿高分,我們卻反覆好幾遍才能讀懂他的作文。為什麼差距這麼大?

因為別人讀書多,積累深厚。

③告訴公眾:高考閱卷是認真的,不會埋沒人才。

這篇《生活在樹上》初評時一個老師給39分,另一個老師給55分。兩個老師的判分分差過大,於是交給第三人再複評,終於給出了滿分。

這是一個微型閱卷過程:高考試卷是一題雙評的,初評分數差達到規定標準就會有第三人再評。

高考閱卷是嚴肅認真的,不會埋沒考生的分數。


點讚別人的高分與才華,以他們為榜樣努力學習,這才是值得宣傳的點。至於那些對滿分作文內容的宣傳,還是適可而止吧。



(原創文章,歡迎轉發,謝絕轉載。)

相關焦點

  • 浙江2020年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為什麼能得滿分?
    浙江省2020年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雖然很多人表示欣賞,但不可諱言,其缺點是顯而易見的:無論是就其寫作水平,還是高考作文的評分標準來看,第一位閱卷老師給出39分,確實是合理的。另外兩位老師給55分,也能夠理解。可是,浙江省高考語文閱卷組最終判定為滿分,則確實不妥。一篇詰屈聱牙而又沒有實質性內容的文章,的確稱不上優秀。當然,一個高中生能夠把那麼多生僻詞書寫正確,用對地方,也不容易。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對閱卷組長教育腐敗的質疑?
    難怪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沒有一句話引用自中國古聖先賢的名言佳句,全是外國人的話。難道中國人沒有這方面有哲理的話嗎?答案是否定的。《中庸》裡的「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屈原的句子「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 2020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晦澀難懂,初評僅得39分
    高考滿分作文,《活在樹上的人》:晦澀難懂初評時只有39分,為何?2020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活在樹上的人》引爭議:爭議點簡單來說只有兩個。第一那就是大家讀不大懂這篇文章。其次是該作文已經被第一個閱卷老師判為39分,可是後來改為滿分,這也成了爭議的「元兇」之一。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爭議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 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與陳大組長的「狐狸尾巴」
    網際網路時代,每個人都應該更加嚴格的約束自己。無論任何人,只要作奸犯科或者以權謀私,即便隱藏的再深,也逃不過萬千網友的眼睛。2020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了巨大爭議,很多人把矛頭對準了「浙江一考生」。雖然這位考生的作文並不完美,的確不應該獲得滿分。客觀上這位考生確實受益了,但責任不在他,不應該把批評對準他一個人。
  • 《生活在樹上》,這篇高考作文「美則美矣」卻夠不上滿分
    昨天,浙江公布首篇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找來拜讀,不料讀到第27個字「嚆」就卡殼了。全文連查帶搜,讀下來愣是沒懂啥意思。懷疑自己的文化水平的同時,更懷疑這篇高考作文是否擔當得起滿分。晦澀難懂的文字,豐富華麗的辭藻讓這篇作文看上去「逼格」很高,但也因為過度使用生僻字、生僻典故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美則美矣,但易讀性不高,讓人不知所云,距離滿分還是有差距的。
  • 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該不該得滿分?
    前段時間,一篇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原文內容曝光在大庭廣眾之下,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有人說,這篇作文作者語言功底深厚,「生活在樹上」的標題起得標新立異,富有詩意,又內切了命題者要求的「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誤」。難能可貴的是,文章始終圍繞這種「落差」去行文,緊扣了主題,而少有枝節,這避免了高考作文中常出現的主旨不集中的通病。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爭議,作文不能以「看不懂」為榮
    近幾年來,從來沒有哪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引起這麼大的爭議!浙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一經面世,毀譽參半,專家說如何如何好,老百姓可不買帳。麥田老師一直以來專注於作文研究,這篇作文也反覆閱讀了,覺得打滿分過分了,但是也不至於打39分,如果我是閱卷老師,給48分。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不接地氣也正常
    2020年高考首篇滿分作文出爐,是一位浙江考生寫的題為#生活在樹上# 的作文。該文因出現了大量的生僻詞、學術性語句、學術性名人名言而引發爭議。《生活在樹上》引爭議,生僻字多不說,文筆也晦澀難懂,閱卷老師直言不建議學生模仿。我就想問,不建議學生模仿為啥還要發出來?
  • 《生活在樹上》2020高考滿分作文的熱議
    今天,這篇高考作文把大家都推上了議論的圓桌,2020年浙江高考的作文題為一則材料作文,讓學生思考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者是錯位。一篇命名為《生活在樹上》的作文,起初在第一位老師打了39分後,後續有兩名老師都打了55的高分作文,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這到底是怎麼樣的一篇神奇文章呢? 我們先來看看這篇文章,自己心裡可以先打個分。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不接地氣也正常
    2020年高考首篇滿分作文出爐,是一位浙江考生寫的題為 的作文。該文因出現了大量的生僻詞、學術性語句、學術性名人名言而引發爭議。《生活在樹上》引爭議,生僻字多不說,文筆也晦澀難懂,閱卷老師直言不建議學生模仿。我就想問,不建議學生模仿為啥還要發出來?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馬伯庸:辭不配位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馬伯庸:辭不配位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到底值不值得滿分?
    這裡就不舉例了,不認識,不知道讀音,也敲不出來……看了熱搜,很多專家大V在考證作文裡的哲學概念和名句跟作文的觀點對不對得上,然後不少專家得出結果,因為大部分用得沒錯,所以結論是:作者不僅閱讀量大,而且閱讀面也很廣,作文也因此很深刻,大家看不懂所以才罵它不配滿分。說句心裡話,真的覺得有點荒誕,高考再隆重盛大,也是考的中學生,作文讓中學生展示深刻?
  • 這篇「不講人話」的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你讀得下去...
    這兩天,一篇2020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火了。當然,不是「好」的那種火,是「不好」的那種火。 先看一眼作文題目,簡單點說就是談自己對個人、家庭和社會三者的體驗和思考,文體也沒有限制,只要不是詩歌就好。
  • 《生活在樹上》,2020滿分作文
    最近,浙江省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被教學月刊披露後引發人們熱議,浙江高考語文作文閱卷大組長,江蘇大學副教授陳建新認為該文邏輯嚴謹、說理到位,沒有多餘的廢話,因此被打滿分;也有很多專家認為作文晦澀難懂,堆砌辭藻,辭不配位,頂多給49分。然而,這篇作文之所以熱議不斷,難以形成統一的看法,原因就在於大部分持反對意見的人根本讀不懂這篇作文所要表達的意思。
  • 浙江2020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熱議 有人稱辭不配位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熱議
    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 明朝那些事兒 講的歷史是真的嗎| 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極簡中國遊牧民族史|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浙江省2020年高考作文滿分範文《生活在樹上》,因其艱深晦澀上了熱搜。有人認為這是考生知識積累的展現。也有人認為「文章合為時而著」,應簡潔、易懂、準確。
  • 面對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我可能就是給39分的評卷老師?
    這幾天,浙江2020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刷屏。這篇高考作文應景的推出,讓大家有機會「窺視」一下高考作文的真面目,頂禮膜拜一下高考滿分作文的「英姿」。對於中國文章,相信每一個讀過書的人,都能評說上兩句。專家的觀點,可以是評卷給分的依據。但是,文章如何,讀者心裡也自有看法。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你看得懂嗎?
    全文1782字,閱讀約需3.5分鐘 文/子兮(媒體人)編輯 狄宣亞 實習生 歐陽鑫 校對 吳興發▲滿分作文截圖。浙江某考生的一篇高考作文因為被打了滿分而引起熱議,題目是《生活在樹上》。只要掃一眼,就能發現這篇作文的「吸睛」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