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樹上》給滿分沒錯,高考作文本來就不是寫給大眾看的​

2020-08-07 狐狸先森幾點鐘


01


這幾天,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被噴得不行,看遍網絡評論,沒有一個給說好話的。


其實大家都沒抓到點子上。


這篇作文,確實讓人看不懂。


但,高考作文本來就不是給大眾看的,高考作文是給閱卷老師看的,閱卷老師喜歡就可以啦,關網友屁事?


《生活在樹上》讓人看不懂沒錯,閱卷老師給滿分沒錯,高考也沒錯。


《生活在樹上》給滿分沒錯,高考作文本來就不是寫給大眾看的​


你就把這件事想像成職場裡最經常發生的事情:

乙方按照甲方的要求,做出了完美的方案。


這哪裡錯了?


乙方是學生,甲方是閱卷老師,要求是高考規則,方案是《生活在樹上》,在這小圈圈裡,大家都得到了滿足。


至於圈外的人說這方案是狗屎,有什麼影響嗎?


給「錢」的是甲方爸爸,圈外人除了提供點唾沫,還有什麼實質作用嗎?


《生活在樹上》給滿分沒錯,高考作文本來就不是寫給大眾看的​


02


有人說,因為有奇葩的考試,所以才會有奇葩的作文。


兜了一大圈,又開始老調重彈,批評起高考制度來。


高考是為了什麼?


為的是區分學生,把人才選拔出來。


那在高考作文上怎麼區分你是人才與否呢?


《生活在樹上》給滿分沒錯,高考作文本來就不是寫給大眾看的​


講一個故事吧。


1932年,已經是民國了,科舉考試取消很多年了,大學招生不能用八股文來選拔人才了,那用什麼呢?


清華大學招生,語文試題是陳寅恪先生編制的,只有兩道,一道是作文題,一道就是聯對。


上聯是「孫行者」,要求考生對下聯。


《生活在樹上》給滿分沒錯,高考作文本來就不是寫給大眾看的​

陳寅恪先生的思想維度: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下聯對「胡適之」也對,對「祖衝之」也對。


為什麼呢?


對仗工整:胡、祖對孫,三字皆為名詞、姓氏;胡對孫,還有胡孫之意,祖對孫,也有祖孫之意,互為呼應,含義雙重雙關。適、衝、行,皆為動詞;者、之,皆為代詞/虛詞。


平仄方面,三字聯,只要最後一字平仄相對即可。

詞意方面,都是人名。


所以,「胡適之」和「祖衝之」在對仗工整、仄律、含義三個方面都做到了最佳。


《生活在樹上》給滿分沒錯,高考作文本來就不是寫給大眾看的​

陳先生在給學生上課


你看了上面的介紹,是不是也看不懂啊,是不是也覺得不說人話啊。


這道題,只有一名學生答出來了。


這個人就是周祖謨,他的答案是「胡適之」。


周祖謨後來成為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大家。


《生活在樹上》給滿分沒錯,高考作文本來就不是寫給大眾看的​


你看,短短三個字,考的是你全面的人文知識素質。形式約束得越嚴格,越能看出水平的差距。


如果周祖謨不是博古通今,不是智商高群,不是頭腦靈活,是答不出陳寅恪出的對子的。


你看到的是對子,其實背後是極其深厚的人文素質。


《生活在樹上》給滿分沒錯,高考作文本來就不是寫給大眾看的​

《唐伯虎點秋香》裡,唐伯虎 VS 七省文狀元兼參謀將軍、人稱對王之王的對穿腸


我們回到今天的高考作文。


怎麼體現一名學生的人文素質水平高?


寫人人都看得懂的大白話作文?


你可以寫啊,看看清華要不要你。


03


很多人說這篇高考滿分作文不說人話。


寫文章,措辭達意就好,不需要修飾太多。


確實,平時寫文章不需要太多修飾,儘可能地去說大白話,這樣讀者才能輕鬆閱讀。


但高考作文不可以啊。


《生活在樹上》給滿分沒錯,高考作文本來就不是寫給大眾看的​


大白話誰不會寫,都寫大白話,怎麼體現一名學生的實力。


就拿寫這篇《生活在樹上》的學生來說。


修辭手法,沒話說,高級。


引用名人,沒話說,高級。


沒有大量的閱讀,沒有平時知識的積累,沒有長時間寫作的訓練,這樣的文章根本寫不出來。


《生活在樹上》給滿分沒錯,高考作文本來就不是寫給大眾看的​


陳寅恪先生在清華大學招生,出了個對子。


要是學生都對人人看得懂大白話,這水平怎麼區分?


陳寅恪先生會覺得這樣的學生可能連題目都沒看懂。


不管是題目也好,答案也好,要是人人都能看懂,那就不需要在清華招生,那是九年義務教育,什麼水平的學生都能上。


04


對於《生活在樹上》裡用到不少讓人看不懂的文字。


著名作家馬伯庸在評論這篇文章時,舉了一個例子:


羲和凌於顛囟兮,瓊蕊睹朕而粲齒其實意思就是「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


《生活在樹上》給滿分沒錯,高考作文本來就不是寫給大眾看的​

去年火得一塌糊塗的《長安十二時辰》,就是馬伯庸的原著小說


「羲和凌於顛囟兮,瓊蕊睹朕而粲齒」,99.9%的人不會寫。


這裡就體現了一名有水平的作家和普通人寫作能力的區別。


馬伯庸可以寫「羲和凌於顛囟兮,瓊蕊睹朕而粲齒」,也可以寫「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


當遮住名字,馬伯庸作為一名學生寫人人都看得懂的人話——「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時你怎麼知道他的寫作水平?你能想像得出他是一位知名作家嗎?


只有當他寫出「羲和凌於顛囟兮,瓊蕊睹朕而粲齒」,我們才知道,這作者有水平。


《生活在樹上》給滿分沒錯,高考作文本來就不是寫給大眾看的​


那位寫《生活在樹上》的學生也是如此,他能寫大白話,也能寫高級文,但這是高考,這是一場只看文字不看人名的高考。


怎麼體現他比其他學生有水平?


不就是寫出比其他人更高級的文章嗎?


其他人看不看得懂無所謂,本來就不是給你們看的。


只要能把自己和其他學生區別開來,就是勝利。


《生活在樹上》給滿分沒錯,高考作文本來就不是寫給大眾看的​


05


從我們在職場上的角度,哪個人不是嚴格按照甲方爸爸的要求來做方案的?做好了,有獎金,獲嘉獎,有什麼錯?


我做出的方案,是給網友看的嗎?是給三姑六婆大姨媽看的嗎?


是給甲方爸爸看的,好吧。


甲方爸爸覺得好就可以啦,管你其他人怎麼想。


《生活在樹上》給滿分沒錯,高考作文本來就不是寫給大眾看的​


對於高考學生,誰是甲方爸爸?


就是高考規則,就是閱卷老師。


看不懂的網友算什麼東西,你們看懂了,又不能給我打分,你們看懂了,又不能送我去清華北大。


你們除了貢獻唾沫,做了什麼對我有好處的事情?


《生活在樹上》給滿分沒錯,高考作文本來就不是寫給大眾看的​


如果你是一名海報設計師,你做海報是為了讓甲方喜歡,而不是網友喜歡。


這點我想沒有人反對。


同樣,我們憑什麼要求高考學生寫作文讓網友喜歡?


這位同學,有閱讀量,有才情,會琢磨規則,在短時間內還能臨場發揮得非常出色。


這樣的人,以後幹什麼事情不成?


這位的同學的未來前途無量,不用大家操心。


06


高考的目的是什麼?


就是選拔出這樣的人才。


高考考的不是一篇文章,而是背後的綜合能力。


能寫出這樣文章的人,綜合能力不會差。


別瞧不起應試的人,你連應試那麼規則明了的比賽都贏不了,你還能贏什麼?


那些聲稱被應試教育毀了的人,不應試也會自毀。


《生活在樹上》給滿分沒錯,高考作文本來就不是寫給大眾看的​


有些人說,這是這作文是裝B,我就呵呵了。


有本事你也來裝一個。


沒有閱讀量,沒有長期寫作訓練,沒有才情,沒有臨場發揮的素質,你想裝也裝不出來。


就是這樣的作文,才把普通學生和有水平的學生給區別開來。


閱卷老師不知道你平時為了寫文章做了什麼準備,但閱卷老師知道,你能寫出這樣的裝B文章,說明你平時的閱讀量很大,比一般的學生要懂得多。


《生活在樹上》給滿分沒錯,高考作文本來就不是寫給大眾看的​


這位同學,沒錯,高考沒錯,


你拿自媒體的文章標準來要求高考文章,才是錯。


07


我寫自媒體文章,有時候遇到學術段落,我會先原文寫一遍,再用大白話翻譯,目的是讓讀者看懂。


但如果我寫給行內人看,我需要這樣翻譯嗎?


不需要,大家都看得懂。


高考作文也是如此,寫給行內人看的,當然不需要翻譯。


《生活在樹上》給滿分沒錯,高考作文本來就不是寫給大眾看的​


高考作文閱卷時間只有40秒,你怎麼在短時間打動閱卷老師?


靠大白話?那人人都能拿高分作文了。


只有讓人眼前一亮的作文才可以吸引閱卷老師,很顯然,這篇《生活在樹上》就是如此。


對於這篇高考滿分作文,你看不懂就別看,我也看不懂,這本來就不是寫給我們看的。


我們看不看得懂不重要,閱卷老師看得懂就行,閱卷老師會欣賞就行,閱卷老師能給高分甚至滿分就行。


其他人的建議,屁都不是。


《生活在樹上》給滿分沒錯,高考作文本來就不是寫給大眾看的​


要是以後的高考學生真聽了現在網友的話,寫作文都用大白話了,那才是災難,辛辛苦苦備考十幾年,被網絡噴子給毀了。


奉勸還沒有高考的學生,別聽網上噴子的話,高考規則是怎樣,你就去迎合,你考不好,那些網友不會負一點責任,後果還是自己承擔。


所以別聽網上怎麼說,聽你老師的話,繼續寫好讓閱卷老師喜歡的作文。


《生活在樹上》給滿分沒錯,高考作文本來就不是寫給大眾看的​


相關文章:

八股文的作用:從來就沒有什麼愚民政策

高考是考試,更是政治

應試教育,是中國通往發達國家之路


更多精彩文章,歡迎關注:狐狸先森幾點鐘。

我們一起漲知識。

相關焦點

  • 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高考作文不是自媒體文章,不需要人人看懂
    01 這幾天,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被噴得不行,看遍網絡評論,沒有一個給說好話的。 其實大家都沒抓到點子上。 這篇作文,確實讓人看不懂。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不接地氣也正常
    2020年高考首篇滿分作文出爐,是一位浙江考生寫的題為#生活在樹上# 的作文。該文因出現了大量的生僻詞、學術性語句、學術性名人名言而引發爭議。《生活在樹上》引爭議,生僻字多不說,文筆也晦澀難懂,閱卷老師直言不建議學生模仿。我就想問,不建議學生模仿為啥還要發出來?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不接地氣也正常
    2020年高考首篇滿分作文出爐,是一位浙江考生寫的題為 的作文。該文因出現了大量的生僻詞、學術性語句、學術性名人名言而引發爭議。《生活在樹上》引爭議,生僻字多不說,文筆也晦澀難懂,閱卷老師直言不建議學生模仿。我就想問,不建議學生模仿為啥還要發出來?
  • 教師心裡話:2020年滿分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不應該過度宣傳
    這不,就在剛才有家長微信我,他說:老師,這篇作文我要不要叫孩子背下來?哪篇作文?他指的是2020年浙江省的滿分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我毫不猶豫地告訴他:不用背。可以給孩子看一看,順便積累幾個生字。部分內容好幾天前我就在網絡上看到了《生活在樹上》這篇文章,當時就明明白白地被標註為高考滿分作文。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你讀懂了嗎?
    8月2日,浙江省一篇2020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網友們熱議。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當你讀完這段文字,是不是有種智商不在線的感覺,整個人都是懵的,一句也沒與讀懂。沒錯,這段文字正是來自最近飽受爭議的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據了解,該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該不該得滿分?
    前段時間,一篇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原文內容曝光在大庭廣眾之下,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有人說,這篇作文作者語言功底深厚,「生活在樹上」的標題起得標新立異,富有詩意,又內切了命題者要求的「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誤」。難能可貴的是,文章始終圍繞這種「落差」去行文,緊扣了主題,而少有枝節,這避免了高考作文中常出現的主旨不集中的通病。
  • 請放過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沒有錯
    ​由於今年浙江高考語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文字晦澀難懂、內容高深莫測,引發群眾熱烈爭議。本以為周期過後爭議便歸於平靜,很難想像一篇作文持續發酵如此之久,甚至引發內幕話題,可謂甚囂塵上。背後的閱卷組組長陳建新,也被捲入輿論,而《生活在樹上》這篇文章,又接續被處心積慮的「圍攻」,日甚一日,這種無節制的吵鬧,令人精神疲勞。
  • 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到底值不值得滿分?
    估計有人還沒看這篇高考滿分作文,先貼出來 ↓這裡就不舉例了,不認識,不知道讀音,也敲不出來……看了熱搜,很多專家大V在考證作文裡的哲學概念和名句跟作文的觀點對不對得上,然後不少專家得出結果,因為大部分用得沒錯,所以結論是:作者不僅閱讀量大,而且閱讀面也很廣,作文也因此很深刻,大家看不懂所以才罵它不配滿分。說句心裡話,真的覺得有點荒誕,高考再隆重盛大,也是考的中學生,作文讓中學生展示深刻?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被實名舉報,如何來看待?
    近日,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再次登上了熱搜; 這一次不再是文字的老到和內容的晦澀,而是涉嫌利益輸送,被舉報之人居然是浙江高考閱卷組組長,這究竟是怎麼回事?舉報者的舉報焦點在於:陳建新每年會主編高考滿分作文輔導書、且有可能與寫這篇滿分作文的學生是「師生關係」。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教育#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高考滿分作文掀起了這場輿論風暴。浙江高考語文閱卷組長陳建新在高考評卷過程中力排眾議,將一篇晦澀難懂的高考作文評為滿分,且在評卷結束後未經允許擅自洩露考生作文答卷和評卷細節,如此高調的行為在信息化時代,掀起了腥風血雨。
  • 全網批評《生活在樹上》高考滿分作文,是在扼殺「八股文」天才
    這是阿西熱評的第134篇原創1近期,有一篇浙江的高考滿分作文在網上引起了非常大的爭議。 甚至從罵作文本身到罵作文作者。網友批評這篇文章的實用性為0,只是一篇花瓶之作。可是他們忘了一篇能被稱為花瓶的文章也不是人人都能寫出來的啊!
  • 對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的批判
    _______轉載自「焦風之南」8月13日,浙江語文評卷組作文組組長陳建新被停止參加國家教育考試工作,而被其洩露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再度成為公眾矚目的焦點。 「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爭議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 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的經歷,就是現實版的《皇帝的新裝》
    好多天前,就在網絡上看到了《生活在樹上》這篇文章,每次都明明白白地標註為高考滿分作文。不過,每一次我只是瞄一眼,根本沒有細看,因為我只是個小學老師,說實話真看不懂。每年高考後,網絡上、書店裡都會出現很多「滿分高考作文」。其實大家非常清楚怎麼回事,因為高考工作是保密的,考生的答卷怎麼可能隨意外流?
  • 2020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晦澀難懂,初評僅得39分
    高考滿分作文,《活在樹上的人》:晦澀難懂初評時只有39分,為何?2020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活在樹上的人》引爭議:爭議點簡單來說只有兩個。第一那就是大家讀不大懂這篇文章。其次是該作文已經被第一個閱卷老師判為39分,可是後來改為滿分,這也成了爭議的「元兇」之一。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你看懂了嗎?
    浙江某考生的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因其引用較多的外國哲學家文學家的名言名句或人物,用了較多生僻的詞彙,多數人因看起來吃力,所以對給滿分有看法。下面本人把自己的理解給大家說一下,看看這位考生高考作文拿滿分是名至實歸還是浪得虛名。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你看得懂嗎?
    文章歸根結底是用來讀的,不是用來製造閱讀障礙的。全文1782字,閱讀約需3.5分鐘 文/子兮(媒體人)編輯 狄宣亞 實習生 歐陽鑫 校對 吳興發▲滿分作文截圖。浙江某考生的一篇高考作文因為被打了滿分而引起熱議,題目是《生活在樹上》。只要掃一眼,就能發現這篇作文的「吸睛」之處。
  • 高考作文還可以「生活在樹上」,孔乙己的棺材裡發出銀鈴般的笑聲
    高考作文還可以「生活在樹上」,孔乙己的棺材裡發出銀鈴般的笑聲喬志峰​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這段文字,看懂了嗎?
  • 教學月刊披露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後又刪文,具體詳情是...
    這2天,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發熱議。「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爭議,作文不能以「看不懂」為榮
    近幾年來,從來沒有哪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引起這麼大的爭議!浙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一經面世,毀譽參半,專家說如何如何好,老百姓可不買帳。麥田老師一直以來專注於作文研究,這篇作文也反覆閱讀了,覺得打滿分過分了,但是也不至於打39分,如果我是閱卷老師,給4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