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人的祖先曾經是強盜?《北方以北》還原維京時代的歷史真實

2020-12-15 北翠讀書

2019年世界盃俄羅斯球迷球場再現「維京戰吼」,場面氣吞山河,震撼人心,這或許是世上最給力的啦啦隊,讓人感受到了戰鬥民族的熱情,也不由得讓人想到了曾經讓整個歐洲難以忘卻的維京時代。

2018年,全球幸福指數排名,誰又能想到北歐五國(芬蘭、挪威、丹麥、冰島、瑞典)全在榜單的前列。北歐,你安富尊榮的當下與風起雲湧的往昔有著天壤之別。

英國杜倫大學「中世紀歷史與文學」課程講師埃莉諾·羅莎蒙德·巴勒克拉夫對研究維京文明興致勃勃,她作為「BBC新一代思想家」入選者,親身遊歷這片山河大地,結合考古發現、盧恩文石碑、中世紀世界地圖等文本,撰寫了《北方以北》一書,講述數百年前,處在歐洲最外緣的維京文化是如何親歷、記憶和想像世界

維京時代大約在從790年開始直到1066年,故事的主角是有著壞小子的名聲的維京人(北歐人),他們有著"北歐海盜」的別稱,他們燒殺搶掠、嗜血成性,讓整個歐洲聞風喪膽。很多年過去了,維京人的帶來的恐懼已經消散在歐洲的一片祥和之中,如同他們眼中的北歐神話體系,世界不是永恆的,神也不是萬能的。

寒冷且充滿神秘的地方自然會留下印跡,或是一段段傳奇的故事,或是充滿幻想的文字,或是我們當代人根據古蹟拍攝的紀錄片,而維京人留下的則是一段虛構與真實交融、口述與筆述、過去與現在之間模稜兩可的歷史記錄

他們是一群北方歷史的保存者

在外來者眼中,維京人代表著野蠻、血腥和殘暴。作者用細膩的筆觸帶我們來到了維京人的發源地——冰島,一個聽起來寒冷卻春潮初湧的國家,也被稱為「冰與火之地」。

這裡的維京人是勤勉和節制的,他們把法律用文字記錄下來,保留著大量的書目。也許北方的長夜太過漫長,故土貧瘠,他們把發現和慶賀各民族的成為當作樂事,不僅記下了本國的歷史,也記錄了別國的歷史。

之後,維京人給世界留下了講故事的獨特遺產——薩迦。現在的薩迦意思有點類似中國的肥皂劇,是用來描述一連串拖沓冗長、跌宕起伏的事件,題材和廣度寬泛,涵蓋著地理、歷史和和人文領域。

薩迦故事內容豐富,更像是童話故事、傳說、民間故事和趣聞的大熔爐,雖然講得是陳年舊事,但歷史和考古價值卻不容小覷,因為它包含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理背景。哪怕故事離奇,但人物生活的地理環境卻是真實的。

薩迦是維京時代的見證者,口述者為薩迦故事賦予了生命,故事代代相傳,其內容不斷被重複、修改和補充。古代中國有專門記錄和編撰歷史的史官,薩迦的故事或許是太過精彩,書寫薩迦的不僅是修道院的抄寫員,也有富裕農場主和部落首領。在那個宗教統領歐洲的黑暗中世紀,薩迦以另一種形式流傳在茅屋農舍之中,成為勞累工作的人們夜晚的精神寄託。

薩迦故事的怪物與荒誕

珍貴的手抄本透露著維京人的足跡,他們在北極圈以北,他們是有信用的盟友,與遊牧部落開展貿易、締結盟約;在東邊的羅斯,他們是精明的商人;在溫暖宜人的南方,他們是保衛拜佔庭皇帝的勇士;在西邊格陵蘭島,他們定居數百年。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維京人也遵循著入鄉隨俗的道理。在發源地的四周,維京人不斷開拓疆土和探索世界,然後又如同一滴淡淡的血滴,留在我們的共同的歷史中

北:野性生靈在北方以北

北方是一個寒冷蠻荒奇異之地,中世紀還流傳著一種說法,惡魔撒旦便來自寒冷的北極。可能因為距離太遙遠,陌生增添了怪誕,人們常常把魔鬼邪惡與寒冷徹骨的北方聯繫在一起。如擁有靈異且危險的異教法力的民族薩米,他們是歐洲「最後的土著」,或許你還聽過他們的儀式薩滿。

直到今天,依然有人認為,他們保留會施魔法的名聲。薩米的出現為薩迦添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不管怎麼說,具有惡劣生存的北方讓心生恐懼的北歐人激發出無盡想像力,巨怪、巨人、魔法這些野性生靈都在此地野蠻生長、落地開花。

一位薩米女佔卜師盛裝出席北歐人舉辦的宴會,人們紛紛走到她的面前,請求女先知告知自己的未來的吉兇禍福,而故事的主人公卻不想知道未來的事情,這位女佔卜師偏偏違背主人公的意願,執意說出預言。主人公很生氣,最後的結果是不論主人公多想逃離預言,女先知的預言還是應驗了。

西:數百年的格陵蘭島生存掙扎,消亡源於忽視

相比大陸文明,生活在沿海城市的人民更富有冒險精神,心中總有追逐星辰和大海的夢想。北歐人是無畏的,他們越過驚濤駭浪、茫無涯際的北大西洋,完成了一次無比艱辛的航行。最後25艘船,只有14艘抵達了目的地格陵蘭島。

格陵蘭島,英語名Greenland,冰島則為Iceland,島上的實際環境卻與島名大相逕庭。冰島不願意外來者進入地熱資源豐富的地方,格陵蘭島卻用極其誘惑的名字吸引著遠方的人進入一場天寒地凍的騙局。

等待這些倖存者的並不是光明而是灰暗。格陵蘭冰天雪地,危險重重,幾乎無法居住,勉強生存的區域之一隅而已。昏暗陰森、疾病和鬼魂縈繞在稀少的定居點。這場探索並不圓滿,諾爾斯格稜蘭終在氣候變化和過度放牧、水土流失的雙重打擊下悄然消亡。

有人說這是一場天災,其實預兆早已顯現出端倪,諾爾斯格陵蘭人猶如溫水裡的青蛙,被眼前的溫暖和安寧所打動,忽視了潛伏著洪水滔天、冰蓋融化、經濟衰退的隱隱威脅。世界的終結有時候並不是像行星爆炸那般猝不及防,而是窸窸窣窣,直至沉寂。

格陵蘭島

東:戰鬥民族的後裔

展開地圖,若從陸路出發,北歐到羅斯還得繞路,此時的江河湖海便成了阻礙,「善學者,善假人以長」,北歐旅行者將瑞士東部海岸作為跳板,通過波羅的海到達了羅斯。羅斯似曾相識的感覺,其實現在的俄羅斯翻譯過來便是「羅斯人的土地」。

俄羅斯人努力淡化維京人締造民族性格所起的作用,反而強調斯拉夫人的作用。實際上從北歐人到斯拉夫人身份的轉變,不過兩代統治者而已。他們通過政治聯姻等手段鞏固軍事力量,自然這種聯姻的影響深刻地鐫刻在基因裡,這或許是俄羅斯獲「戰鬥民族」之稱的緣由。

南:繁華落寂,素心不改

在北歐人眼中,那個溫暖宜人的南方,君士坦丁堡(拜佔庭)是一座「大城」,是激蕩人心、奇遇迭起的國際中心。當在英格蘭人眼中,北歐人是上帝對罪孽行為的懲罰,英格蘭人的心中懷有深深的恐懼。拜佔庭並沒有被往來通信內容嚇退,它的應對方法更顯高明的外交和政治智慧。

拜佔庭人充分地發揮北歐人的英勇善戰的長處,與他們籤訂貿易協定,讓北歐人成為作戰分隊骨幹,成為拜佔庭人的貼身侍衛。這種無上的榮耀並沒有隨著拜佔庭的沒落立即煙消雲散,在薩迦的記錄中拜佔庭依然是一個富得流油的世界中心,看來集體的文化記憶比歷史時間更加悠久綿長,在冰島人的眼中,拜佔庭永不褪色

拜佔庭帝國的城堡廢墟

曾經強悍、殘暴、野蠻的維京人到現在的北歐人的溫文爾雅和安逸休閒,是什麼力量改變了維京人?或許便是一直漂泊、遷徙的動蕩生活中,對安定生活無限嚮往的種子埋在了每一個維京人的心裡,他們為足跡所至的國家帶來了工具和技術,同時也被外來文化所影響,在文化交流和融合中重塑民族性格。

局外人的眼中,維京人是強盜、壞小子,《北方以北》用薩迦故事來講述北歐人眼中的自己和如何看待他們在世界的地位,他們的足跡向東西南北四方拓展,講述著這段倘若無人講述,便會凋零死去的故事,而這段故事之所以留存與延續,不正是因為故事的精彩嗎?才有了故事不斷被補充、修改的可能性。願你翻開這本《北方以北》看看北歐人眼中的自己

相關焦點

  • 《北方以北》:跟隨北歐人的足跡,探尋北歐歷史和文化
    然而歷史不會掩蓋一切,其他殖民者做過的事情,北歐人也做過,惡劣的地理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匱乏似乎就決定了他們天生就要以「海盜」為生。在《北方以北》這本書剛一開場,他們就急不可耐地洗劫了英格蘭的修道院,且殘忍得沒有半點溫柔。但是本書並不是要通過這類事件來醜化北歐人,而是從古老的故事裡挖掘出可靠的資料,幫助我們了解北歐在歷史、文化等方面對人類的影響。
  • 初探北歐維京人——維京人的民族性格和宗教信仰是怎樣形成的?
    在世界歷史的長河裡,有這麼一批人,其穿梭於大洋之中,遊走於海岸之上。他們是魔獸中矮人的原型,他們也是如今流行文化中的翹楚。在歷史上,他們曾是最早「發現」美洲大陸的人(比哥倫布早了500年左右),他們也曾給東歐帶來了文明(羅斯的留裡克王朝),而現實中,他們後代族裔成為了如今福利制度的代表。他們就是生活在北歐斯堪迪納維亞半島的北歐人。
  • 北歐海盜如何變身《維京:王者之戰》中的忠誠傭兵
    俄羅斯史詩電影《維京:王者之戰》定檔於2017年12月1日起在國內上映。在這部號稱俄羅斯第一神片的電影中,奪人眼球的自然是幫助弗拉基米爾王子奪回王位的那群,彪悍而又忠誠的維京僱傭兵。這與大眾印象裡的北歐「海盜」的形象無疑有所反差,但本片並不是戲說歷史——實際上,傭兵傳奇正是維京時代壯麗史詩的最後一幕。
  • 維京世紀:野蠻人如何改造歐洲
    埃莉諾·羅莎蒙德·巴勒克拉夫的《北方以北:維京人的航海與薩迦中的北歐歷史》講述的是中世紀的維京人,在自己的薩迦(saga)中,如何看待世界,看待自己接觸到的人群與文化。本書內容豐富,行文風趣,雖然落入黑暗中世紀史觀的窠臼中,但考慮文藝復興以來這種歷史發明畢竟流毒多年,算是情有可原。
  • 維京海盜對當代英國的影響有多深?這些英語單詞告訴你……
    雖然不列顛本土人也一直在反抗羅馬的「暴政」,但是這些難民的到來,才是真正噩夢的開始……Heptarchy最終,不列顛人退到了安靜的康沃爾角落,其他原住民族退守威爾斯山區。英格蘭的大部分地區被日耳曼難民佔據,他們建立了7個大國和一堆短命小國,相互徵伐,這被稱為英格蘭歷史上的「七國時代」,英語稱作Heptarchy。
  • 維京人是什麼人呢?他們又有什麼樣的歷史呢?
    維京人,說白了就是公元8世紀到11世紀使得北歐人。今天人們提到維京,往往想到的是戴著牛角盔、拎著大斧子的狂戰士或者馳騁于波濤巨浪間的龍頭戰艦。野蠻、血腥、殘忍、神秘是維京人給人們的第一印象。這樣一來,維京人似乎沒什麼好說的,就像羅馬時代的高盧人一樣。然而當你知曉維京人的歷史之後,才發現這幫野蠻人對歐洲的歷史造成了多大的影響。向西方世界進發北歐這塊地,大家都清楚,太冷了,能耕種的土地太少。
  • 「維京時代」,西方國家的噩夢:這是一群來自北歐的海上戰狼
    「維京人」,一個讓人熟悉又陌生的名字,熟悉的是他們在歷史上留下了沉重的一筆,他們曾經是西方基督教國家的噩夢,陌生是因為他們似乎生來只是為了掠奪,從蘇格蘭到法國都有他們留下的血腥記載,然後在某一天突然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
  • 北歐國家的高福利怎樣來的?要從維京人的歷史說起
    我們得從歷史文化來好好探討,先來看看什麼叫做北歐模式,首先各種數據非常漂亮,極低的貧富差距,極高的人類發展指數,人均收入與人均GDP也非常亮眼。撇除一些微型小國盧森堡之類的,挪威要排上第一,人均GDP高達78,000美金,比美國還高一個檔次。
  • 曾經是兇殘的維京海盜,現在是北歐式「社會主義國家」
    丹麥,一個人口不到600萬、面積不過4萬多平方公裡的北歐小國。我們對它的印象是:經濟高度發達,貧富差距很小,社會福利制度極其完善,全球幸福指數排名前三,被稱為北歐式「社會主義國家」。似乎所有大同社會的想像都在這裡,簡直是人間天堂。
  • 逞兇肆虐的「北歐海盜」,維京人的崛起與歐洲文明發展的聯繫
    從公元8世紀到開始,以維京人為主的海盜集團曾經風靡一時,他們曾大肆侵略法國的北部、英國等北歐各個國家,因此他們也就有了一個外號「北歐海盜」。丹麥島嶼眾多,特別是一些彎彎曲曲的港而也就是在氣候相對寒冷的情況下,用小船出海捕魚,這種生活方式維京人維持了幾千年的時間,期間還伴隨著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的嚴格,雖然維京人後來也有了相對粗淺的農牧業
  • 從維京海盜的歷史說起:都知道北歐國家高福利,為何無法複製
    我們得從歷史文化來好好探討。先來看看什麼叫做北歐模式,首先各種數據非常漂亮,極低的貧富差距與極高的人類發展指數,人均收入和人均GDP也非常亮眼。撇除一些微型小國盧森堡之類的,挪威要排上第一,人均GDP高達78,000美金,比美國還高一個檔次。
  • 在《刺客信條:英靈殿》中解讀極光之下的維京海盜
    不可否認的是,維京人對於當時歐洲貿易、文化的融合和發展有著重要的貢獻。  時至今日,維京人的身上仍有許多未解之謎,甚至連「維京」這個詞的起源或許也是未知。在公元9 世紀的典籍中,他們被稱為「北方人」「丹麥人」「挪威人」,遊戲裡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則直接稱呼他們為「異教徒」。
  • 認識北歐神話和歷史——冰火創世紀
    然而,由於歷史和地域的原因,北歐神話和英雄傳說,卻被現代人所慢慢遺忘。中世紀基督教的傳入,脆弱的北歐神話系統不堪一擊,北歐神話的神像和廟宇早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灰飛煙滅。有關的文字記錄和遺物也消失殆盡。
  • 開發者與歷史學家眼中的《刺客信條:英靈殿》和維京時代
    —— 如何在遊戲中還原真實的維京時代氛圍呢?Darby:首先是大量收集資料,從主流的《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冰島薩迦》等文獻資料到電視節目、不知名的小眾維京電影等全都要進行調查。然後將事實和虛構的內容分別整理出來,我們大概花了一年的時間才對這一選題有了大致的把握。
  • 歐洲歷史上的維京族,幾個世紀壞事做盡,被歐洲人集體嫌棄
    瑞典是北歐的一個國家,他的祖先是維京人。維京人是中世紀生活在北歐地區的一個龐大群體。嚴格來說,他們不是一個民族,也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區域和文化概念。
  • 維京文化的兩大支柱:盧恩字母與吟遊詩人
    維京人在歷史中名聲不佳,常常被描述成好戰的蠻族,對文化、藝術之類的東西毫不感興趣,然而這種對維京人的看法恐怕是偏見。我們對於維京人的印象,基本上來自中世紀基督教拉丁文手稿的記載,由於維京人喜愛掠奪教堂,所以他們不受基督教僧侶喜愛也就順理成章了。跳出拉丁文手稿的宣傳效果,事實上維京人不是蠻族,他們的文化十分豐富多彩,只是被遺忘和忽視了。
  • 大航海時代之前,維京人是如何跨越海峽的?這種石頭是關鍵
    好在中國四大文明之一的指南針出現了,它不僅解決了中國古代航海的方向問題,傳入西方後也直接觸發了大航海時代的開啟。歷史研究表明,大航海時代始於15世紀,以歐洲的西班牙、葡萄牙等幾個國家為中心,開始探索非洲、南亞和美洲。但在大航海時代之前,北歐已經出現了一群懂得跨越海洋的人,他們就是傳聞中的維京海盜。
  • 歷史上的北歐海盜維京人有多牛?他們的後代,現被稱為戰鬥民族!
    現今的俄羅斯人,因為民風飆悍、體育用品店的球棒賣得比棒球還多、經常跟熊搏鬥等事跡,而贏得戰鬥民族的美名。他們會這樣盛名在外其來有自,畢竟俄羅斯人可是維京人的後代!一、維京人與斯拉夫人北歐的年輕人在維京時代興起了一股創業熱潮,凡是有手有腳、上進努力的年輕人,都迫不及待地結夥出海冒險,賺一桶金衣錦還鄉。往西邊去的北歐人在今天的英國、法國、德國都留下了顯赫的名聲(不論是好是壞),他們因此被稱為維京人。
  • 冰天雪地的北歐一:維京時期及之前北歐人極其窮困
    二,北歐在「維京時期」和之前都是極端窮困的。 北歐人由於惡劣的生存環境,在「維京時期」和之前都是極端窮困的,因此那時的北歐人為了生存,絕大部分都從事海盜這個這個有前途的職業。
  • 東歐海盜海洋上「漫行者」維京人最初的意思是「來自峽灣的人」
    一般指公元800年至1066年生活在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上的所有人。他們從事廣泛的海外貿易和殖民擴張。在維京時代早期,維京人對英格蘭海岸以及歐洲大陸上的修道院、教堂等易受攻擊的地方發動了猛烈的攻擊。2004年9月1日,一份驚人的報告引起了全世界的強烈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