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評卷人被「下課」,學生分數改判?可能嗎

2020-08-27 給你娓娓道來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8月13日消息,日前,網上流傳今年我省高考評卷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及專家點評,引發網民熱議。

經調查,今年語文評卷組高考作文的成績評定過程符合評卷工作規範。但作為語文評卷組作文組組長的陳建新老師在評卷結束後未經允許擅自洩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評卷細節,嚴重違反了評卷工作紀律。根據《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第十三條第九款的規定,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經研究決定:停止陳建新老師參加國家教育考試工作(含高考評卷等)。對網民反映的其個人其他相關問題,有關部門正在調查核實。

我們找出重點:評定過程符合評卷工作規範,問題出在評卷組組長個人違反工作紀律。不是評卷組的問題,不是教育考試院的問題,只是語文評卷組作文組組長陳建新老師洩露答卷。
切割的這一刀反應稱不上快, 但終歸還是將陳建新老師和整個閱卷組切割開來,讓公眾的憤怒有了一個明確的出口。可我們到底在憤怒些什麼?是憤怒陳建新老師洩露答卷嗎?
恰恰相反,如果不是由陳建新老師將答卷分享出來,這件事可能從此就消失在大眾視線裡,再也激不起水花,苦果只能由下一屆考生默默吞下。

我們憤怒的是,將此次的文章評定為滿分作文,是否會起到不良的示範作用,鼓勵高考作文變為堆砌哲學術語的競賽?
我們憤怒的是,將這樣一篇文章評定為滿分作文,背後是否存在利益關係,是否挑戰了高考的公平性?
我們憤怒的是,高考這樣一個公平的舞臺背後,是否存在著一部分裁判既吹哨又開輔導班的勾當?

如果陳教授沒有辦過補習班,沒有出過《高考作文實訓》,不是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不是浙江省現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不是浙江省魯迅研究會常務理事,不是浙江省寫作學會副會長,這個滿分作文不是浙江考生寫的,素材不是出自《高考作文實訓》的話,我不會認為陳教授會踐踏規則,罔顧規定。
可是,這一切,都是太巧合了!
他恰好在考生成績沒公布,志願沒錄取前,違反規定,在評卷結束後未經允許擅自洩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評卷細節。

而且他一邊說著不要模仿,一邊有著滿分素材庫!

想在高考作文中拿滿分麼?你知道怎樣才能寫出一篇滿分作文麼?你也許覺得很難,那是因為你沒有悟透規則。按自己的意思想寫啥就寫啥,那是不行的,你得按閱卷老師的意思來寫。閱卷老師喜歡哪些類型的文章?誰掌握了這個秘密,誰就找到了高考作文滿分的鑰匙。

對於《生活在樹上》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後兩位老師給出55分,經商議後陳建新一錘定音,給了60的滿分。當然了,身為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他有這個權力。如果他本著客觀公正的態度,懷著愛才惜才的心情,給文章打出滿分,未嘗不可理解。

但是,湖北武漢市退休媒體人李某8日向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實名舉報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長陳建新既擔任作文閱卷大組長又編寫出版高考作文輔導書,進行高考作文指導講座等。

辦高考作文班,開講座(這裡說一句,陳教授已經從浙大退休了,但是辦班開講座還是用著浙大教授的名頭)。

陳組長在輔導班上做了總結:出現在這類套話作文中的歷史文化名人,以屈原、陶淵明、蘇軾為最多,可稱為套話作文中的『三巨頭』,其他常見的還有莊子、項羽、司馬遷,魯迅、沈從文、胡適……而且不管作文的題目涉及的是愛國主義,還是環境保護,關懷底層大眾還是建設精神文明,這些上述材料都可以被當作素材用於操作。」

但,高考作文拿高分,更偏向於外國名人做例子!

有人想到了一個問題,既然評卷人有問題,那寫出滿分作文的考生成績還會改判嗎?我想,不會的,寫出了這樣文章的考生,這篇文章即使拿不到滿分,但其在考場上做出的努力,考場下閱讀背誦了解的這些內容,也值得我們肯定!


歡迎大家關注@給你娓娓道來 ,關注不公,報導感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看到的世界,除了黑白還有灰,我們一起發聲!

相關焦點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組長被停職,滿分作文可以模仿嗎?
    在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這個話題上,再次引起熱議,箭頭直接指向了閱卷組的組長。我們可以先看下這篇文章。  作家馬伯庸評論說,《生活在樹上》很難簡單地用「滿分」或「爛」來評價。文章使用了大量的生僻詞、生僻典故、祓魅與賦魅、實踐領域的劃分、理想期待範式等學術表述。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你看得懂嗎?
    全文1782字,閱讀約需3.5分鐘 文/子兮(媒體人)編輯 狄宣亞 實習生 歐陽鑫 校對 吳興發▲滿分作文截圖。浙江某考生的一篇高考作文因為被打了滿分而引起熱議,題目是《生活在樹上》。只要掃一眼,就能發現這篇作文的「吸睛」之處。
  • 作文《生活在樹上》由39分改為滿分,真的恰當嗎?
    浙江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已爭議多時。現在才想談點看法,就是為了避開追熱的嫌疑,冷靜客觀地分析一下。首先,就評分而言,我更傾向於第一位閱卷老師所給的分數39分。這是高考作文,就應該就作文內容的本身而評,切莫進行作文之外的推測和分析。
  • 駁曹林: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扭曲了語文嗎?
    著名青年學者、《中國青年報》首席評論員曹林在頭條上發文《浙江這篇高考滿分作文扭曲了語文》,以為「這樣矯揉造作故作高深不知所云的作文成為滿分作文示範,既侮辱了語文教育,侮辱了漢語表達,侮辱了讀者,也侮辱了無數語文老師」。言詞激烈,對於《生活在樹上》持全盤否定的態度。
  • 《生活在樹上》,2020滿分作文
    最近,浙江省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被教學月刊披露後引發人們熱議,浙江高考語文作文閱卷大組長,江蘇大學副教授陳建新認為該文邏輯嚴謹、說理到位,沒有多餘的廢話,因此被打滿分;也有很多專家認為作文晦澀難懂,堆砌辭藻,辭不配位,頂多給49分。然而,這篇作文之所以熱議不斷,難以形成統一的看法,原因就在於大部分持反對意見的人根本讀不懂這篇作文所要表達的意思。
  • 作文《生活在樹上》,可以樹為滿分典範嗎?
    爭論的焦點也從該篇文章是否擔得起高考滿分示範作文之名,變成了對高考作文評分標準是否存在偏差、中學作文教育指揮棒應偏向何方及學生寫作習慣與思維方式的全民探討。8月2日,浙江外國語學院主管、主辦的教育類報刊《教學月刊》雜誌社,通過其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作文。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憑什麼拿滿分?
    這幾天,浙江的一篇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刷屏網絡,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教授對這篇作文評價極高,「它在我幾十年的高考作文閱卷生涯中,這是一篇極少能碰到的考場作文。它的文字的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爭議,作文不能以「看不懂」為榮
    近幾年來,從來沒有哪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引起這麼大的爭議!浙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一經面世,毀譽參半,專家說如何如何好,老百姓可不買帳。麥田老師一直以來專注於作文研究,這篇作文也反覆閱讀了,覺得打滿分過分了,但是也不至於打39分,如果我是閱卷老師,給48分。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與陳大組長的「狐狸尾巴」
    2020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了巨大爭議,很多人把矛頭對準了「浙江一考生」。雖然這位考生的作文並不完美,的確不應該獲得滿分。客觀上這位考生確實受益了,但責任不在他,不應該把批評對準他一個人。這樣一篇在閱卷之初,在閱卷老師之間就有分歧的作文,為什麼最後居然得到了滿分?
  • 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是一道「雞絲醸芽菜」
    昨晚我太太問我:「你看了那篇浙江的高考滿分作文沒有我覺得第一個閱卷老師打39分是對的,這篇作文完全不說人話,看都看不懂,怎麼配給滿分?」 我反嗆了她一句:「夏蟲不可以語冰,凡夫不可以語道,你自己看不懂,就說人家沒水平,這是不對噠。」 話雖這麼說,其實我自己內心也對這篇作文充滿了牴觸情緒-----在做廣播時評節目時,我甚至不敢引用其中的第一段,因為不知那個生僻詞怎麼讀。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爭議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 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簡評:「生活在哪一棵樹上」一
    提要:《生活在樹上》的賦分:故事,真相與場景  程序正義。  每一個分數的給出,我都很悲哀。不是學生作文高水準的展現,是應試作文高水準的展現。它,緊承命題人的意旨,組織一切「手段」證明命題人的命意的正確性。所以我傷悲。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不接地氣也正常
    2020年高考首篇滿分作文出爐,是一位浙江考生寫的題為#生活在樹上# 的作文。該文因出現了大量的生僻詞、學術性語句、學術性名人名言而引發爭議。《生活在樹上》引爭議,生僻字多不說,文筆也晦澀難懂,閱卷老師直言不建議學生模仿。我就想問,不建議學生模仿為啥還要發出來?
  • 《生活在樹上》,讀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想到的幾個問題
    近日,2020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起全網關注。據說第一位閱卷老師給了39分,後面兩位給了55分的高分,而最終作文審查組卻判為了滿分。引起廣泛爭議的原因是:文章用詞生僻,長句疊加,表達晦澀複雜,給大部分具正常理解水平的網友帶來不小的閱讀障礙。
  • 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獲滿分,閱卷老師有失公允
    滿分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一經公布,輿論幾乎一邊倒,稱作者裝腔作勢,靠生僻字、引經據典贏得滿分。萬幸閱卷組未公布作者的姓名,不然TA極可能經受一場網絡暴力。作者無辜。應試有應試的策略與技巧,作者不過是賭一把,並且賭贏了。作者文採如何,一篇《生活在樹上》並不能給出定論。重點是,他猜中了閱卷老師的喜好。倒是閱卷老師給出的這個滿分值得一說。
  • 也來說說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原創」
    讀浙江考生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我充滿的是對這位考生讚賞。一個有著這樣閱讀量、並能夠把閱讀運用到作文中,在當下的中學生當中似乎並不多見。我大讚!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對這篇作文配不配滿分沒有自己的思考。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不接地氣也正常
    2020年高考首篇滿分作文出爐,是一位浙江考生寫的題為 的作文。該文因出現了大量的生僻詞、學術性語句、學術性名人名言而引發爭議。《生活在樹上》引爭議,生僻字多不說,文筆也晦澀難懂,閱卷老師直言不建議學生模仿。我就想問,不建議學生模仿為啥還要發出來?
  • 【關於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的思考】
    【關於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的思考】8月2日,網上爆出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今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並附有浙江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省寫作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浙大副教授陳建新的評語。陳教授表示:「此文打滿分,不僅是給予這篇作文恰如其分的分數,也是展現浙江高三學生的作文水準。要寫成這樣,需要考生閱讀大量書籍,而非背誦幾條名人名言就行的。而文字的表達如此學術化,也不是一般高中生能做到的。」
  • 教師心裡話:2020年滿分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不應該過度宣傳
    老師緊張,學生和家長更緊張。這不,就在剛才有家長微信我,他說:老師,這篇作文我要不要叫孩子背下來?哪篇作文?他指的是2020年浙江省的滿分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我毫不猶豫地告訴他:不用背。可以給孩子看一看,順便積累幾個生字。
  • 同為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與《赤兔之死》,其優劣此文見分曉
    同為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與《赤兔之死》,其優劣此文見分曉。生活在樹上和赤兔之死,都是兩篇引起人們激烈討論過的高考考場作文。他們的共同點則是與普通學生的寫作方式不同,生活在樹上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一些比較不常見的詞語。而赤兔之死這篇文章則是純粹的運用了古文的表現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