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寧妹子放棄舒適的城市生活 紮根偏遠的儀隴鄉村學校

2020-12-16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是紅土地的熱情留住了我」

&nbsp&nbsp&nbsp&nbsp◆人物名片

&nbsp&nbsp&nbsp&nbsp胡鳳瓊

&nbsp&nbsp&nbsp&nbsp籍貫:遂寧市大英縣

&nbsp&nbsp&nbsp&nbsp職業:儀隴縣中壩小學教師

&nbsp&nbsp&nbsp&nbsp定居儀隴原因:喜歡熱情、無私、善良的儀隴人,喜歡這片紅土地。

&nbsp&nbsp&nbsp&nbsp●龔海波

&nbsp&nbsp&nbsp&nbsp2007年,懷揣對教師這份職業的熱愛,她孤身一人從遂寧來到儀隴。熱情、無私、善良的儀隴人讓她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於是,她愛上了這片紅土地。在位於大山深處的三尺講臺上,她精心呵護著每一朵「花朵」,幫助他們成長、成材。她是儀隴縣中壩小學教師、儀隴縣第十七屆人大代表胡鳳瓊。她說,「是紅土地的熱情留住了我。」

&nbsp&nbsp&nbsp&nbsp追夢而來

&nbsp&nbsp&nbsp&nbsp「我一人走進大山,是為了讓更多人走出大山,將來再有更多人回來改造大山。」2007年,響應國家「三支一扶」的號召,24歲的胡鳳瓊背著行李,加入到志願者的行列,開始了在儀隴的支教之路。

&nbsp&nbsp&nbsp&nbsp7月29日,烈日炙烤著儀隴大地。位於大山深處的中壩小學已教室緊閉。孩子們都已放暑假,胡鳳瓊忙完家務活,又拿出教材開始備課。「下學期升小學二年級了。孩子們年齡還小,理解能力有限,我想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他們愛上數學。」

&nbsp&nbsp&nbsp&nbsp胡鳳瓊是遂寧市大英縣人。她說,從小她就有一個夢,當一名老師,做孩子們心靈的守護者、成長的引路人。2005年大學畢業後,她本有一個不錯的工作。總也忘不了兒時的夢想,2007年,響應國家「三支一扶」的號召,她找到了夢想的實現地。經過一系列的考核後,她如願成為一名志願者,到儀隴支教。

&nbsp&nbsp&nbsp&nbsp從舒適的城市走進位於大山深處的村落,家人是反對的。但胡鳳瓊態度堅決:「我一人走進大山,是為了讓更多人走出大山,將來再有更多人回來改造大山。」

&nbsp&nbsp&nbsp&nbsp初到儀隴,面對陌生的一切,胡鳳瓊坦言,起初還是有些害怕,有點彷徨。但村民們的樸實、熱情感動了她,溫暖了她,也讓她堅定了紮根這片紅土地的決心。

&nbsp&nbsp&nbsp&nbsp為愛堅守

&nbsp&nbsp&nbsp&nbsp「初到儀隴,我拖著行李箱在縣教育局路口徘徊,一位老大爺見我四處張望,主動上前問我需不需要幫助。得知我要到車站,大爺叫來他的孫子,騎著摩託車將我送到車站。」這一幕,胡鳳瓊終生難忘,去中壩小學的路上,她再次感受到儀隴人的熱情和無私。客車到達金城鎮時,鄰座的大姐幫她找到去中壩的摩託車,並跟師傅談好價格。臨出發時,還再三囑咐師傅一定要把她送到指定位置。10年前的事情,胡鳳瓊記得一清二楚,她說,正是這些熱情的儀隴人,讓她對這片紅土地一見鍾情。

&nbsp&nbsp&nbsp&nbsp在工作中同事們和學生們的關心和幫助,更是讓初來乍到的胡鳳瓊感受到親人般的溫暖。「當時操場還是泥巴操場,宿舍和教室都十分簡陋。那時候我年紀小,還是有點害怕。」站在位於大山深處的校園裡,這個從城市裡來的女孩兒有點手足無措。學校同事熱情地拉著她的手,幫她安置行李,布置宿舍。當晚,她和同事們圍坐在一起,吃到了一頓暖意融融的晚餐。

&nbsp&nbsp&nbsp&nbsp「雖然學校所處的地方很偏遠,但我非常喜歡這裡。學生和村民都很淳樸。每到過節,學生們就要在黑板上寫上『胡老師辛苦了』『胡老師我們愛你』等暖心話,平時還會採摘些野花放在我的講臺上。這些小細節讓我很感動。」於是,這個城裡妹子愛上了這片山,愛上了這座學校,愛上了這片紅土地,她留了下來,紮根儀隴。

&nbsp&nbsp&nbsp&nbsp這幾天,胡鳳瓊經常冒著酷暑到學生家中家訪。「班上的留守兒童多。暑假期間在家裡由爺爺奶奶照顧。老人們年紀都大了,我不放心。」胡鳳瓊的付出,當地村民們都看在眼裡。為了表達感謝,他們經常將家裡的蔬菜、水果送給胡鳳瓊嘗鮮,熱情得讓胡鳳瓊都感覺不好意思。

&nbsp&nbsp&nbsp&nbsp如今,胡鳳瓊已經成了一名地道的儀隴人。去年,她還當選為儀隴縣第十七屆人大代表。「這既是榮譽,也是責任。」胡鳳瓊說,只有把代表職責盡到實處,才不辜負群眾的信任。

相關焦點

  • 80後女教師紮根偏遠山村十餘年
    2012年,李晶順利通過湖北省農村義務教育新機制教師招聘考試,來到沙洋縣一所偏遠鄉村學校——拾回橋鎮老山小學任教,實現了當一名鄉村教師的夢想。  老山小學位於拾回橋鎮西北邊陲,距離集鎮11公裡。90多名學生大多來自雲南、河南、恩施地區的移民家庭。全校僅有8名教師,都已年過半百,她是學校唯一念過大學的女老師。
  • 儀隴將新建12所鄉村學校少年宮
    朗讀本文儀隴新聞網訊(記者 肖靜)7月28日,記者從縣總工會了解到,我縣榮獲2020年度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在全縣新建12所鄉村學校少年宮,為農村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據了解,我縣芭蕉鄉小學、大寅鎮小學、南圖實驗學校、三蛟鎮小學等12所鄉村學校,獲得2020年度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建設鄉村學校少年宮,為學生們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全面推動農村學校素質教育發展提供有力幫助。
  • 荊楚楷模丨80後女教師紮根偏遠山村十餘年,此生為師,青春無悔
    2012年,李晶順利通過湖北省農村義務教育新機制教師招聘考試,來到沙洋縣一所偏遠鄉村學校——拾回橋鎮老山小學任教,實現了當一名鄉村教師的夢想。 老山小學位於拾回橋鎮西北邊陲,距離集鎮11公裡。90多名學生大多來自雲南、河南、恩施地區的移民家庭。全校僅有8名教師,都已年過半百,她是學校唯一念過大學的女老師。
  • 眉縣教體局走訪慰問偏遠鄉村教師
    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眉縣教體局負責人一行前往偏遠鄉村學校,看望慰問一線教師。他們先後來到湯峪鎮羊倉堡小學和郝口坡幼兒園,聽取了校(園)長關於學校教育發展的情況匯報,並與學校部分教師進行座談,了解他們的生活工作情況,對他們多年來紮根鄉村教育,勤勤懇懇工作、孜孜不倦追求,用愛播撒鄉村教育表示感謝。
  • 放棄回城,紮根鄉村11年,來看易縣這位乘風破浪的女教師
    紮根鄉村11年連續6年獲得了小考綜合學科優勝獎先後獲得河北省優秀班主任市級優秀班主任易縣優秀教師易縣先進德育工作者易縣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在優質課評比中屢屢摘得桂冠在今年她是易縣大龍華中心小學的教師馬簫簫,她身上的榮譽,足夠讓她調去更好的小學發展,然而她還是選擇紮根於革命老區,留守在大龍華中心小學。
  • 班主任系列5:最美鄉村教育踐行者——致偏遠鄉村班主任
    在班主任隊伍裡,有這麼一群可愛的人,一直堅守在遠離城市的偏遠鄉村,為鄉村教育奉獻著自己的精力與青春。面對著生活與工作的雙重壓力,承受著鄉村教育的諸多問題。為了堅守那一份職業榮耀,為了追尋那一絲教育夢想,默默駐守在鄉村教育教學工作的第一線。
  • 南陽偏遠學校4位年輕女教師放棄回城選擇堅守
    「校長,我自願放棄推優,不參加評選。」、「校長,我自願放棄,謝謝了!」、校長,我選擇放棄,不再考慮。」當校長接到三個人的簡訊回復,這位本村土生土長的校長眼睛溼潤了。 「我們放不下這裡對知識充滿著渴望的孩子們;放不下父母外出務工的留守兒童;放不下家庭生活困難的孩子們.....這些孩子比城裡的孩子們更需要我們!」顧雨、孟慶品、王遲老師說。
  • 儀隴這個樓盤與儀隴中學強強聯合正式籤約現場!
    鼎仁恆駿府與儀隴中學互為友鄰,願意攜手共進,共同為儀隴新發展獻上自己的微博之力。鼎仁恆駿府將對就讀於儀隴中學的貧困生提供資助關心和解決好儀隴中學經濟困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問題,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切實保障其身心健康發展。
  • 熊光菊:紮根鄉村三尺講臺 獻身鄉村教育事業
    她三十多年紮根鄉村,頭髮白了,眼圈黑了,身體瘦了,但是她對鄉村教育的熱愛始終不曾改變,像熊熊燃燒的火光,光焰不滅,像含笑盛開的菊花,生命璀璨,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人民教師心系教育、心系鄉村孩子的博大情懷。
  • 她用歌聲溫暖了這所偏遠學校的孩子們
    雖然工薪待遇生活條件相比城裡較差,但是仍然能夠不提條件、不講困難,一心紮根鄉村教育8年有餘,所帶班級在縣裡統考中多次獲得優異成績。紮根偏遠鄉村,一待就是8年初見鞏文華,一身幹練的藍色教師工作裝和長長的馬尾辮給記者留下了印象,在和記者的交談中一直笑容相伴。
  • 劉紹輝:紮根鄉村 守望幸福 ▏尋找「鄉村大先生」
    多年來,唐山市教育事業取得長足發展、創新人才不斷湧現,同全市廣大教師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是分不開的,更與長期紮根基層、紮根鄉村的教師們日夜堅守、承載希望是分不開的。我的父母都曾是鄉村教師,50年代他們從中師畢業,就一直工作在鄉村學校,直到90年代退休。我在鄉村學校長大,了解鄉村教師的工作、生活,知道他們的喜怒哀樂。
  • 儀隴英語教師裴敏:帶著一份執著 堅守一種信念
    儀隴新聞網訊(陳相 彭君臣)一位四川外語學院英語專業畢業的本科生,一個面容俊秀,身材苗條的女孩,本是一塊模特的好料、公關的苗子,卻毅然告別了繁華的都市,帶著金色的夢幻,堅守著一種信念   石佛小學離儀隴縣城57公裡,交通不便,地理條件極差。就在2009年8月31日,家住巴中市通江縣麻石鎮大山深處的女孩裴敏,步入了這所學校。由於該校師資緊缺,裴敏擔任了六、七、八三個年級共四個班的英語課,周課時34節。繁重的工作擔子並沒有讓她退縮。
  • 塗虹一行到遂寧高新區鷺棲湖學校督查文明城市工作
    高新區相關負責同志的陪同下,來到遂寧高新區鷺棲湖學校督查文明城市工作。,實地查看了學校的核心價值觀進校園情況、德育教育開展情況、校園環境衛生及校園文化布置情況,還了解了學校的辦學規模和教學設施等情況。,她強調,學校是深化文明城市建設,鞏固文明城市成果的重要陣地,要繼續加強文明城市宣傳氛圍營造,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和生活習慣,引導更多的家長參與其中。
  • 【優秀教師事跡展播】熊光菊:紮根鄉村三尺講臺 獻身鄉村教育事業
    她三十多年紮根鄉村,頭髮白了,眼圈黑了,身體瘦了,但是她對鄉村教育的熱愛始終不曾改變,像熊熊燃燒的火光,光焰不滅,像含笑盛開的菊花,生命璀璨,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人民教師心系教育、心系鄉村孩子的博大情懷。
  • 遂寧教師黃小林擬入選省第二屆「最美鄉村教師」名單
    四川在線遂寧頻道消息(記者 歐歡)12月24日,記者從遂寧市教育和體育局獲悉,12月18日,四川省教育廳公示四川省第二屆「最美鄉村教師」推選展評活動擬入選名單,遂寧射洪市天仙鎮雙廟子教學點教師黃小林上榜
  • 報考放棄偏遠地區,選擇北上廣發達城市,真的是明智選擇嗎?
    每年報考志願很多人都會糾結學校的地理位置,像東北西北這類偏遠地區都是被大多數人排除在外的,而北上廣這類城市卻很受歡迎。其實,很多偏遠地區也是有重點大學的,而且受到地理位置影響分數線都不高,反觀北上廣分數線個個高的嚇人,但是依然很多人擠破腦袋想鑽進去,這樣的選擇真的很明智嗎?
  • 北京姑娘紮根廣西偏遠鄉村11年,只為幫一群孩子實現夢想|草地周刊
    紮根偏遠鄉村,她力圖找到一種方式,幫助解決鄉村教育的封閉問題——這是她的夢想
  • 偏遠山村有堅守,感謝每一位鄉村教師
    2020年9月10日,是第36個教師節,在許多農村,或者是偏遠地區,學生越來越少,老師也相繼調走,但仍有這麼一群老師,他們在默默堅守,他們年齡不同,相貌不同,地域不同,卻有相同的理想信念,只有隻要有學生,我就不會離開。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農民工進城越來越多,鄉村小學的學生越來越少,不論是廈門鄉村,福建鄉村,還是西部偏遠山村,這種現象普遍存在。
  • 鄉村呼喚更多這樣的鋪路石
    這些優秀教師代表中,來自坡頭區乾塘中學和廉江市石城鎮第二初級中學的兩位鄉村教師,尤其受到筆者關注。當然,如此紮根鄉村,不忘初心甘為孩子做堅實「鋪路石」的教師,我市還有很多。他們堅守鄉村教育陣地,堅守屬於自己的夢想;他們用自己的力量,推動著鄉村振興,提升著鄉村的文明,託舉著鄉村的希望。
  • 十年青春紮根鄉村 美術教師「為愛上色」
    十年前的偏遠鄉村小學,硬體條件差,教學觀念落後,美育基礎薄弱。李超克服困難,將美育陣地從學校小教室搬到了田野大課堂,帶著學生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用畫筆、用雙手描繪自然。枝頭的小鳥、趴在樹葉上的蝸牛,這些生活中孩子們常見的事物,在李超的引導下,成了孩子們畫本上的主角,每一幅作品都珍藏著他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