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浙江省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起了不小的爭議,甚至出現了實名舉報利益輸送。作為一個多年關心高考語文作文的看客,說實話,這篇作文讓我開始擔心。
近年來,高考語文漸漸擔起了「拉開分值檔次」的重要角色,這背後的原因是多樣的。改革開放幾十年,英語及其它小語種的受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尤其是英語教學,成為了一項重要的產業,好像沒有一口流利的英語,出門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似的。最近幾年,隨著國家經濟的振興,社會上呼籲樹立漢語地位的呼聲越來越高,相應的高考語文難度也越來越高,作文是佔分大項,高考作文題目自然也是越來越刁鑽。
往年高分或者滿分作文,說實話確實不乏優秀作品,而且很多作文符合十七、八青少年的思維以及正常判斷能力,有朝氣、有活力。換句話來說,就是「接地氣」!
但是,看了《生活在樹上》這篇作文,三伏天卻感覺後脊梁冒寒氣。因為這篇作文應該出自雲端,而非人間之作。
第一,因為整篇作文我竟然沒看懂。雖然我不是什麼語文老師,也不是什麼專家教授,但自詡對於中學作文還有點判斷能力。第二,作文沒看懂不要緊,甚至不能完整的讀出來,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學過語文……
語文課,在民國時期稱為「國文課」,作為母語文化,放在首位毋庸置疑。但這篇晦澀難懂的作文將成為浙江省乃至全國高中生的範文,這件事本身是可怕的。有人評價它只是詞彙的堆砌,有人評價它內容空洞,這都不要緊,致命的是它將指引著數千萬學子的思想,再次轉向「八股文時代」!往淺了說,限制了孩子們的想像空間,把關注點放在華麗詞藻的附庸風雅上,順帶著再從馬王堆找點腐朽不堪的生僻字證明自己的高深莫測。往深了說,會毒害一批適齡學子!什麼是經典文學?能夠自發的流傳並引起讀者共鳴的,才是經典!能夠讓讀者感受到它就是自己的身邊人、身邊事,甚至能夠對號入座的,才是經典!
文章即做人!從小學到高中,作文要求裡有一條叫:真情實感。無論是文壇巨匠還是文學愛好者,其作品大多文如其人。無論是寫文章還是生產生活,「虛無縹緲、雲山霧罩、故弄玄虛」,歷來為人所不恥。 高考,是人生選拔考試。幾年後,學子們將走向社會,奔赴各行各業,若干年後,他們將成為國家的中堅力量。國家現在的成就,是幾代人靠著勤勞和智慧、信念和意念、汗水和淚水,拼著命幹出來的!不是憑著虛無縹緲的幻想、歲月靜好的空想掉下來的!
在當前世界疫情蔓延、全球經濟疲軟的形式下,國家提出做好「經濟內循環」的思想準備,說明還是要腳踏實地的做好基礎工作,人活著離不開衣食住行,切實發展、抓穩農業、工業、軍事、科技、教育、醫療才是王道。
高考,是選拔考試,是為社會輸送人才服務的。無論是否成功考取,只要對社會有用的,都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