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創建港澳臺僑青年眾創空間

2020-12-12 環球網

新華社廣州11月18日電(記者鄭天虹)服務港澳臺僑青年的眾創空間「WE創空間」18日在著名僑校暨南大學揭牌。

暨南大學校長胡軍說,港澳臺僑青年學生是推動「一帶一路」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發展的重要力量。暨南大學作為「華僑最高學府」,一直是港澳臺僑青年人才的最大培養基地。

暨南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學生房澤龍帶領他的「山海獵人」VR遊戲團隊已經入駐「WE創空間」。團隊裡既有內地同學,也有港澳學生。

房澤龍介紹說,內地和港澳學生聯合創業最大的特點在於思維的碰撞。入駐之後,學校提供了辦公場所和一系列指導、扶持,他們團隊日常的工作討論、業務洽談都會在空間進行。

在建設「WE創空間」之外,暨南大學還聯合相關企業共同打造了境內外並行、雙幣種、規模達10億元人民幣和1.5億美元的「港澳臺僑大學生創新創業投資基金」,用於扶持港澳臺僑青年開展創新創業項目,為促進港澳臺僑青年創新創業搭建了堅實的平臺。

當天,「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舉行。來自港澳臺及廣東地區的9所高校、14個優秀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同臺競技,參賽項目涵蓋生物科學、綠色環保、「網際網路+」以及科技創新等諸多熱門領域。

記者在現場看到,參賽團隊的項目如香港中文大學的「基於人臉識別的連續血壓監控」、暨南大學的「山海獵人」VR遊戲、澳門大學的「大學口袋」、臺灣清華大學的智慧單車架等,都得到在場專家的評審和投資人的關注。

暨南大學目前在校各類學生50696人,其中有來自116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在校華僑、港澳臺和外國留學生12288人,高居全國第一。

相關焦點

  • 前海攜手暨南大學 打造港澳臺僑青年成長發展四大平臺
    雙方將在港澳臺僑青年實習實踐、創新創業、交往交流、教育研究等方面開展深度戰略合作,共同打造「四大平臺」,紮實推進「暨南大學前海百企千人實習計劃」、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專項基金、暨南大學前海高等產業創新教研機構、暨南大學科技成果產業化研發轉化基地等15個具體合作項目。
  • 暨南大學攜手深圳前海 四大平臺助力港澳臺僑青年發展
    11月28日,深圳市前海管理局與暨南大學在前海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決定在港澳臺僑青年實習實踐、創新創業、交往交流、教育研究等方面開展深度戰略合作,共同打造港澳臺僑大學生青年實習實踐平臺、創新創業平臺、交往交流平臺、教育研究平臺,助力港澳臺僑青年成長發展。
  • 前海管理局與暨南大學攜手戰略合作 共同打造港澳臺僑青年成長發展...
    此次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是前海管理局和暨南大學為充分發揮前海深港合作國家戰略平臺及暨南大學港澳臺僑學生集聚的優勢,促進更多港澳臺僑青年在前海實習實踐、創新創業、交往交流、成長成才,促進港澳臺僑青年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舉措。
  • 前海管理局與暨南大學攜手打造港澳臺僑青年成長發展平臺
    11月28日,深圳市前海管理局與暨南大學在前海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決定在港澳臺僑青年實習實踐、創新創業、交往交流、教育研究等方面開展深度戰略合作,共同打造港澳臺僑大學生青年實習實踐平臺、創新創業平臺、交往交流平臺、教育研究平臺。
  • 四大平臺助力港澳臺僑青年成長發展
    雙方強強聯合,在港澳臺僑青年實習實踐、創新創業、交往交流、教育研究等方面開展深度戰略合作,共同打造港澳臺僑大學生青年實習實踐、創新創業、交往交流、教育研究等四大平臺。據介紹,此次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是暨南大學和前海管理局為充分發揮暨南大學港澳臺僑學生集聚,以及前海深港合作國家戰略平臺優勢,促進更多港澳臺僑青年在前海實習實踐、創新創業、交往交流、成長成才,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舉措。
  • 暨南大學受到港澳臺僑學生青睞
    新華網廣州9月17日電(記者程茗薈 鄭天虹)被稱為中國「華僑最高學府」的暨南大學,17日迎來了2006年秋季新生。開學典禮上,暨南大學校長胡軍表示,由於今年港澳臺僑學生與內地學生實行同等的收費標準,暨南大學對外招生情況異常火爆。
  • 暨南大學受到港澳臺僑學生青睞 招生火爆
    新華網廣州9月17日電(記者程茗薈 鄭天虹)被稱為中國「華僑最高學府」的暨南大學,17日迎來了2006年秋季新生。開學典禮上,暨南大學校長胡軍表示,由於今年港澳臺僑學生與內地學生實行同等的收費標準,暨南大學對外招生情況異常火爆。
  • 暨南大學首設優秀港澳臺僑新生獎學金和絲路獎學金
    暨南大學首設優秀港澳臺僑新生獎學金和絲路獎學金 2016-05-12 20:34:27  據暨南大學招生辦負責人黃躍雄介紹,面向港澳臺僑等推出的優秀港澳臺僑新生獎學金,包括「聯招優異生」獎學金、「港澳保送優異生獎學金」等。參加暨南大學、華僑大學兩校聯招和全國聯招,總分排名前十名者,可獲得「聯招優異生」獎學金5萬元,總分排名第十一至五十名者,可獲得「聯招優異生」獎學金2萬元。
  • 暨南大學今年計劃擴招約300名港澳臺僑本科生
    暨南大學召開2019年本科招生新聞發布會 郭軍 攝中新網廣州6月23日電 (記者 郭軍)記者23日從2019年暨南大學本科招生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暨南大學港澳臺僑本科生計劃擴招,招生指標從2000人左右提升到2300人左右。
  • 香港青年曾祥盛:讓更多港澳臺僑家庭全面了解內地升學政策及資訊
    廣州暨南大學畢業後,曾祥盛選擇投身教育行業,先後在深圳、廣州的教育機構任職。期間,他深切體會到港澳臺僑學生家庭對內地升學資訊的缺乏,不少家庭囿於信息不對稱,不了解內地升學途徑、內地高等教育制度等,導致子女白白錯失被內地名牌大學錄取的機會。作為過來人的曾祥盛深知早作規劃、未雨綢繆對港澳臺僑學生選擇內地升學發展的重要性。「作為受益者之一,我不願看到這些孩子倒在高考殘酷的浪潮中,我希望國家推出的『港澳臺僑聯考』政策能夠惠及更多港澳臺僑家庭。」他說。
  • 暨南大學港澳臺僑生擴招300人 佔比提高到40%
    中青在線廣州6月23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林潔 通訊員 蘇運生)記者今天從暨南大學獲悉,今年該校招生總計劃7080人,其中在內地總的招生計劃為4780人,廣東實際招生人數接近2400人。港澳臺僑擴招,招生指標從2000人左右提升到2300人左右。
  • 暨南大學:港澳臺僑生比例將提高到40%左右
    6月23日,暨南大學(簡稱「暨大」)校園開放日暨2019年本科招生發布會在該校石牌校區舉行。暨大今年在內地總的招生計劃為4780人,與去年持平。    初步測算,暨大在廣東實際招生人數接近2400人。暨南大學伯明罕大學聯合學院(簡稱「暨伯學院」)招生的指標增加至230人。
  • 暨南大學攜手深圳前海 共同打造四大平臺促進青年成長
    央廣網廣州11月30日消息(記者鄭澍)11月28日,深圳市前海管理局與暨南大學在前海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決定在港澳臺僑青年實習實踐、創新創業、交往交流、教育研究等方面開展深度戰略合作,共同打造港澳臺僑大學生青年實習實踐平臺、創新創業平臺、交往交流平臺、教育研究平臺。
  • 2016年暨南大學十大新聞評選(可抽獎)
    校慶期間,學校成立全國首個WE創港澳臺僑青年眾創空間和全國首家「港澳臺僑大學生創新創業投資基金」,規模達10億人民幣和1.5億美元;「世界華僑華人文獻館」揭牌;舉辦中外大學校長論壇、暨南大學110周年校友企業家高峰論壇、暨南大學辦學成果展、高水平學術講座;「小蠻腰」等廣州地標建築為暨南亮燈……       摘要:11月18日上午,暨南大學建校110周年系列活動之名企捐贈儀式在曾憲梓科學館舉行
  • 暨南大學將擴招港澳臺學生
    暨南大學將擴招港澳臺學生 2012年05月15日 09:03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暨南大學番禺新校區動工在即。暨南大學副校長林如鵬表示,新校區建成後,將擴大對港澳臺地區招生,以滿足這些地區不斷增長的求學需求。
  • 暨南大學、華僑大學對港澳臺及外籍青年進行聯招考試
    暨南大學、華僑大學聯合對港澳臺、華僑華人、外籍青年實行春秋兩季招生。今年6月13日至15日,進行2005年兩校聯合外招秋季考試。此次報考的學生人數共有3166人,其中澳門學生達1500人,香港學生1200人。報考學生來自20多個國家以及港澳臺地區。
  • 暨南大學開學,5000餘名港籍學生悉數返校
    8月26日,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的暨南大學迎來了開學返校季。12000多名港澳臺僑生,與內地學生一道,走進這所以「華僑最高學府」聞名中外的高校,開啟他們的嶄新學年。其中,5000多名返校報到的港籍學生,佔據港澳臺僑生中的大頭。據校方介紹,除了個別學生因實習、生病等原因請假之外,港籍學生已悉數返校。
  • 2019年暨南大學招收港澳臺僑研究生招生簡章
    【MBA中國網訊】暨南大學招收港澳臺僑研究生實行「申請審核制」。即考生網上報名成功後,提交學校規定的申請材料;材料審核合格者,可徑直參加專業複試;學校擇優錄取,名額不限。
  • 五邑大學在廣東高校港澳臺僑學生普法年度活動中喜獲佳績
    12月24日,廣東高校港澳臺僑學生普法年度活動現場問答環節在暨南大學番禺校區舉行。五邑大學林倩儀、陳春瑩、袁梓洋三名港澳學生代表在比賽中獲一等獎,學校獲「優秀組織獎」,生物科技與大健康學院林倩儀同學獲「優秀個人獎」。學生處馮秋子老師和生物科技與大健康學院輔導員成倩雯作為指導老師帶隊參加比賽。
  • 暨南大學:教學治理+人才培養雙引擎驅動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暨南大學宣傳片 人民網北京4月27日電 (記者何淼)暨南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由政府創辦的華僑學府。「暨南」二字出自《尚書·禹貢》:「東漸於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將中華文化遠播到五洲四海。