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這個話題上,再次引起熱議,箭頭直接指向了閱卷組的組長。我們可以先看下這篇文章。
許多網民和老師都表示,這篇作文晦澀難懂,但它也試圖創新。
作家馬伯庸評論說,《生活在樹上》很難簡單地用「滿分」或「爛」來評價。文章使用了大量的生僻詞、生僻典故、祓魅與賦魅、實踐領域的劃分、理想期待範式等學術表述。
令人驚訝的是,這些不尋常的詞語、典故表達都用在了正確的地方。
這個標題本身就可以被視為一種對自由的理想而虛幻的生活方式,它也可以被視為逃避現實,遠離生活和自我迴避的狀態。
作為評卷組組長的陳先生,在閱卷後私自透露考生的作文和閱卷細節,嚴重違反了閱卷工作紀律。當事人已被停職。
滿分作文揭示了它背後的利益關係
陳某不能再擔任評卷組組長,也不再參加包括高考評卷在內的全國統考。
據參與測試的評審人員稱,陳某從浙大退休,並擔任了20年的評分組組長。一些網友甚至說他「既是教練,又是裁判」。
滿分作文怎麼辦?
網民們似乎更關心這份滿分作文會被取消還是減少分數?
事實上,考生的作文不會因為「評估過程符合標準」而被取消滿分。同時,考生的個人信息得到了很好的保護。我們看到的這篇作文的作者一直是「浙江某考生」
而且,我們都知道在高考的所有內容中,只有作文是一個靈活的環節,所以規範作文的批改是非常重要的。
現在的問題是,一旦滿分的文章被公開,就會出現面向文章導向的問題。因為這樣的作文可以得滿分,明年和、後年,每個人都可以模仿它,但他們可能不會得到滿分,他們也可能得到高分。
這種充滿生僻詞語和哲學風格的作文,可以看作是學生的一種個人愛好,可以寫。如果你試圖模仿它來吸引注意力,這真的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