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育考試院8月13日消息,日前,網上流傳今年我省高考評卷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及專家點評,引發網民熱議。
經調查,今年語文評卷組高考作文的成績評定過程符合評卷工作規範。但作為語文評卷組作文組組長的陳建新老師在評卷結束後未經允許擅自洩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評卷細節,嚴重違反了評卷工作紀律。根據《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第十三條第九款的規定,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經研究決定:停止陳建新老師參加國家教育考試工作(含高考評卷等)。對網民反映的其個人其他相關問題,有關部門正在調查核實。
我們找出重點:評定過程符合評卷工作規範,問題出在評卷組組長個人違反工作紀律。不是評卷組的問題,不是教育考試院的問題,只是語文評卷組作文組組長陳建新老師洩露答卷。
切割的這一刀反應稱不上快, 但終歸還是將陳建新老師和整個閱卷組切割開來,讓公眾的憤怒有了一個明確的出口。可我們到底在憤怒些什麼?是憤怒陳建新老師洩露答卷嗎?
恰恰相反,如果不是由陳建新老師將答卷分享出來,這件事可能從此就消失在大眾視線裡,再也激不起水花,苦果只能由下一屆考生默默吞下。
我們憤怒的是,將此次的文章評定為滿分作文,是否會起到不良的示範作用,鼓勵高考作文變為堆砌哲學術語的競賽?
我們憤怒的是,將這樣一篇文章評定為滿分作文,背後是否存在利益關係,是否挑戰了高考的公平性?
我們憤怒的是,高考這樣一個公平的舞臺背後,是否存在著一部分裁判既吹哨又開輔導班的勾當?
如果陳教授沒有辦過補習班,沒有出過《高考作文實訓》,不是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不是浙江省現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不是浙江省魯迅研究會常務理事,不是浙江省寫作學會副會長,這個滿分作文不是浙江考生寫的,素材不是出自《高考作文實訓》的話,我不會認為陳教授會踐踏規則,罔顧規定。
可是,這一切,都是太巧合了!
他恰好在考生成績沒公布,志願沒錄取前,違反規定,在評卷結束後未經允許擅自洩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評卷細節。
而且他一邊說著不要模仿,一邊有著滿分素材庫!
想在高考作文中拿滿分麼?你知道怎樣才能寫出一篇滿分作文麼?你也許覺得很難,那是因為你沒有悟透規則。按自己的意思想寫啥就寫啥,那是不行的,你得按閱卷老師的意思來寫。閱卷老師喜歡哪些類型的文章?誰掌握了這個秘密,誰就找到了高考作文滿分的鑰匙。
對於《生活在樹上》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後兩位老師給出55分,經商議後陳建新一錘定音,給了60的滿分。當然了,身為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他有這個權力。如果他本著客觀公正的態度,懷著愛才惜才的心情,給文章打出滿分,未嘗不可理解。
但是,湖北武漢市退休媒體人李某8日向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實名舉報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長陳建新既擔任作文閱卷大組長又編寫出版高考作文輔導書,進行高考作文指導講座等。
辦高考作文班,開講座(這裡說一句,陳教授已經從浙大退休了,但是辦班開講座還是用著浙大教授的名頭)。
陳組長在輔導班上做了總結:出現在這類套話作文中的歷史文化名人,以屈原、陶淵明、蘇軾為最多,可稱為套話作文中的『三巨頭』,其他常見的還有莊子、項羽、司馬遷,魯迅、沈從文、胡適……而且不管作文的題目涉及的是愛國主義,還是環境保護,關懷底層大眾還是建設精神文明,這些上述材料都可以被當作素材用於操作。」
但,高考作文拿高分,更偏向於外國名人做例子!
有人想到了一個問題,既然評卷人有問題,那寫出滿分作文的考生成績還會改判嗎?我想,不會的,寫出了這樣文章的考生,這篇文章即使拿不到滿分,但其在考場上做出的努力,考場下閱讀背誦了解的這些內容,也值得我們肯定!
歡迎大家關注@給你娓娓道來 ,關注不公,報導感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看到的世界,除了黑白還有灰,我們一起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